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千山风景区游玩攻略
鞍山千山风景区游玩攻略
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中部,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它南邻渤海,北接长白,东依鸭绿江,西俯辽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一年四季景色怡人,自然风光钟灵毓秀。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位于辽宁省中部,耸立于辽东半岛北端,距鞍山市东南17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它南邻渤海,北接长白,东依鸭绿江,西俯辽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着称,厚重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游人的最美的佛教圣山,有“释道同源、皇家仙山”之美誉。“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无处不幽之美誉,像一幅无穷无尽的天然画卷,展示在关东大地上。“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嘉庆左都御史着名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
“峰海松涛郁葱蓉,灵秀神州百岳钟”。千山风光钟灵毓秀,旖旎多姿,奇峰、怪石、苍松和梨花是千山四大自然景观。千山的群峰突兀争奇,深幽秀丽,总而观之似一湖莲花,每座山峰又独具造型,着名的有仙人台、五佛顶、狮子、弥勒、净瓶、金刚等109座。居高俯视,姿态万千,犹如一幅硕大无比的莲花镶嵌在关东大地上。
千山的怪石又称俏石,犹如无数鲜花点缀着奇峰、秀坡、幽壑和寺院,以其大自然赋予的千姿百态引人叹为观止。千山的怪石卧龙石、老子传道、巨人石,若鸟兽人形;合心石、夹扁石、钟鼓石,天工巧成,妙趣横生,更为奇特的木鱼石击之能发出木鱼之声,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由此而来。一首精美的千山石头会唱歌传遍了大江南北、华夏大地。
“松涛涨壑千岩响”、“连云松海拍天浪”、“拔地三千仞,摩天万里云”, 这是古今诗人赞美千山奇松的诗句。千山植被覆盖率为95﹪,其中松树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的古松数万株,它们或昂头挺立,遮云蔽日;或虬枝勃发、腾龙舞凤;或小巧纤细,头俯山迎,其状可怜;放眼所及,漫山遍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洋溢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千山花最盛,最盛是梨花。自汉唐以来,梨花一直被视为千山一大景观。千山拥有梨树两万余株,分布于大小谷壑之中。每逢梨花盛开的5月,千山万壑一片雪白,香气袭人。“三月雪满千山麓,五月霜凝万数株”、“仙岩一赏繁华梦,香雪茫茫海上无”,这是千山梨花景观的真实写照。
千山着名水系“龙泉河”,它是由“西海湖”、“云潭”、“静潭”、“龙潭”、“明潭”和“福泉”所组成。亲水区所形成的层层叠水映倒影,处处飞瀑挂玉屏的美景令人心醉。徜徉在生态绿道中您可以看到“飞流击石演天籁,环视瑶池移樊城。一湖四潭烟波渺,五岭千峰莲花盛”的美景。明代诗人刘琦描绘千山山水“松岩宿雾长浮翠,石涧流泉偶落花。”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千山因佛道两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的奇妙场景。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鼎盛时期,千山建有九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四十余座庙宇。碑、塔、亭、阁、寺、观、庙、堂散落于整个千山。僧人、道士近千人,众多寺庙终日香烟缭绕,钟鼓幽鸣,一派仙山福地的景象。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大佛寺、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大安寺、香岩寺、皈源寺、慈航寺、五龙宫、太和宫、无量观、普安观、圆通观、慈祥观、武圣观、青云观、南泉庵、鎏金庵、伴云庵、木鱼庵、遁颐庵等20余处,游览这些庙宇可使游人饱览千山佛国仙山的幽静,欣赏古代建筑的艺术。千山除了寺庙外还有与宗教相联系的古洞、宝塔、摩崖、壁刻以及天、台、观命名的古迹数百处,不仅形态多样,故事神奇,而且多蕴含着古典传说,为古老的千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令游人顿生探奇之心。
