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12篇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1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1

  第一次高考落榜

  20xx年的夏天,就在刘秀祥以为曙光即将到来时,黎明前的黑暗却再次袭来……

  由于寒暑假打工干的都是重活累活,再加上他一直营养不良,在临近高考的那一周病倒了,导致这一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

  这一次的打击让一直坚强的小男孩初次有了心灰意冷的感觉,就在他觉得对生活充满失望,抱怨上天不公时,无意间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面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他的热量。

  “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穿时,回头却发现别人没有脚。”

  随后,刘秀祥多次找到了某中学,请求能够给他一次免费补习的机会,校长终于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刘秀祥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山东临沂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他的苦难故事被各大媒体报道之后,各方的捐赠纷至沓来,但都被刘秀祥回绝了。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如此固执,他说道:“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刘秀祥在大学期间,兼职打工赚的钱比之前多了许多。让人惊讶的是,他没有拿着这些钱给自己买衣服和美食,刨除自己和母亲的基本生活费用,他把剩下的钱都捐赠给了在他捡废品时认识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资助他们读书。

  临近毕业时,已经有多家企业找过他想和他签订毕业合同,就在这时,他资助过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告诉他她不能读书了,爸爸要她嫁人。正是这个电话,让刘秀祥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在城市里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去做一名中学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2

  20xx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xx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xx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邓小艺摄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xx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3

  抱怨黑夜漫长,不如让自己闪闪发光

  “贵州第一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获得社会关注,随之而来还有方方面面的帮助。临沂师范学院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处,并为他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曾找到刘秀祥,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刘秀祥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虽然自身已经很困难,但刘秀祥从没停止帮助他人。大学期间,他将部分兼职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上学。

  大四那年,很多企业找到刘秀祥,愿意与他提前签订就业合同,待遇也优厚,刘秀祥在读大学之前想的就是留在城市工作,毕竟大城市机会多,选择多,挣钱多,方便给母亲治病。

  就在刘秀祥纠结时,曾经一起捡废品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说自己不想读书,准备结婚。那一刻,刘秀祥震惊又心酸,感觉还有很多人正经历自己的过往。“我要回去,告诉贫困和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还要告诉他们梦想力量有多大。”于是,刘秀祥收拾行囊,带上母亲回到望谟。

  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是贵州。可在位于云贵高原边缘的望谟,山高谷深,97.2%的土地是山地丘陵,“一分田”都谈不上。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增收主渠道。全县总人口32万多,常年外出务工的7万多。

  刘秀祥却义无反顾成为望谟县打易中学老师,两个月后,由于当地高中教师短缺,他被借调到望谟民族中学。“刚到民中时,学风不太好,学生们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正如他所说,20xx年望谟县高考录取率在黔西南州排名靠后。

  从站上讲台那天开始,刘秀祥就将自己全部奉献给学生,只要为了学生,什么他都做。20xx年,他主动请缨,接手高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们中考总分是700分,这个班学生中考最高分是258分,最低分105分。没人认为自己考得上大学。”

  接过烫手山芋,刘秀祥决定先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和树立自信入手。他把自己经历说给学生们听,震撼了所有人,学生们会想到在外打工的父母;想到不学习,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刘秀祥让所有学生都定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每天早上6点大家一起在教室自习,每晚11点,所有人一起离开教室,一点点努力、一点点进步。刘秀祥告诉他们“与其抱怨黑夜漫长,不如让自己闪闪发光。”

  为了拉近和学生的感情,他分批次将班上学生邀请到家中,下厨做饭给大家吃,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收入不太高的他把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有时给学生买水果,有时给学生准备画了笑脸的鸡蛋……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希望学生建立对他的信任,有任何事情能第一时间向他求助。

  用学生们的话说,“祥哥好像就生活在教室中,你需要他时,永远会出现在你眼前,他陪伴我们的时间比家人更多,他好像永远不累。他是我们内心的依靠,只要祥哥来了,没有什么迷茫不可以解开,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

  德州学院大四学生哈应妮因为基础薄弱,努力后也没有明显提升,加上学习压力很大,一度有过放弃读书的念头。“心情特别低落,祥哥一直开导我,和我说了很多关于未来的设想。”哈应妮说,祥哥的劝说让她打消读书无用的念头,“不管压力多大,我都要努力向前冲”!

