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讨论文8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讨论文8篇

  第一篇: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中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钢琴伴奏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它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课堂教学中采用钢琴即兴伴奏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将重点讲述“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歌唱中的应用

  儿童歌曲是由儿童演唱的,以生活为题材,反映其思想感情的歌曲。儿童歌曲体现了儿童的年龄、心理以及审美情趣。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教师可以用它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即兴伴奏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通过调式、和声、织体的变化来选择相适应的速度、力度、节奏来衬托歌曲,描绘歌曲意境,渲染音乐气氛。首先,演唱教学中,钢琴伴奏使学生准确把握音调,其再训练学生听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学会歌曲。其次,钢琴伴奏的旋律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通过色彩和弦的运用来渲染歌曲的意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自己的情感。最后,钢琴伴奏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的发声训练、节奏的把握、教师对范唱、歌曲的学习等都需要钢琴伴奏的支持。另外,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辅导方案,提高学习效率。钢琴伴奏的歌曲要适合儿童歌唱,这种伴奏一般要带旋律或者基本带旋律,伴奏的旋律要比歌声高八度,并且能够给伴奏音形留下活动空间。旋律可以是单音,也可以使用双音或弦音进行衬托,和弦用于协和和弦。因此可以看出钢琴的即兴伴奏是非常考验教师综合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广泛的音乐知识以及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才能使钢琴的即兴伴奏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首先,进行曲方面的应用。这类歌曲的特征情绪激昂、节奏明显、结构整齐,是列队进行时经常使用的音乐体裁。每一小节的节拍都非常有规律,一般以2拍子或4拍子旋律平稳进行,并且使用附点音符来增强歌曲旋律的紧张度和推动力。进行曲一般有两种伴奏形式,弦式织体和低音和弦式织体。一般用来描绘豪情、朝气蓬勃、前进的英雄气概,所以进行曲类型的歌曲能够使人激情澎湃,如《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感受其中坚强,不向恶势力屈服,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其次,轻快类型的歌曲。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体裁。这类歌曲具有旋律、节拍以及力度都比较自由的特点,词曲结合紧密,感情细腻富有诗情画意。抒情类型的歌曲旋律起伏比较大,经常使用装饰音、调音以及旋律音大跳等。例如,《愉快的梦》,大多数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要使用钢琴伴奏,边弹边给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这种类型的伴奏歌曲很多,并且伴奏织体也有很多,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小学生只能接受常用的音型,下面将一一介绍。

  1.半分解和弦织体。将和弦的某些部分进行分解,如单音与双音的结合、双音与双音的结合等。

  2.分解和弦织体。是指和弦音可以通过音区、节奏等方面按照排列进行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将和弦音分解,最后成为一个一个单音的演奏。

  3.琶式式织体。这类弹音同交替实现左右手,使用和弦进行转化,节奏比较平稳,演奏效果犹如竖琴。小学音乐欣赏和学习中,琶音经常在高潮的地方使用。

  三、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合唱中的应用

  随着合唱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能够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服从、配合以及沟通等品质将会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们发现,合唱的伴奏方法有以下几种: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节奏和声伴奏音型、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合唱中,钢琴的伴奏不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通过背景进入前景,根据情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富有一定的戏剧性。钢琴伴奏的这种独立的表现提高了其在合唱中的地位,使合唱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师生在以后的合唱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我们的合唱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作用,使我们的合唱更上一层楼。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钢琴即兴伴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其审美能力,使其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第二篇: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状态,因此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更多的是接触态度。对于小学生的发声练习,老师应该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如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发声的技巧的掌握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平时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以此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

  关键词:发声练习;小学音乐课堂;运用方法

  发生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用自己优美的声音将自己的诉求向外展示出来,通过歌唱与别人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之上,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剖析,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有趣味的发声练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热爱,同时产生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

  1.发声练习的内涵

  此种发声练习是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层次进行的趣味教学。通过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对于音乐的强烈兴趣,并不断扩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影响。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的吸引力更大,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上课将要讲述的内容转换为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边讲故事,边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授课内容牢记于心,并能产生对于枯燥课堂的趣味及对于音乐的热爱。

  2.发声练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音乐的发声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层次进行趣味教学,通过设计富有情节的活动,将课堂内容寓教于乐,并结合歌唱教学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2.1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趣味教学。尽管是小学生的教学,音乐教学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依然不能避免枯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很难达到相应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更多知识。比如,在对学生讲述《池塘里的小鸭》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选择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通过音乐主人翁介绍的方法,将主人翁以主角的姿态介绍给学生认识。通过特殊的开场白,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让学生听一下,老师将要让学生欣赏的歌,通过对发声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主动与音乐中的主人公交流,用音乐的方式与其交流,这样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对于音乐发声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

