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事迹7篇

雨花台烈士人物事迹7篇

雨花英烈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天之骄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统计数据显示,雨花英烈群体中近70%的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花台烈士事迹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花台烈士事迹

成贻宾 1927年7月生,江苏宝应人。曾就读省立如皋师范附小、省立扬州实小、宝应县中学、南京模范中学,1947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工学院电机系。1949年4月1日在斗争中被特务多次殴打,身受重伤,4月19日牺牲,成为雨花台牺牲的最后一位烈士。

心怀曙光 英勇就义

1947年成贻宾 考入东南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 ,在校园刻苦攻读之余,他还 积极参加党的外围组织 新民主主义青年社、中大学生进步社团电社组织的革命活动,和进步同学 探索人生的道路、祖国的前途 。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1月7日,国民党军警三次闯进中央大学搜捕爱国学生,还策划了一场大屠杀。此时,解放军挥师南进,直逼南京,蒋介石又搞起了假和谈。成贻宾止不住满腔怒火,多次向同学们宣传: “这种欺骗阴谋非把它揭穿不可!”

1949年4月1日,南京10所大专院校学生请愿游行,中央大学的游行队伍中成贻宾领头高呼口号,向“总统府”门前的士兵宣传“不要把枪口对着同胞”,向路过的市民宣讲 “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学生的游行遭到军警特务的镇压,首当其冲的成贻宾被警察团团围住,皮鞭和棍棒猛击在身,他被打得鲜血直喷,脾脏破裂,终因伤势过重, 在4月19日晨离开了人世,年仅22岁 。

四天后,南京解放。毛泽东挥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是的,“人间正道是沧桑”。1950年清明,学校师生将成贻宾烈士遗体迁葬于南京雨花台 ,并将其血衣保存在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

满怀热血 向“新生”猛进

烈士虽未能看到升起的五星红旗,但五星红旗的血色之中却染有他的一腔赤诚热血。

17岁时,成贻宾在致未婚妻彭毓芬的信中,写下了著名的“新生十大信条” :

一、一个新生,是一定有着新的人生观。新的人生观,是活泼的、乐观的、健全的。

二、一个新生,一定有丰富的学术、丰富的学识。来源于正确的理解、仔细的观察。

三、一个新生,一定有规律的生活。严格地律己,忠诚地待人。

四、一个新生,一定有果敢的毅力。要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地,和黑暗的阻挫斗争。

五、一个新生,一定有高尚的品格。不欺骗人,同时也不欺骗自己。

六、一个新生,一定是勤俭的。能自己做的事,必得自己去做,能省的费用,必得节省。

七、一个新生,一定是乐群助人的。不可自私自利,要随时牺牲自己,为了大众。

八、一个新生,一定是朴实的。不唱高调,不蹈浮夸,而切实地努力于工作和事业。

九、一个新生,一定是爱国家、爱民族的。同时也是爱父母、爱师长、爱一切可爱的人的。

十、一个新生,一定有着高贵的爱情。要始终亲爱、谅解、安慰着甜蜜的爱人。

在信的结尾,成贻宾写道:

“ 我愿把它作为我的十块指路牌,努力地向‘新生 ’猛进!”

字里行间,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家国情怀的青年形象跃然而出;他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矢志不移践行 自己的“新生十大信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热血岁月 憧憬已然实现

成贻宾之所以选择读电机系,是为毕业后去参加YVA(扬子江水电站)工程建设,即今天的三峡水利枢纽。

当时,他看到美国人提出的开发长江水利电力资源TVA工程计划设想后,激动地对同学说:“美国有TVA工程,中国将来会有YVA工程,但是靠国民党是没有希望实现的。”成贻宾相信,国家总有一天会富强起来,憧憬着比美国TVA还大的中国YVA工程。

