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精选13篇)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精选13篇)
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只要是曾经有过留学梦想的,就没人会不知道新东方英语。知道新东方英语的人,就一定知道俞敏洪,新东方英语的创使始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精选13篇),欢迎阅读。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1
俞敏洪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教人如何考试的人。同样,他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考试,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学,工作之后被单位处分,新东方创业之初,经历了百般磨难。如今,在新东方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俞敏洪最大的理想是办一所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在接受央视《人物新周刊》的采访时,俞敏洪给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考试都只打6分。他说,6分是及格分,如果没有及格,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但自己的每个阶段又都不是那么平坦和顺利。
从常熟师范到北大。
前两次参加高考时,俞敏洪的英语成绩分别只有33分和55分,而那时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到常熟师范学校去读个大专,就连这样的原望最后也没有达成。就在他几乎准备放弃时,县政府办了一个补习班,请来一位曾经培养出北大学生的老师来给学生补习英语,俞敏洪由与成绩不够,因而落选。后来,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居然找到从教育局到江阴一中的所有相关人员,最后求他们给自己儿子一个机会。俞敏洪记得特别清楚,~(母亲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刚好下大雨,从城里走到村里全是小路。母亲回来的时候浑身是泥,因为她摔在沟里好几次)。看到这个场景,俞敏洪产生了一种感觉,自己第三年是不可能不上大学的。
进了补习班之后,俞敏洪一改往日的自卑,被选为班长,并且努力而勤奋地学习。俞敏洪说~(当你觉得拼命是一种快乐的时候,你的学习成绩不太可能上不去。)后来,俞敏洪的高考总分和英语分数都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
从北大毕业后,俞敏洪留校当了老师,而且一干就是7年。在北大任教的那段时间,他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大多留学到美国或加拿大。虽然俞敏洪心里也有些落差,但却未流于表面。可是俞敏洪的妻子觉得被人落下了,便时常在他耳边唠叨。俞敏洪调倪道~(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能力是完全成正比的。男人能力好了以后,女人一定温柔。男人能力差了以后,她就一定会变的强悍。所以我跟我老婆的关系经历了温柔的恋爱,强悍的婚姻,最后又变成了温柔的家庭。)他觉得,作为男人是应该努力一些。
俞敏洪也曾作过出国的努力,在三年半的时间内,有七八所大学给他寄来录取通知书,甚志有学校给他一个四分之三奖学金,但最终都因为经济的原因未果。后来,俞敏洪因为自己考过了托福和GRE,就参与了一所民办的讲课辅导,因而被学校严历批评`记过并在闭路电视上播放,成为校内的(知名人物)。由于在外面讲课拿到的工资比教书要多,俞敏洪决定离开北大。
拿命换来的新东方。
若问起俞敏洪最喜欢什么?电线杆一定是其中的答案之一。当年新东方刚刚创建的时候,为了宣传,他常常在电线杆上贴招生广告,结果是被居委会大妈一个个抠掉。发现这个是不正当的渠道后,俞敏洪就带人去把自己贴的广告抠掉,居委会大妈看这个人挺实在,还帮着他们讲广告贴到广告栏里。
1993年的时候,俞敏洪的学生越来越多,结果其他的英语陪训机构的学生开始减少。每到老俞在广告栏贴广告的时候,总有人在旁边等着撕新东方的广告,有一次甚至用刀将一名员工捅进了医院。俞敏洪只能去求助警察。当时大概来了六七位警察,他也不知道该讲什么,只有一杯接着一杯的喝酒,半小时不到,一斤多五粮液就喝了进去。结果,俞敏洪被送到了医院,差一点儿就没命了。一位警察在病房里和他说,只要他不做违法的事情,在海淀区,新东方不会有任何问题。~(这是拿命换来的。)俞敏洪说。在民警与教育局的协调下,新东方终于在广告栏上有了自己的一快地方,还是最下面的不起眼的角落。
后来,俞敏洪开始做免费讲座,因为这种宣传方式与别人无法模仿,也不能阻绕。第一次讲座,他预计能来50人,就租了一个小学教室,结果来了500人。没办法,俞敏洪只能把学生叫到操场上,在黑暗中给学生讲了一个多小时。一段时间后,北京图书馆的那次讲座让俞敏洪难以忘怀。1993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俞敏洪租了北京图书馆的报告厅,结果拉了4000人。1200人进场后,外面的两千多名学生很愤怒,又是推门,又砸玻璃。整个紫竹院的几十个警察全部出动维持秩序,学生仍然不买帐,把警察推开继续推门。