  三年时间,全方位陪伴,刘秀祥让曾经的差班华丽转变。47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中考258分那位同学高考成绩是586分,105分那位同学也考上本科。”刘秀祥说,“我想告诉他们,不要低估梦想的力量,你们老师就是这么走来的”。

  刘秀祥的生活似乎只有教学,最忙时他同时担任三个班的班主任和五个班历史教师,还兼任德育处副主任等职务,每天忙得团团转。不管工作多繁重,他都任劳任怨,因为他很着急,想要改变来得更快一些。他来到民中后,改变悄然而生,考取大学学生数量连年增加,20xx年170多个,20xx年300多个,20xx年500多个。贵阳的名校、私立学校三顾茅庐,开出不菲年薪邀请他任教,他不为所动,坚持守在望谟,说这是最需要他的地方。

  “他永远是最后关灯的人”

  20xx年,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成立,学校背靠天马山,环绕王母河,远离城市喧嚣。刘秀祥被任命为这所新学校的副校长。“立德、尽责、求是、笃行”是学校校训,刘秀祥时刻谨记。他告诉所有学生“学习是很苦的事情,但是可以把苦学成甜”。

  早上第一堂课7:30开始,没有早课和教学任务的老师可以9点到校,但刘秀祥每天早上6点多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看学生早餐情况、陪学生早读、巡查校园,然后上第一节课。晚自习也陪着他们,指导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增分计划、大学计划及未来人生规划等。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4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xx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5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xx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xx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6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7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xx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xx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8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xx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xx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xx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xx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xx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xx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9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也是中国道文化的核心,连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12年前,一位大学生背着疯娘读书,感动国人,如同他怎样了呢。

  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贵州本就以大山居多,望谟县更是深度贫困县,山高坡陡,沟谷纵横,读书成了孩子们走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刘秀祥也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学子。

  但是命运并没与眷顾他,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深受打击,精神愈发不稳定,哥哥姐姐成了家中劳动力,但日子愈发艰难,贫困的生活压得哥哥姐姐喘不过气,10岁那年,哥哥姐姐相继离家。

  支离破碎的家庭只剩下刘秀祥和精神失常的母亲,年仅10岁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主心骨,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将自家的田地租给了别人,每年有500斤的稻谷维持生活,有时候,他就上山挖草药,捡废品,睡猪圈,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

  对他来说,读书是改变贫困生活的唯一道路,虽然他成绩好,但中学他拿不出学费,他自己找到了民办了乾坤学校,他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免费入学的机会,6年的读书生涯,异常艰辛,他拾废品,又在工地上打工,20xx年,他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

  由于家里面没人照顾母亲,刘秀祥毅然带着母亲来到了大学,他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要能够在学校照顾母亲,他干什么都行,他的事迹触动了校方,他们也同意了,在多人的帮助下,刘秀祥母子俩在大学“安了家”,大学的生活开支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他每天要兼职四五份工作。

  在媒体的报道下,刘秀祥“背疯娘”上学的事迹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各界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之手,20xx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北京、西安、南京、山东多家企业都为他提供了一份优厚的工作岗位。

  他随便接受一份,他都实现了脱贫,而他其实也已经逃离的贫困,但他只是大山当中艰难求学中的一员,只是他比别人更加幸运,那些不幸运的人依旧还在挣扎,他放弃了所有的优厚待遇,回到了望谟县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这里教育条件非常艰辛,任务最重的时候,他一个人要担任三个班的班主任,给五个班带历史课,同时身兼德育处、团委、历史教研部、政教处多个学习岗位的工作,他就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望谟县的教育之火。

  大山的孩子因为贫困大多数都放弃了读书,他四处宣传自己的事迹,让他重新点燃梦想的火种,梦想太重要了,没有梦想,生命当中任何一个坎都很难跨过去,当送学生考上大学时,问题接踵而来——学费。

