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精选10篇)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精选10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1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这个学期来了有一位叫甜甜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甜甜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甜甜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甜甜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甜甜。在活动区游戏时,甜甜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甜甜,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甜甜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甜甜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甜甜,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甜甜讲故事,甜甜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甜甜进餐的紧张心情,李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甜甜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甜甜,你怎么啦?""我吃不下","甜甜,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甜甜,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甜甜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饶老师,太谢谢你们了,甜甜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甜甜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2
“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晨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观察中,晨晨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晨晨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晨晨,跑我们这里抢东西”“老师,他挤我们”“老师……”。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
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和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开放的“睡前五分钟”
每天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疼,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如厕的如厕,脱衣服的脱衣服,赖在活动区不肯离去的仍在玩耍。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谁推人了,谁还不肯睡了,谁又在讲话了,谁手里还拿着小玩意儿了。老师帮着这个,劝着那个,就这样,那几个磨磨蹭蹭的还在挤眉弄眼呢。
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失去了讲话、活动的自由,所以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告诉孩子们,以后,老师在午睡前五分钟会提醒大家,小朋友可以在这五分钟内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过了这五分钟,小朋友就必须上床睡觉了。有了这“睡前五分钟”的提醒,到了午睡时小朋友不再那么忙乱。
有时候,当我们感觉到孩子太烦、太吵、大闹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
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思索多考量
开学才几星期光景,有好几个纠结的画面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心情变得很压抑。
画面一:周二早上,一家长在小3班大闹,说自己的儿子被班里某个孩子打了,脑袋上有很大一个包,经过老师细心询问,查看,发现“被打孩子”头上是一颗疮而非一个包,老师安抚家长的情绪,不管怎么安抚还是大声嚷嚷,说一定要查不出来是谁打的,还要打打还的架势。“被打孩子”在一边怯怯地站着,拉着妈妈的衣角,叫妈妈别骂了。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真有点鄙视这位妈妈的做法。同时我也是一名老师,站在这个角度,我真想说:阿姨,你儿子的求学路还很长,你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在众人面前大吵大闹,不说别的,你让你的孩子情何以堪呢!
画面二:我值周那天早上,一奶奶护送孙女上学,孩子早饭没吃好,在啃一饭团,奶奶见她吃得这么慢,就开始破口大骂。出于对孩子保护的心理作用,我赶紧对孩子说:小朋友早饭去教室用吧,别在这站着了,太冷。此时的孩子已经眼泪汪汪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奶奶你应该为孩子想想吧。这么小的年纪也不适合吃饭团,而你作为家长却给她准备了这样的早餐,又嫌她吃得太慢。不管大人小孩进餐讲究细嚼慢咽,我们成人都做不到,何况一个孩子呢!
画面三:在微信上,一朋友发了他孩子写数字的照片,在那个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整整一页纸了,练习纸的格子很小,也不是正规得练习写数字的本子,且那个孩子才刚读中班啊,有必要这样做吗?对于孩子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很重要,而不是一味地强求孩子干不愿意干的事情。作为孩子的老师,孩子的父母应该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
《指南》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这条路很漫长,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引导我们的家长,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玩中学,培养幼儿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的新一代。
难以启口的“对不起”