在礼堂里面的俞敏洪决定亲自出去平息学生们的怒气,警察说你出来学生就会把你撕碎了。俞敏洪还是走出大门,里面交给同事代讲。他站在一个大垃圾桶上,只穿了一件衬衫,说大家安静一下,俞敏洪在外面讲了一个半小时,原本很愤怒的学生也被他的演讲吸引,有的学生把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他穿。讲完后,派出所就把俞敏洪带走了,罪名是~(扰乱公共秩序)。
梦想打造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到了1995年,俞敏洪已经能够有机会出国读书,但当时新东方的发展越来越好,他开始舍不得这个学校了。俞敏洪是一个喜欢和许多人在一起做事的人,便决定到美国和加拿大请他和大学同学回来一起做新东方。于是,俞敏洪就带着北京“个体户”的身份,来到了加拿大,结果最后被俞敏洪游说回来的只有三个人。
新东方发展起来后,因为父亲去世,俞敏洪觉得母亲在家里很孤单,便将她接到了北京。母亲到了北京没事可干,就常常到新东方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和新东方的人熟悉了,有时也会说这说那,别人也得听,时间一长,就有些干涉新东方的发展。俞敏洪是个孝子于是便跪下来求母亲别再干涉新东方的事情,这样母亲才慢慢退出。
有一段时间,由于俞敏洪的朋友学习的都是西方管理文化,而他却成长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于是他和朋友间产生了一些管理上的矛盾。2002年。新东方做出了一个决定,任何人的亲属不得在新东方任职。当时同事们还给了俞敏洪一个特权,因为他毕竟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可是极其重视感情的俞敏洪立即表态,将自己在新东方任职的姐父`老婆的姐父全部调出新东方。为此,他的母亲和老婆半年内没有理他。结果,俞敏洪通过了人情的考试,2个月内,新东方里面不再有任何人的亲属任职。
新东方上市之后,俞敏洪被称为《中国最有钱的老师》。尽管俞敏洪自称没有变化,但是和国外的资本家吃早餐,西装革履地去参加各种会议和讲座,自己的各种行动也成了公纵的焦点。俞敏洪过去的梦想一直是环球旅游,现在他的目标则是打造一所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俞敏洪的人生经历可以用流传在新东方里的一段话来诠释:世界上如此多的考试,很多考试我们必须参加,无可逃避,否则我们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但光凭考试,没有踏踏实实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就算你进了门也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考试,如果我们战胜了自己的缺点和自卑,不管我们有没有参加考试,有没有拿到高分,有没有上大学或者出国,我们都会取得成功。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2
他高考三次才考上大学,他认为他说的是普通话,但别人听不懂;他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有很广博的知识面,读过很多课外书;考试还不及格,英语听不懂也说不好,光是能看;成绩总是排在最后几名;得肺结核住院一年;写了600首诗,无一发表;交不到女朋友;出生农民,家里没有钱;多次出国被拒签。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孩子所经受的失败,我们希望孩子一帆风顺,拿各种金牌。
可是30年后,他成为某公司的董事长,成为最具潜力的企业新星,成为影响中国最重要的25位企业家之一。他每年培训20万人次,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他的员工有4000多人,在全国拥有很多分支机构;他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他的个人资产达到18亿,捐款超过1500万元。
这就是人生初期充满了失败的人30年后的人生。你大概已经猜到了他是谁了——俞敏洪。
他是中国最富有爱心、最令人信任的教师。
可是你很难想象,当年在大学里他曾失败的一塌糊涂。一个是曾经历辉煌的大学才子,最后会想到出家;而另一个曾经一败涂地、自尊心到了最低谷的人,在30年后会成为最成功的人。这两件事同样都发生在我国著名的大学——北京大学。
俞敏洪在北大捐款的时候,和所有的校友、老师、同学说,感谢当年老师招我进来,你们有慧眼知道我30年后有今天。这是一个玩笑,没有人知道他有今天。1997、1998年,在北大旁边的中关村一小,当他住在胡同里很小的房子里的时候,当他去交GRE考试费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会有今天。
我们的家长怎样预测生活?我们每天预测股市,预测房价,你预测准了吗?是你预测准了,还是大形势就是这样的?你只是偶尔预测到了,好像你预测准了,但人生充满了这么多不确定的事情,你能预测准吗?