成贻宾烈士当年的梦想,我们已经实现,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大坝,已然巍峨矗立在扬子江的江头。三峡大坝流出的长江水,也顺流而下,流过成贻宾烈士英灵所在的南京,奔向大海。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周鹗,70多年前和成贻宾烈士是同学院同学。如今,已成为著名学者的周鹗教授十分惋惜同学的英年早逝。近百岁高龄的周鹗向后辈学子讲起70多年前的热血岁月,寄语同学们要“永远跟党前进”。

雨花台烈士事迹

张炽(1898—1933),生于云南路南县(今石林县),于1919年考入云南省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张炽与杨青田等人振臂而起,铅印了一份名为《缘起》的传单并到学校散发,发动昆明学生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张炽于1923年5月到南京东南大学预科学习,1924年9月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年底经姚宗贤、刘平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民国大学中共党支部负责人和北平地委委员,张炽受党组织派遣,参与了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的工作。张炽在任期间,在《京报》《革新》《云南周刊》等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介绍国内外形势,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3月18日,北平爆发了要求段琪瑞政府拒绝八国通牒的请愿示威游行,张炽担任游行指挥,在冲突中他腹部被军警开枪打伤,但仍指挥群众坚持斗争。

1926年4月26日爆发的大连福纺工人大罢工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同年5月,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先后派张炽、邓鹤皋、尹才一来连加强地委工作。张炽集中精力整顿党团组织,于同月30日召开全市党团员大会,并成立了中共大连地方委员会和共青团大连地方委员会。经过张炽一系列的整顿和教育工作,大连党团员的革命精神空前振奋,大连地区的党务工作在组织制度上和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26年8月4日,中华工学会宣布了复工命令。经过3个多月的英勇斗争,震惊全国的大连福纺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月,张炽返回北平,后又到广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工作。

1927年初,张炽回到云南,参加中共云南特委工作,作为《日光》周刊的主编负责宣传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炽从昆明转移到武汉,后又转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师军需主任、师参谋长等职务。之后,张炽在中央机关做巡视工作,往来于南京、北京、天津、沈阳、营口、南昌、武汉等城市。在南来北往、东奔西驰的斗争历程中,张炽分别担任过报刊编辑、中学教师、码头工人、商店店员、酒店伙计等伪装角色,在白色恐怖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1930年5月1日,张炽在上海被捕,先后被关押在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上海漕泾监狱、苏州国民党军人监狱、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服苦役。虽然张炽入狱后不断被毒打,伤口溃烂流血,身体极度虚弱,但他仍想尽一切办法与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张炽利用被派到洗衣间做苦力的机会,联系上入狱后经受了考验的共产党员们,组成狱中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并组织了“互济会”,将难友们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他亲自编写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的小报,这份名为《生活》的小报成为了难友们的精神食粮。

1932年冬,由于叛徒出卖,敌人查知张炽是《生活》小报的主编,并想借此从张炽身上打开缺口,以侦破狱中党组织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但张炽从未屈服,敌人用尽了酷刑终一无所获。1933年4月1日,张炽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南京雨花台建立革命烈士纪念馆,馆中展有张炽烈士的事迹。1998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为张炽建立塑像,以表彰他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雨花台烈士事迹

金佛庄出生在东阳市横店镇良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终年穿土布衫,吃糙米配霉干菜,学习却比别人刻苦,无论是清晨的水塘边还是夜晚昏暗的煤油灯下,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自幼聪颖的他,1914年考入东阳县立中学,与严济慈是同班同学。

金佛庄喜欢阅读报纸杂志,关心国家时局。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军阀无耻地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条约草案,使他大受震动。当消息传到金佛庄耳中的一瞬间,他作了一个决定:投笔从戎!

1918年,金佛庄从东阳县立中学毕业,带着改变旧世道的心愿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军校学习。金佛庄在这里除了学习文化课程外,还学习兵器、测绘、筑垒、实弹射击、炮兵训练……逐渐掌握了一流的军事技能。

五四运动中新文化、新思潮的涌现,让他开始重新思考寻找拯救民族危亡,报效国家的道路。在接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等新鲜的词汇之后,金佛庄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无论转过多少瞬间,

共产主义信仰不变

1922年,金佛庄加入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那年他25岁。

1922年7月,金佛庄以优异的成绩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进入上海闸北淞沪军使属下当见习排长,后分配到浙江杭州陆军第二师陈仪部任排长,很快升任副营长。

时任上海地委兼区委书记徐梅坤、时任青年团天津地委书记部主任于树德来杭州开展建党工作,并与金佛庄取得了联系:

你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干?

