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古代兵器之火箭

  火箭是中国古代一种能够自身向后喷射火药燃气,利用燃气向后喷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从而攻击目标的远程兵器。“火箭”一词最早见于《魏略》,该书说到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蜀国出兵攻打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魏军“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不过,当时所谓“火箭”仍然以弓弩发射,只不过是在箭杆上捆绑一些易燃物用以纵火而已。靠火药燃气反作用力飞行的火箭问世后,依旧沿用了“火箭”这一名称,但武器原理已根本不同。

  北宋时期,民间已经出现了利用燃气反作用力推动的火箭“起火”,只不过当时仅用于观赏。南宋初期,这一推进技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早期的火箭只是在普通箭杆上捆绑一个火药筒,发射时用引线点燃火药,燃气从尾部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其构造虽然简单,但组成部分却很完整,已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

  此后,火箭技术不断提高,明代时已非常完善,不仅有单支火箭,还先后出现了并联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和多发齐射火箭等多种武器装备。“神火飞鸦”既是一种多筒并联火箭,也是一种有翼火箭,同时点燃4支火箭产生推力,最远能飞行300多米。“火龙出水”,则是一种多级火箭,龙首尾两侧各装一支火箭,龙腹内也预装数支火箭。发射时,先点燃首尾两侧的4支火箭,推动火龙前进。待4支火箭燃烧将完时,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使之自龙口飞出,继续飞向目标。“一窝蜂”则是一种多发齐射火箭,事先将32支火箭的引线全部连在一根总线上,点燃总线,所有火箭同时齐射。

  早期火箭的杀伤部位就是传统的箭头,后来逐渐演化到以火药自身的燃烧爆炸进行杀伤,杀伤威力更大,此时箭体仅作为火药载体使用。火箭的发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筒、柜等发射装置以方便定位定向。明代后期,还将发射装置固定在推车上,进一步增强了火箭发射的.机动性。

  大约14世纪末,一个叫万虎的中国人在一只椅子上捆绑了47支大火箭。他坐在椅子上,两手各拿一只大风筝,希望依靠火箭的推进力将自己送上天空。尽管这一试验没能成功,万虎本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载人火箭飞行。万虎因此赢得了全人类的尊重。1959年,人们将月球上一座新发现的环形山命名为“万虎环形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