大家看看新东方现在的大楼,你能想象它原先只是十几平米低矮的房子吗?怎么看待人生?怎么看待成功?我们期待的成功也许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它的风险就是:因为太成功了,所以不能持续发展。
孩子太听话了,听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听了,他可能就开始撒谎,开始与不适合的人去谈恋爱,甚至去堕胎。你想培养学习好的孩子,风险也许是他不能够一直热爱学习。
要培养要强的孩子就要去竞争。像超女,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竞争,成功了当然很好,但如果失败,她就会生病、拖延、回避,你再也无法把她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某顶尖大学对学生做过调查,人人羡慕的尖子生,他们的第一个烦恼是每天玩游戏停不下来,你能想象吗?30%的受访者说一玩起游戏就停不下来,无法控制;20%的人写了计划却完不成,原来他是“好孩子”,现在却深受非生理性生活的困扰,疯狂购物,疯狂吃东西,不能控制情绪,不愿上课,不知道如何发展友谊,早上知道要上课,还想睡懒觉,经常拖延时间,想减肥,但一有压力时就乱吃东西,学习时发呆、走神,你能想到吗?
当然这些是风险,不是必然。可是当我们的孩子承受很多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家庭系统就会崩溃。了解了这些风险,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要警醒,要重新思考?也许不那么成功反而是好事?
我让学生来分析,俞敏洪的哪些缺点帮助了他成功?
后来学生说,他长得不好看,交不到女朋友,所以就只好发奋学习了;他很笨,很笨就只好拼命地钻研,太聪明的孩子可以分散精力做很多事,但也许都没做成;因为别人瞧不起他,他心里就憋了更大的干劲;因为他没有朋友就很少受到干扰。
变化的社会,变化的人,一切充满变数,一切无法预料,标准在变化,社会的主流在变化,人应该怎样去应对?
我们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是看一生,而不是一时。“人生不是百米竞赛,而是马拉松”,你也许在前面跑得非常风光,但到后面却不见了踪影。所以成功并不是考试成功、学习成功,或是赚钱成功,地位显赫,而是乐于探索,喜欢工作等等。建立更多心灵上的内在感受,才是应对之本。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3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现任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他是中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尤为可贵的是,新东方不仅教人技能,而且教人正确理解人生,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魅力,不断催人奋进;俞敏洪的创业故事,就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
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浆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如今居然要让他的优秀教师成为百万富翁。
几年前,北大方正的高层放言要创造出100个百万富翁的神话至今还能引起人们不小的惊诧。现在,在这间狭小的新东方校长办公室里,俞敏洪轻松地告诉记者:“我们也能,新东方的优秀教师在几年内成为百万富翁是没有问题的。即便现在,一名教师年收入十几万、二十几万也是很正常的。”仅仅因为教书而能成为百万富翁。这在中国甚至是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无疑都是天方夜谭,而这样的奇迹的确发生在中国新东方。创造奇迹的就是这位传奇的教师--俞敏洪。
在新东方熙熙攘攘的办公楼里,如果没有人介绍,你无论如何不会认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校长俞敏洪,他的衣着随意而漫不经心,仪表过于大众化,讲话慢条斯理。但就是这个人,很可能是全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最高的教师之一。据说在俞敏洪访问耶鲁大学期间,一行人到纽约观光,在纽约的中国城,走进一家中餐馆正要吃饭,餐厅里仅有的三个中国学生模样的顾客同时站了起来,看着俞敏洪说:"你是俞老师吗?我们是新东方学员!"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大学里,新东方学员至少占中国留学生的一半以上,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这些学员都曾在新东方听过他的课。在国内,每到寒暑假,还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济济一堂听他的讲座或授课。
然而,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浆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居然开创了今天辉煌的新东方。
他现在经常诙谐地回忆当初创业的历史:那时候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几年后,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身无分文,联系出国,实在没有太大的希望,我的老婆有时会在我身边说,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窝囊,到现在还没有出去。像这样的话,尽管不算骂你,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男人做事应该顶天立地,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你的心肯定在流血,所以你就不得不去奋斗。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推动力,导致了今天新东方的萌芽,因为我发现自己出不了国,总要做点事情,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教书,一个晚上教两个半小时能拿50元钱,最起码能把老婆和孩子养活了。人最希望受到的尊敬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尊敬,如果连老婆都不尊敬你的话,还活着干什么。
1992年,因为4000美元学费而出国受阻的俞敏洪开始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打工,很快就发现这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或者是惟利是图、目光短浅,或是素质太差。但并没有妨碍他们赚钱。于是,就萌发了自己另起炉灶的念头。后来,他又替别人管理过培训班,其间,学员数量猛增,这更增强了他自己单干的信心。但是,当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更快更多地赚钱,圆自己的留学梦。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4