愿意!

9月初,在杭州皮市巷3号一间低矮的平房里,金佛庄、于树德、沈干城3名共产党员正式成立中共杭州小组,这是浙江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金佛庄作为浙江地区党组织代表参会。这是金佛庄第一次参加党内高级别会议,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

中共“三大”后,金佛庄等20多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金佛庄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到国民党高层的关注。蒋介石明知他是共产党员还曾利用“浙江同乡”的关系,千方百计拉拢他,金佛庄始终忠于党的事业,不为所动。他明确表示:“工作环境可以改变,但共产主义信仰是不会变的。”

金佛庄曾数次写信或派人联络浙江省特别是金华各地相关人员,招募学员140余人进入黄埔军校第一至五期学习,还与共产党员胡公冕一起介绍浙江的进步青年参加北伐军,金华各地就有150余人参加。这些进步青年成为两次东征和北伐的一支重要力量。

英勇就义,

牺牲在雨花台上的首位军事干部

1926年12月,金佛庄主动请缨,到上海、杭州策反孙传芳属下的地方军阀。不料,上船后行踪即被泄露,金佛庄和随从顾名世即遭逮捕,孙传芳以“战时间谍”为由,不经审讯即将金佛庄杀害。

1926年12月14日,上海《申报》披露了金佛庄被杀害的消息。蒋介石简短的悼词中赞扬金佛庄“创造黄埔、深资臂助,随军北伐、功在党国,身殉主义、壮烈可风”。1982年4月,聂荣臻在答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的信件中曾说:“……金佛庄同志是党员,何时何地入党记不清了,是一位很好的同志。”

1927年3月24日,金佛庄爱妻严瑞珍在南京寻觅数月,最终在雨花台一荒坟前挖出写有“金佛庄”三字的木桩,找到金佛庄遗骸的下落。1934年10月,经水路用竹筏将金佛庄遗骸运至东阳横店,安葬于良渡村西的牛尾山。

在横店,有一条“金佛庄路”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的母校——现东阳中学耸立着由聂荣臻题字的“金佛庄烈士纪念碑”和横枪跨马的烈士雕像,供后人瞻仰。

金佛庄烈士陵园在横店镇良渡村水碓北麓,有石牌坊、卫士群像、烈士塑像、台阶、纪念碑、衣冠冢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李德生题写的“金佛庄烈士陵园”镌刻在陵园的石牌坊上方。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和中共“三大”纪念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东阳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处都陈列着金佛庄的遗照、遗物和生平事迹简介……

一本红色小说让他为更多人所知

这段时间,在“咪咕阅读”平台上,一部反映金华共产党员革命故事的红色小说《铁骨忠魂》正在火热更新。《铁骨忠魂》是2019年度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红色芳华”精品扶持项目,故事主人公便是金佛庄,作者是80后网络作家王基诺。

“我想用这部小说,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x周年。”王基诺是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金华市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在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任教,对横店十分熟悉。在来横店之前,她对金佛庄这个名字闻所未闻。

刚来横店时,每当路过金佛庄路,她都很好奇:“金佛庄这个村子到底在哪?”原来,身为北方人的王基诺,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知道金佛庄是个人名。

后来,王基诺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金佛庄烈士陵园。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金佛庄的生平简介,顿生敬意。“在_上如此重要的人物,应该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他。”当时,王基诺心里便有了把金佛庄的革命故事写成小说,进而搬上大银幕的想法。她觉得,所有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了解这位悲壮的革命烈士。