  2.2结合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质量。小学生处于年龄阶段的最初始期,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基本上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及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一般,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学生的情感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很多情感细节很难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堂教学将讲授的教学情感孕育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产生音乐共鸣。例如,在歌曲《小船摇摇》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睡觉时,爸爸妈妈哄自己睡觉的情景,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进行情景回放,让学生感受到舒缓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发音,自主地融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在不自觉中将歌曲的情感领悟。

  2.3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嗓音、形体,并结合图片、舞蹈进行最直观的教学。例如,在对孩子讲授《鹰》这首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虎和小羊的声音,让他们自己体会在不同情景下的发音有什么不相同,以及所需要的发声力度有什么差异。另外,老师可以通过对发音强弱进行区分,让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力度记号进行模拟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将人物形象刻画出来,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

  3.结语

  在对小学生进行发生练习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与激情,通过与学生认知能力的结合,进行趣味教学活动,并适时地对学生的进步予以鼓励,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信心。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其中,更能自主地对音乐情感进行把控。发声练习是在科学练习发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注重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进行综合教学,以趣味性增强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习得更多知识。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进而产生对于音乐更加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许丽君.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J].黑河教育,2015(8):73-74.

  [2]尹朝霞.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低中年级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的运用[J].师道情智,2014(7):80-81.

  [3]周丹.别让“发声练习”在音乐课堂销声匿迹[J].江西教育,2013(18):62.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艺术气质,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魅力。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学会欣赏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课程改革标准为依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静”为角度,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静”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教育偏重语数外等主干课程,对音乐这类副科的教学不够重视,使得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跟着自己学唱歌的简单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活跃课堂氛围。第二点,许多音乐课堂过于放松随意,过分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出现浮躁的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例如,学生集中于回答老师问题,过分踊跃,在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的话语,吵吵闹闹,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第三点,学生的纪律性差,难以静下来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能专注于学习知识、倾听音乐,长久下去会使得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变差,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没法提高,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降低。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新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学会静下来感受音乐,倾听音乐,用心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认真聆听和仔细思考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

  二、使学生在“静”中学习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往往以严肃的形象出现在讲台,要求学生毕恭毕敬,形成所谓安静守秩序的课堂。实际上这种表面上安静的课堂恰恰会致使课堂氛围沉闷无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这种枯燥的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僵化,没有办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效果不佳。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一个真正“静”的课堂,要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下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使学生遵守相应的课堂秩序,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会静下来,保障学习质量。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小手拉大手》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根据音乐《请你跟我这样做》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可以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放松,而不会因为紧张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制定相应的有规则,让学生可以有秩序的开展活动,遵守纪律,保持课堂的“静”。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在娱乐的同时更好的把握音乐节奏,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2.培养沉稳的心理素质小学是学生贪玩好动的时期,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难免在课堂上浮躁,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安静下来听课学习。而音乐是一门需要学生用心感受的学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静下来倾听,沉下来思考,仔细研究音乐问题,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举手回答,要静下来进行深入思考,仔细分析问题,组织自己的语言,完善答案。通过营造短暂的安静时间,训练学生养成沉稳平静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面对问题时不骄不躁,做到静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静下来,训练沉稳的心境,用心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从多方位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采取恰当的安静方式

  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不能被扼杀,但是可以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安静,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在课堂上吵闹的学生来维持课堂安静。可以利用做手势的方式,比如当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提醒学生应该静下来认真听讲。其次,在遇到课堂过分活跃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安静下来欣赏音乐,然后教师可以趁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学会静下来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4.使用丰富的课堂形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如果音乐课堂沉闷无趣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热情,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学会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打造真正的安静又不失效率的“静课堂”。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使用一些活泼有趣的音乐来代替教师的口头教学。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分别采用两段不同的音乐来代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情况,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担心回答错误时听到教师的否定。通过这种形式的开展音乐教学,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融洽,让学生在“静”中提高音乐学习质量。总之,要让课堂“静”下来,让学生“静”下来,使学生学会用心思考,使音乐教学更加真实、有效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在“静”中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示。

  第四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一定的自主性与学习上的系统性,而这时候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兴趣。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正确形象。教师需要用其关爱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音乐学习的能力,推动音乐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

