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儿童的心理特点

9岁的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9岁儿童来讲,从心理发展方面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9岁儿童的心理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9岁的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9岁儿童来讲,从心理发展方面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分化现象已经非常明显,凡懂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一般都能与孩子之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相处大都和谐。反之,尽管孩子已经进入第二反抗期(7-9周岁)的末期,可反抗现象却越来越突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亲子关系构建不好,家庭教育观念有问题的家长,会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的习惯、品质、学习兴趣和态度、自控能力、是非分辨、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一、9岁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

  由于9岁儿童此时大都已读三年级,在学业上基本上已经由一年级的棘手期,二年级的困难期突围而出,儿童不再感觉学习是非常难的事,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当9岁儿童在学业上得到极大解放时,情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思维越来越活跃,表达上越来越流畅,愿意就很多事和父母和伙伴展开交流探讨。

  (一)向师性出现分水岭

  什么叫向师性呢?其实就是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内在表现就是老师所讲的话更容易让学生们去倾听去思考。家长对孩子特别愿意听老师话,而对于父母所说的话却大打折扣的现象常常不理解。其实这涉及到群体效应,老师面对全班诸多学生时,老师像将军,学生们像士兵,在将军的统一号令之下,士兵们统一动作,哪个敢不听号令,军法从事。

  提到分水岭,不少家长恐怕感受最深刻,原来孩子在一二年级时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到了三年级,问题则慢慢消失了。这说明通过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与努力,让孩子在认知、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秩序感(遵守纪律)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如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间故意搞破坏,经常私拿同学的物品,不愿意完成家庭作业,和同学、玩伴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成绩越来越差(一小部分孩子已经出现经常不及格现象),家长经常接到老师的投诉,家长不管说什么孩子都不进去等等。

  (二)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

  9岁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抵制逐渐走向平衡。从原来情绪易冲动,不加以掩饰和控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较好的调节能力,绝大部分儿童能根据学校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激情;在发脾气时,不骂人、不打架;听课时能根据要求不随便讲话;在完成作业时,能抵制自己想去玩儿的愿望;有的儿童还能耐心地帮助同学,尽管有些同学以往他们不喜欢。

  家长还必须要清楚,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情绪。例如孩子犯错了,如果家长故意冷落他们,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主动来找父母认错,希望能原谅他们。但常常是好了伤痛忘了痛,很快老毛病又犯了。所以,需要家长在自身修养方面加强,绝不能再整天唠叨孩子,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否则,一旦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往往会把亲子关系搞的更糟糕。

  (三)母爱在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发展

  尽管我一再强调,父亲教育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要占主体地位,但是现实是很多父亲不重视家庭教育,只能由母亲一手包揽了。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母爱如何表达就至关重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在相当多的家庭里,母亲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尽管孩子已经到了9岁,仍然像对待幼儿一样无微不至,呵护有加。这种过度关注,包办代替很容易让儿童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同时,还会产生附加影响——孩子听不进批评的话语,只要妈妈严格要求,态度严肃,情绪表达不合理,很容易让孩子负面情绪被激化,久而久之,部分儿童会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妈妈不喜欢自己,这对构建稳定的信任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利。

  在很多家庭里,母亲情绪自控能力非常弱,甚至可以用非常差来形容。母亲这种情绪管理自控能力充分暴露了一位母亲的素质和修养。越是强势,越是暴力的母亲,越容易让儿童形成孤癖、任性、不信任别人、缺乏自制能力等性格特点。所以,母亲的如果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加强家庭教育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让孩子情感发展处于均衡稳定的发展。

  二、9岁儿童意志力发展特点

  我在平时经常提及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意志力的发展,习惯是带有规律性做事和思考的一般过程,只要家长自身有好习惯,在坚持和耐心培养之下,你会发现孩子好习惯越来越持久,越来越稳定,而不是时断时续。在这里有必要提出意志品质的概念,以便于家长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习惯的培养来丰富和发展儿童意志品质。

  (一)意志品质的概念

  意志品质是指儿童在做具体事情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行为体现自觉性、独立性和坚持性。

  (二)意志品质的内涵

  意志品质一般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1、自觉性的发展。

  9岁儿童一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旦想法得到肯定就会付诸行动。但这里问题又来了,孩子的想法合理否?如果合理还好办,鼓励孩子大胆去做就可以了,但如果不合理就需要家长加以引导和教育了。比如孩子经不住游戏和动画片的诱惑,往往是优先考虑怎样实现自己的动机,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根据平时制定的电脑使用规则和看动画片的时间约定来要求孩子遵守并执行了。当然这里也存在灵活性,如果家长非要教条,一旦激起孩子的反抗,即使孩子被强迫着去完成作业,孩子心情也不在写作业本身上。

  所以,针对9岁儿童的自觉性培养,家长有必要认真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行为动机,通过合理的引导和鼓励,再加上家庭规则的约束,才能让孩子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通过不断的巩固和强化,让孩子不盲从,不固执。家长还要清楚一点,9岁是儿童自觉性发展的起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切莫认为孩子非常难管,非常难教育。你的畏难情绪往往容易让自己丧失理智,轻易就放弃坚持了。

  2、果断性发展。

  果断性与认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明辨是非,并且迅速做出判断,并有自己做事想法意愿的瞬间性心理活动。比如有的孩子和玩伴儿在一些玩耍时,部分玩伴在破坏公共财物,影响公共秩序,如果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认知,不加以思考就盲从了,用不了几次,孩子就也就习惯于那样做了。还比如儿童和父母交流时,常常敷衍大人,大人问吃什么?孩子回答随便。大人带孩子逛商场指着货架上的衣服问孩子喜欢那件衣服?孩子回答都行。像类似的情景有很多,这往往与家长平时过于决断有关系,根本不会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当你真正给孩子决定权时他反而不用了。

