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通用14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通用1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2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发展情节法”(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性想象,经过扩散性思维对课文的有关情节加以适当发展)紧密联系形象和课文内容,集说写训练、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发展情节法”既充满情趣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天地,运用得当,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发展情节,主动揭示寓意
对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一些寓言故事虽然情节吸引人,但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比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寓言的故事情节加以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发展情节达到主动揭示出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的目的,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社会、学习等实践活动。如《狗熊给象做裤子》(基础训练阅读部分)的结尾是:“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里走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狗熊到大象家后所发生的事情:“大象一见狗熊送来新做的裤子会怎样”“大象一定很高兴,急忙把新裤子穿上身吗”“不能。”“为什么呢狗熊不是穿上新裤子很合身吗”“从大象和狗熊的身材大小上想一想看!”学生细细一想: “噢,问题出在大象的身体比狗熊要大得多上面。”“大象那么大,狗熊和大象比小得多了,难怪狗熊穿着正合身的新裤子大象会穿不上身。”再通过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主动揭示出文章蕴含的寓意:“做事应该面对实际,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
二、通过发展情节,体会思想感情
课本上有些文章的结尾看似言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很值得回味体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加以发展,将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草原》一文的结尾写道:“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文章虽然写到此处为止,但其中的意并未完。特别是结尾的两句诗很值得揣摩体味。如果教师单纯从字面上对诗句进行解释,便不能使学生充分领略文章所营造的那种意境。教师可以放段优美动听的蒙古族主人在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色中、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汽车慢慢地往前开,汉族客人挥手致意不忍离去,蒙古族牧民牵着马,泪眼朦胧频挥手,不愿离去,主人和客人之间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连接着。那是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线。
三、通过发展情节,深化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所蕴含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结尾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到这两句,城里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丛中后就难以找到它呢”教师可以通过试验来让学生体会理解,让学生自己找寻其中的答案。如教师用黄色粉笔在黑板上随意勾勒几笔简笔画,学生就会明白,颜色相同,所以看不清楚,黄蝶飞入菜花丛后,因为黄蝶和菜花都是黄颜色,因此使人难以发现。农村学生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体验一番,印象会更深。这样的教学(试验、点拨、讲解、体会),学生既对诗意加深了理解,更学习到了诗人观察细致、有生活感等可贵的写作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3
传统的拼音教学,学生机械地记,枯燥地读。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领读上。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对拼音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多彩活动——兴趣之来源
传统的拼合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仍不明显。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开始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
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 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此外,我还领着学生捉迷藏(训练练拼),比赛“开火车”,进行演一演(识字)等活动。我觉得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歌诀法——有效的教学方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 ie 和 ei .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如区别旧和引,我编了歌诀:小人砍树 ei ei ei ,小人倚树睡一夜( ye )。教学“ iu ü”一课,我采用了歌诀教学:小 i 的妈妈是大 y ,大 y 小 i 挨一起( wu ), 小ü爸妈不在家,大 y 阿姨照顾他,小ü非常有礼貌,见了大 y 就摘帽( yu )。利用歌诀去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识字。
三、小组研讨一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拼音教学中,我体会到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试一试,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开发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像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教学“ d t nl ”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我接着说:“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教师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小马妈妈让小马驮上大米到九里以外的姥姥家串门。小马听说要去姥姥家,心想一定能吃到姥姥准备的嫩草。他高兴极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就驮上米袋,一溜烟儿跑出了家门。他哪知道,米袋漏了,妈妈还没来得及补上呢。一粒粒米掉在地上真可惜呀!这时候,在地里挖野菜的小兔看到了,他急忙去追小马:“小马哥哥 ——小马哥哥——快等一等”,追得小兔满头大汗,小马才停住脚步……教师讲到这里嘎然而止,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小兔和小马会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补上米袋?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一下。
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好?”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小兔把小马领到附近的家里,让兔妈妈补好了米袋。有的学生说,四周没有人家,小兔用野菜塞住了漏洞。还有的学生说,幸好小马妈妈及时赶到,补上了米袋,还教训了小马一顿,告诉他做事要细心,别着急。最后,让学生对小马和小兔说句话,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如果教师能为他们构筑足够高的梯子,为他们的想像插上有力的翅膀,他们的想像会远远超出我们成人,他们的心是纯净的,应该还给他们本属于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畅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挖项课程资源,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五、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