  1体会乐曲感情,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先看一遍歌词,然后依据本文要学的音乐,通过播放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本文想要表达的感情,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音乐表达的方式,而且要使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刚开始学习,可以先使学生对歌词进行阅读,例如:在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一课时,教师要先让学生阅读一下,首先让学生知道本章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让学生能够把握本节课主要学的有关于什么。这样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之后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音乐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音乐的主调是什么,然后就是要理解歌词的感情,从而把握好所学音乐的整体感情。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这也有利于教师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课堂到课后都要与学生保持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在平时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提问,当然问题也要属于发散性题目,促进学生的思考,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音乐播放一遍,让学生表达自己所感受到什么,教师可以随机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加强对音乐学习方面较弱的同学的指导。教师也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加深层理解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看法,同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喜欢教师也会爱屋及乌地喜欢音乐课程,这样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多给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比赛的活动,在学生参赛的准备期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会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进步,同时也会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音乐课程,使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乐感和学习方式上进行改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相关音乐知识,还会是使音乐教学更加有效。在学习相关的音乐科目时,教师可以凭借一些唱歌的小技巧使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以教学生用自己的手指画三角的方式,将每一个音放在自己所画的杠上,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好音节,同时也会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设计一个较为有趣的`开场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唱一段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创新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学习,教师可以进行一些专业培训,还有就是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一项科目,最主要的就是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促进学生在乐感方面的提升。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婧.创设和谐情境,拨动情感之弦———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4年94期.

  [2]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3]谢子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04期.

  [4]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第五篇:趣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趣体态律动是以音乐为中心点,采取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对认知水平与知识水平不高的小学生而言,趣体态律动是有趣新奇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可使学生和教师有机联合,不仅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文化魅力。

  一、趣体态律动在学生掌握节奏中的应用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节奏的掌握对学生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身体的直接性感受四分、八分以及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时值。

  二、趣体态律动在训练学生高音中的应用

  对教师来说,使小学生正确掌握音准与音高是一项较枯燥乏味的教学工作,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音与音的相互联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利用DahlkeRoss体态律动的原理,能使学生利用自身的身体位置去有效感受音的高低,这种方式最易为小学生接受。让身体的各个部位与音的高低紧密联系,在连续的身体运动中,完成音高训练的要求。例如,在学习《童年的回忆》这一课时,教师先询问学生小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然后让学生互动交流童年最难忘的一件事,在学生交流中便开始播放《童年的回忆》背景音乐,交流后让学生能够边听边依照图形谱的形式来划动,再让一组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小兔跳,一组学生随着音乐模仿乌龟爬,在音较低时,由模仿乌龟爬的学生扮乌龟爬;在音高时,由模仿兔子跳的学生伴乌龟跳;音平和时,不做任何模仿;最后由学生讲讲1、2段的音高如何、音乐的情绪怎样。用这种易记且简单的方式,使学生的身体活动与音高的位置自然联系。

  三、趣体态律动在音乐强弱关系中的应用

  DahlkeRoss特别强调,不管是多大年龄的学生,在开始音乐的学习时都对双数的节拍往往易掌握,而单数的节拍掌握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数节拍很容易为人的本能体会,但对于三拍子便不在自然本能的范围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三拍子的感受与体会,要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不同拍号的音乐做出反应,因此,最佳的教学方法还是通过律动与身体的有效结合进行感受与体验,在反复分辨与比较中体会不同音乐节拍表现出的不同音乐形象,进一步促进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特征与形态,从而体会音乐的情感与流动。例如,在学习《钟声叮叮当》时,可制定教学游戏,在活动开始时,由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以敲筷子的形式将《钟声叮叮当》演奏出来。游戏开始之前,由教师提出要求,每位学生需依照音乐的节拍敲击筷子,《钟声叮叮当》开始时先由教师用2/4拍进行音乐伴奏,然后让学生利用2拍的强弱进行有规律的敲打,右手为弱拍,左手为强拍,其后教师用3/4拍伴奏,并让学生体会3拍强弱不同规律从而进行敲打,右手为弱拍并拍两下,左手强拍,可交替重复两种节拍,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

  四、趣体态律动在学生即兴创作中的应用

  在进行《小乌鸦爱妈妈》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先放伴奏音乐,而后让学生戴着小乌鸦的头饰进入教室,教师导语“在美丽的大森林中,这么多小乌鸦在一起,一定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本次学习的《小乌鸦爱妈妈》歌曲中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歌曲里说的是一只小乌鸦捉虫子喂给妈妈的故事”。教师“你们希望给歌曲取个什么样的歌名?”学生“我们想给它取名为《懂事的小乌鸦》《可爱的小乌鸦》和《爱妈妈的小乌鸦》”,教师依照与学生的对话启发学生找到适合的动作体现每小节的动作,其后教师继续对主题进行延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还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要像小乌鸦一样通过实际行动爱我们的妈妈,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将歌曲的内容表演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飞”“捉”“喂”等动作对身体各部分进行运用,体现学生想展现的内容。让学生不仅能提高音乐学习效率与兴趣,还能将课堂中的内容延伸至课下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吕志云.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5).

