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那种将“小我” 融入“大我”的时代担当中的人,应该是新时代的劳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1

杨,男,42岁,1967年 11月生,回族,中共党员,__省__市_村街道_巷村人,大专文化,现任__市_村街道办事处_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_实业公司总经理。

他具有灵活的经营头脑和较强的管理才能,并带头致富,将_实业公司发展成为拥有_万元资产、_名职工,年销售收入_万元的民营企业。杨在回民中有非常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之后,实现了本村的由乱到治,融洽了与邻村的关系;同时,积极配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担任新星管理区党支书记,对同是回民村的大冶村进行扶持帮助、指导协调,使该村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关心教育事业、关注老年人生活、关爱弱势群体,能够正确处理好自身与群众、本村与上级单位、与汉族村庄的关系,自觉牺牲小我,服从大局,维护稳定和谐的局面,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是社会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

多年来,杨带领村“两委”班子,以民族团结为基石,坚持工业强村、商业富民,致力于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路子。

以工业强村、商业富民为突破口,不断壮大全村经济综合实力。以把_巷村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农村城市化第一村和少数民族人均收入第一村为目标,带领一班人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盘活闲置资产,狠抓项目引办和民营经济发展,异地办企业,村级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全村发展各类企业_家,其中较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达_家。其本人带头致富,目前正投资_多万元新建一处大型清真食品加工厂,对牛羊肉进行深加工。全力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新建和改造了两条高标准的商业街,三产服务业发展迅速,全村发展个体工商户_多家。全村年可实现总产值_万元,利税_万元,人均纯收入_万元。

以强化服务为抓手,强班子带群众,确保社会稳定。广泛开展“党员户挂牌”活动,扎实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使为民服务成为村“两委”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感到了温暖。其本人亲历亲为,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了和广大村民心连心。为强化社会管理,注重加强并切实发挥治安巡逻和信访调解“两支队伍”作用,多年坚持夜间巡逻,有效维护了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时调解村民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创造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一次群体上访事件。

以旧村改造为切入点,致力于民生改善。早在20__年,杨制定了农民公寓楼和商住两用楼建设为载体的旧村改造计划,积极推进村居建设改造。目前已成功开发四期,建成楼房_栋、_户,全村_%以上村民住进了楼房。到20__年全部完成旧村改造,彻底消灭平房。住上公寓楼后,村民间以往的因盖房、取光、排水、行路等方面产生的纠纷没有了,关系融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以建设“文明一条街”为突破口,先后投资_多万元,建设了村小学综合教学楼、村卫生室、健身娱乐广场,维修清真寺,高标准硬化、绿化村内道路,安装路灯,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关心教育事业、关注老年人生活、关爱弱势群体,本村小学生上学全部免费,每年村里出资组织夏令营活动,并为每个小学生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近年来共捐资助学_余万元。每年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送上生日蛋糕、发放一斤茶叶和_元慰问金,定期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各项福利每人每年超过_元;对弱势群体,村里都定期走访,给予帮助,及时解决他们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在杨带领下,近年来,_巷村社会安定、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建设及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获得“_市经济建设先进村”、“_市明星村”“_市民主法治先进村”、“__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和“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2

日月如梭,飞快地逝去。转眼间,5月1日到来了,又是一个期待的劳动节。

既是“五一”,自然少不了大汗淋漓的劳动活动了。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我可不是苦苦地哀求着父母带我去哪里游玩,而是要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帮父母做家务。

可是,妈妈还是如以往一般,一大早起来准备早餐,拖地,洗衣,买菜,煮饭,烧菜……哪轮得到我做的事啊!我干什么呢?对了,就这么做!

我偷偷地打了一盆水,拿了一根抹布来到父母的房间。首先,整理一下这里的衣物摆放,把柜子里的小杂物按顺序摆好,还有相册要挑个醒目的位子搁好。差不多做好后,再把毛巾浸湿拧干,擦一擦房间的地板,柜子,电脑桌。最后等房间自然干后,我再把被子叠好。哇,连自己也没有想到,通过劳动竟可以打造出这么美的房间,瞬间心中用处浓浓的暖意。有了自豪感,我又重复以上动作去打扫自己的房间,真的不做不知道,一做真的会吓一跳。

其实真的干起活来,你也不会感到多么烦躁,而会在劳动中获得许许多多的感悟。若这样都抱怨,那就请你们想想自己的父母,母亲天天做如此多的家务,父亲早出晚归,他们岂不是更累!

看看那些劳动模范们,他们劳动有获得什么吗?没有,他们认为劳动很幸福很快乐,他们认为很只有通过自己劳动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美的!

所以,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即使不能在这个劳动节中为父母做家务,但是只要有心为父母做家务,那么每天都将是快乐的劳动节。

劳动最光荣!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3

李淑霞,朝阳县北沟门子乡黄台子村村民,她积极加入共青团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无私奉献。在村里她家是一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

她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子、儿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她的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平时李淑霞忙完农活尽量多做家务,减轻老人的负担。婆婆年老多病,一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拿药,问寒问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在对待邻里的关系上,李淑霞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李淑霞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邻里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这却使他们的这个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满幸福。

她积极支持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

她那和蔼可亲的脸上总是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她那热心助人的事迹,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一颗关心他人、温暖别人、金子般的心肠,构成了她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