  所以,针对9岁儿童的果断性发展,平时家长必须要充分重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教育和培养。家里的大事小情,不妨心平气和地讲给孩子,让孩子说说想法,让孩子介入其中,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只要合理是可以采纳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结锻炼孩子果断性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很多家长却想不到这,总认为孩子还小呢,他懂啥啊?如果你非要这么想,那孩子就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果断性也就得不到发展。同时提醒家长需要注意的是,9岁儿童果断性发展已经起步了,到了十岁后表现的就很明显了,切莫再大包大揽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了。

  3、自制性的发展。

  9岁儿童能否自觉、灵活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完全取决于之前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好习惯好品质的培养,比如孩子去完成某个任务,如果平时认真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此时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有动脑筋,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去完成一件事。最常见的就是时间自我管理、学习计划管理和户外玩耍时的管理。可能很多家长总感觉孩子根本管不住自己,如果你总这样想就错了,你不理性地适当放手,孩子始终在你的掌控之下无法获得相对的自由,自制性又何谈得到发展呢?

  孩子自制性发展,我经常用自控能力来描述,既然谈到能力,肯定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做为主体,自控能力主要指行为自控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可惜很多家长在这两方面都非常缺乏,想培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难上加难,因为你本身不具备育人的能力,又不自我完善,很难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信服你。如果你是有责任心的家长,不妨理性评价自己,缺什么补什么,在与孩子同步成长的过程中,让自己真正得到成长和壮大。

  4、坚持性的发展。

  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在咨询问题时谈到,我孩子一遇到点困难就逃避,总是依赖大人帮助去做。并且说这样话的家长还不在少数呢。其实是家长真正在缺乏做事的坚持,或者说缺乏毅力。缺乏毅力往往与克服困难的源动力不足,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晰,又没有果断性有密切的关系。在培养孩子好品质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能否坚持做到做好最为关键,如果你动不动就放弃了,动不动就找理由说我今天要出差啊,明天我晚上有应酬啊,后天我累了想休息一下啊,得,保证在你逃避教育责任的时候,孩子就钻了空子。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啊,孩子本身就缺乏毅力,而你又不能坚持做培养,孩子也会学你,不知不觉间学会了轻易放弃和逃避困难。

  9岁儿童做事的坚持性发展,是初期发展的末端,如果家长此时仍然不重视培养孩子做事的坚持性,再往后就不容易着手了。所以,你需要危机感,必须始终要清楚,培养孩子的好品质,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时可能要坚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做什么事都爱较真,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9岁儿童自我发展特点

  9岁儿童自我发展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发展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阶段,在认知方面,在行为表现方面,在对待他人评价方面,在对待学业的态度方面等都有不错的表现。这第二反抗期基本快要结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之前,孩子完全考虑到我自我需求和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闹情绪耍无赖,经过两年的成长和接受的各方面教育,到9岁时,一般孩子自我意识已经有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孩子在抽象思维得到良好发展的前提下,往往能合理地接受他的意见和建议,也能换位理想体谅他人。但部分孩子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抽象思维,换位思考,好习惯,好品质没有得到坚持培养,往往会导致认知出现障碍,阻碍儿童正常认识自我,即只要我个人得到满足就万事大吉了,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说我呢。

  (一)家长要充分重视对孩子进行自我的认识

  很多孩子经常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就变成我们常说的“二皮脸”,其实这是孩子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当孩子感觉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没有人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时,慢慢也就对什么都无所谓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建议家长平时要结合具体的小事引导孩子,比如把事件做一个清晰的还源,让孩子进行认知的判断,然后把符合基本秩序和道德约束的规则讲给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错的,那样做是对的;这样做是违反道德的,那样做是人人都认可欣赏的等等。当孩子知道怎样做事才能做一个好孩子时,对自我也就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鼓励孩子敢坚持做自我

  上面谈到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那接下来就是在生活中鼓励孩子敢于坚持自我了,比如说真话,现在太多的成人不敢说真话,因为顾及到别人的面子,顾及到人际关系层级,还涉及到自身利益,其结果是大人都很虚伪,缺乏必要的真诚。古人都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拿到现代家庭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家长不具备的良好品质与修养,你想让孩子拥有,那可能有点难度,因为孩子本身需要模仿,需要观察大人的行为。空口讲大道理,孩子看不见摸不着是无法做到的。其他方面,请家长拓展思考,不做过多描述。

  (三)接纳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完全理想化,这种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常常让家长愿意接受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甚至有时极端讨厌孩子的某些错误和缺点。试想一下,如果你从潜意识里都不能接纳孩子的一切,那你又如何抱着淡然的心态去帮助孩子矫正错误,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呢?说到这里,我想起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你整天幻想着一个美丽的结局,过程你付出没有?就像耕耘一样,整天站在田间地头去瞅着庄稼,你不精耕细作,能有秋天的丰收么?所以,家长绝不要对孩子抱过高期望,对于9岁儿童来说,对父母和老师的挑剔已经非常敏感,过多指责和批评,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接受,甚至极端到越不让我这么做,我就越这么做,直将反抗带入第三反抗期——青春期。那样结果就非常糟糕了,孩子能健康顺利地走多远,可能搬着手指头就能算出来,不是初一,就是初二,或者就是初三,孩子将彻底对学校,对家庭失去兴趣,最后走向社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