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名人故事(通用12篇)
体育名人故事(通用12篇)
有很多小伙伴都会在有时间的时候找一些体育名人故事来看看,那么体育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体育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体育名人故事 篇1
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00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
在2000年9月,年仅13岁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罗那试训。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2023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国际足联相关规定,未满20岁的球员不得和俱乐部签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
巴塞罗那俱乐部在帮助西成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乐部所安排的治疗下,梅西在2003年身高已经达到1米7。加泰罗尼亚人毫不犹豫的就给他在俱乐部注册并安排他去医疗部接受治疗。2008年这名来自罗萨里奥的21岁小伙子已经长到了170cm。
“梅西是吃着土豆和胡萝卜长大的,是喝着那些没有油沫的汤后去踢球的,但他比谁都懂事!”
“我记得,而且永远都不会忘记拿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天。当时天特别冷,当时我们在街上,梅西没有任何表情,非同一般的冷静,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家里没有任何能力让他治疗。”站在梅西的身边,父亲豪尔赫眼眸中总是透着快乐抑或得意,但他内心的酸楚又有多少人能读懂?
“作为父亲,我最清楚梅西的病源于营养不良。阿根廷盛产世界上最好的牛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奶酪,但那不属于我们。梅西是吃着土豆和胡萝卜长大的,是喝着那些没有油沫的汤后去踢球的。”
梅西的父亲豪尔赫回忆当年只有11岁的梅西患上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时,不禁仍有些伤感,甚至当梅西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后,“他从不抱怨,他年纪轻轻就比谁都懂事,这一点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体育名人故事 篇2
当年的莫宁,强壮的肌肉,强力的灌篮,高高跃起的盖帽,大声的吼叫,无处不彰显它的霸气与自信。作为尤因和穆托姆博的师弟,莫宁在nba的事业起步可谓是一帆风顺。自从1992年首轮被夏洛特黄蜂队选中之后,莫宁便开始了他在nba的精彩演出。
在他的第一个赛季,他便作为主力打全了78场比赛,并取得了平均每场得分21.0分、10.3个篮板和3.47个盖帽的不俗战绩在1993年的三四月份更是因其优异的表现被评为当月的最有价值球员,整个赛季结束后,更是以全票被选入全联盟第一阵容。这些成绩对一名新秀来说,殊为不易。但黄蜂二流球队的整体实力是留不住雄心壮志的莫宁的,1995年夏天,他来到了迈阿密,来到了手戴4枚总冠军戒指的“神算子”帕特.莱利麾下,用自己铁一样的臂膀扛起了热火的大旗。在蒂姆.哈达威等队友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他们杀入了东区决赛,只可惜他们的对手是乔丹。但莫宁、哈达威、马什本、莱纳德、马尔利等热火战将,还是让热火队成为东部的顶尖劲旅,连续4年称雄大西洋赛区。但以后3年,这些战将们如同中了邪一样地连续在季后赛中败在纽约人手下。变则生,不变则死!2000年热火阵容大换血,埃迪.琼斯、布莱恩.格兰特、梅森的到来使热火的火力更加凶猛,莫宁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体育名人故事 篇3
汤姆.邓普西是美国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 他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任何男孩子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行军10里,汤姆也同样走完10里。
后来汤姆要踢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与他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要远。他要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汤姆,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并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但是汤姆坚信自己完全能行,因此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徙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子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深,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远并且得了高分。这种情形使汤姆获得了专为圣徙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的球队踢得了99分。
然后到了最伟大的时刻,球场上坐满了6.6万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时间了。“汤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汤姆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由巴第摩尔雄马队比特.瑞奇踢出来的。
球传得很好,汤姆一脚全力踢在球上,球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6万名球迷屏住气观看,接着终端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汤姆一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但是汤姆只量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创造出这么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说的:“父母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体育名人故事 篇4
张琳12岁那年,他已经在海淀业余体校游泳班练了5年,眼看到了“小升初”的关口。“小升初”之前,全市的业余体校都会向专业队输送后备人才,以张琳那时的成绩和条件来看,他输送到北京游泳二线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对于张琳的家人来说,这却是个两难选择。进专业队?那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道儿,孩子将来到了成人阶段,还能不能拔尖儿?万一游不出来怎么办?所以张琳的家人最终决定让张琳专心上学。结果,与张琳一拨儿的队员都到北京游泳二线队报到两个月了,张琳还没去呢!