于是,王基诺开始着手收集有关金佛庄的素材,挑战随之而来。“当地研究金佛庄的人很少,现成的史料也不多。”为了完整呈现金佛庄的历史样貌,王基诺向东阳市委_研究室请教,泡在图书馆、档案馆寻找老照片和史料,逐页翻阅金氏家谱,在村里寻访有关金佛庄的遗迹。当金佛庄的形象在她脑海中愈发清晰时,王基诺对他的敬意便多了几分。

“等小说连载完毕,我打算将它改写成剧本,找机会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王基诺说,希望能通过文字和影像,让金佛庄为更多人所熟知。

如今,横店从昔日的一个小村镇发展成为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交错,工业、影视旅游、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综合发展的初步现代化都市,这也是金佛庄投笔从戎所希望看见的吧!

雨花台烈士事迹

1928年10月6日,年仅30岁的工人运动领袖姚佐唐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回顾姚佐唐烈士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为自己的革命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跟他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初显身手

姚佐唐出生于安徽桐城,因父亲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生活在上海。1916年从上海扶轮中学毕业后,姚佐唐来到陇海铁路铜山站当学徒。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很快就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并升任为机车领班。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早期铁路工人革命斗争性强、传播信息速度快、便于组织。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将早期的中国铁路工人列为重要传播对象。1920年底,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游天洋受命前往洛阳,以陇海铁路局员司(工程师)的身份在洛阳、郑州、徐州、开封等地宣传革命理论。他利用工作之便,深入调查工人们的劳动、生活情况,了解工人们的要求,宣传革命思想,启发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并模仿长辛店的办法,先后在洛阳、郑州、徐州、开封成立工人组织“老君会”,把工人们组织起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为了更好地领导中国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于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专门组织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办的《劳动周刊》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办的《工人周刊》,都在陇海铁路线上发展了一批通讯员,并分别在郑州、洛阳、开封、铜山四个大站设立了分销处,将各地劳工运动的消息不断地传递到陇海铁路。

姚佐唐作为铁路工人中的先进分子,通过广泛接触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阅读《新青年》《劳动界》《劳动周刊》等进步刊物和书籍,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不断提升,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者,开始在工人运动中崭露头角。他和一批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一起在江苏徐州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革命宣传活动,并积极组织、领导铁路工人进行斗争。

陇海铁路工人的生存状况也让姚佐唐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工人阶级只有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才能摆脱被剥削、受奴役的命运。陇海铁路是清政府向法国和比利时借款修建的,法国、比利时帝国主义同北洋军阀、财阀互相勾结,對陇海铁路工人进行着政治、经济上的多重压迫。1921年11月26日的《申报》记载:“陇海路洋员管理路权,平日本属严厉,工人皆啧有烦言,自新总管若里接办后,对于工人,尤为峻厉。”陇海铁路工人在罢工宣言中说:“吾等不幸而为工人,更不幸为陇海铁路之工人,其所受之痛苦,诚有不堪言者矣。”

陇海铁路在徐州的铜山站有一个400多人、担负机车修理任务的大厂。外籍职员为了严格限制工人的自由,在大厂设置了唯一的出入口——八号门。1921年11月8日傍晚下班时间已到,把门者却称“奉洋人之命,不得通过”,部分工人与把门者发生争执,后来工人们猛力挤开栅门离去。把门者报告给外籍职员后,外籍职员串通大厂副厂首高长利诬称柴凤祥、王辅“砸门而出”,将他俩拘押,接着宣布开除。这就是“_事件”。它激起了铜山站工人长期积压的愤恨,成为陇海铁路全线大罢工的导火索。

“_事件”后, 姚佐唐被400多名大厂工人推举为铜山站罢工委员会负责人,准备组织全体罢工,并派人联络开封、郑州、洛阳等站,商讨举行陇海铁路全线罢工。11月20日上午,铜山站机务工人首先大罢工,随后陇海铁路全线罢工。姚佐唐代表总罢工委员会发表了《敬告全国各路同胞同业兄弟们,恳乞求助声援》罢工宣言书。后来李大钊亲派罗章龙前往陇海铁路指导罢工斗争。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领导下,陇海铁路各站成立了“赤色工会”。铜山站工人组织“老君会”正式改组为工会,姚佐唐为会长。