她对女儿疼爱有加,可她婆婆爱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觉得自家条件不错,儿媳妇不生个男娃在邻里面前抬不起头来,希望自己家也能如愿抱个孙子。但是,多次做儿子、儿媳工作,李淑霞夫妻就是不同意,还劝导婆婆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今年3月的一天,村民王小英发现自己不足一岁的女儿不知为何不吃饭,老是哭,还发高烧。丈夫又外出打工了,王小英一人在家,急得直掉眼泪。李淑霞知道后,立即赶到王小英家,抱起孩子说:“走,快送医院,给孩子看病要紧”。经检查,孩子患了肠套叠,来晚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治疗及时,一周后,孩子康复了。

正是这点点的爱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的航向。

李淑霞是北沟门子乡一名优秀的共青团青年志愿者。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4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1898年他生于河北丰润县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到抚顺栗子沟当工人,后来到鞍山,进了日本人开的制钢所。

1948年2月,党派孟泰参加通化铁厂高炉的修复工作,他带领着伙伴,只用35天就修复了原定80天修复的两座高炉。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1957年,他担任炼铁厂副厂长;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1966年“_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__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

1967年6月,中央着手解决鞍钢问题,周总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5

虽然没有时尚的扮素,青山却羡慕着我们淡绿的工装;虽然都是无名小卒,宏伟的工程却记住我们神圣的称呼。我是一线工人,我在工地的一角,感受着这里的热情、温馨……

住在我们试验室隔壁的是拌合站一名女操作员,我们都叫她邓阿姨,在我的记忆中,从我来到项目,看到的邓阿姨总穿着一身工作服,天天如此。我偶尔开她玩笑:“阿姨为什么总是穿工装呢,是不是叔叔太抠门儿,舍不得给您买新衣啊?”每每她总是笑道:“在工地不穿工装穿啥呀,我们这都快退休的人了,穿工装的时间都论秒啦!”

拌合站打料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有一晚凌晨两点开始打料,邓阿姨一整晚守在拌合站。第二天一早在食堂门口遇见她,我故作挑衅地笑她觉没睡成,她眯着那双本就不大的眼睛笑着说:“孩子,你刚接触咱们这行业,慢慢就会懂。不管苦累,懂了就能适应。”后来,和我一批到工地的同学们离开的越来越少,每看到他们离开的背影,我都在回想邓阿姨那句话,然后告诉自己:不管苦累,懂了就能适应,适应就能坚持。

拌合站门口的路时常被大车压得不成样,据说以前一下雨,坑里汪满水,大家都是卷起裤管趟着水出入大门。后来邓阿姨来了,一见路被压坏,就发动大家修路。她说,这路可是咱拌合站的门面,谁能忍心看着自家门前一下雨就汪一坑水啊?说来也怪,大家也都爱跟她干活,爱听她吆五喝六的指挥。她勤劳的背影出出进进,在她火热的干劲下,似火的骄阳也显得逊色起来。

每到饭点,我们几个年轻人总喜欢去邓阿姨那儿找吃的,她的零食总被我们一扫而光,然后就听见一阵咯咯的笑声“你们这帮小子,下次拿钱来!”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习惯地叫我们“儿子”、“闺女”,我们也就习惯地当了她的儿女。这样的亲情,让人无意间感觉有种亲切感,亦或是阿姨想念自己的孩子了。不管怎样,嘈杂的工地有这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存在,我们很幸福!

为了节约资源,工地每天定时打水。每到打水时,很远都可以听见邓阿姨的大嗓门,一边唠叨着一边督促着,忙着叫上夜班正在沉睡的老刘,喊着一旁的钻车司机李师傅,还有机械队的曾师傅,施工队的老赵、小张、小鹏,生怕大家没有水喝。司机陈师傅腿脚不灵便,邓阿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组织几个年轻小伙儿轮流帮陈师傅打水,日子久了,不用她说,这点儿小事就成了年轻人理所应当做的事儿,陈师傅的水桶天天都满满地盛着“爱心接力水”。而邓阿姨,也照常理所应当地拉接水管,理所应当地叫大家来打水。对这样的理所应当,她高兴地给自己封了个封号“水管所所长”。不管冬雪覆盖,还是烈日酷晒,工地上伴着水声生发的那份情,总是沁人心脾!

没有人喜欢离别,更不喜欢送别。可是在工地,这种事情再寻常不过了。我和老乡小雷年龄相仿,性格投缘,一起聊生活谈工作,一起嘲讽彼此发胖的身材,一起做胖女孩儿共有的“减肥梦”,一起感叹“人生得一闺蜜,足矣”。听到小雷要调到别的工地的消息后,我独自跑到拌合楼后面的山坡上,哭成个泪人儿。邓阿姨第一个找到我,陪着我在山坡上坐了两个钟头。她给我讲她和试验室孙主任每换一个工地都是前后报到,给我讲她和老刘师傅时隔十六年又聚在这里,还给我讲她和叔叔一辈子就没在一个工地呆过……“闺女,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坚韧的性格。离别不可怕,要相信只要有心、有情,我们无论在哪,都在相互牵挂,相互祝福。”听着她的话,我哭得愈发厉害,但哭过之后,我懂了,不久的将来,邓阿姨和我也终将面对离别,但曾经的相逢,就是最美的歌。是她,让我懂了水电工人对那山那水的情怀,懂了水电人在岁月峥嵘中存留的那份真。

邓阿姨是工地上最普通的工人,身着工装的她,平平凡凡,简简单单,但她确是大伙心目中最不能少的人。沾满粉灰的安全帽、忙碌的身影,铸成一幅流动的画。——这副画的主角,就是那最美的一线工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