这下,李小娜教练急了。知道张琳特别听他妈妈的话,李小娜教练又像上次张琳闹着不练了一样,给他妈妈打了电话。“他非常有天分,每个人的天分不一样,不能给他埋没了。”“张琳的水平,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全国冠军,那时候他即便不练了,我也保证让他上北京体育大学。”一番话下来,让张琳的妈妈爸爸又看到了儿子的前途,终于同意让张琳去北京游泳二线队报到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也许算得上“天意”的意外,就是张琳当时小升初本想上一所离家近一些的学校,最后却被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录取了。虽也是重点,但却太折腾人了。客观上,这也送张琳走上了游泳之路。
体育名人故事 篇5
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济南槐荫姑娘,2002年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师从王红丽教练,“我带了梦雪四年,一直到2006年省运会,当时张梦雪参加了我们的选拔夏令营,一开始表现很不错,也就正式开始了射击生涯。”而据了解,因为那时张梦雪的学习还不错,当时也有不少人还为她惋惜过。
张梦雪2006年进入省队,之后入选了国家队,2023年世界杯拿到银牌,就在里约奥运会正式赛前,这个济南姑娘还说,自己是年轻队员,里约奥运会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希望通过奥运会为以后更多的大赛打好基础,能走到今天要感谢济南母校的王红丽教练。
教练眼中:
在教练眼中,“稳”是张梦雪留给他们的最深刻印象。济南体校教练王红丽是张梦雪的启蒙教练,她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张梦雪时候的情形。“我记得那次是她的学校组织夏令营,老师选了几个小孩送到我们的射击馆。”王红丽说,通过观察,她发现张梦雪是一个练射击的好苗子,“射击必须稳定,她的稳定很好。”在王红丽的指导下,张梦雪进步非常快。2004年,张梦雪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2006年,进入山东省队集训。
“射击首要的是把心稳住,最难练的就是练心。”张梦雪的省队教练石震说,他从2006年带张梦雪一直到2023年她进入国家队,张梦雪“心稳枪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应该算是射击界的新人,能表现出这种稳定大气的风范,我相信,梦雪将来会继续为国家争光。”
父母眼中:
在父母眼中,张梦雪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张梦雪的母亲刘振华说,前两天是她的生日,以往过生日的时候,张梦雪不管训练再怎么忙,总会在晚上0:00左右给她发一条信息,祝福她生日快乐。为了让她安心备战,奥运会开始前几天,家人就不主动联系她了,怕她分心。刘振华生日当天,张梦雪还是记得发来了信息,这让她非常幸福和自豪。
教练所说的“稳”,在父母心中是张梦雪的“韧劲”。其实,张梦雪走上射击道路,还曾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刘振华说,张梦雪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一个“学霸”,当年要走上射击道路时,家里不是特别同意,经过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射击。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张梦雪的父亲张杰生说,面对日复一日的训练,张梦雪的韧劲表现了出来。以前,无论刮风下雨,张杰生都用自行车送张梦雪去训练,晚上接回家后往往已是夜里9:00。训练中,有时遇到挫折,或者有厌倦情绪,张梦雪都靠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十年磨一剑,最终站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十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张杰生说。
体育名人故事 篇6
借着全国游泳冠军赛在武汉举行的机会,记者采访了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孙爸爸孙全洪——浙江科技学院教授,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阳光男孩的成长故事。
他聪明懂事和父母无话不谈
记者让孙全洪描述一下孙杨在他心中印象,他给出的两个词是:聪明、懂事。其实在决定走专业体育之前,孙杨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直不错,在他眼中儿子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我们这几天比赛不就是在武汉嘛,昨天他还提起当年那件事呢,呵呵。”而最让孙全洪满意的是,孙杨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我也看到过很多身边的例子,男孩子到了15、16岁,经常会出现一些叛逆的情况,你想和他交流,他却理都不理你。这点我们孙杨感觉很好,因为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孙全洪分析说,儿子之所以和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因为——“从小到大都是我们(夫妻)两个人亲自带的,没有让老人带,也没有请保姆,可能因为这样他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
他性格单纯但越来越成熟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特别是去年年底的亚运会上,他一度被不少媒体戏称为“水做的男人”。孙全洪说:“我自己记得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还有就是去年的亚运会了,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吧,这点我能理解。”孙全洪笑着说,“我后来跟他说啊,哭啊虽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但是感觉还是不太好,你可以做做手势,或者吼一吼啊。他跟我说知道了。”