拼音服务于识字、阅读以及学说普通话这一作用的发挥不仅要在学完拼音之后,还要体现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拼音部分安排认 70 个常用字,并配有内容丰富的插图。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我的做法是:读音节、口头组词、再说话。如教学了音节 ma ,学生组词“妈妈”,教师板书“妈妈”,然后教师用亲切的语言说:“妈性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学生都能说出“感谢妈妈”之类的句子。
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妈妈每天干活怎样辛苦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再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各自的妈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向学习伙伴介绍一下各自的妈妈。这样教学,学生都能说几句关于妈妈的句子,甚至有的还能说出一段意思明确的话来。在和谐亲切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词语,训练了说话,一举三得,教师只需相机引导,就可以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拼音课堂“一张嘴” 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把学拼音和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紧密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想像与创新能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力求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4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
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3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5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加之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相对来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进行阐述。
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是学生进行日常的交流以及学习其他课程的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的教育都是单一枯燥的,也很少的看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现如今,新课改之后,已经将素质教育变为教育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朝着这方面努力,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一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跟着你的思路走,然后逐步的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一些比较巧妙的问题,将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探索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只要教师能够非常良好地运用这些问题,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中都保持着比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去探索课本中的答案。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中的教学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向学生们设置疑问,比如说“草船怎么借箭呢?草船难道不会被箭射穿吗?草船是怎样借箭的呢?”当教师提出草船借箭的时候,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同时这样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充满好奇,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并且详细的分析,最终找出草船借箭的方法,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行联想,进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是必要条件
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创新,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所必须的品质。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地提出来,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求知欲的刺激下培养创新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寻找疑问的意识。自信心是进行只要的关键条件,如果学生对于自己不自信,那么他就很难提出质疑,相反如果学生比较自信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勇敢的质疑。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且进行积极地表扬和肯定,逐渐学生的自信心会慢慢地建立起来。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让学生具备一些独立学习以及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这样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且对于疑惑进行提出和质疑,然后再学生自信心的帮助下一步步探索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学生寻找疑问的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时刻的保持一个寻找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于未知产生兴趣,教会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不只是拘泥于一个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及时评价是关键条件
学生需要进行激励,需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想要自己得到表现的机会,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得以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去对自己的做法以及活动进行评价,或者是教师应该积极的对于学生上课中的状态表现能力进行观察,对于学生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毫不吝啬的加以肯定以及表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好好地保护同学的一些极具想法极具创意的成果,并且热情的肯定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一些成果中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以及夸奖,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具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提出一些问题,在这样良性的循环之中,学生就能够在无形中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学习中,教师提出“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那么他们会看到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青蛙会看到真正的世界,觉得自己错了”,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表扬。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耗时非常长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不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思考,勇敢提出质疑,给学生们创造宽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白三月.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2015:17.
