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1、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3、正式的学生群体含义: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分类: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
4、教师对学生期望:可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5、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学习目标之父。
6、发展的概念: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发展的方向:头—尾梯度;近末稍梯度。顺序:感觉运动向主观的直观的“前概念水平”;接着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更进一步又发展到形式的、抽象水平上的逻辑运算。发展的一般趋势:综合的分化、平衡化、概念化、社会化、个性化。
7、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倾向。调节环境倾向称之为适应。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8、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9、顺应:当主题不能利用原有的图示接受或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10、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英气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更具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学习这种现象的关键:a要有变化的发生b变化相对持久;c变化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d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e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学习后表现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特点:A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B组织计划性。C有效性。D年龄差异性。E面向未来特征。
11、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12、恢复: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地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为恢复。
13、类化: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C1)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1相似的条件之二(C2)、之三(C3)不能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
14、分化: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高级条件反射:即人们课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15、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
16、认知结构: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7、能力:是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义的能力概括了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他们为活动提供能量。狭义的主要指心理能力。
18、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的种类: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对事物类属的理解;对因果关系;对逻辑关系;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理解的水平:字面、解释、批判性、创造性的理解。
19、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巩固的途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利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合理地组织复习。
20、技能:使通过联系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种类:动作技能:使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1、.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特征: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发散思维的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指标,但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维。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22、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是当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而突然经历到痛苦的、不愉快的和产生焦虑的情景后,倾向与忘却这些情境以求得心情舒畅,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现象。投射: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或信念归诸于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回归:使当学生为自己所不能处理的情感压倒时,所表现出的忽然回到原来发展水平,从而感到心情舒畅而不受这种情感的干扰。移植:使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过程。认同:是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
23、学习动机: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的强弱的标志使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24、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焦虑: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分为正常焦虑、低度焦虑、高度焦虑。
25、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群等。智能不足儿童:指在心智发展间所显著的表现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情绪困扰儿童: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这种相当长期的不适当情绪反应足以影响个人正常情绪控制能力。
26、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由于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习惯采用的方式使自以为最合适的策略,因而,认知风格与认知策略常常是紧密相关的。
27、教学设计: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程序。工作的特点:系统性、具体性、灵活性。
28、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下位学习: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故称为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
29、高原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30、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31、评定: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估价的过程。
32、组织者: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二、简答
1、优秀教师/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a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b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c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d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e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2、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A、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B、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a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b稳定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c要有耐心和信心。d乐观、活泼的性格。e公正不自私。
3、布鲁纳教育目标观:a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b发展学生的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c培养学生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独自运用各种题材d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促进学习者产生一种寻找关联和结构的内驱力e发展理智上忠诚。
4、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基本原则:a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倾向,称之为组织。b调节环境的倾向,称之为适应。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分期理论(应用):a.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b、思维准备阶段—两岁到七岁c.思维阶段—七岁到十一岁d.抽象思维阶段—11岁到15岁。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a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b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c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5、艾里克森论:(1)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艾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他强调心里社会的性的发展阶段。(2)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a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b自主对羞涩、怀疑,从二岁到三岁。c主动对内内疚,从四岁到五岁。d勤奋对自卑,从六岁到十一岁。e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十二岁到十八岁。f亲密和团结对鼓励,成年初期。g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h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3)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论述):a为人父母和师长,英提供婴儿平衡、安全的物质与社会环境,不间断地关切与爱护以培养信赖的人格。b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操作与试探能力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人格。c鼓励学前期儿童的想象与创造,并欣赏儿童的建议与解答其问题以发展主动的人格。d应提供学童从工作与课业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发展其再接再厉的勤奋人格。e应协助青春期的青年建立统一的自我观作为其行为的指导。f社会教育及文化机构应协助青壮年组织美满的家庭以发展亲切近人的人格。g鼓励与协助青壮年创业与教育后代,期使他们能与老年时享受完整而快慰的人生。
6、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1.道德的分期:(一)、水平A:前习俗阶段。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儿童依然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是体会到别人也有正当的需要。(二)、水平B:习俗阶段。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三)、水平C:后习俗阶段。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的教育意义(作为老师应做到):a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个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b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教说,忽略儿童对权威看法与需欲的满足,易造成到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c负责教养者不应该抱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时期荒废,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不久,其功效可疑
