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相生律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五度相生律又叫“三分损益律”,它是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或向下推算的办法,来找出整个各个音级的精确高度。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所以在国外一直称五度相生律为“毕达哥拉斯律”。下面来了解下五度相生律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吧。

  按西洋七声音阶五度法生律,各律音名与唱名如下:

  降C-降G-降D—降A-降E-降B-F-C—G-D-A-E-B-#F-#C

  降1-降5-降2-降6-降3-降7-4-1-5-2-6-3-7-#4-#1

  从降C起五度相生至#C止。无升降号的音从C起每隔一个音即组成音阶“CDEFGAB”

  五度相生与简谱的对应关系(1964年初学和声学时为记住纯五度关系所编口诀)

  纯律,是用泛音原理定律的一种律制,其生律的要素是用泛音列表中的第二谐音(八度)、第三谐音(五度)和第五谐音(大三度),将大三度插入五度之中,构成三和弦形式。将和弦音依次排列,构成纯律音节。

  产生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就提出了“五度相生律”,因此,五度相生律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律”。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认为弦长比分别为2:1、3:2、4:3时发出相隔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的音程定为完美的协和音程。他们将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由此产生“五度相生律”。

  基本内容

  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更多阐释

  在论述五度相生律的同时,不禁将其与曾侯乙编钟联系在一起,曾钟横列各音的排列体现了五度相生律的生律结构。以曾钟基列为例来说明此问题。首先从曾钟基列C音下方的F、降B两音入手,根据测音得知F、降B两音距C音分别为498音分、996音分,这绝非由三分损益法而来,因为按照三分损益法无法得到此音,此两音只能通过C音连续向下纯五度生律才能得到,通过上面对五度相生律的介绍,得知五度相生律获得此两音的方法亦是如此;而曾钟基列C右边的音(如G、D、A、E)与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中心向右侧生律的原理基本相同。因此根据两者的时间先后,大胆推测曾钟所体现的生律原理早已孕育有五度相生律的雏形。

  在此,就五度相生律的生律要素纯五度(隔八律),讨论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这个问题。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欠妥,尽管三分损益法由母音向上生五度音时,两律之间确实隔开八律,但向下生四度音时,却只隔开了六律,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有以偏概全之过。而王光祈先生在其著作 《王光祈文集?音乐卷》 中将此生律法称为“进八退六制”,符合三分损益律生律原理。相对于五度相生律来说,无论是从基音向上生律,还是向下生律,都以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倒符合“隔八相生”之称,因此更同意将五度相生律称为“隔八相生”。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的传统由来已久,但面对其糟粕不能盲目守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