晓昀是一个倔强、好强、性子急、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但又脆弱而爱哭的男孩,他做错了事往往不肯承认,如果受到批评了,就容易情绪激动,而这种情绪会影响半天甚至一天的活动。
有一次吃早点时,他在厕所里小便后急着去洗手时,一下子撞倒了丁丁。丁丁摔倒了,疼得哭了起来。可他不但不道歉,还无理地指责丁丁挡在了他前面。几个小朋友马上来告诉老师。看到晓昀涨得红红的又气呼呼的脸,老师感到了他的情绪正在激动。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但又避免抵触,老师没有直接地批评他,而是先询问他事情的经过。晓昀别过头嚷着:“是她自己挡在我前面的!”老师轻声说:“别急,请你慢慢说说吧!”晓昀气呼呼地重复:“是她不对!是她自己挡在我前面的!”老师耐心对他分析:“厕所里,小朋友那么多,大家都急着小便、洗手,总会互相碰到。可能晓昀也没看到丁丁吧!既然,大家都是不小心的,晓昀,你是个男子汉,马上说声‘对不起’就没事了。”但晓昀还是不肯认错,反而耍起了“无赖”:“谁让她站在这里的啦!谁让她站在这里的啦!”倔强的孩子一时牛皮气上来怎么也说不通。面对他的强词夺理,老师冷静下来,没有发火,也没有放弃。老师试图以先让孩子吃早点来缓和情绪,晓昀还是很激动,眼里闪动着泪花,站在原地不肯吃。此时老师从他的激动中读出了倔强、懊恼、受挫、羞愧交织的复杂情绪。正巧那天有其他幼儿园的老师来听课,客人老师走过教室时,老师轻柔地拉着他的手避开教室里的孩子们来到走廊,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一起请客人老师来“评理”。老师诉说着:“刚才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有两个小朋友在厕所里撞到了,大家都很不开心……”老师故意没有说明两个孩子是谁。客人老师也明白了这位老师的用意,也客观地帮助分析起来。晓昀的表情开始有了变化,那一触即发的激动渐渐缓和下来。谢过客人老师后,老师和晓昀说起了悄悄话:“老师知道晓昀其实是个很讲道理的孩子,只是刚才小朋友们都在,你有些不好意思对吗?”晓昀终于勉强地轻轻点了一下头。老师又说:“那没关系,其实丁丁也早就原谅你了。等你喝好牛奶后,再悄悄地跟她说句话好吗?”晓昀再次点点头。喝完牛奶,晓昀终于轻轻地向丁丁认了错。
尊重儿童的权利
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以为这是对儿童的尊重;有的家长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也以为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还有的家长见孩子有错也不指出,深怕伤了孩子,还以为是对儿童的尊重;……其实,这种种做法,都误解了尊重儿童的内涵。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3
1巧妙引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因为小班孩子小,做事又缺乏耐心,收拾玩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是收拾了一部分就又想去玩了,那些掉在桌子底下、板凳底下的不太显眼的玩具,就更无人问津了。为了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利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整理玩具。我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具吗?想和玩具成为好朋友吗?孩子们都点点头说“想!”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玩具宝宝也喜欢很多小朋友在一块玩,不喜欢自己躺在地上玩,会感到很冷……。孩子们听了都赶快把玩具收回玩具橱!例如:玩插片时,幼儿掉的满地都是,孩子收起来困难大,我就让幼儿以“帮小插片找家的游戏”,看哪个幼儿能尽快的帮小插片找到家。并奖励那些先帮小插片找到家的小朋友,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地上的小插片就被幼儿送回了家,我及时表扬了幼儿。这样一来,玩具收拾的又快又好。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2正确引导,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小班孩子年龄小,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味帮他们做,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使他们失去锻炼机会,要是让孩子们都自己做,孩子们又实在做不了。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采取了从“留一半给孩子”的做法,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在午睡起床时,大部分孩子不会穿鞋,都嚷嚷着让我帮他穿,我就帮每个孩子穿上一只鞋子,并要求他仔细看老师是怎样穿的,留下另一只让他自己学着穿,看谁先学会穿鞋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有了,都抢着自己穿另一只鞋子,我一边帮助指导,一边及时鼓励和表扬每个孩子,不长时间,孩子们就会自己穿鞋子了。
生活方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正确引导,留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3创造性及时的培养才能发展起来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指出:“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在激发出来。“如:张衡数星星、曹冲称象、骆宾王作诗、爱迪生孵蛋、牛顿自制小风车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然而,没有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和教育,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起点也必然是创造性的萌芽,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使命。