人在各种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种能力,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
什么是心理承受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会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以后,它再也不会散开了,你给它拉长它也不会散架,它只会变成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
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散的面粉,然后被社会不断地揉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过不断的锻炼直至最后成熟的过程。“蹂躏、折磨、压迫、挫折”等词都是形容对人的某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锻炼出来了,遇到失败和痛苦你就能够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承受不起这个压力。
在国外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自杀的现象发生,我去年去哈佛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个中国学生自杀的消息。他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哈佛无论怎样努力老是考不了第一名,常受到教授的指责,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自杀了。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如果没有承受失败和孤独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去了哈佛你也可能失败,而且失败到一败涂地。
自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死了以后地球照样转,阳光依旧灿烂,不转不灿烂的只是死去的你。如果你活着,你就会发现,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努力地活下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为你而准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壮观等着去看,尼亚加拉的瀑布等你去看,拉斯维加斯的风光等你去看,中国的长城等你去爬,而只有你勇敢地活着你才能去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在你最失败的时候你要想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是为你而存在的,总有一天你会见到这些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就具备了心理承受力。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5
其实出国不出国并不重要,并不能以此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把握中国机会的能力。有一次我和联想集团杨元庆一起聊天,我们两个偶然发现我们都考过TOEFL和GRE,但是我们都没有出国留学,都是在中国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
所以说人最重要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确定目标的能力,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锻炼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能为了一个目标去拼命地奋斗,最后取得成功。有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你走入非洲丛林之中,你第二天也会变成一群猴子或大猩猩的头领。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把你放到社会的最上层,你也会被别人一脚踹下来,并且摔得粉身碎骨。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6
1993年之前,我要比现在轻松。轻松倒不是指工作时间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其实那时候工作时间要比现在长,早上六七点钟起,晚上一两点钟才睡觉,因为要备课、讲课,就睡四五个小时。但完全没事,体力很好。其实到现在,睡觉也只是五个小时。可能是遗传,有耐力基因。就像我老妈,做事情也是从早做到晚,一点也不觉得累。
那时候之所以心灵上是轻松的,因为可以天天在家里数钱啊。1991年底1992年初我第一次拿到钱的时候,一天收了2000千多的学费。当时100块钱的人民币还没有发行,都是10块的,2000块就是厚厚两沓。回家以后我和老婆两个人就在床上一起数,数了大概二三十遍。数完后也不知道把钱藏到什么地方。
那个时候超级快乐。员工那,就是招了几个下岗工人,给我们管后勤。后来又招了几个老师。学生只有晚上和周六、周日有课,在周一到周五的白天,我就带老师们玩,天天请他们吃饭。有一段时间我老婆每天晚上在家里都炖一只鸡,大家全去吃。吃完很开心,就打牌,然后到12点的时候再下楼备课。
我从北大出来创业的时候是和老妈打了招呼的,那时候她就说,你要是敢从北大出来我就自杀。因为她觉得一个农村的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北大当了老师,你就要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干吗要出来呢?
我老婆也反对我出来创业,因为毕竟当老师是铁饭碗。她也不知道我有没有创业的能力,有没有才华。我记得当时东方外语培训部(新东方前身)开第一个班的时候买了十盒英文磁带,要上课用,花了60块钱。结果为此我老婆从王府井一直和我吵到家里。因为她觉得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这个磁带有什么用啊。直到我开了第一个班把钱收回来了,我老婆才定心了,觉得这个还是对的。
最初成立新东方的时候,我用的是家庭成员。后来我老妈也过来帮我的忙。因为老太太个性比较强,除了做饭之外还会参与新东方事务,像后勤之类的。我又不敢管我老妈,结果她就变成了新东方管事的一部分!而且我老婆也进来了,再后来我的姐夫、我老婆的姐夫也都过来了。当时王强、徐小平等人对我的家人在新东方里是没有多大意见的,因为他们觉得你是创始人嘛。但当时在国内发展的两三个合伙人也跟着我学,带进来的家庭成员比我的家庭成员还要多。
这样一来,徐小平他们就不干了,因为新东方变成了这儿一个家族,那儿一个家族,全是家族的成员了。而他们几个受过西方的教育,从来没有起过念头说把自己的家族成员也弄进来。
慢慢的,到了2000年的时候,新东方最大的矛盾不是我们所说的业务矛盾,而是家族矛盾。所以他们几个说,家族成员必须出去,而俞敏洪的家族成员可以不出去。
开始我还想他们几个挺厚道的,把我的家族成员留下,转念一下,不对啊,我要把自己的家族成员留下,把其他的赶出去,我在新东方一点威望也没有了,就变成很霸道了。另外,要真是这样,那几个人也会大搞破坏,不会在新东方干了。所以,我也得把我的家族成员弄走。