不过,最近两年孙全洪也感觉儿子越来越成熟了——“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你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2009年罗马世锦赛以后,感觉他越来越成熟,比如说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越来越成熟。”
将来的生活希望继续健康阳光
“有一次我跟同事说,带你看看我儿子训练,你知道的,训练要游一万米的,结果同事看了不敢看,想想我也心疼的。”孙全洪说,2003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是却没有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现在他表现了这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我们当然也希望他能够走得更远,攀上更高的顶峰。”孙全洪说,关于儿子的将来,他们也没有想得太多,最大的希望儿子将来的生活——“也不赚太多的钱,就是希望他继续阳光吧,生活开心,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体育名人故事 篇7
张海东,男,1969年生,江苏启东人,因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
1987年张海东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开始练习轮椅竞速和轮椅投掷。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海东认识了南京市盲人学校体育教师王兴江,在其引导下,他开始用业余时间练举重,开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项更加艰难的跋涉。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张海东始终如一地摇着轮椅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赶去盲校一个几乎露天的棚子里进行训练。
寒冷的冬天里,他曾多次连人带车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炎热的夏天里,汗水浸透全身,双手抓杠铃时直打滑,险象频生。但他始终以超人的毅力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的训练量常常达到数十吨。
功夫不负有心人,骄人的成绩回报了张海东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以120公斤的成绩夺得举重金牌,同时还获得轮椅铅球投掷金牌。
1994年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张海东夺得他在国际性比赛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夺得1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再次夺得1枚金牌,并3次打破世界纪录。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张海东又大显身手,夺得1枚金牌。
张海东的不凡表现为他赢得众多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等。
体育名人故事 篇8
1996年,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刘国梁,初露锋芒,在当年刚刚结束的中国乒协杯赛上,与孔令辉合作,夺得男子双打冠军,个人也勇夺男子单打第三名。之后,他顺利成为备战第26届亚特兰奥运会的国家乒乓球队男运动员之一,与孔令辉、王涛和丁松一起进行刻苦的备战训练。那时,他心气极高,对未来充满自信,渴望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
然而,和同期的队友相比,当时的刘国梁成绩并不是最好的。那时,王涛是25届奥运会冠军,而年仅二十岁的孔令辉,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刚刚夺得男单冠军,是新科状元。在众人眼里,似乎只有丁松和他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正式参赛的乒乓球男运动员名额只有三个,名单还没有定下来,鹿死谁手,一时还很难预料。大家都在下面暗暗较劲,拼命地训练着。他和丁松暗下里的竞争就尤为激烈。
一天,训练间隙,他到队友王涛家里玩。那天,王涛很神秘地递给他一张报纸。他没有多想就接过来,然后坐下来仔细地读起来。没过几分钟,他就蹙起眉头,显得有些不安。他心情沉重地盯着那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一声不吭,反复地读。临走时,还悄悄地把那份报纸揣在身上带走了。
从王涛家回来,昔日自信拼命的刘国梁,训练起来开始有些松懈和不自信了。可无论心中怎么难受,他始终没有向队友倾诉,更没有向教练问个明白。他就这样郁郁不安地坚持训练。
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不久后的一天,刘国梁参加了一场对外公开赛。他上去打第一轮,一上去就被打得稀里哗啦,淘汰出局了。坐在下面观战的蔡振华教练一场震惊。
刘国梁败下阵来后,走到观众席,坐在蔡振华教练身边,默默无声看后面的比赛。这时,蔡振华看了他一眼,很是不解地问:“国梁,最近你是怎么了?今天怎么打成这样子?”刘国梁面无表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乒乓球拍的板套中取出一份报纸,默默地递给蔡振华。蔡振华先是一愣,然后接过报纸仔细地阅读起来。读完后,他抬起头望着闷闷不乐的刘国梁,说了这么两句话:“你相信我会说这样的话吗?封闭训练期间,我是不接受媒体采访的。”说完后,蔡教练转身离去。这时,刘国梁才展开眉头。这些天压在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一片释然。