陇海铁路全线5000多名工人大罢工,不仅使陇海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陕县观音堂陷入瘫痪,也使京汉、津浦两大铁路干线受阻,其产生的影响“震动畿辅,远及南方”。北洋政府害怕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蔓延各路,影响财政收入,便派员调解。姚佐唐等工人代表提出了15项条件。除关于若里因涉及外交未能马上答应,其余条件全部被接受,罢工取得了胜利。

浴血革命

早期的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是互动的。姚佐唐等工人代表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后,开始对自身困境根源进行思考,提高了认识。他们积极加入中共组织,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工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推动和组织早期的工人运动。

1922年1月15日,陇海铁路工人代表在开封举行会议,经过选举,姚佐唐等四人组成陇海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姚佐唐任会长。同月,姚佐唐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2年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共产党员李震瀛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派遣,到徐州指导工人运动,负责筹建党组织。陇海铁路铜山站支部成立,姚佐唐任书记,这是江苏省境内的第一个中共支部。它的建立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和徐州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及随后兴起的大革命运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经由李大钊、王烬美、罗章龙推荐,姚佐唐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13名成员之一。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姚佐唐在铜山站主持召开了陇海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座谈会。会上,姚佐唐提供了一份技术工人的介绍名单,扩展了书记部报刊通讯联络工作,以便书记部的工作能在全国范围内更为顺利、便捷地开展。

1923年初,姚佐唐到京汉铁路彰德车站帮助工作,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他发起成立了彰德工人俱乐部,后按照京汉铁路总工会的要求改为彰德分工会。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的筹备工作完全是公开进行的,并已提前向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报告,会议仍遭到反动军警的破坏。为抵抗军阀的武力压迫,当晚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发动全路总罢工。在郑州参加成立大会的姚佐唐立即返回安阳,传达京汉铁路总工会的命令,做好罢工准备。2月4日,按照京汉铁路总工会的统一部署,京汉铁路全线罢工,全路客车、货车、军车停驶,车站、桥梁、道棚、工厂停工。2月7日,军警以谈判为名,派出全副武装的军队包围京汉铁路总工会,并开枪屠杀,京汉铁路全线有52人牺牲。“二七”惨案发生后,姚佐唐等代表向北洋政府提出从速抚恤死伤工人及家属、严惩刽子手等要求。姚佐唐还带着徐州铁路工会的两名负责人来到郑州慰问“二七”死难烈士家属。随后,北洋政府加紧了对工人运动的镇压,大肆逮捕工人运动积极分子。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姚佐唐与部分党、团员骨干被迫先后离开徐州。1923年5月,中共陇海铁路铜山站支部停止活动。

“二七”大罢工以后,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真正结合了起来。姚佐唐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人运动领袖。1924年6月,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作为青年代表,姚佐唐和李大钊、王荷波等五人组成了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会议。姚佐唐代表中国工人在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大会上作了发言,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状况和斗争经验进行了介绍。

从苏联回国后不久,姚佐唐就率领铁路工人奔赴战场。1925年初,姚佐唐受中共组织的委派,率领50名铁路工人组成的铁道队奔赴河南,参加对军阀吴佩孚的讨伐战斗。在他的带领下,铁道队铺路架桥,为战争最后的胜利提供了保障。1926年2月,姚佐唐又率领铁路工人前往广州参加北伐军。他不仅带领工人战斗在铁道线上,还组织工人张贴传单、标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在一次攻打武昌的激烈战斗中,姚佐唐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伤愈后他又重返铁道队。1927年初,姚佐唐随北伐军转战到南京附近,在一次与敌军的对峙中,他派十几名队员摸黑破坏了敌人后方车站和铁路,阻断了敌军的支援。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南京地区的中共组织遭到国民党的大肆破坏,而隶属于南京地区中共组织的姚佐唐铁道队的党团组织因组织严密没有暴露,成为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地区唯一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党组织。1927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姚佐唐积极协助恢复南京地区的党组织活动。他们多方营救被敌人追捕的同志,并计划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8月,南京的中共组织再次被敌人破坏,党内许多同志相继遇害。在这紧要关头,姚佐唐借助铁道队扩充队员的机会,通过多种措施掩护和营救了一大批革命同志。