  [2]王晓燕.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5,(5).

  第六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多年的研究和教育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音乐教育它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但是传统音乐欣赏教育却又过分强调音乐本身教育的意义,却忽视了它审美意义的实现与重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音乐欣赏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成为音乐的教育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把音乐欣赏教育重视起来,充分运用感受和鉴赏技巧,不偏重技巧训练,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拥有音乐欣赏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效率呢?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我们都知道,音乐欣赏教育是通过音乐训练而逐渐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拥有听觉经历而积累经验,同时能够对音乐产生感受、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育来完成,首先音乐欣赏教育可以满足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需求,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更加热爱,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音乐的世界;其次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最后,音乐欣赏教育不但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独立欣赏、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

  二、运用多样性的音乐欣赏教育方法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比较弱,如果老师不能将学生带人特定的音乐情景中,并且生动地讲解音乐作品,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的话,那么学生很可能失去对于音乐的热爱,也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音乐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尽量运用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如动画、影视等教育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乐曲的情感,而不是要机械简要的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拥有律动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和特点,更好地了解乐曲风格;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运用音乐游戏来活跃学生气氛,使同学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这些方法最终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怀。

  三、运用启发式教育来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效率

  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就是音乐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老师应该不断地启迪同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拥有感受、审美、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但是启发式教育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教师必须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启发式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教师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整体情况,包括音乐水平、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启发式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应该和学生深入接触,与学生交朋友,体会他们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世界。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想法和态度也会影响音乐欣赏教育的效果。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每一个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小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在课堂上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后主动复习,慢慢培养音乐的耳朵。

  四、提高通过音乐欣赏与自身情感交流的能力

  音乐可以说是通过感受声音不断地激发内心情绪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声音的过程,它既包括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没有什么社会体验和经历,而且知识缺乏,他们可能没办法体会到音乐的本质内涵。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到小学生心理变化、内心情绪反应,同时不断引导小学生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绪,能够更好地对音乐产生感受、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而学生则应该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教师适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具体而明确的情感启发和引导十分重要。综上所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家长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音乐欣赏教育更是突出了它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它科目例如数学、语文,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并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地启发和引导,让小学生的生活充满音乐,也让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能够让小学生茁壮成长。

  第七篇: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范唱研究

  1“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唱,是老师在课堂上教音乐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学,能够让小学学生更快地学习准确的练声方式、得到专业的唱歌知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加强小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认识,在小学时期,教师的范唱已成为音乐教育里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小学生入门阶段认识音乐的关键手段。音乐教育者柯大伊写道:“因为唱歌的基础,更高阶段的音乐教学便可以得到推动。”人声这个“工具”是人类生来便具有的,并且是最美丽的音乐工具,也是使每个人都可以感受音乐魅力的工具。“范唱”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两者的情感沟通互相贴合,更能够得到共鸣,当教师在演绎歌曲时,学生经常会显出愉悦的神态,还会随着节奏进行拍手,甚至会跳着舞跟着老师一起哼歌。因此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唱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教唱,准确的音调,合理地表达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促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2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范唱”

  2.1科学范唱的早期——充足准备

  教师假如要想把授课十分有效地进行,就需要教师在开课前做好足够多的准备,事先调查学生们喜欢什么的类型的歌曲,然后再做具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第一,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非常必要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当然我们所研究的小学生,这些低龄段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很美好的,比较的单纯、天真。我们应该教他们一些通俗点的,积极向上的,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歌曲。所以要认真挑选的教学内容。第二,针对性的教唱,是让学生找到适应自己的演唱方法,更好地表达歌曲。我们现在用的音乐教材也适应了全球化的风格,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的歌曲,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世界的音乐,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可以根据这些不同国家的音乐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形式。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多样化,让学生的演唱更加丰富多彩。不让他们拘泥于教学,不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死板,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变得呆板,不会变通。当然在学习世界性的音乐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我们的传统音乐,因为一个国家的传统需要他们去继承。