[2]王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
[3]都燕.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文学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0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6
摘要: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其意义重大,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互动式教学可从以下儿方面着手把握:让学生分戍小组实施合作互动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实施互动学习法;打造生活化的问题场景,推进互动教学等等途径。
关健词: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的培养尤为关键,将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的教学形式进行改变,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有利,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之中,老师要把主要的任务放在课堂教学上,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作用
1.推进小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年龄大概都是7岁到12岁之间,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好动,把以往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施加给孩子,这样不仅不会实现教学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学生在课堂上兴致不高,单单是老师灌输知识的工具,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时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合理引入可使得语文课堂上僵硬局面被打破,经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与学生之问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引导学生自已去走进知识,了解知识。
例如,古诗内容在小学语文部分的学习是比较难的,怎样能够让学生懂得文言文古诗的内涵一直是老师深思的问题,如在《古诗两首》中杜牧《山行》的讲析之中,就可以渗透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以往的爬山场景进行回忆,之后把自己当时所见所闻和小伙伴分享一下,之后老师在与其展开互动交流,最后引出本节要讲授的内容“山行”。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所讲内容比较有兴趣,使其学习的热情被大大的激发。
2.推进教学效果的尽早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可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生活知识,此外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会帮助小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所要追求的方向。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渗透可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对《堰苗助长》、《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合理的引入互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发挥其表演、独白的天赋,这样极大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对语言背后的含义有所体会,才外还学会了融会贯通的本领,这样在以后使用成语方面更会得心应手。是以,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优势就突出在强化教学效果上。
二、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之中如何更好的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1.实施有效的探讨互动。课堂探讨互动是指师生就一开放性的话题展开互动,经过讨论对遇见的问题实施处理。经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开放性的话题,可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会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总结概括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好理解的一个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通性就是喜动,学生对于那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比较向往,而讨论互动可使得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的一种过程。这和在课堂上老师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经过就一个问题实施探讨,其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激发,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思维比较多样化,对于问题的理解方式不是固定的,而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实施探讨之后,老师适时的给予一些解释,这样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可选用合适的提问互动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完成,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向学生发问。例如在讲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在课前可向学生发出这样的问题:“以前你们迷过路么,迷路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在提问的时候就突出了老师的主体性,这样小学生就会发动脑筋,说出自己以前的经历,这样就展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问一答中就完成了此种互动继而老师引出本章节要讲授的内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这样使得课堂的氛围得到活跃。与此用时,老师的发问,可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问题实施思考,在学习中主动的寻求答案,这样使得学习效果会更佳的理想。
3.可经过表演互动实现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学改革之后,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要具有多样性,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实施表演互动这已然成为小学二年级语文互动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途径。表演互动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把文章中的故事情境再现,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模拟文章中的情境,这个教学过程我们称之为表演互动。在学生表演的时候,会使得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增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更会培养学生的团结在精神,让他们学会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表演互动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效果。
比方说,在对《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文章实施学习的时候,由于此文章属于一首歌,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描述的场景,之后播放几遍音乐,引导学生对此首歌展现出来的画面实施联想,继而让学生实施探讨.并提供一些辅助的道具,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表演出来。在整个流程之中,学生对于唱歌和表演比较期盼,这样就会对这首歌所表现的场景进行深入的理解,把整首歌要表达的意思掌握好,这样学习情绪就会一下子上来,高涨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情境,促进其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表演互动的时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融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效果十分的显着,可推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有利,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之中,老师要把主要的任务故在课堂教学上,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7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通过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使之停滞不前。指出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关键词:写作教学;兴趣;教学理念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善于实践,既不想动手又懒于动脑,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排斥心理。如此恶性循环,写作便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教师也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由于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内容太过于空洞,没有真实情感,没有来源于生活,甚至背离生活,无法将实践中的东西表达出来,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未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学生并不懂得生活中无处不美的道理。而且写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内容与情感,且缺乏创新。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大部分过于传统,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方式,不善于通过各种各样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对字、词、句、段的积累。