  20年前,望谟县高考本科人数为0,其实并不是没人考上大学,而是没有学费,刘秀祥利自己的影响力牵线资助山区的孩子,20xx年,望谟县高科本科线人数达到了1267名考生,这是一个重举。

  没有谁的梦想是一蹴而就的,只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在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继续坚守,刘秀祥坚守了8年,他成功了,他改变了望谟县的教育面貌,也改变了1267名大山孩子的命运。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10

  刘秀祥回到了家乡贵州省望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言传身教,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刚毅顽强的品格获得了学生们拥护和爱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这句话,表达孩子们对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坛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组组的数字串起了刘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硕果:

  刘秀祥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到学生家中家访,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教学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刘秀祥曾经在一个差生班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全班47名学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刘秀祥说:“在我教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放弃,一直都不能放弃,要让大家相信奋斗的力量。”经过刘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观,教育水平直线上升,高考上线率翻倍提高。在望谟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望谟教育成效显著。把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的根本举措……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人数从20xx年以前的全州挂末提高到20xx年的全州第四位。

  20xx年本科上线学生达946人,上线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线人数实现逐年大幅增长,较20xx年增长了477%。”

  望谟县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可知道这个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刘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劳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啊!

  刘秀祥20xx年被任命为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中国好教师”,得到了社会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

  如今的刘秀祥也成立了美满的家庭,他的贤内助帮他一起照顾母亲,不但使母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刘秀祥分担了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

  提到过去的艰难生活时,刘秀祥感到历历在目。当年在面对困境时,刘秀祥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勇敢付出,他开玩笑地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种种磨砺终于苦尽甘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

  “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11

  用爱浇灌,让山里娃更加自信

  望谟县地处麻山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当地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自卑。

  20xx年,刘秀祥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除了在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外,他还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性演讲,目前已演讲1000多场,听众多达上百万人次。

  “开展励志演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更加自信。”这就是刘秀祥四处演讲的初衷。

  “刘老师的课太受欢迎了,今年我才得听了4次。”刚听完主题思政课的吴银雨不禁“抱怨”。

  在吴银雨看来,听演讲最大的收获在于,现在自己每天都会定一个小目标,或是背下50个英语单词,或是完成两套数学试卷……

  过去,高三(3)班的简合意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学接触。“刘老师告诉我们,要阳光地面对生活,要对生活时刻保持思考!”上过多次“祥哥”的课后,简合意变得越来越开朗。

  不仅如此,看着长期患病的家人,简合意还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考上遵义医科大学,回乡当一名医生,去帮助像我家人一样的病患。”

  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因为刘秀祥把大量时间都放在了他们身上,用心教学、用爱浇灌。

  凌晨5点半钟左右,他就会站在宿舍窗边,看着学生们走进教室。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爱吃什么口味的早餐,哪些学生喜欢成群结队去上早课……对此,刘秀祥很得意,“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么早。”

  在刘秀祥的帮助下,实验高中的孩子们越来越自信,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12

  工作八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刘秀祥还是“负资产”,每月20日是他“花呗”最后还款日,钱花在哪里?少部分花在家里,大部分用在学生身上。

  同事们称呼他“优秀祥”,学生们直接叫他“祥哥”。在学校,甚至在望谟,刘秀祥都是非一般的存在。曾经,他“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关注。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回到故土,踏上讲台,将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八年来,他走遍县里所有村庄,只为通过努力改变更多孩子命运。

  20xx年5月,刘秀祥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我想给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带来改变,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教育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捷径,因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我愿意做点燃希望的人。”

  “最好的老师我遇到了”