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要报有宽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儿去“创新”,势必会把孩子引导上另外一条模式化的道路,是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出现同样的“创新”思维,其实这根本不是“创新”,而是另外一种因袭。在引导孩子们活动时,不要对他们过多的干预,不要提过多的不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创新”,这样反倒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尊重幼儿,尊重他们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尊重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是我们教师在面对幼儿创造时最重要的任务。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创造性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创造的结果,要使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比如:孩子画了绿色的太阳,蓝色的大树,怪物一样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去尝试,保护孩子的创造的兴趣,尊重他们创造的过程,孩子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杂乱无章的涂抹,正是他们感知色彩、形体的阶段,也是孩子不同与成人的可爱之处。幼儿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他们画得像,而是如何让他们大胆的画,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谓正确观念去扼杀他们的创造本能。
总之,孩子们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给孩子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4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主学习的空间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的想法和创作,逐步的引导他们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创作,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不能单纯地说“好不好”“像不像”“对不对”,而应该考虑幼儿融入其中的创作思维和情感,不能伤害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幼儿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想尝试一下,因此幼儿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玩的工作,在玩中激发灵感,在玩中自主创作,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风筝》时:在“欣赏风筝——收住风筝——画风筝——制作风筝——放风筝”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无时无刻的沉浸在兴奋中,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运用语言、图像加以梳理,使脑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于是,他们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漂亮地风筝,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但毫无造作之感,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画。在制作风筝时,他们剪、粘、折、捆乐此不疲、奇思妙想,制作出不同风格的燕子风筝、悟空风筝、金鱼风筝、奥特曼风筝等。在风筝展示会上,孩子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一边赞叹他人的成果。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风筝,激发了他们不断的进取心。
5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首先喊出了儿童创造教育的宣言,创立了儿童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指出:创造是祖先历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的才能的精华,人一降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在适合创造才能发展的环境里,他们的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呢?儿童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创造,包括对父母、老师、同伴及周围的亲朋好友的交往,对家庭、校园、社会的认识和熟悉掌握各种日常工具的使用等,儿童的创造潜能从出生就开始萌芽,他的成长已不完全依赖本能。如:三个月大的婴儿会看懂大人因逗他笑,和他说话,虽然还不会讲话,但能发出信号让大人理解,并且帮他做一些事情。周岁以后,孩子就学会使用语言简单的交流。在游戏中孩子都能表现出他的创造性。比如:一块泥巴、一堆沙、一盆水等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材料,他们会尽情的玩耍、尽情的摆弄,不一会儿功夫,在孩子们的手里会变成有有样的飞机、大炮、大山、丘陵……幼儿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他们根据儿歌进行续编;根据图卡编出各种不同的新奇的故事;根据歌曲内容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幼儿的创造性稚嫩的,却有着无限的发展价值。
6阅读图书,发展幼儿多种能力
1、阅读图书,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及口语表达能力。当孩子拿到一本喜爱的图书,他就会爱不释手,很投入地去欣赏,并情不自禁地开始讲述。他们边看边讲,虽然他们不认识图书上的文字,但他们能够根据看到的书中画面进行讲述活动。这已经是幼儿在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项游戏活动。很多孩子在阅读图书时都自然地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并讲的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充满情趣。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孩子的观察、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班上有一个男孩叫杨冕新,才3岁多,刚入园时说话特别不清楚,有时我们老师真为他着急,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后来我才发现他特别爱看图书,尤其是《西游记》他最爱看了,特别喜欢里边的孙悟空。于是我就引导他阅读讲述这类图书,鼓励他边看边指边想象,边放慢速度讲出其中的故事情节来。这样坚持下来,他的口语表达清楚多了。另外,本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幼儿,通过阅读图书、观察及想象,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会更强,如吕尧小朋友,她讲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引人入胜!