因为写作的前提是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修辞、美文美句的积累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地进行各种项目的训练,致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过少,在写作训练中,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认为写作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个陶冶情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便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那么写作教学只是来辅助学生写作的,教学的目的相应的也就很容易实现。那么,教师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并成为亦师亦友的好朋友,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选择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告诉他们该写什么、怎么写。教师应当尽可能给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教师在选定作文话题时一定要宽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他们所熟悉的人或事进行写作,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欲望,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只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他们才有继续将写作进行下去的想法,并逐步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2、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作文是生活的写照,一切都来自生活,所以要立足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进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近自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将自然作为写作素材。
3、教师要转变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风格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摒弃固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变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自己特色与风格的文章。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言语表达活动,例如成语接龙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训练其想象力。
5、加强对小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
短暂的课程很难使这种复杂而漫长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来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激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各种与语文有关的事物。同时,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并将其适时地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增加文采与文学修养,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由于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8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第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第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 兴趣 自主 课外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汉语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罗马字母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显得陌生,不易掌握。加上学生讲粤语方言居多,学起普通话来更加难。怎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怎样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去引导、帮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儿童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拼音、用好拼音。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一)结合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游戏具有娱乐性,可以消除儿童的紧张感受,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具有竞争性,能引起儿童的高度注意,做游戏正合儿童活泼好动、好奇要强的天性。因此,用游戏法教汉语拼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学生入学还保留不少幼儿园阶段的特征,要充分利用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采用游戏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巩固新学知识。如采用“采蘑菇、摘桃子、降落伞、踩地雷、找朋友、小邮递员传信、开火车”等一系列的游戏,让他们寓学于乐。
(二)编写儿歌记发音
儿歌的特点是工整押韵,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
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学生的作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如教学声母n和m,就可以用自编的口诀:单门n,双门m。此口决既帮助学生记住了发音又记住了字形特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一)与教材深交,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汉语拼音是掌握识字的一把金钥匙,但它是一套抽象的符号,在冗长的拼读中,儿童学起来枯燥乏味。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因此,与其一遍遍地要学生读、拼、写,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他们主动地发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1. 联系图画想象
教材中的情境图多以字母的形状呈现,学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如,在教学“g k h时,学生就说“g”就像和平鸽嘴里衔着的那个橄榄枝;“k”就像两只小蝌蚪在吃水草;“h”就像小朋友喝水时坐的椅子。而且还有学生自编了儿歌来记忆字形:“一只鸽子ggg,两只蝌蚪kkk,长长椅子hhh。”
2. 从生活中搜索
在教学拼音部件的字形时,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我还让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家里、在幼儿园、在街上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字母形似的事物,孩子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l”像老师的粉笔;“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二)构筑舞台,让学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关键还在于打破传统的“独立作战”,变单一的个体型为互动的合作型,在合作中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我认为找准合作点是关键,细化合作的要求是重点。
1.组内互助,共同提高
在每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一优二中一差的学生,旨在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实施“小老师”制,全面地提高拼音教学效率。如学生容易弄懂ai ei ui怎么书写,难的是读音。教师就以“ai”为例,让学生看口型,掌握要领,自己琢磨发音。再请已经学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在小组内教一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2.开展竞赛,体验成功
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竞争机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从竞赛中体验成功,维持自主学习的动力。如ai ei ui一课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发音的基础上,小组内开展“玩转盘/拼读音节“的竞赛活动,一人读,大家评,比一比谁拼得对、谁读得准、谁进步最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体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一)整合其他学科
汉语拼音
与美术课的结合。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美术和语文教学要尽量的配合。例如在“随意画”教学中,可尽量用汉语拼音做课题,来引导学生随意地制作课题要求的自由画,一方面小学生可以接受汉语拼音的音、形的启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生活
小朋友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例如玩游戏、打电脑、听录音等。课外可引导小朋友听录音读课文中的汉语拼音,也可以让他们听听故事类的录音带,并让他们想想听到了什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听的能力。玩电脑也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有条件的可让他们通过键盘的字母,教他们用拼音输入法,让他们亲自操作,感受电脑的乐趣性,从电脑中学习拼音,熟悉拼音。使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拼音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汉语拼音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认识、去定位,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1、陈兰. 小学汉语拼音十字法 [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1):28.
2、李仲芬. 如何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10):37-38.
3、刘必兰. 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难点的突破 [J]. 当代教育科学 2006,(24):63.
4、陈和燕. 汉语拼音激趣法 [J]. 新教育 2009,(6):121.
5、刘培娟. 引导学生快乐学拼音 [J]. 陕西教学 2009,(4):29.