素有“东北祈福第一山”的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梨花漫谷,香气袭人;夏季溪水潺潺,满山滴翠;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白浪排空,美景佳胜,终年纷呈,令游人流连忘返。“看尽江南山水美,常怜北国穷山水。识得关东千山秀,不看五岳也无悔。”“释道同源、皇家仙山”的千山以他博大的胸怀,悠久的历史宗教文化,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迎接海内外朋友的到来。
千山分为天上天、大佛、五佛顶、桃花溪谷和国家森林公园仙人台五个游览区,20个游览小区,500多处风景名胜点,全游千山需4日。
蟠龙松
蟠龙松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高12米,主干围3米冠幅20余米,原主干分出八枝,后被风折去三枝,干枝奇特,宛如几条巨龙盘旋飞升,故名蟠龙松,特别是伸向大殿的一枝,临飞檐自动升起,寺僧认为这颗松树受到了佛祖的感悟具有灵性,其枝干苍劲,荫遮满院,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松。《史迹名胜之千山》记述:“传说殿前蟠龙松丫伸长将及大殿而返上升,谓佛手指之使然也。”《辽阳县志》记载:“寺院内古松一株,老干拿空,苍皮皴若龙鳞,盘屈结盖,荫遮满院,盖三四百年前物也,文人名之蟠龙,题咏甚多。”缪润绂在《古松》一诗中写道:“殿前秀古松,枝干拿空起,清风朗月宵,苍劲殊可喜,声飞万壑涛,阴铺一庭水。”
木鱼石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你知道那块神奇的石头在哪儿吗?这块石头就在我们千山,而且就在从西阁到无量观的路上,它位于无量观西阁观音殿后岩石上,木鱼石是以音响命名,用石敲之闻其声如木鱼。相传,木鱼石之名源于清初年间,千山道教祖师刘太琳的俗家师弟洪将军,来此以手杖击石,发出木鱼之声,而命名。游人经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个小坑,旁边刻有“木鱼石”,大家可以敲敲看哦。
这块神奇的木鱼石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呢。关东才子王尔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乾隆非常赏识他的学问,于是派王尔烈做嘉庆的老师。嘉庆非常聪明,深得乾隆偏爱,王尔烈也十分满意他的.学生。一日王尔烈给嘉庆留一作业,题为:“僧敲木鱼石”。嘉庆一看,马上反驳老师道:“木鱼怎能和石头混为一谈呢?”王尔烈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到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吧。”于是嘉庆带着书童四处寻找能发出木鱼之声的石头,苦苦寻觅了两年,也没有找到。回到宫中,很是烦恼,于是到乾隆那儿告了一状,说老师有意刁难他。皇上想了想说:“老师既然出了此题,必有他的道理,你去问一问足智多谋的刘墉,或许会找到答案。“嘉庆急忙找到刘墉,刘墉听了笑道:“你的老师是关外人,在关内怎能有答案。”于是嘉庆在王尔烈的陪同下,来到千山,终于敲响了这块会唱歌的石头——木鱼石。这时嘉庆也意识到了老师可谓用心良苦,两年时间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为以后成为明君打下了基础。随着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播出,木鱼石更是家喻户晓,使其成为游千山者必览之地。
振衣冈
振衣岗位于无量观三宫殿北山,为无量观24景之一。南、东、西三面是悬崖,北面是陡壁,中间有阶梯小径通峰顶,峰顶长形,东西长20余米,南北宽3米。四周沿悬崖用石砌起,填土垫平,造成平台。在辽金时期,祖越寺僧人在峰顶修建一庵,在此禅修,现在仅留遗址和石碾盘、石磨盘。南侧峭壁上刻有“振衣岗”三个大字,旁刻有“明隆庆四年浙江人向程书”字样。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率众臣于此冈观景,山风吹动战袍盔甲,故命名为“振衣冈”。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在《游辽东千顶山记》记载:“洞对峙曰振衣冈,摩崖大书苍润可爱,名氏已芜蚀,略见仿佛而已。”清道人郭永慧在《振衣冈》一诗中写道:“谁把云梯驾六鳌,千寻翠壁任挥毫。至今石上镌蝌蚪,想见洪岩巨臂高。”振衣冈自然景色极美,北靠古松成林的拜斗台、鹦鹉石,东是景色奇妙的莲花峰、万岁峰、玉皇顶,西是誉为仙境的卧虎峰、寿星石、一线天,脚下是嵌于壑谷松涛的无量观庙宇,古塔阶石幽径,景色十分优美。站在振衣冈上,无量观24景尽收眼底,是观景的好地方。