2、阅读图书,能够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经常地,我们老师会给孩子讲述图书中的故事,他们对讲过的图书内容大都记得其中的主要情节,并能够讲出一二。还有的幼儿会吧把自己看过或大人给自己讲过的图书故事再讲给大家听,并且在记忆讲述的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可有意思了。比如,班上的任静雯小朋友就是这样的,她讲的〈小兔和狼〉的故事生动及了,惟妙惟肖,富于变化,她的记忆力不同一般,因为她就爱看图书,爱讲图书。有时我在和孩子们进行教育活动时,会引用某个故事情节或人物,孩子们马上就会说出是哪本书里的,并说出图书的名字。孩子们的记忆力就是这样很自然地得到培养和锻炼。
3、阅读图书,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当今的孩子知识面较宽,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从阅读图书中的来得。他们能够从图书中了解到许多关于各种动物、植物、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孩子讲起恐龙、汽车、行星、武器、故事、迷宫等来,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当你问到他是从哪知道的,他会自豪地说是从图书中看到的!
4、阅读图书,能够萌发幼儿对文字的认知兴趣,对文学的热爱。孩子在阅读图书时是一页一页地翻看,他们慢慢地就会懂得原来书中的故事是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于是他们就会产生认识图书上的文字的要求,让成人读给他听,或教他任读图书的名字或其它的文字。他们会逐步明白认文字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图书的内容,会对文字发生认知的兴趣,从而为他们拨撒下热爱文学的种子。
5、阅读图书,能够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对于孩子喜爱的图书来说,他们经常会两三个人聚在一起一块阅读图书,而且有说有笑,互相交流,很有情趣。还有的幼儿从家里带来一本图书,就会邀请别的小朋友跟他一起看,或送给别人看,有的幼儿也会主动上前来要求看这本书。这样就会较自然地培养幼儿礼貌地与人交往的能力。象班上的徐绍峰就是这样,原来他并不起眼,可自从他带了〈甜心兔〉等图书来,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变得特别愿意和他交往,他也更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
6、阅读图书,可以使幼儿获取更多主题游戏活动的资料,培养他们查取资料的能力。现在我们幼儿园的许多教育活动都是通过主题游戏的的形式来实现的。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从图书中寻找与主题教育相关的内容,如动物的、汽车的等,孩子们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并获取多样的教育信息,使主题游戏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深入。
7环境教育渗透在绘画主题活动中
我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例如,开展环保主题画展“美丽的春天”“小鸟的乐园”等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使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万物、红花绿草、蓝天白天,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境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的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
8利用绘画表现环境教育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要使幼儿对学习保持稳定的兴趣,不仅教材必须新颖,教学形式也要不断的变新。为了使幼儿不对环境教育产生厌烦,仍有足够的新鲜感,愿意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情绪进入状态。我利用绘画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环境教育。
例如,我设计剪贴画“美丽的花园”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想,把美丽的花园,美好的环境表现出来,并教育幼儿怎样去保护环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折纸“猫头鹰”“大象”“青蛙”等活动,渗透进爱护动物,不捕猎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和使用野生动物毛皮制作的商品,自觉保护鸟类、青蛙等有益动物的环保知识;手工制作“果皮箱”“小鼓”,让幼儿懂得不乱扔果壳、垃圾,讲话轻声不吵闹。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为创设良好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9让区角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师充分利用室内边角设置各种适合于幼儿游戏活动与动手操作的区角,满足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愿望和兴趣。可设置娃娃家、操作区、科学实验区、美工区、纸工区、玩线区等。使孩子们在各个区角中通过动手实验并操作美化室内环境。如:小班在老师的引导下剪剪贴贴;中班老师启发孩子设计选型并完成作品;大班则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构思,创作完成作品。看:在孩子们一双双小手的装饰下,水果娃娃不仅有了眼睛、鼻子、还有了漂亮的发型和帽子,有的还穿上了上衣、裤子、裙子。而萝卜则做成了小船,黄瓜变成了鳄鱼,土豆与火柴棒结合变成了刺猬;透明的鱼缸贴上了绿色纸剪成的水草和蓝色纸剪成的泡泡,给人置身于大海的感觉;再看养花的盆子,有的用皱纹纸包了一层层的花边,有的在四周贴上了花纹和图案,还有的则剪出了各种花的形状插在花枝中,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好一派“百花齐放满园春”的美景。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4
《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都说什么都得从娃娃抓起,抽象的数学我认为也得从娃娃抓起,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如何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是幼儿教师乃至每位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的。
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来说,数学就是一张白纸,对于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和玩的他们,如何在这张纸上增添色彩,我选择了用生活化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数字,加强理解和记忆。
每次早午点,幼儿园都会提供不同的实物,一开始我只是照常分给这些还没有适应的宝贝们,慢慢的等待幼儿们都情绪稳定了,我开始有意识地插入数学,面对好吃的时,孩子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比如吃之前我先举起一包南瓜饼告诉小朋友们,今天的点心是“一”包南瓜饼,告诉他们南瓜饼是圆形的,有时吃数字饼干时,我会先让幼儿们找出数字“2”或者找出几个一样的,再或者让幼儿说吃的是数字几。再例如,我们幼儿园有时会吃鹌鹑蛋,每个小朋友3个,我会让幼儿自己在盘子里拿上三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慢慢的,小二班的宝贝们每次吃点心时都会自己主动说数字或者认图形,现在每次吃鹌鹑蛋宝贝们都能正确的拿3个鹌鹑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理解的数学会越来越多,对数字或者图形的概念也会越来越清晰。