没有在北大继续教书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已经当了北大老师,并且做了接近7年。所以北大老师这个称号会一直跟着你,不管你是离开了北大还是去哪里工作,北大老师这个身份都不会让你自卑的。
第二个,尽管我天性不是爱冒险的人,但是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其实北大已经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因为一周上课才八小时,这之外就全是你的时间。每个月的奖金和工资还照拿,基本就是挺安逸的。要按这个走下去就是一个挺安定的生活。但后来我又想这也不太符合我的个性。因为我在外面尝到了甜头,看到我在外面一个月可以上出北大十个月的工资,这样心里就不安分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7
在美国有一群濒临灭绝的鹿,被国家保护了起来,圈在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不让任何天敌接近它们。这群鹿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可以吃了睡、睡了吃。很快鹿的数量越来越大,灭绝的危险解除了。但紧接着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鹿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稀奇古怪的毛病出现在鹿身上,不是心血管病就是肥胖症。科学家使用了各种办法治疗它们,却总不见好。最后有一个科学家提出来把狼医生请过来,就是请一群狼来到鹿群中间。当这群狼来到鹿群中间时,鹿群已经不知道狼为何物,傻傻地站在那里。狼看到美食就在眼前,自然扑上去就咬,这时鹿群才知道狼是来吃自己的,争相逃命。就这样,每天狼群追着鹿群在草原上飞奔,凡是跑不动的就被吃掉。几个月之后,当医生再次检查鹿群的身体时,发现所有的疾病已经一扫而空,这群鹿在狼的追赶下,已经变得健步如飞,健壮如牛。
这个故事似乎体现了一个自然法则:只有在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存,一个群体没有危险就是最大的危险。当人类生活在安逸之中时,也面临了和鹿群同样的情况。世界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灭亡都体现了同样的原则。无数王朝的兴起,都起源于被迫无奈之后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无数王朝的灭亡,也都是因为没有了危机感之后骄奢淫逸的结果。打江山的人,很像是追逐着鹿群的狼群一样,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不畏艰辛,最后傲视天下,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朱元璋都体现了这些特征;而失去社稷的人,就像从来没有见过狼群的鹿群一样,已经失去了奔跑的速度和能力,只能任人宰割,不管是罗马帝国的灭亡,还是明帝国的消失,几乎都来自同样的原因。人们在享受了太多的安逸后,会进入一种死亡无意识状态,直到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时时都有危机感,就比较容易付出努力和危险进行对抗,在和危险进行抗衡的过程中,人处理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加容易产生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毅力的重要原因。我的很多朋友在事业上成功之后,常常发出的感慨就是幸亏有了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才有了成就今天事业的基础。道理比较容易明白,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这些从艰苦生活中走出来的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因为宠爱而失去了判断能力,像保护鹿群一样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去经历风雨,也舍不得孩子有半点委屈和挫折,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孩子已经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变得一无所能。更要命的是孩子已经失去了面对艰难、面对挑战奋发而起的精神。当一个人没有了奋发精神,就没有了生命活力,也就失去了寻找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因为,真正的幸福感一定来自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之后的快感。任何父母给予孩子的东西,孩子都不会感到珍惜,因为无需付出努力,也就无所谓珍惜。
人类社会只有经过持续不断充满危机感的时代,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辉煌;而一个人也只有经过持续不断充满危机感的岁月,才能够走向真正意义上成熟而灿烂的人生。一个社会或一个人有危机而不能作出反应,就像狮子逼近却不知道如何逃跑的羚羊,最后只能成为别人口中的美食;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由于暂时的优势而处于安逸之中忘掉了危机,就像一只不断沉睡忘了奔跑的狮子一样,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所以羚羊和狮子生存的法则就是:羚羊必须不断地思考如何跑得更快,以逃避狮子的追逐;而狮子也必须不断地思考如何跑得更快,追上自己生存下去所必须得到的羚羊。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8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把他从“地下工作者”转岗到地上,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今天俞敏洪在新东方新学员典礼上,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9
战争和变革年代比较容易出英雄,是时势造英雄,比如刘邦和朱元璋,如果在和平年代基本上没有他们玩的份;但并不意味着和平年代就不出能人,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展示不同的能力,和平年代比较容易出文学家和科学家,比如李白苏东坡张衡,也出政治家,比如王安石张居正,他们为时代增色,也是人杰。
不要用我们的现在判断我们的未来,现在倒霉不一定以后倒霉,现在精彩不一定以后精彩。就像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鲜花开放一样,生命在不同的年龄也会展示出不同的风采。有人青春得意,有人中年灿烂,有人老年辉煌。生命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起起伏伏,但精彩的生命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
尽管我们常说为自己活着,但实际上我们都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的形象。一个从来没有得到承认的人,很难产生对生命的热情。我们穿衣打扮或者努力学习工作,不仅是为了实现自我,也为了成为群体中被认可的一员。假如周围的人消失了,你会发现正在做的事情大多失去了意义。我们为自己活也为别人活,挺好!
