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心理学书籍

每天读点心理学书籍

例如,十八世纪末,即有一位名叫梅斯梅尔(Franz Anton Mesmer,1734~1815)的奥地利医生,采用一种自称为“动物磁性”的技术,来治疗一般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其中,颇受欢迎的疗法是,病人围坐一圈,中间放一个大木桶,木桶四周伸出许多铁棒,病人手握铁棒,梅斯梅尔围绕他们走圈,边走边挥动手中的指挥棒,突然,他将指挥棒接触病人某个部位,并宣告病人身体内的磁性液体已经重新获得了稳定:事实上,他宣称、暗示越多,他的病人感觉就越好,当病人觉得健康已经恢复时,戏剧性的事件就出现了,病人歇斯底里地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或突然狂笑,梅斯梅尔的疗法,即是催眠法。

  图18—1催眠后身体僵硬如木头

  (采自Smith,et al.,1982)

  说明:在催眠过程中,暗示可能对受试者的身心变化,产生出乎常人想象的后果,诸如暗示失去痛觉,不须麻醉即可拔牙;暗示身体僵直,即可使受试者的身体变得像块木头一样僵硬,有经验的催眠师,可在舞台当众表演用两张椅背凌空支撑横躺着的人体。

  (五)精神渲泄的自由谈话法

  精神渲泄的自由谈话法,乃是西方的一种精神分析治疗法。

  1885年,弗洛依德到法国留学,曾跟神经病治疗方面很有名望的沙科(Jean Martin Charcot,1825~1893)学习四个半月,受到很大启示,为他创立精神分析学派奠定了基础。

  沙科在治疗歇斯底里症时所使用的方法,乃为催眠法,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

  此后,弗洛依德在采用催眠法来医治他的神经病症的患者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催眠法在解除症状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不如意的地方。

  一方面,催眠法似乎并不能治根,因为,患者复诊时,常会表现出另一些症状;

  另一方面,催眠法只能对部分患者有效,有些患者不太容易接受催眠,或不能接受深度催眠(按:在催眠术上,催眠感受性一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催眠感受性是指受试者接受暗示程度的高低,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在一般人口中,大约有25%的人,具有催眠感受性,换言之,仅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催眠,而真正能催眠进入深层恍惚意识状态者,在一般人口中,只有10%)。

  弗洛依德开始逐渐不满意催眠法,并在最后彻底放弃了治疗中的催眠部分,而进一步提出一种特殊的精神治疗法。

  这,就是精神渲泄的自由谈话法。

  所谓精神渲泄的自由谈话法,就是医者让患者舒适地躺在睡椅上,在身体上、心理上完全放松,让头脑中的观念自发出现,医者则坐于睡椅之后,鼓励患者自由而随意地谈话,把出现的任何观念,不管它如何微不足道、不合逻辑、荒唐可笑或者有伤大雅,都如实地报告出来,在这一过程进行的同时,医者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予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医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心理失衡的根由为止。

  患者的自由联想和领悟再结合医者的观察和解释,就构成了所谓的“精神渲泄的自由谈话法”,又称“精神分析法”或“精神分析术”。

  图18—2自由联想情境

  (采自Lindzey,et al.,198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