6、范永芳. 汉语拼音教学浅析 [J]. 小学教学参考 2008,(36):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9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造句教学不容忽视。在当前小学生造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造句脱离现实、造句机械模仿、造句简短,多用单句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试图从理解词义、激发学生思维、多形式训练等四个方面来克服以上现象,解决问题,使造句教学得到应有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正文: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造句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致使目前的造句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定向,让造句教学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小学生在造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一些普遍现象,笔者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归纳在一起,以便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小学生所造的句子内容相同,很多同学的思维方式单一,造出来的句子内容大多雷同。比如说:用“一……就……”来造句,很多学生就会造这样的句子:
“我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我一回家就看见了妈妈。”
当然,这也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但是这样的句子出现频率非常高。其次,小学生造句刻意机械地模仿,有的也反映出了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育方法。小学生总是喜欢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句子,而没有创造力。另外,在句子中,也出现了一些“打电脑游戏上瘾、杀死、美女”等词语,还有出现:“如果我考了就十分,爸爸就会给我二百元钱。”之类的句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也反映着小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虽然有的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这种现象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再次,小学生造句为了保险,都喜欢用简单句,用简短的句子,而不去尝试复杂的句子。他们认为只要老师给这个句子打勾,就可以了。这样下去,势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危害。最后,小学生造句喜欢重复现成的材料,材料积累的少,缺乏想象力。在现实中,具体到每一类词语的教学,小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在这里,结合以上这些现象,笔者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
要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就应该明白造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经常性的基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造句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词义,在语境中造句。
汉语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的意思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不能造出一个好的句子来。所以要想造出正确、通顺的好句子,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举个例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课《课堂练习本》中出现了用“引人注目”这个词语造句。引人注目的意思就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他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之处。这个引人注目的“目”师眼睛,是引起人们眼睛的注意,引来人们去看,二学生去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句子,所以导致了这个句子的错误。可见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多么重要。另外,还拿着个例子来说,理解了词语之后,学生可能在造句的时候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造句。比如这个词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某个人举动很奇怪,特别能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很引人注目。还有,学校里面最近增加的风景或者生活中的风景,跟着这些引导,学生造出了很多不错的句子:我们学校的空中画廊很引人注目,上面的图画非常美丽。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实际,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会非常鲜活,富有生命力。
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在这里,言之有物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要有内容,不要空洞。在造句教学中,更要重视这一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内容,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广阔性。有的孩子经常不知道写什么,有的知道写什么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把句子更美地展现出来。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学校的生活,包括课堂生活和下课的生活。他们也经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资料,参加劳动,参加兴趣班等等。教师应该在造句教学的时候,引导孩子把这些活动的见闻、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到句子中来,更加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的练习中,笔者在批阅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妈妈在化妆。”一部分同学都写了这样一个简单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不会错,但是这个句子却缺乏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于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要化妆,妈妈化妆是要做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不是别的人化妆呢?学生这时候开始思考了,有的联系生活,写道:
“妈妈在上班之前总要化妆。”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参加阿姨的婚礼,所以妈妈在化妆。”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要表演节目,老师在帮小朋友们化妆。”
这些句子逐渐丰富起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比前面那个简单的句子更加丰富了。有时间、人物、事件。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话有前因后果,有时间和内容,就达到了造句教学的目的。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造句教学要以课堂为阵地,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为了使学生造出更好的句子,在造句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说:可以把同样的一个词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体会出句子的灵活性。如:用“碧绿”造句。
“我家门前有一条碧绿的小河。”
“我有一块玉,它的颜色是碧绿的。”
“碧绿的柳枝垂下来像小姑娘美丽的头发。”
这样的句子,变换了不同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还可以利用扩句的方式,如用“钻出”造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运用扩写的方式来造句,可以扩几处。
“美丽的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来了。”
“可爱的小草悄悄从土里钻出来了。”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离开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这样扩充,就使句子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改变
句式,改变句子的意思等方法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造句教学就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四.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他们的句子中也出现了很多“杀人、美女、打游戏上瘾、爱情”等词语。出现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如果现在教师对小学生身上的稳日视若罔闻,那么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思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开拓小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生造句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忽视造句教学的,要积极开展有效地造句教学,教会学生造句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希望造句教学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
1、徐君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造句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蔡月琴、高凤元。小学生造句引发沉甸甸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3、何建军让造句教学流光溢彩[J]。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了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四个太阳”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我们平时能看到几个太阳?”再问学生:“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二次升华,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当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勇于创新,肯定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的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1
“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学得高效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要着力在课前准备、课堂施教、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讲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
(一)教师在自身素养上要有准备。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她)们的课堂实录,领悟他(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要勤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功,以提升我们的教学素养。
