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①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②灭亡:公元前771年,王权衰微,加之幽王昏庸,为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所灭

  ③后续:公元前770年,平王将都城由镐京迁到了洛邑,东周(分为春秋、战国)开始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自然经济为基础)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②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自诸侯之下又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A、权力:诸侯在领地内具有较大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B、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④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非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由于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兼并战争开始,王权逐渐衰微

  ⑤瓦解:A、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⑥演变历程:①西周确立(盛行),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②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分封制走向崩溃;③战国时期废除,秦统一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④西汉前期死灰复燃。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③最大特点:以嫡长子(正妻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⑤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在家族、家庭内宗法制起主导;上升到国家层面,分封制起主导。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定都咸阳②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皇帝制度:①由来: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1)中央官制: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在秦虚设。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③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④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极大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⑴背景:①政治: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②理论:韩非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③实践:吸取分封制的教训;商鞅变法,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④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⑵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①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②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从景帝到武帝时开始逐步削弱王国势力。③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

  ①两汉选官主径

  ②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③方式:自下而上

  ④标准:孝廉(品行)

  (2)九品中正制: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标准:门第进行选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科举制:

  ①建立:隋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②发展: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③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积极作用(前期—隋唐宋元时期):①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②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④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⑤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2)消极作用(后期—明清时期):

  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③清末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④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