1928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派孙津川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姚佐唐为市委职工委员。在南京工作期间,姚佐唐将住宅提供给中共南京市委,用于地下联络和开会。孙津川、姚佐唐等人经常在这里碰面,以喝茶、打麻将作掩护,共同商讨工作,制订斗争计划,组织开展工人运动。1928年7月初,孙津川等人再次来姚佐唐住宅开会时,突然被国民党武装军警包围。孙津川等人当场被捕,姚佐唐因外出打开水侥幸逃脱,连夜转移至上海。

到达上海后不久,党组织安排姚佐唐去苏联。他来到《申报》报馆,与组织委派的同志接洽、拿船票的时候,一名叛徒将其认出,姚佐唐当场被捕并被押解送往南京。被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的姚佐唐,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和严刑拷打的威逼,始终正气凛然,至死不屈。敌人将姚佐唐“判处死刑”后,将他的妻子转来同一看守所,想要通过亲情来软化他。面对怀有身孕的妻子,姚佐唐强忍住悲痛,对妻子进行慰藉,革命信念未曾因此有丝毫动摇。

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孙津川、姚佐唐等人痛下杀手。1928年10月6日,孙津川、姚佐唐等人被國民党军警押往雨花台,而道路两边早早就站满了群众。为防群众太多产生意外,刽子手决定提前行刑。姚佐唐站在雨花台山岗上,大义凛然,毫不畏惧,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烈士的一生就此终结,烈士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雨花台烈士事迹

姚佐唐(1898—1928),安徽桐城县城关镇人,清朝文坛“桐城派”代表人物、散文家姚鼐之后。姚鼐侄孙姚莹在鸦片战争时曾在台湾任要职,击败过英军的入侵,为保卫祖国的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姚佐唐在家中排行老三,从小和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当技术工人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从童年到少年,姚佐唐常听父辈们讲先祖的趣闻轶事。作为姚家的子孙,姚佐唐的父亲省下每一个铜板,让姚佐唐上学,要他用功读书,长大可以报国报民。

姚佐唐在上海扶轮中学毕业后,来到陇海铁路徐州铜山机车厂。他有知识,不怕吃苦,尊敬师长,几年后任机车领班,深得工人们的信任。1920年6月,陇海铁路铜山站工人为反压迫反剥削,自发成立了工人团体——老君会。姚佐唐被众人推举为老君会会长,时年22岁。

1921年11月18日,铜山“_事件”的发生,引发了陇海铁路政治大罢工,姚佐唐被推举为罢工负责人,罢工坚持7天,取得胜利。1922年1月15日,陇海铁路工人代表在开封举行会议,选举姚佐唐等4人组成陇海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姚佐唐担任执行委员会会长。同月,姚佐唐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923年初,根据京汉铁路彰德站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派,姚佐唐到京汉铁路彰德车站帮助开展工作。在侯德山等人的协助下,他组织筹建了有13名成员的彰德工人俱乐部,后改组为彰德分工会,并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1924年6月17日至7月18日,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姚佐唐作为青年代表,与李大钊、王荷波、刘清扬、彭述之等组成中共代表团出席会议。在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大会上,姚佐唐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发言,介绍总结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状况及斗争经验。会议成立了若干专门委员会,王荷波参加了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姚佐唐参加了青年委员会,刘清扬参加了妇女委员会。