(二)教师在授课教案上要有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要有准备。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谈对预习的认识;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二、课堂精巧务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要实现高效课堂,精巧务实的驾驭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教师语言条理清楚、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当自己在课堂上的某一次表现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时,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习古诗,要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来弄懂诗意、体会诗情的方法;学习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将学会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自读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文本,感悟思考。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一节思考的课堂,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固定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人员按好、中、差均衡搭配,安排一名负责、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小组合作要求,即组员必须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交流,人人参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发言做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前不久听了一节习作课──把过程写具体,这位老师巧妙的以“做美味拉面”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将乏味的习作课堂生活化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被激活了,个个积极参与,个个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会了老师传授的“五感四动写具体”的习作方法。开展辩论会,学习《乌塔》这篇课文时,学生针对乌塔独自一人出国旅游这做种法产生了质疑,有的学生对乌塔的做法表示赞同,还有部分同学从安全考虑表示不赞成。教师此时便可以借机召开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充分地阐述自己的理由,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通过大家的交流,增强自己的安全独立意识。除此之外,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三)要有效整合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上将这四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实现高效课堂。去年听过一节阅读课《慈母情深》,课堂上,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听的习惯,不仅反复要求学生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而且自己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听后还适时要求学生来进行点评,一方面是对听的效果的一个反馈,同时也是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说的机会。整节课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找出文中使自己鼻子一酸、想哭的词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与思考,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并适时让学生参与点评,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当读到最后,学生已深深地被母爱所感动时,有了浓浓的情感作铺垫,再让学生写一写:你此时最想对母亲说什么?这时的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渲泄。我认为这节课有效地将听说读写进行了整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
“课堂见真功,课后有余功”,课后的拓展是高效课堂的延伸。
(一)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学生便对《爱的教育》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爱的教育》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又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对蟋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就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研究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观察蟋蟀的乐趣,寻找蟋蟀的更多秘密,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读《昆虫记》,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
(二)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探索应该从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去进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研究教材 有效课堂 培养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新课改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提出个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看法。
一、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教法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清,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基础上,再着手撰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执教,在教学中自然知道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目标简洁明确
教师精选教学的内容是构建简约有效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要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盘考虑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技能的形成与转化,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首先,设置目标任务要简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要胸中有对教材的宏观理解和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微观把握。教师要善于在相应的活动和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或确定一个恰当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具有典型的意义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既能达到重现新知识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问题的指向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获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其次,实践操作要求要简约。语文课堂教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语文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策略方法指导,方法要求要明确简约,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目标和方向,在关键点做好提示与点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后,避免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教学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弊病,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对每个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明确了课标的要求,目标才会清晰明确,才不会虚化,才不会出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类的普通话。
三、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做法,摒弃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独角戏,让每个学生都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为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1、教学氛围要平等: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就是对话交流的两个主体,而既然是对话那么就应该是一种平等轻松地氛围,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学生,平等交流。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不要让学生有压力。一个平等的氛围更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2、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学习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有学习的兴趣。第一,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孩子的天性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并认知世界。第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需要正确的引导。避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
3、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将问题创设一个特殊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景去思考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或音乐等带入课堂,巧妙的通过直观的物体来提问,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然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谈论,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提出具有新旧知识比较特点的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学习新的知识。可见,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颖的教学设计: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新颖的教学设计将使课堂焕然一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进行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且综合全面。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设计中尽量让课程丰富多彩。将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文本内容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上。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念正确树立,不要将知识学习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将有效学习渗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新颖的教学设计中体会文本的含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5、教学评价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地改进课堂,师生共同发展进步。
四、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语文教学优势。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选择趣味性浓厚的知识内容,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为小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信息,并对学生加强教育。例如:在《谈读书》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中的最后一句话为学生呈现,使学生明确:年轻人做学问,只是为了洁净自身的心灵和收获人生钥匙,开启人生每一道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传授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人生哲学方面的培养。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如上尝试,并进行了相关总结,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实践策略能给你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67-68.
