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一)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4

  5

  6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二)

  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理念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德育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

  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

  3、情感目标: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目标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以往教学实践中证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部分比较难学的部分,学生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以至于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面对这一现象在这一节教学中突破重点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在引题上创设情境,以毛主席诗词"坐地是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开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复习运动现象,故而知新,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启发诱导/

  A:做课本中小车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使学生找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不变:同一小车、同一斜面、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变化: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渗透比较,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引导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思考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B:其次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C: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

  3:在教学突出重点中,对定律中关键词语进行说明,各种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生活观念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的确良外推,它只是一种基础假设,由于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这条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在于它推得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形成对比知道知识的发展过程由错误 正确 完善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点和关键 .投影 牛顿第一定律

  一、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错误)

  二、运动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正确)

  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完善)

  环节五:难点突破

  牛顿第一定律虽已建立,但学生对其建立过程仍比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形成难点针对此现象采取了,实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直观实验与抽象受力分析相结合的起来,这样做到了使其难点先简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决方法,使其难点被逐步得以解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二程序安排

  本节课在程序安排上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1、引题,创新情境,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形成新旧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2、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重视各种变成恰当的应用,对其定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使牛顿第一定律得以巩固,理解定义、特定的含义。

  4、在此引导说明,对其进行加深,从而形成深刻印象,通过不同层次联系,加强基础与习题的配备,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认知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加经改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5、归纳总结。由学生回忆本节学到了什么为主线,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经过这一回顾,让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设计。

  6、定量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学习困难的同学加深对本节特点及基础知识理解认识,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行如下设计。

  (1)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在复习运动和力基础上)

  (2)新旧联系,指引注意。

  (3)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实物、小车实验)

  (4)讨论分析形成结论。如果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让学生思考,讲座得出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5)反馈强化,通过对定律本身说明及习题配备,使定律得以巩固和深化。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有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将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演于实验(或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②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看录像片段:

  ①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②匀速步行的学生。③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④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⑤矗立在地面上的高楼。⑥奔腾骏马的雕像。

  2、教师提出问题:

  ①上述物体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②由学生分析出它们处于:

  a、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静止状态。

  ③教师直接给出平衡状态的概念,

  板书: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教师提出问题: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物体平衡呢?

  4、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①展示实验器材

  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记录

  a、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的物钩码,塑料板是否静止,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用激光笔沿线的方向照射)方向有什么特点?

  b、把纸板扭转一下(用小钩勾住一小孔)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板是否静止?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用激光笔沿线的方向照射)

  c、换用不同位置进行以上实验

  d、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等的钩码,板是否静止。

  e、在纸板上任选其他两上孔系线重复上述实验。

  5、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注意提醒学生研究二力平衡的前提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根据力的合成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问学生),学生答:(为零)。

  最后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向,且作用;在一同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6、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很多

  ①静止的砝码。②二人推门,二人拉门。③塔吊匀速吊起工件。④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⑤水上漂浮的船只。⑥匀速拉动的木块。⑦悬空的陀螺。⑧悬空静止的磁环。

  7、分析开始录像片段的6种情况,二力平衡在其中的利用,找学生分别进行分析。

  8、想想议议:

  ①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②在甲乙两人拔河比赛的过程中,甲给乙的拉力为F1,乙给甲的拉力为F2,已知F1=F2,那么,这两个力属于平衡力吗?为什么?

  二、小结

  三、课堂练习

  四、布置作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