1925年初,姚佐唐自苏联回国。为了支援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他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率领由50名铁路工人组成的铁道队奔赴河南战场。在炮火纷飞中,他指挥铁道队铺路架桥,保证铁路供给畅通。洛阳战役后,姚佐唐带领工人连续工作12小时,修好被吴佩孚残兵炸毁的几个车头和几十辆列车,让陇海铁路的外国工程师惊叹不已。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打响,姚佐唐又率领铁路工人去广州参加北伐军,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铁道车队负责人,率领铁路工人援助北伐军作战。那时,前线的战事十分激烈。在攻打武昌的一次激烈战斗中,姚佐唐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伤愈后他又回到铁道队工作。

1927年4月,蒋介石撕下了“革命”“合作”的伪装,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南京地区的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的大肆破坏。但隶属南京地委管辖的铁道队党团组织由于姚佐唐领导有方,组织严密没有暴露,成为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地区较完整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党组织。不久,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姚佐唐积极组织北方铁路工人,准备武装劫狱营救李大钊。李大钊得悉后,坚决表示反对,不愿意姚佐唐和同志们为他个人做无谓的牺牲。他在狱中辗转托同志捎来一封信说:“根据现时敌我力量对比看,劫狱只会使党组织遭受更惨重的损失,于实际无益。”听到李大钊牺牲的消息后,姚佐唐泣不成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无力营救自己的同志而自责。

6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为了恢复南京地区的党组织活动,省委书记陈延年委派黄逸峰进行组织恢复工作,姚佐唐积极协助其工作。他们想方设法多方营救被敌人追捕的我党同志,秘密开展革命斗争,使南京地区党组织建设有所恢复,并计划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8月,南京党组织又一次遭到敌人的破坏,党内许多同志遇害。在这危急关头,姚佐唐果断利用铁道队扩充队员之机,采取各种措施,掩护和营救了一大批革命同志。

1928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派孙津川担任南京市委书记,姚佐唐为市委职工委员。姚佐唐居住在南京城南下关的黄泥塘,由于他社会地位和身份很高,几乎不会引起军警特务的特别注意,姚宅便成了中共南京市委的一个重要地下联络点和开会场所。孙津川、姚佐唐经常与其他中共领导人在这里碰头,以喝茶、打麻将为掩护,商讨工作,制订斗争计划,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7月初的一个夜晚,中共南京市委又准备在姚佐唐住宅中召开会议,却突然遭到国民党武装军警的突袭包围,孙津川等同志当场被捕。

姚佐唐因外出打开水,得以侥幸逃出敌人魔爪,连夜转移至上海,辗转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不久,党组织决定派姚佐唐去苏联。8月的一天,姚佐唐化装后来到租界的《申报》报馆,与组织委派送船票的同志接洽,刚出报馆,不幸被一叛徒认出,当场被捕,随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押解前往南京,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10月6日与孙津川等人被敌人杀害。

姚佐唐牺牲后,其妻在极度的悲伤里生下了遗腹子。其间,王明曾亲自登门送来五块大洋,罗章龙两次派人送来银圆。姚佐唐的妻子后随长子去了南洋,一生没有再婚。姚佐唐牺牲时刚满30岁,正是而立之年,只留下一张照片:头发自然地分向两边,清爽的脸上满是灵气,眉宇间有着豪迈和高远。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珍藏着烈士生前口述——《一个参战工人的回忆》,每日颠沛流离,备历艰险,存于生死之间,令后来者尊敬崇拜、感叹不已。

雨花台烈士事迹

吴振鹏,男,汉族,安徽安庆人, 1905年出生,1932年3月牺牲。

吴振鹏,自幼父母双亡,被送进安庆西门外孤儿院寄养,就读于孤儿院附属小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与安庆广大青年学生在黄家操场举行集会,宣布成立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委员。1921年4月参加了在安庆菱湖公园召开的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大会,并成为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不久,他参加了安庆“六二”学生运动和驱逐伪安徽省长李兆珍运动。1922年秋,被保送进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被选为团“一师”支部委员。在进步教师黄梦飞和同学李竹声等人的积极支持下,发起组织进步文学团体“曦社”,出版墙报,抨击军阀政府的统治,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与杨兆成等同学利用校内旧房,创立“中山图书室”,收集进步书刊供同学们阅读,同时创办工人夜校,担任教学工作,一面传授文化知识,一面宣传革命。

