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读书笔记概括

创业史读书笔记概括

  《创业史》通过对渭河平原蛤蟆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从建立、巩固到发展的过程描写,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收集整理好的创业史读书笔记概括 ,欢迎阅读本文!

  

  《创业史》作者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中篇小说《恨透铁》和《柳青小说散文选》等。柳青擅于描写农民,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是柳青创作的基本主题。他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总是站在历史运动和革命发展的高度去观察现实和反映现实,满腔热情地拥抱生活。在艺术上,将画面的宏阔和笔触的细腻、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的风俗色彩结合起来,在当代小说园地中卓然成家。

  它从深广的历史背景上深刻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冲突,充分地揭示了中国农村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它还从纵横两个方面落墨,把现实和历史联系起来,使蛤蟆滩的矛盾冲突具有了丰厚的内容和深沉的历史感。同时,它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还形象地展现了这场革命进行的特殊方式。

  作品从丰富多采的生活实际出发,塑造了一批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梁生宝作为从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闪烁着眩目的革命理想和美学理想的光辉。他平凡而又高尚,脚踏实地而又富有理想,既有突出的阶级特征,又有鲜明的个风采。热爱党,忠于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是梁生宝格的主导方面。人生命运的坎坷遭遇,个人创业的失败挫折,旧时代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他自然投向党的怀抱和革命的洪流,也使他迅速地抛弃了私有制的重负,更新观念,走上了一条与父辈迥然不同的创业道路,成为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基于此,他才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容纳百川的胸怀,才有了传统观念难以理解的闪光行为。公道、能干,是梁生宝格的重要侧面。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阵地,他牢牢抓住农作物丰收这个环节不放,顶着春雨去买稻种,进山割竹子搞自救,抓科技搞新法育秧;他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亮节高风,令人钦敬。重感情、富有无产阶级的.人情味,也是梁生宝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父刻骨铭心的爱和为了事业对改霞的爱情过于薄情的处理,都表现了他崇高的心灵美。

  梁三老汉是一个小私有者的典型,是评论界公认的杰出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勤劳、善良、耿直而又自私、保守的老一代贫苦农民。在他身上,体现着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的二重格。作为劳动者,他拥护共产党,信赖人民政府,颂向社会主义,向往生宝的事业;作为小私有者,他身上又存在着自发倾向和自私意识。小私有者的思想观念,使他必然要和生宝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冲撞。小说十分细腻深刻地描写了他的思想转变与复杂的心灵历程,以此揭示了“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这一真理,也说明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创业史》在艺术表现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表现为:一、结构严谨宏伟,颇具史诗规模。作者按照史诗巨著的要求建构作品的框架。如第一部前有“题叙”,后有“结局”。“题叙”上溯历史渊源,铺染了宏大的背景,“结局”交待了来龙去脉,同时又对后一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就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张力。结构的完整统一,蔚为壮观,使思想的包蕴更加丰富、深广,从而强化了史诗效果。二、写人技法多姿多彩,笔触细腻,生动感人。作品注意将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写出人物格的底蕴。其中,有令人击节的典型细节,有细腻入微的心理刻划,有对人物深层心理的直接剖析,有对语言、动作的形象描绘,有泾渭分明的对比手法,都收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三、作品充满鲜明的民族色调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对关中农村自然风光和风土民习的描绘,对人物活动、关系的描写,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渭河平原农村优美、传神的风俗画,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浓烈的乡土气息,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四、抒情的笔调和哲理的议论。作品中点染出许多画龙点晴式的议论,有的成为刻划人物格的必要补充,有的包蕴着生活的哲理,如警句箴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当然,《创业史》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历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痕。完成于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为之扼腕的缺撼。

  

  《创业史》看完,对于书中塑造的主人公梁生宝却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很多人之前也谈论过这个问题,似乎在整部小说中梁生宝这一形象并没有怎样的出彩之处,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是因为梁生宝这个人物塑造的过于完美,可能作者是为了表达党的完美性,毕竟在这部小说里梁生宝就是代表着党,是党这一权威的个人表现。