  748名学生参加高考,319人达到本科线,县理科状元出自该校——这是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20xx年高考成绩单。由此不难理解刘祥秀近来总是乐呵呵。他说,“我们学生高中入学成绩并不优秀,三年来所有老师辛勤付出,学生们自身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冲过高考独木桥,开启人生新篇章,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老班,很幸运遇见你,你给我影响很大很大,谢谢你,最好的老师我遇到了。”“祥哥,关灯后你来查寝,我骂了你,你却只讲了一句‘早点休息’,我都在想是不是明天要卷铺盖走人了。”“你终究成为了我的英雄。”“请在您的工作室留个位置给我,四年后在工作室见。”“遇见您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会记住没有钱的时候来找您”……这是刘祥秀任班主任的高三(15)班学生,在高中最后一节课后写下的满满一黑板留言,送给他们最爱的祥哥。

  高三毕业生韦娟说:“祥哥是我们很多人的偶像,也是最好的榜样。我初中就知道他的事迹,特别感动。祥哥常说过去一无所有不代表将来一无所有,不要用现状评判未来,坚持就会成功,他就是这么一路走来。”韦娟所说的“事迹”,刘秀祥现在不愿意过多回忆,“因为太过艰辛,想想就扎心”。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望谟县小山村,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不堪打击,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刘秀祥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和姐姐外出谋生,母亲彻底失去生活能力,“养家糊口”重担就此落在刘秀祥肩上,那时他还是孩子。

  每天为母亲洗脸刷牙、穿衣梳头,在厨房忙来忙去,委托邻居帮忙照看母亲,飞奔跑向学校上课,放学后给母亲做饭,待母亲休息再温习功课。因为没时间和经验种田,只能转租给别人,一年能得到五百斤稻谷。家里没钱,他就空闲时背着竹筐上山挖野菜、挖药材,走几十里山路到县城去卖。赚了钱紧着给母亲买药,剩下的买点油盐酱醋。

  语文老师了解到刘秀祥的情况,送给他一本《平凡的世界》。看了这本书,刘秀祥深受鼓舞,认定勤劳和读书能改变命运。正是有了这个信念,他坚持读完小学,并以全县第三名成绩考上望谟县最好的初中——实验中学。

  但因家中贫困,刘秀祥没有去上县实验中学,而是在县城找到一所民办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机会。他说,“我对读书这件事意志很坚定,至于读书能带来什么,当时不知道,就是欲望很强烈。”由于要进城上学,母亲没人照顾,小小的刘秀祥带着母亲跪在父亲坟前说,“爸,我带着母亲出去了,你要保佑我和母亲都平安,我出去混不成个人样,绝不回来。”

  初到县城,没钱租房,刘秀祥用稻草在学校旁山坡上搭间棚子。门前空地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为了维持生活,放学后刘秀祥到县城里捡废品,周末再去打零工。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母子二人生活。

  20xx年,刘秀祥初中毕业,考入安龙县第一中学。这也是他最劳累的三年,周末和假期做家教、去餐厅做服务员、去工地当小工。学习之外,他必须养活自己、照顾母亲。在他精心照顾下,母亲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犯病次数越来越少。但因长期照顾患病母亲,再加上营养不良,体重只有80多斤的刘秀祥,在高考之时病倒,这一病让他发挥失常,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刘秀祥说:“第一次觉得上天这么不公平,对生活充满失望。我拼命读书,多少困难都挺过来了,但这个结果我承受不了,甚至有了最坏的想法。”一蹶不振时,他翻开自己的日记本,发现之前写过一句话:“当你在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没有脚。”刘秀祥说,“那一刻,我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我还有母亲,虽然她什么都不能给我,但只要她健康活着,我就拥有打败一切困难的力量”!

  那一年,贵州省义兴市一所高中的校长获知刘秀祥情况,被他的孝心和上进心感动,邀请他进校免费复读。于是,刘秀祥背上母亲,拎着一包锅碗瓢盆来到兴义市。他以每年200元价格,租下农户家闲置猪圈当家。猪圈四面通透,就用编织袋遮风。他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取,总是能够取出来的,我除了上课和学习,其他时间基本都在打工挣钱。”

  刘秀祥终于如愿以偿,在20xx年夏天收到临沂师范学院(现改名为临沂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抱着母亲嚎啕大哭,说自己去哪里,就会背着母亲去哪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