《一起来做手指操》
今天上课组织全班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手指操。还没等我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早已迫不及待在下边喊道:“老师,老师,快教我们怎么做!”于是我就给小朋友们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在我做示范的同时小朋友早已投入到游戏当中,听得非常认真,动作也学得非常到位。
我让小朋友们边做边嘴里说着手指操歌谣:小小手儿玩一玩,两只小手来比赛;看看谁的反应快,左手拳、右手剪,右手拳、工手剪;左手六、右手三,右手六、左手三,快快、哪只小手反应快,快快、我的小手反应快。整堂课小朋友们玩的非常高兴。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所以,我们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组织小朋友们动动手做做操。
《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质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当孩子对的行为果实给自己造成消极后果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归咎于它物,不要责怪别人,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去选择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好多家长却在自觉不自觉的帮孩子推卸着孩子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很冷,还飘着雪花,有个孩子迟到了,我问他原因,他说都是因为妈妈没叫他,他迟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来的爸爸竟也连声说;都是他妈妈今天早上没早叫他,所以起来晚了。
平时很多这样的事情,就从这个例子看,它的特点是错误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责任心,是过分保护型家教。过分的保护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劳了太多不应该代劳的事情,其实质是溺爱。后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缺乏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和应有的责任心。
在一种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极现象,其实都是家‘教’给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亲情、轻法理,重私利、轻功德的‘劣根性’传染给孩子。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从小指导孩子在自己行为的选择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例如,让孩子理解按时起床上幼儿园是自己的责任,不能能按时起床去幼儿园,迟到了应‘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妈妈,总之,家长要注意通过正确的家教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责任观,用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5
我根据幼儿爱吃的特点,设定了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好吃的苹果》,希望孩子们在想要吃的欲望下能够学得更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幼儿说一说,一个苹果可用几表示,一枝铅笔用几表示,一筐苹果又用几表示?又做了摘苹果的游戏,让幼儿模拟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经验,使幼儿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有时它还不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双主体、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信任他们的创造潜能,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
上完这节数学课,我反思了许多,我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我认识到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当我让幼儿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单个“1”和整体“1”时,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抢着回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几个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6
1.给小调皮多一点的关爱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庞豪是我们学前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庞豪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庞豪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状: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下座位,和别的小朋友抢图书,而在抢图书的时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所以,我听到的就是:“老师,庞豪抢我的图书了”“老师,他碰到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庞豪小朋友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庞豪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图书架旁的碎纸片
开学了,我在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图书。
可没过多久,图书架旁边就有了不少从图书上掉下来的纸片。为了找原因,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书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看的人多了。图书就容易破损。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对他们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
没想到,以后的几天里,图书架旁还是每天都会有碎纸片,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和孩子们交流,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就从图书上撕纸。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只篮子,里面装着平日里孩子们用过的作业纸,放在他们随手就能拿到的玩具架上。
可过了几天,我发现图书架旁的纸片是少了,但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怎么会这样?我不是已经提供了纸张,满足了孩子们折纸的需要了吗?为什么他们还要把图书撕坏呢?看来,我该找出撕坏图书的孩子狠狠地批评一下。
