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下的文化统战研讨

传播学下的文化统战研讨

  一、传播与文化统战

  文化统战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能否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形成对所传播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即文化统战效果取决于文化认同的程度。所谓“文化认同”,从静态上看,可以理解为“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这体现了文化认同是一种状态、一种结果。动态上看,文化认同是个人或群体接触到各种文化,获得认知,然后对其进行辨别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某种文化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含的价值观等产生共同的心理认可、情感归属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认同又是一个过程。文化认同是凝心聚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它贯穿于文化统战的始终。文化统战所凭借依靠的是文化。而文化与传播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的形成,文化横向上的扩散与交流、纵向上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传播的推动;另一方面,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传播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统战就是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传递、扩散优秀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文化的共享中发生联系,产生交流,形成对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最终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因此,从传播学视角看,文化统战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递,联系沟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他们中间增进文化及价值观上的认同的一种传播活动。

  二、传播学视角下文化统战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个完整的单次传播活动是传播者通过媒介主动向受传者发出信息,受传者接收信息后再向传播者作出反馈的过程(见图1)。因此,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反馈是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文化统战而言,其中的信息是文化统战所传递的内容;传播者是文化统战的领导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受传者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媒介是文化统战的载体;反馈是文化统战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互动。这些是构成文化统战的基本要素。

  1.文化统战中的信息在传播学中,传播内容被称为“信息”。信息是含有完整意义的符号。它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发生意义交流、进行社会互动的介质。意义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内容,是抽象的、无形的。符号是意义表达、传递、理解的载体,是具象的、有形的。它包括语言符号(口语与文字)和非语言符号两类。其中,非语言符号包括了语言的辅助符号(如音调、字体等语言伴生符号和动作、表情、姿势等体态符号),象征符号(如仪式、服饰、徽章、音乐、绘画等)。内在的完整意义与外在的符号的统一体即是信息。人类的传播活动表现为符号的传递,但实质上是意义的交流。文化统战中的信息,即传播内容,是一切可以用于加强统一战线成员之间联系,有助于凝心聚力的载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各种符号(如“中国梦”的概念)。它是统一战线成员进行交流沟通的介质。它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先进文化。

  2.文化统战中的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是通过发出信息主动影响他人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也包括了信息采集、加工等工作的实施者。他们决定了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如何传递信息,在传播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身份。在文化统战中,传播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是指一切参与文化统战的传播者(例如,统战系统外的向统一战线成员讲授文化的高校教师)。狭义而言,是指以各级党委统战部为主的从事统战相关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包括文化统战工作的领导者、文化统战活动的组织者、文化统战平台的工作者等统战系统内的人员。此外,在每个社会系统中都有能够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在传播活动中,这种人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即“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既会直接到达包括“意见领袖”在内的所有目标群体,也会先到达“意见领袖”,经其中转,再传递给其他普通目标群体。因此,“意见领袖”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再次发出的传播者。“意见领袖”在传播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是“大众传播中的评介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6]。在文化统战中,一些在各自领域能够发挥个人影响的代表人士往往扮演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可见,文化统战的传播者包括了统战系统内部人员和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意见领袖”,以及统战系统外涉及文化统战的人员。其中,前两者为文化统战的主要传播者。

  3.文化统战中的受传者受传者,即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是传播活动的目标对象。受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在大众传播中被称为“受众”。受传者对传播的信息不是完全被动接受,而是会有自己的选取,并通过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同时,受传者如果发出信息,其角色就会转化为传播者,例如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每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在文化统战中,受传者就是广大的统一战线成员。但他们“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即他们是由不同的“分众”群体组成。这需要对文化统战的受传者进行大致细分,把握细分后各类“分众”群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社会关系角度,可以按照统一战线五大关系,把文化统战的受传者划分为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大领域的“分众”群体。每个领域的受传者需要接收的内容存在差异。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可以结合受教育程度、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把文化统战的受传者分为不同层次的“分众”群体。每个层次群体在内容需求、接收习惯、对内容可能的认同等方面存在不同。

  4.文化统战中的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媒介是指信息承载与传递的载体。它是把传播活动中各要素联系起来的物质纽带。传播媒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信息的角度看,媒介是指符号。符号既是意义的载体,是信息的构成要素,它又是信息本身传递的载体,是传播活动的一种媒介。例如,在人与人面对面地传递信息时,口语、表情、手势等符号既是所要交流的意义的载体,也是交流信息的传播媒介。二是从传播工具的角度来看,媒介是指人类利用或创造的物质载体。包括龟壳、竹片、石材,青铜器、丝绸、纸张,存储、发送、传递、接收的电子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三是从传播技术运用角度看,媒介是指传播的物质形态。例如书籍与报刊、电影与广播电视、互联网。文化统战中的媒介与社会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相一致,但可以根据文化统战的工作特点和需要来确定侧重运用的媒介。从符号利用的角度看,可以以各种体现文化统战信息的非语言象征符号为重要传播媒介,例如祭祖仪式、民族图腾、历史文化遗迹等。从掌控程度来看,书籍、报刊和互联网是统战系统可以自行运用与掌握的媒介形态,是文化统战中需重点利用的媒介;而在统战系统之外的书籍、报刊、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需要统战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加以协调合作才能有效利用,是文化统战可以借助的媒介。

  5.文化统战中的反馈传播学中的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产生反应,并向传播者作出回应的过程。它是完整传播活动以及持续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反馈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互动的重要途径,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是传播者判断传播效果,改进、优化后续传播行为的重要依据。文化统战中的反馈,是统一战线成员对传递的文化信息的反应和回馈,是判断他们是否接受、多大程度上认同的依据。它能为我们了解文化统战效果,确定如何改进传播内容和手段、选择重点目标对象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文化统战中,反馈受到统战对象自身因素、社会环境、传播通道等影响,体现出或简单或复杂、或直接或间接、或及时或滞后、或积极或消极、或真实或虚假、或明显或隐蔽的不确定性,这需要我们科学分析,正确对待。

  三、传播学视角下文化统战的着力点分析

  文化统战的最终目标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增进文化认同,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凝聚最广泛的力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受到文化统战中的传播内容、媒介、传播者、反馈等因素的制约。传播内容关系到文化统战的性质和方向,也关系到文化统战的接近性或亲和性;媒介决定了统一战线成员能否有效接触到传播内容以及接触传播内容的多寡,同时也影响到沟通联系统一战线成员的广度和深度;“意见领袖”往往在统一战线成员对传播内容形成何种态度上发挥重要作用;获得反馈则是我们改进文化统战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化统战要着力在内容选择、媒介运用、“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下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