之后的刘国梁与前些的他判若两人,全身心地投入备战训练中,积聚在心中的力量迅速迸发出来。后来,他顺利入选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中国乒乓球队男运动员参赛名单。在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中,他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获得男双、男单双料冠军。不久,他又成为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此后,刘国梁又获得了多个世界冠军。2003年6月23日,他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训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他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囊括了男单,男双和团体冠军3枚金牌,被人们成为“乒乓神手”、“金牌教练”。
然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从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金牌教练”,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珍藏着那份报纸。
报纸中,那篇与他息息相关的文章,至今,他还记忆犹新。那篇文章的标题是《蔡振华语出惊人》,里面,作者以采访者的口吻阐述了蔡教练对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战略意图与布阵安排,最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丁松上,刘国梁下。
这份不够客观的报道,曾经一度是刘国梁心中无法祛除的痛,他让他时刻有种难以磨灭的强烈的羞辱感。
后来,有人又提到了这件事情,纪委不解地问他:“这份报纸的报道,对你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可你为什么还要珍藏呢?”他笑了,这样回答:“虽然他不够客观,可它至少反应了那时我的水平还不够稳定,还没有赢得大家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我的刺激太大了,成了我不断努力的强大动力。”
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那份报纸,成就了今天的“乒乓神手”与“金牌教练”。
面对旁人的批评、怀疑和否定,甚至是毫不留情的羞辱,我们可以选择反唇相讥,也可以选择自甘堕落,还可以选择不予理睬——让它自生自灭。除此之外,别忘了,我们还有一种更好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像刘国梁那样——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耻辱,珍藏起来,用来激励自己,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加油站。
体育名人故事 篇9
郭晶晶曾在保定乐凯小学度过五年时光。那时候郭晶晶进了跳水队。
一开始,郭晶晶的膝盖到脚尖伸不直,腿特别硬。为了练韧带,坐老虎凳。一次练习,郭晶晶腿骨摔裂,按理该回家休养。但教练李芳怕回去“心散了”,因为她觉得郭晶晶性格外向,训练不专心,需要不断提醒。因此,李芳让郭晶晶在游泳馆吃住,边养伤边观察别人训练,主要是把心收拢。那段时间,郭晶晶就躺在小木床上,腿上绑着夹板。一边养伤,一边看队员训练,听教练讲话。
即使在游泳馆养伤,她晚上照样做作业。郭晶晶边学习边训练,每天都能完成作业。这曾让班主任吴薇很奇怪,问她什么时候完成的。郭晶晶说是利用休息的时候。中午,还有下午训练结束后到吃晚饭前都是做作业的时间。实在写不完,就在厕所写,因为宿舍到时间就要关灯。对此,郭晶晶的姥姥很自豪,说,“我们家晶晶是两个脑子,一个脑子跳水,一个脑子学习。”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又摔坏腿,开放性骨折。据时任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回忆,训练时,一名广东队的教练开灯。他准备开右边灯,结果关了左边灯。当时郭晶晶正起跳,在半空中一下看不见,踩歪了。于是骨折。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打击。
在北京看病,按常规处理是要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于是采取保守治疗,打着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
摔坏腿是1996年12月,第二年10月是全运会。选择保守治疗的郭晶晶,花5个多月时间慢慢愈合。等腿好了,离全运会也只有5个月了。养伤期间,她身高长了5公分,体重增加20斤,而且腿很细。
伤好了,接下来是魔鬼训练,每天6点起床,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中午,别人午睡,她穿着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顶着烈日炎炎,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下午继续上高强度训练。1997年夏天,在郭晶晶至今的训练中也是最苦的一段。李芳告诉郭晶晶:“你是能参加奥运会的水平,如果就此放弃,你以后想起会终身遗憾。”
全运会预赛,她还是拄着双拐看比赛,石膏还没有取。当时人人都想,还有几个月了,在全运会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全运会,就不一样了。郭晶晶体重减了15斤。腿也练成一条粗一条细。当年的`郭晶晶给全场留下很深印象,李芳告诉记者,连裁判长都说,没想到她恢复得这么优秀。伤后复出的郭晶晶,拿下了3米板亚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体育名人故事 篇10
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个贫困的小镇里,父亲是位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前足球运动员。贝利从小酷爱足球运动,很早就,显现出踢球的天分。因为家里穷,父亲没有钱买足球,但为了鼓励儿子贝利对足球的热爱,他用大号袜子、破布和旧报纸,做成了一个自制“足球”送给儿子。从此,贝利常常光着黑瘦的脊梁,在家门前坑坑洼洼的街面上,赤着脚向想像中的球门冲刺。