一个人开车技术的高低,在平坦的大路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遇到危急情况或险峻山路时,才能看出司机的反应速度和驾驶技术,成功的名言《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同样,在一切都顺利的时代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在处理危机事件和紧急事件时最容易体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在战争和变革年代比较容易区分英雄和狗熊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才能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自然就看出来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一个人的才能想要被社会所用,除了拥有才能,还要有向社会推销才能的本领,要营销自己。否则就算你怀孕了别人也不一定会看见。当然没有才能到处推销,就像放个枕头在衣服里装怀孕一样,最终会让人发现是草包一个。
当人遇到困境时,采取的态度决定了他是否能反败为胜。困境通常不能一下子摆脱,所以采取的第一态度是耐心等待,困境就像开车前后被堵,再着急也没法扛着车出去;其次是要淡化困境并从中受益,就像周文王被囚羑里著《易经》;最后是永存希望,寻找机遇。曼德拉27年监狱从没放弃黑人平等的事业终获全胜。
我有一个比喻,困难就像一条狗。小时候在农村狗很多,当你遇到狗时,如果勇敢迎着它走过去狗就会怕你,如果转头就跑狗就会追你,说不定还咬你。狗的天性是你不怕它它就怕你,你怕它它就追你。困难也一样,迎着困难前进,通常困难就能解决,如果往后退,困难可能就会把你压倒。在困难面前不能输了斗志。
一个人需要不断抛弃,我们需要抛弃过去的失败,也需要抛弃过去的成功。抛弃过去的失败,是因为失败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不抛弃就没有阳光灿烂;抛弃过去的成功,是因为成功就像登上一座山,如果你迷恋此山风光,就没法攀登下一座更高的山峰。在企业界,抛弃失败的代表是史玉柱,抛弃成功的代表是李开复。
有人经常把自己坐的位置等同于领导力,在某个位置上呼风唤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等到一旦从位置上下来,却发现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了追随者。一个人应该清醒对待拥有的职位,千万不要把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当作个人魅力和领导力。领导力是除了信念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依然拥有追随者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
孙子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其实这样做是有先决条件的,一力量不会太悬殊,二士兵在死地依然满怀信心,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天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有置之死地的决心,但也必须考虑到成功的条件,否则一味蛮干,最后苦了自己。就算是一头狮子,放在死地和大象对抗,也依然是不明智的。
一个人做事最后能不能成,要看能不能把握小方向和大方向,小方向是自己的努力目标,大方向是世界的发展潮流。大方向对了没小方向不行,低头做事不管大方向更不行。有一群人向北极出发,发现越走离北极越远,所有的仪器都表明他们的方向是对的,那怎么越走越远呢,原来他们是在一块向南漂的巨冰上行走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10
有三句话,俞敏洪每天都要问问自己是否做到。
第一句话是“有人爱”。
顾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拥有爱”,拥有父母之爱,会让人感到心安、温馨;拥有男、女朋友之爱,会让人感到温暖、沉醉;拥有朋友之爱,会让人感到满足、开心。但俞敏洪更愿意将这句话理解为“有人被你爱”,也就是积极主动地爱人。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冬天里散发热情的火炉,用自己的温暖来温暖周围的人,用自己愿意帮助别人的心情来影响周围的人。
在俞敏洪学业、事业陷于低谷、处于被动之时,他并没有为其折服,而是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把生命转向了积极释放自己能量的主动一面,才有了学业有成、事业辉煌的美好时光。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管理和教育新东方的老师们的。正是有了这个释放热情的温暖火炉,才有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蜂拥在新东方烤火,取暖。
第二句话是“有事做”。
生命不是由一辈子的理想构成的,理想尽管很多,但它不构成“每天的生命”。人这一辈子,到底会走到哪棵树前面停下来,会在哪座山脚下看风景,我们全然不知,生命会有很多改变。但,有一点可以做到,每一天到底干什么,主动权是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把每一天过好,就把这一辈子过好了。
众所皆知,俞敏洪三次参加高考,即使在最迷茫的时候,他也坚持每天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他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但他知道,只要坚持学习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完美答案。后来,这个答案慢慢显露了出来—考入北京大学。现在,成长壮大中的新东方,正是他的可做之事。
第三句话是“有所期待”。
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是能够设想明天的到来。20岁时,可以想想40岁时是不是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并为之付出努力。期待自己有房有车,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好的社会地位;期待自己的家人能够平安,父母能够更加健康,期待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只有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背上行囊走遍世界,才能更加开心,开辟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虽然每一天的生活看不出变化,但一点一点的期待叠加起来,就会变成一件大事,演绎人生众多的精彩。