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三条基本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应用率、失用率;效果律(2)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他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7.消退:恢复:类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即人们课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8、操作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主要规律:a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b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9、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受到奖赏或强化而场所自我强化的作用。如果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减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班杜拉把这种现象称为替代强化。他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作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重视社会媒体、电影、戏剧、小说和社会环境等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更需注意榜样的作用。社会学习强调替代强化、符号强化与自我强化,认为学习并不一定需要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强化的类型: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固定间时强化、灵活见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根据强化的性质分: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强化的技巧:控制强化量、安排强化程序、即使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作用。
10、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a就条件反射产生的实质,即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看,经典条件反射为刺激代替反射,即反射之所以形成,是条件刺激代替了无条件刺激。b从个体反映的性质看,经典条件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及其相似,但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这两种反射截然不同。c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两种条件反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与三个方面:情绪学习、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程序教学。
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小步子逻辑序列、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映、及时反馈、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1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a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是主动地将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b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了从依赖刺激到减少对刺激依赖的过程。他提出三种表征模式:动作性模式、肖像性模式、符号性模式。c重视学习过程:他认为重要的不在于铭记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d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强调结构能使学生较易理解原理原则,易于记忆和易于产生迁移,所谓“领悟”就是新结构的发现或新关系的建立。e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f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g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h强调信息提取i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强调课题的学习结构,在强调分析性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思维以及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等几方面,都可以体现相似一种教学方法中,这就是发现学习。
13、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在应用发现学习的课堂上,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和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的方法及规则,并进而发现教材的结构。布鲁纳提出三高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强调理论知识作用的原则。
1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2)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建立实质性联系、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认为。(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a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c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a代表性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他们代表什么,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关键特征,能区分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c命题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5)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同化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理解新知识。奥苏贝尔认为,同化也就是所学的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模式有几种:a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6)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意义及例证:a由于阐明了课堂情境中学习的实质、条件、过程、原则、影响因素及策略,使其不但可以作为实用的科学的教学原来基础和教学方法基础,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握运用,有利于教材组织b由于对传统的讲授手段和现代发现学习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能较令人信服地稳妥地解决传统到现代教学方式的过渡,使教改不致产生混乱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c比较适合我国国情d直接给教师以理论和方法,便于教师自己进行教育心理的研究。
15、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掌握学习理论: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教学目标:接受、反映、评估、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言语行为。二、掌握学习理论的方法基础是程序教学,步骤如下:a、确定目标b、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西夏的学习单元c、小步子教学d、及时反馈e、矫正。
16、加涅的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八种阶段类型: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结学习、连锁、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识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认为就是要安排学生外部的适当学习条件,包括师生言语的交往,告诉学生什么是要完成的,提醒学生什么是已经知道的,指导他的注意方向和行动,引导学生沿着某种线索去思考。所谓内部条件即学生已经学习的结果,外部条件就是安排和呈现教材给学生反馈;教学主要使要对促进学习的各种条件进行排列组合。三、.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a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b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c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四、加涅提出的指导学习的程序:引起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1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主张:A开放学校和开放课堂B人本主义教学原则/主要内容:a注重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获得b强调发展自我观念c强调交往d强调发展价值观C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a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b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c增强创造性d发展对艺术的兴趣e增强好奇心。代表人物:斯金纳和罗杰斯
18、学习迁移的促进(应用):a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突出重点,文字浅近,合理顺序)配合,提供应用机会d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e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
19、克服遗忘的策略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
20、促进理解的方法:a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b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c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d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e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f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21、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发展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的意见的存在
22、巩固和增强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地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
23、学习积极性的综合表现:a注意状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b情绪状态:情绪和情感,使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情感通常使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情感使在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反映。c意志状态:使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4、兴趣的作用:a兴趣使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的积极倾向b学习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c学习兴趣使学习的最佳动力d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出自勤奋。
2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动机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学习已形成的学习动机,要在教学中将潜在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成为有效的动力,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激发。a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b引起心理不确定性c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d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e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f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g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h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26、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a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因为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的目的是否明确b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周密的计划c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d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e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f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27、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a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b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与后c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d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e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f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更多推荐:
心理学与生活:女性整形的心理潜台词
心理揭秘:10个我们需要闺蜜的理由
心理百科:一个简单的站姿读透你心理
职场心理:如何控制你的老板
心理学与生活: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