十岁时,贝利和伙伴们组建了一支街头足球队,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足球在巴西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镇里开始有不少人向崭露头角的贝利打招呼,还给他敬烟。贝利很享受那种吸烟带来的“长大了”的感觉,渐渐有了烟瘾。但因为买不起烟,他开始到处找人索要。
一天,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撞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眼里充满了忧伤和绝望,甚至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怒火,贝利不由得低下了头。
回家后,父亲问贝利抽烟多久了,他小声辩解说自己只吸过几次。忽然,贝利看见面前的父亲猛然抬起了手,他吓得肌肉紧绷,不由自主地捂住自己的脸。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可今天他的错误确实有些大了,小小年纪就抽烟,而且还撒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父亲给他的并不是预想的耳光,而是一个紧紧的拥抱。
父亲把贝利搂在怀中说:“孩子,你有踢球的天分,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球员。但如果你抽烟、喝酒、染上各种恶习,那足球生涯可能就至此为止了。一个不爱惜身体的球员,怎么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呢?以后的路怎么走,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放开贝利,拿出瘪瘪的钱包,掏出里面仅有的几张纸币说:“如果你真忍不住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向别人索要。会让你丧失尊严。”
贝利感到十分羞愧,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可当他抬起头时,发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
后来,贝利再没有抽过烟,也没有沾染任何足球圈里的恶习。他以魔术般的足球天赋和高尚谦逊的品格,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
多年以后,已成为一代球王的贝利仍不能忘怀当年父亲的那个拥抱,他说:“在几乎踏上歧路时,父亲那个温暖的拥抱,比给我多少个耳光都更有力量。”
体育名人故事 篇11
1995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让他到队里试训了10天。
之后没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通知,12岁的他就这样跨进了军队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像还是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
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头拍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除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装。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1。4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带系到最里面的扣眼还是松,裤子直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除了操练,他们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的是“看菜吃饭”,也就是说看没什么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几个人一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里吃,班长后来质问他:“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呢!”刚去部队的时候,林丹要洗澡,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
班长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队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过那段时间在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添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礼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林丹说自己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这股霸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都不愿低头,从地方体校到军队,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锤炼。
体育名人故事 篇12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23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在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23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直到世界尽头》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林丹都不愿低头。“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