俞敏洪用这三句话日省,我们亦可效仿。“有所期待”,会让我们找到前进和努力的方向,而不至于整日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有事做”,会让我们找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充实和安心,集小事为大事,聚小成为大成,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绽放光彩;“有人爱”,会让我们找到爱与被爱,奉献与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为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积蓄能量,注入活力。
也许我们不能取得俞敏洪那样的成就,但学他这样做,相信也会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11
北大一直是我的心灵家园。每到春秋两季的雨天,我一定会开车到北大,在未名湖边坐上一两个小时。新东方的办公地点最后选择了中关村最核心的那栋楼,就是为了有时候能看北大一眼,看博雅塔一眼。有关北大的种种美好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20名。我背课文背得慢,但背得慢的好处是忘得也慢。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同学都要重新背课文,我就不用背,因为每篇课文我都能立马背出来。
但实际上,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但是自卑也有好处,在自卑中我学会了两个本领。第一个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自卑就要看人脸色,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总要揣摩别人是怎么想的。后来我发现,这个用在管理中非常有效,在管理中得揣摩员工想要什么,要揣摩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发展。第二个本领是练就了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心态。人最怕的就是“飞”起来的感觉,如果你太把自己当人看了,动辄会得罪人,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做出格的事情。
从北大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好。当时我期待离开北大,因为在北大从来没好过。我填的工作志愿全都是北大以外的单位,但是最后我被北大留了下来。为什么呢?原来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外交部、新华社、日报社那样的好单位。当时北大刚启动四、六级考试的公共英语培训,从本来只有英语系的人要学英语扩展到全北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学英语。北大英语老师的缺口很大,最后凡是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的通通留下来在北大当老师,结果我就被留下来了。不过这也是老天安排,如果不被留下来,就没有了我后来做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就没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我留在北大的时候心里比较郁闷,因为同学们找的工作都比我好,但是我也没有气馁。我这个人有一个特大的优点,就是不管是自卑也好,成绩差也好,被人瞧不起也好,我从来不气馁,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而且我心中总有一股韧劲,这股韧劲也许来自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小时候家里没饭吃啃点野菜也能吃饱。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总能渡过难关的。我讲这些陈年旧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你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当你为了一个目标愿意慢慢去努力,用时间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往往最后你取得的成就比那些跑得快的人还要大。
有时候,越让你着急的事情可能越是大事;越是大事,你越着急越做不好。因此,你要慢慢地做,把事情做细致了,这样才可能把事情做完美。既然人生不是百米冲刺,那就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也不能用马拉松的速度去跑,因为跑到最后会跑不动。我很喜欢徒步,身上背着十几公斤的包,每天徒步几十公里。实在累了,就歇一歇,目标不变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说不定你走出来的距离会远得多,看到的风景也自然就比别人多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12
他说现在想回归学术。“读书时的研究精力损失了,要捡也能捡回来。”他想办一所完整独破的私营大学,一个小型的人文型大学,每年招1000多人入校,五年当前,第一批毕业生带来了口碑,十年以后,校园里坐满了学生。其中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没钱上大学的乡村孩子。
为了这个欲望,他做了一件底本不愿做的事:让新东方上市。惟其这样,才干取得足够的资金,把他的私营大学支持起来。然而这样做的成果是,良多他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了,由于须要股东们批准。而股东跟教导理念之间永远有抵触。
他是一个在公司高低被叫做老俞或者俞老师的人,如果有内部人叫俞总他会装没闻声。这导致一上市他就大喊状况被损坏了,而现在他则基本不去听。“爱骂就骂吧,都听有钱人的看法还活不活了?”