这天,我正好看到泽泽在撕图书封面,我忍住心中的怒火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图书撕坏呢?…‘我想要折纸飞机。”泽泽轻声回答。“我不是已经给你们准备纸了吗?你为什么还要撕图书上的纸呢?”我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他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低下头说:“因为图书封面纸厚,折的飞机飞得远……”原来是这样!泽泽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了解孩子们有折纸飞机的需要后,我就为他们提供了纸。看上去我已经给予支持了,其实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小班的孩子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最让老师头疼的事——排队。无论是课间、户外活动还是放学,孩子们的那条队总也排不好,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
3.排队的习惯养成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朱宝旭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朱宝旭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朱宝旭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朱宝旭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朱宝旭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朱宝旭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朱宝旭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朱宝旭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朱宝旭,小朋友们对你真好!”朱宝旭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7
在本周的周末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大胆地表演节目,通过努力来争取获得小红花、小食品。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跑到台上大声地唱着歌。这时,我听见了身边的孙书涵小朋友和着音乐轻声地唱着,唱得很好很有节奏感。于是我就请她也来表演一下。她扭扭捏捏地走了上来,一个词也唱不出来。还不时的紧张地扯自己的衣服。
从事幼儿教育也有十多年了,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在班级里显得特别乖巧的孩子,他们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似乎不用做老师操多少的心思。而这些孩子大多属于那种内向,不善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也是集体生活常常被忽视的弱势群。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一些个性明显,活泼好动的孩子和敏感,能力较差的孩子会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较多的关注。
在平时的游戏中也是如此,那些活跃的孩子往往会在你还没有把问题说完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兴奋时候,他们还会把手举到你的面前。和这些孩子不同,象孙书涵这样的孩子他们明知道答案,也不会大胆地举手表示自己知道,他们只会乖乖地坐着,或轻声地在嘴里说着。
而老师也常常把发言的机会给那些积极举手的孩子。
如果在平时能有技巧地把机会多给这些孩子,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他们会乐于表现自己,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机会会变成自信的翅膀,插上翅膀的他们就能自由的飞翔于未来的成长天空。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8
爱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我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询问,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的心中很重要。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这就是回报: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巡视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谁没来。
爱是相互的,在我和孩子的相处当中我更真切的这样认为。上个星期欣蕊没来,我给欣蕊的爸爸打了电话知道孩子病了,需要在家里休息几天。妈妈带着欣蕊去医院输液,我们的宝宝输完液还要来幼儿园看看。妈妈告诉我们说孩子想幼儿园想老师啦。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对孩子付出的爱,在欣蕊的身上我真切的看到了孩子对我的爱。这个星期欣蕊还没有完全好,就要来幼儿园上学。妈妈拗不过孩子就送我们的欣蕊来上学了,但是每天放学后还是要去医院输液的。孩子不愿在家里享受妈妈的爱,要来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在一起。这证明了孩子爱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老师,才愿意来幼儿园。欣蕊好多天没来了,我把她抱在自己的怀里,问一问这些天做些什么、想点什么。孩子很高兴地和我交谈,她快乐我也快乐。
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心情,高兴、幸福、快乐……。我爱孩子们,我爱我的工作。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9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带了小班后我发现小班的孩子,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果果小朋友在玩桌面玩具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果果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说啦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你玩一会儿在给我玩一会儿,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果果,还在那里用小手抹眼泪一脸的委屈,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龙龙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果果你看一看,你们组的小朋友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果果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果果的这件事,把果果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果果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果果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果果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果果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果果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龙龙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幼儿园小班教学笔记 篇10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