1924年春,积极参与安庆各校学生集会,反对曹锟贿选总统,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因而被校方开除。以全校师生的强烈反对,校方被迫收回成命。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选为一师团支部书记。同年秋,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担任上海共青团引翔港区委书记,并先后发动部分工厂、码头工人,成功地举行了罢工斗争。同时,他还在《中国青年》上以《端阳节》为题,撰文描述他所目睹的工人阶级的贫困生活,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向剥削阶级和旧制度宣战。

1927年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派往江西南昌工作。期间,曾先后担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省委书记,亲自负责编辑区委机关刊物《红灯》,并在第十一期用“季兵”笔名撰写题为《红灯之下的蒋介石》、《肃清反动教职员》等文章,揭露蒋介石制造九江“三一七”惨案的罪行。

1929年初,调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四、五月间,兼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30年7月,任江苏总行动委员会委员,青教处书记。8月任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委员。在南京组织“红五月行动委员会”,号召开展“五罢”斗争,进而实行城市暴动,以推动全国革命早日成功,因此,暴露了党的力量,一大批共产党人被逮捕杀害。7月,南京市委遭敌破坏。9月,被调回上海,先后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和中共中央巡视员等职。

他早年曾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长年为革命奔波,劳累过度,此时病情日益加剧,但他始终不肯卧床休息,尤其是犯了“左”倾错误后,他抱病坚持工作,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1932年3月,从安徽视察工作回沪,不幸被敌人逮捕,押赴南京敌宪兵司令部。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忠贞不屈,但终因重刑摧残,不幸逝世。

雨花台烈士事迹

罗登贤,1905年出生,广东南海人,自小父母双亡,11岁开始做工。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逐步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受害更烈,直面列强的猖狂入侵,遭受帝国主义盘剥,社会矛盾尖锐,到处都是哀鸿遍野的老百姓,罗登贤就成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历史境遇给罗登贤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抗争的火花。

省港大罢工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罗登贤积极参与罢工,带领工人诉求合法权益。他在罢工中清醒地意识到,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群众,只有组织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取得斗争的胜利。1925年6月,香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罗登贤负责罢工的筹备工作。那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逐步发展壮大之时,在香港的辐射力较弱,如何组织发动工人,成为罗登贤的棘手难题。在工人运动先驱邓中夏同志的指导下,罗登贤采取分片包干、指定人员串联发动的办法,将机器行业的各个工会联合成金属业总工会。1927年,罗登贤组织参与了广州起义。在革命斗争的考验下,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队伍,发动武装斗争,才能真正抓住斗争的自主权。

抗日义勇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我国东三省,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深陷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正在指导满洲省委工作的罗登贤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共产党一定要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的人民不被蹂躏,我们就在这里和人民一起抗日。”在罗登贤的领导下,东北地区的抗日形势迅猛发展,罗登贤意识到要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必须把自发的抗日斗争转化为有组织有领导的武装斗争,于是他决定创建一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部队。一方面,罗登贤派党员到义勇军部队建立党组织,抽调军事骨干开展统战工作,将义勇军组建为我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罗登贤派出同志,深入到农村、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罗登贤的亲自指导下,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日后赫赫有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基础力量。

1932年12月,罗登贤被调往上海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当时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我党多位高级领导干部被国民党杀害。艰险的斗争环境丝毫没有动摇罗登贤继续战斗的决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早就做好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罗登贤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罗登贤遭受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他对前来探视的同志们说:“我是始终要为人民大众利益奋斗的,什么也不能动摇我,我将我的生命献给我们的党与人民大众。”他的话语铿锵有力,给身处危难的同志们带来了斗争到底的力量。1933年8月,敌人决定秘密杀害罗登贤。押赴雨花台刑场前,敌人问他有什么遗言,罗登贤慷慨陈词:“个人死不足惜,全国人民未解放,责任未了,才是千古遗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罗登贤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和人民。这位胸怀大义、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就这样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