  2.2科学范唱的序曲——加入学生

  教师与学生两者的关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相沟通中形成的。音乐老师要想有一个有效且生动的课堂效果,这就需要学生深情的投入。学生怎样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呢?他们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自己大胆地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要和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爱戴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课程。在构建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后,学生才愿意和主动地迈进你的授课中,才可以踏踏实实地聆听老师的范唱,感觉到老师所体现出的对歌曲感情的表达。

  2.3有效范唱的节点——把握时机

  老师教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整首歌教唱,也可以只教唱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给学生示范唱,然后进行对比唱。不一样的教唱方法要把握相对应的时机,对的时机是什么?这其中奥妙只有自己去实践体会。时机的不同,让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对的时机采取对的教唱方法,能让学生得到不等的效果。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歌曲准确度的辨识度加强,在课堂上解决学习难点增加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那老师的教唱应该在什么时候?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歌曲前教唱,让他们感受整首歌。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各方便的发育也不是很完善,在学习中自控能力很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弱,所以,老师在学习前的教唱,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接受,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范唱”在教学中,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让老师进一步的了解小学生的情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而且,小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非常崇拜,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教的他们都很容易学习。所以,进行教唱,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简单的心灵上的交流,更容易获得彼此的好感,相互配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老师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琳.日本小学音乐科教材《小学生的音乐》特色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7).

  [2]胡怡.学海无涯乐作舟浅谈小学音乐的快乐教学[J].儿童音乐,2014,(6).

  [3]朱晓元,张萍.浅谈小学音乐课上多媒体教学的艺术魅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策略探讨

  在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中,老师都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对音乐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接受能力来制定教育方案,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想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自己的见解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能力,必须开展创造教学,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1.小学音乐创造的概念

  音乐是一门自由性与创造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更是时刻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一门艺术。小学的音乐创造并不是为了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作曲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像“莫扎特”那样的成就而进行的教学,而是运用各种素材对学生对来进行引导,达到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的目的,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好的引导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因此,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动力。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还只是处于启蒙阶段,每个学生都具备很大的潜力。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创造力,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音乐的创造需要对已经学习过的音乐概念进行完全的理解与记忆之后才能开展,所以,学生在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之后会加深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而音乐的创造要求创造者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储备,知识储备越强,创造时就越简单,储备越少,创造时就越困难。因此,创造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为学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创造教育的理解不全面

  现在很多的音乐老师都认为所谓的创造就是作词作曲等专业人士分内的事情,以小学生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对歌曲的创造,因此,正式因为老师们对于音乐的这种狭义理解而导致了无法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教学。老师们总是喜欢把很多词汇按照成人的方式进行理解,而认为以小学生现在的水平根本无法完成对创造的教学,因此老师在创造学习的教学中缺乏一些科学并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引导。导致学生的创造教学无法实行。

  2.缺少对音乐教学的连续性

  想要实现对音乐的创造教学就需要一个学习与理解音乐的过程,而在现在的很多学校中的音乐教学没有一个系统或者全面的教学。有些老师只带低年级或者是只带高年级,或者是每个年级的音乐都由不同的老师来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方式无法统一,总是在低水平的教学上不断的重复,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实现音乐创造教学的策略

  1.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统一教学模式

  想要对学生们实现创造教学,老师首先应该先让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得到改变。在小学音乐中老师应该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关注一些音乐动态,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并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改变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一起参与到学生的“圈子”里面去。在课堂在中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与学生手拉手一起学习,提升自己的亲切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老师实行创造教学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辨一些声音并且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比如,在教学时可以准备玻璃杯、装了水的玻璃杯、一串钥匙、易拉罐、书本等物品,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敲击,让学生们对这些声音进行分辨,然后让学生分别对这些声音进行敲击,最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敲击的方式进行组成简单的音乐,看谁敲的好听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需要学生对一些声音很熟悉。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仿一些声音让学生进行分辨。比如风声、水声、乌鸦的叫声、麻雀的叫声等,并且创造一切情景:想要表现风声可以直接用嘴进行模仿、可以吹水杯进行模仿、可以抖动塑料袋来进行模仿等,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创造一种方式来对声音进行模仿等。老师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创造教育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得以很好的实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是引导他们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一种过程,更是提高音乐审美的重要条件。开展创造教学可以让学生们音乐的学习中逐渐了解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们积累音乐学习的经验,让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潜质得到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小弘.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的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3,10(30):9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