有关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大全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篇1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0、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0、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21、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2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2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29、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5、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9、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4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0、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5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5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5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7、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58、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5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0、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61、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6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63、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6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6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0、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7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76、仁者寿。――《论语·雍也》

  77、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78、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7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8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8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8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84、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8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7、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8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8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9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9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9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9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9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9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0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02、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10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0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10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06、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107、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1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1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1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15、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19、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2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12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12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2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12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25、轻诺必寡信。――《老子》

  1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28、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2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3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篇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学而第一》)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孔子的这几句话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尊敬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4、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应当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它可以统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5、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重视的问题。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人的情操。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人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心理学中讲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样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清晰,更加令人信服。这里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顶真。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经常见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第六》)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至今仍在沿用,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这是孔子对后人教育上的`最大贡献。

  孔子一向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又聪明和愚钝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使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8、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广招门徒,不论什么种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级制,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似学的先例,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有教无类”是影响了中国近千年的教育思想。指出了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它与身份地位无关。只有民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国力才会增强。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只有通过教育,文化才会得到传播和普及。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心系国家,高瞻远瞩。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篇3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论语·为政篇》)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1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1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21、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尔》)

  2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篇》)

  2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27、、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篇》)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

  3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31、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3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3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37、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3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篇》)

  3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4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4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4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

  44、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4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篇》)

  4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

  47、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篇》)(杇: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杇,把墙壁抹平也叫杇。何诛:责备什么呢?)

  4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篇》

  49、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篇》

  5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篇》)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篇4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篇5

  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6、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9、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0、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2、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3、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8、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2、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3、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24、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2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8、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9、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0、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3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