天成弥勒大佛
千山弥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不经人工雕刻的一丝痕迹。据地质专家鉴定,大佛形成于距今400万年前的古冰川时期,五官、四肢、体态是经岩石风化而成。整个大佛由一座山峰构成,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坐东面西,体态端庄,五官清晰,四肢比例匀称;两棵松树之间是头部,头顶光滑;深色天然苔藓形成的对号便是眉眼,眉里藏珠,炯炯有神,眼睛的位置恰到好处,如果苔藓向上一点便像头发,向下一点便好似胡须,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奇;下面突出的石块便是鼻子和嘴;左手五指清晰,自然放在左膝上,右手握拳,压在右膝上,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凿刻的直径约3米的大圆环,其凹凸部分迎着阳光从远处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环。有人说这个光环是个“八卦图”,也有人说是个“法轮”,种种说法不一;肩背布袋,胸前天然形成一串佛珠,迎着阳光,人们可见圆圆的珠环;腹部中央还有一个长2米,宽1.2米的佛脐,大佛的底部可见两只巨足。我国的卧佛并不少见,在千山景区也能找到不少,而天然巨型坐佛,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仅此一尊。1993年4月6日千山风景区工作人员在考察景点时,偶然发现了天成弥勒大佛,而且在此出土了明清时代的瓷器和树根板结在一起的香灰,以及风化程度达到一千多年的人为凿刻的拜佛台。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认为千山大佛的出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宗教界的一大幸事,并欣然题下“千山弥勒大佛”。1994年西藏却西活佛来到千山虔诚的参拜大佛,当时他非常震惊的说“这是一尊真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他不但像藏族人民供奉的弥勒佛,也像汉族人供奉的弥勒佛,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像,愿每位到这里的朋友,都能虔诚的拜在大佛的脚下。”
无根石
千山天然石景被誉为千山一绝,点缀于千峰万壑之中 ,素有“无石不峭”的称谓。古往今来,多少游人“甘为泉石就风尘”,流连于怪石奇峰之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佳文:“凌空拔地累然存,似向南宫细讨论。底是峥嵘奇怪石,也同芝草竞无根。”这描写的就是千山峭石——无根石。无根石高约3米,上宽下窄,着地点只有三个脚掌大,轻风吹来,好似随风摇动。相传曹雪芹在所着《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块有灵气的顽石即此石,旁边那棵摇曳多姿的小树,就是林黛玉的化身了。
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雄奇险峻、怪石垒叠、握环登顶、触手及天、豁然开朗。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少时其母仙逝,兄弟二人为后母所不容,遂双双出走,投奔时为建州女真部落首领之一的外祖父。其外祖父部落由于与明王朝抗衡被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所灭,为报部族为明所灭之恨,太祖努尔哈赤携其弟舒尔哈齐在千山拜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时,香山老祖的高徒、军师徐懋公(李积)第十五代传人欧阳春雪为师习文练武,险峻秀奇的天上天成为太祖习武之地,六载寒暑不避直至功成。下山后召集旧部,以13副铠甲兴兵,统一女真部落。又以八大恨布告天下,与明军在萨尔浒进行决战并大胜,统一东北建立后金政权。及子孙,取天下,号大清。一步登天上太祖当年习武时留下的石窝,常有双鱼游动故称鱼龙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