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解读与展望

浅析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解读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学校教育 价值观教育 教育内容

  论文摘要:对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进行解读不仅可以整体把握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还能发现存在的一些时代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丰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对策,并展望其发展的前景。
  
  整体把握学校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对教育内容进行解读。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教育理解为观念和知识的贮存也是合理的,没有一定的内容作基础,任何价值学习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应该根据价值观教育的需要合理选定教育的内容,并依据时代特征对教育内容进行展望。
  一、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解读
  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十大方面。这些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是无容置疑的,然而在内容安排上却有失偏颇,忽视了层次性,急于求成,甚至出现内容序列的“倒金字塔”现象。例如,在小学阶段要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在大学阶段却教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导致了学校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目中无人”,甚至出现了理想高尚,却行为失范的伦理道德悖论。最常见的是不按照人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选择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强行灌输,这十分不利于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因此,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价值观理论应用到实际行动上,达到知行统一。
  此外,我国当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冲突,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长期不变,排斥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价值观,甚至对于流行于青少年生活中的那些已具较大影响力的价值观视而不见。在现时代国际化背景中,大量存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一,甚至于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作用。
  二、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教育内容要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内容的选择依据目标而定。目前,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的特征是从政治化向生活化的转变,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也存在同样的转变过程。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和制度等因素,使学校经历着长期不变的教育模式,这对以更新和与时俱进为特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来讲无疑是一种制约,反映在教育内容中就更为明显。
  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生同外界交往变得越来越便利,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相伴的是学生客观需要的日益多样化。主体意识增强与主体需要多样性造成了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而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较单一,并不是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接触的价值观选择和安排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价值观只是诸多价值观中的一种,过于强调政治价值观势必使价值观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
  3.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然而价值观教育内容上并没有对社会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作出及时的反映,造成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脱节。比如,现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协调、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等,这些积极的价值取向在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中强调不够,造成了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多元化现实的矛盾。此时,学生会觉得这种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问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消弱了学生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对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对策与展望
  1.强调“接受”理念下的内容设计。无论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如何发生变化,学生对课堂上传播的价值观念只有两种结果,即要么“接受”,要么“背离”。当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相近或相符时,更容易引发师生间的共鸣,从而形成一种“接受”的学习氛围;反之,会形成一种“背离”的学习场景。所以,在以后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当中,应当将教育内容与当代学生容易接触到的价值观相结合,鼓励教师努力营造“接受”的学习氛围。
  2.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要求将教育内容融入各种具体的课程当中,以便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传授内容的实用性与生活性。如在某中学,学生们要求学习一门为期一学期的“参与行政管理”类的教育课程,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从中得到相应的诸如民主、平等、公开、公正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教育界的热议,同时也得到了青少年和家长们的认可。
  3.扎根生活,放眼未来。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载体,是青少年实现个性的舞台,它应成为社会风尚、道德伦理、自我风采的集中体现,也应扎根于个人生活,迎合个人兴趣,这将是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在内容选择上的努力方向。源自生活的价值观才是最为真实的价值观,是贴近学生主体意识的价值观,也是教育无法回避的使然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教育主体的青少年将自身的主体意识带入课堂,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展现自我的人格,都离不开扎根于生活,放眼于未来的价值观,这些将成为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集中表现。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68.
  [2] 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33.
  [3] 黄书光.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