说得这么嚣张,但他的表示方法很弹性。他仍是会适时照料股东们的情感。被记者们采访得烦了,他也会说:“咱们不问了,聊聊天吧。”
俞敏洪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之初,他靠在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来宣扬,和居委会大妈、城管斗智斗勇斗情商。甚至有次花了7万元高价,只为保住新东方门口的吃饭家伙——两根电线杆子。
而当初,他们的总部大楼在中关村金融核心,而不再是当年小胡同里的违章建造。他们也更理解跟政府打交道。
万通董事局主席说过:“新东方的成长秘诀:三流文人+痞子精神”。问俞敏洪怎么看,俞敏洪笑说那不光是指新东方,任何做成事件的人都必需这样。假如是一流文人,早就搞学识去了。“不能说我就是这样,人生规划,然而这个意思我懂。”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篇13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大学学历。
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二十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涵盖教育培训、教育研发、图书杂志音像出版、出国留学服务、职业教育、在线教育、教育软件研发等多个领域。截至2005年5月,已累计培训学员达25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来自新东方。
俞敏洪及其领导的新东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新东方自创立至今已在全国举办免费英语培训讲座数千场,听众累计近1000万人次,同时为众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免费培训。新东方还积极参与社会救助行动,多年来各项捐款捐物总计近千万元。
俞敏洪的优秀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美国《时代》周刊等众多中外媒体关注和报道,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从高考三次落榜到70%的哈佛、耶鲁的中国留学生见面后叫一声俞老师;从一次次留学申请失败到指点莘莘学子远渡重洋;从唱独角戏的创业者到成为拥有4000员工的企业掌舵人;俞敏洪的事业经过了一次次的峰回路转。在他看来,把握自己就是把握机遇。
逾矩偏离别人设计的轨迹
俞敏洪有过三次高考落榜的经历、留学的宿愿未能实现,以及后来当老师的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从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
“如果我当年落榜、留学失败、被北大处罚后接受大家的劝说安静地过日子,现在我可能是个农民,可能是个外语系副教授,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过着单位、社会为你设计的被动生活。”对此,俞敏洪认为,被动的生活一旦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我们像磨上的驴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在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得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但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比如王强两度飞越重洋并定居美国,经过超常的努力,成为贝尔实验室的高级电脑工程师,现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口语教师;被朋友们怀疑其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包凡一,在北美的现实压迫下,读完传播学硕士之后,再熬出一个MBA,居然成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会计师……每个人都偏离了专业为他们设计的发展轨迹。所以要主动地把握未来。把握未来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人最坏的习惯之一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一个人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海阔天空。
当然,主动把握自己并不等于盲目出击,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一条发展道路,也许前景暂时不算明朗,但兴趣推动下的努力最终会帮助自己拨得云开见月明。
敏感以同情心寻找机遇
当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海归越来越多,怀才不遇的叹息声也越来越常见。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创造者,俞敏洪认为机遇其实就在自己不断仔细观察所属的社会环境,认真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面临着得与失、取与舍、成与败,是一次次顺流逆流中痛并快乐的自我更生。
在创办新东方学校以前,身为北大教师的俞敏洪为其他培训机构打工。工作中冷眼旁观,俞敏洪发现大量的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有缺陷。“我也是从学生走来,而且为了高考还参加过辅导班。我就想,如果我来管的话,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吸引学生。”12年后俞敏洪回忆当年创办新东方的初衷,在他看来,之所以选择进入民办英语培训领域,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曾经接受过补习的学生,所以了解学生渴望帮助的迫切心理;因为自己是一个外语老师,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外语培训的领域,从而了解外语培训领域的新动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市场的需求,并不断思考改进的方式,每一步都在困难中寻找新的希望,机遇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宽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职场中的每一次升迁都意味自己角色的转换,如何更好地在新岗位中扮演新角色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转变,尤其是由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知所措。对此,一直认为自己是由教书匠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俞敏洪表示,任何转变都意味着获得与失去并存,在获得的同时,必须学会放下。所谓放下就是在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的过程中认可他人,并适当地把可能属于自己的权力、荣耀让更多人和你一起分享。
俞敏洪表示,过去自己一个人演独角戏时各种成功与荣耀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也可以一言九鼎。但是当组织结构不断扩大,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整个机构的运转时,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成为管理成功的关键。在现代化的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的过程中,自己的决策能力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智囊所淡化,同事们的直言甚至可能伤害自己的尊严。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团队中所有人员的相互了解。只有对每个人的个性、道德品格、缺点非常了解后,大家才可能一起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是毫不留情面。了解方式可以是工作中的互相切磋,可以是哥们似的促膝谈心,根据不同同事的性格制造增进了解的机会非常必要。当你知道了对方的缺点,也同时知道对方优点的时候,做一件事情要学的就是尽可能使用对方的优点,避开对方的缺点。对任何一个人的优点弘扬,可以使自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应用自己的长处做事。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看到大家的长处,并认可长处,才有可能心服口服地把曾经属于自己的权力、荣誉逐渐让渡。每个管理者都希望成功,任何一个优秀的同事也渴望成功,让更多的优秀同事享受你让渡的荣耀是团队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