[2]胡欢.有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5):184.
[3]刘月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9):137-138
[4].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科学导报》.2014年3期.秦贞贤.
[5].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甘肃科技》.2014年9期.魏周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3
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穿插很多知识内容,它也能描绘更多文字所表述不清的信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图平分秋色,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出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还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机能还很不成熟,这个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有感染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面对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调动。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利用插图设计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观潮》这篇文章,单纯的讲解文字,学生很难对潮水有形象记忆,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插图,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学习,感知器官捕捉到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后期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教学,将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字表述过程有很多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在教学理解过程中,如果能和插图进行有效配合,这样理解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描写过程中有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在没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很难把握诗句的主要思想。在教学中在诗句阅读之后,就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插图,在观察插图之后大部分孩子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当然,课本中的很多插图需要学生有审美知识储备,这时候就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观察插图,在文字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赏析文本上的插图。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插图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蒲公英》这篇文章,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观察插图,在赏析插图的过程中升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中的“花托”和“绒球”等词汇。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的动态画面,当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插图辅助,而且要准备多媒体教学,增强文本的动态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形状的词汇想象创新蒲公英各个阶段的状态。最后还要进行感情升华,在理解内容,观察插图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插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审美能力培养不是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对小学生而言,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这篇文章时,文本中有关于人造卫星的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知识,教师课下可以查找关于天文知识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研究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插图,将插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课本中的插图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教师一定要合理准确地使用。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所以,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合理巧妙使用课本中的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独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琛.浅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赤子(上中旬),2015,06:152.
[2]刘增真.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28:50-51.
[3]左端银.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46-147.
[4]张德松.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13-1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4
1、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行构建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是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得到增强,学生烦躁情绪得到缓解的重要保障。想要对学习氛围进行构建,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和鼓励;二是老师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还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老师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正确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观念应该及时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并最终使学习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参加并完成的,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才能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增强。
2、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老师,也是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的保障。只要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知识保持的时间也会更久,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效的。兴趣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也会使其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所以要想对高效课堂进行建立,就需要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老师应该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加,以使学生可以主动的思考和研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对教学手法进行更新,使教学语言更加幽默,使课内和课外活动更加有趣和生动,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语文的新鲜感得到保持,从而使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轻松以及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并积极的对知识进行获取,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使师生关系可以更加和谐
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传授知识从而进行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密切合作,并且相处和谐是使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使和谐关系进行建立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其实小学生的想法非常简单,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老师能够喜欢他们,并对他们的人格进行尊重。从内心深处希望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赏,对他们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可以进行引导,并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对他们采取积极的鼓励,而不是进行一味的唠叨和批评。
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一定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以建立起公平并且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信任。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小学生也有个性、爱好、兴趣、要求以及自尊心等,所以小学生也拥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因此,在对小学语文的课堂高效性进行提高时,老师应确定好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让学生整体素质有所发展。
4、将多媒体应用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老师板书的数量有所减少,也使讲课效率得到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的教学情景比较形象和生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在对语文课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内容,老师口头的讲解不能使学生进行充分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使学习更加的容易。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语文知识进行扩充,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特别大的作用。
5、结语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老师想要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必须要将教学观念以及方式进行转变,备课时要积极认真,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更加完善,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立体、双向的信息交换和传递过程。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真正发挥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并建立起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