  老师之前在课上也提到过其实整部小说的主角应该是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通篇读完,不难发现,作者通过一个乡村的互助组的兴起和建设诠释着农业的合作化,梁生宝在这场社会主义的运动中扮演了一个领头人的角色,但正是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因为他是党员,所以被赋予了太多的神性,他本是个农村的庄稼人,却对党的指导理论领会得极其透彻,对于私有财产、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这些他也竟能深有体会,虽然他是来自农村,是一个庄稼人,但是理论与实际不是那么一致的,而一个致力于实际工作的人,没有太大文化素养的人,竟也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如此之好,这不免让人有怀疑之心,认为作者是有意吹嘘梁生宝这一人物的伟大性,特别是文中谈到他去找王书记,正好碰到杨书记在跟他谈话,在这一个谈话过程中梁生宝思想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党的力量无限大,竟可以将一个人改造的对未来如此明了。

  再有欣赏文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希望看到一些故事情节,其中大部分就是关于爱情的向往,这部小说中也有爱情,但是这里表现出的爱情又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梁生宝和徐改霞都是新型的农村人,他们已不具有旧农村的落后想法,两个人真心互相喜欢着对方,也懂得反抗旧社会给他们的婚姻安排,既然如此我们想他们本应该在一起的,但是梁生宝在这时又表现出了共产党的英雄主义,为了建设祖国,我可以牺牲爱情,特别是改霞在决定了要问问他的时候,因一时不知说啥先把想进工厂的事情说出来了。西安新修起国棉三厂,我想进厂去,你看怎样?她说着,仍然低着头,对着她的辫梢笑着。她等待着生宝激烈地反对。她本想着只要生宝一反对,任谁鼓动,她也不去工厂了。但是当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她惊呆了。生宝的态度完全变了——面部发灰、带有讽刺意味的笑容。当有万劝生宝另找对象时,生宝对有万说的话也表明了这一点。怕分心,耽搁了互助组的事,闹不成丰产,咱丢脸事小,党的影响弄坏了,旁人以后也难闹。梁生宝在这里又成了一个事事为党考虑,毫无缺陷的完美人物。

  纵观全篇我们会发现梁生宝被刻画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这难道就是当时农民的形象吗?我能肯定地回答肯定不是,农民并不是党的几句号召就能一下改变的,这样看来作为中间人物的几个角色倒是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农民的形象,首先是中间派郭振山,他是村里面的主任,梁生宝是经过他推荐进入党组织的,照理说他应该比梁生宝的思想境界更高,可是现实生活却不是如此,他变成了一个中农,他生病的那段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将文学语言与他的内心独白杂糅,更好地表现了作为一个徘徊在个人与党之间的农民的形象,是该为了庄稼人郭振山而活,还是共产党人郭振山而活呢,他一直在两者犹豫不决。其实郭振山并不是坏人,他有着自己家庭的艰辛,虽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农民的落后性也会随之而来,不满足和更好的追求都会使人越活越纠结,这正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之一。

  文中另一个鲜明的人物就是梁三老汉了,梁三老汉从祖父辈两代人身上看到农民的悲剧,所以在他心中拥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满足,创业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并且他也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奋斗努力着,他有着勤劳、朴素善良的品质,但也有着小农的自私保守性,他面对着生宝建立的互助组感到迷茫和无奈,这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的心理,接受一样新的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会对党不信任,对党有怀疑,毕竟要一个人脱离他以前几十年习惯的生活模式这也是会让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却在暗地里默默地关心着继子的活动,生怕他会出问题,他对梁生宝以及童养媳的态度上是让人感动的,一个是没有血缘的儿子,一个是视为女儿的媳妇,这更体现农民的质朴和敦厚吧,文章的最后他去打油的时候庄严地

  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

  这一幕不难让我们想到经历了农业改造的农民正式地有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们可以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证明自己真的已经是主人了。我觉得这是让人感动的,这也更贴近人的真正生活,这是体现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国的农业改革中我们并不都是梁生宝这种人物,更多地是梁三老汉这种受尽苦难却不敢尝鲜的农民,所以党更多地是该从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虽然在这部小说中是靠梁生宝这样的人物改造了这些农民,但我们是否该反思现实生活中农民真是这样一种情形吗?这里不做过多评价。

  总之,在我看来,这些人物虽不及梁生宝的人物完美理想,但他们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熠熠发光,令这部小说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该从小市民中发掘,这样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