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
●.谈笑自若
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被打败。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
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雌雄。东吴名将甘宁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当时他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下,射死射伤不少甘宁的士兵。城中的将士们都恐惧起来,唯独主帅甘宁跟平时一样镇定,谈话笑容非常自然。(原文是:“城中士众皆惧,唯宁谈笑自若。”)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顽强地固守夷陵,使得曹军一直无法攻破。
后来人们就用“谈笑自若”来表示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自若,跟平时一样。
●.螳臂当车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颜阖到卫国后,他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才能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颜阖先生,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您想教好太子确实很难办到啊。”他进一步分析说:“我举一个例子说吧!螳螂自不量力,自己跑到马路上来,举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它自己确实认为这种举动是勇敢的,但是确实没有意义啊。颜阖先生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小心慎重!有些事情不是您一个人能解决的,您还是好自为之吧!”
后来,人们就用“螳臂当车”作为成语,来比喻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就轻率地去做办不到的事,结果必然会招致失败。螳,螳螂;当,抵挡。
●.尾大不掉
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请教。
楚灵王问申无宇说:“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俗话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仔细地想了一下。他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很忠顺;又屡次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受到特殊的封赏,肯定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就没有接受申无宇的意见。没过几年,弃疾势力越来越大,果然起兵反叛了楚灵王,楚灵王没有办法,只好上吊自杀了。公子弃疾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后来的'楚平王。
后来,人们就总结出“尾大不掉”作为成语,用来比喻部下势力非常强大,不听从上级的调动和指挥。现在多用来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掉,摇动。
●.为虎作伥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受。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跚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他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鬼魂居然同意了,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漫山遍野地去找人。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
本来,这个人是被老虎害死的,可是他变成鬼以后却心甘情愿地为老虎做帮凶,古时候人们就把这种帮着老虎吃人的鬼魂叫做“伥”。
这本来是一个传说,后来,人们根据这一传说总结出了“为虎作伥”这个成语,指帮助老虎害人的伥鬼;现在多用它来形容那些帮助坏人伤天害理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期,有位有名的将领,名叫李广。他前后跟匈奴进行过七十多次战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
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儿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总是把那些赏赐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为他悲伤叹息。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李广立传时,借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颂李广为人至诚、不尚虚名的美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子和李子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都踩出了一条条小路来。
后来,人们就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品德高尚或有实绩的人,不待自我吹嘘,自然能感动他人。蹊,小路。
●.外强中干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曾经在外过了一段流亡生活。在秦国时,他曾经答应过秦穆公,如果将来能够回国当上国君,一定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
后来,夷吾真的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可是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向秦国施以援助。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便出兵攻打晋国。晋惠公带领军队前往迎战,不料却吃了三次败仗。当秦军深入晋国时,晋惠公叫人给他的战车套上郑国出产的名马前去打仗。
大夫庆郑劝阻说:“自古以来,打仗必须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主人使唤。现在,您乘外国的马去迎战敌人,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马一旦遇到意外,就会因为惊惧而使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狂躁不安,从而变得不听使唤。从外表上看虽然很强壮,可实际上已经十分衰弱了。(原文是:'外强中干。’)要进不能进,要退不能退,那个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啊。”
可是晋惠公根本听不进去,仍然一意孤行。战斗开始后不久,晋惠公的车马便开始四处乱跑,结果陷入泥泞之中,进退不得。晋惠公就这样被秦军毫不费力地俘虏了。
后来,人们引用“外强中干”来表示外表好像很强大,内部却很空虚和脆弱,多用于贬义。干,枯竭。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
1、亡命之徒
唐朝末年,乐彦桢的儿子乐从训经常与狐朋狗友聚众滋事,他买通都统王铎的歌女,率领一帮亡命之徒杀了王铎的全家,夺取他的金银财宝。乐彦桢任相州刺史时,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滥杀无辜。不久乐彦桢被儿子气死。罗弘信率军消灭了乐从训这批亡命之徒。
2、十步芳草
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3、自惭形愧
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此刻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齐,我真是太难看了!”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
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齐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4、畏首畏尾
春秋时期,郑国出于晋国与楚国之间,晋楚争霸经常打击与拉拢郑国。一次晋灵公召集小国开会,郑穆公没有去,晋灵公想出兵威胁,郑公子归生知道后给晋灵公写信劝止,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如果被逼无奈就投降楚国,两国和谈。
5、学而不厌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危在旦夕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请平原相刘备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对刘备说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围,刘备立即派精兵3000随太史慈前去,起义军见援军已到,立即解除对都昌的包围。
7、物以类聚
战国时期,齐宣王要辩士淳于髡推荐贤士,他一天就推荐七个,宣王感到惊讶,问是不是在滥竽充数。淳于髡说:“鸟有鸟类,兽有兽类。只能到山上才能采到柴胡,这就是物各有类,我经常与贤人打交道,因此可以为您推荐更多的贤人。”
8、欲盖弥彰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杼谋杀齐庄公,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强令记载历史的太史把齐庄公的死写成病死的,正直的太史如实记下“弑君”事实,崔杼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也是如此被杀害,结果弑君之罪没有掩盖,反而非常清楚暴露出来。
9、一日千里
战国时期,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与秦国嬴政相处很好。嬴政后为秦王,对来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百般刁难。太子丹逃回燕国找田光商量对策,田光说他已经不是一日千里的骏马了,但能推荐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
10、万死不辞
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ji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
死灰复燃
西汉武帝时,有个叫韩安国的官员,因犯法被送进监狱。狱吏田甲常常侮辱他。韩安国气愤地说﹔”谁能料定死灰就不能重新燃起来呢﹕”田甲听了说﹔”燃吧,如果再燃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不久,韩安国被释放出狱,重新做了官。田甲得知后,怕受到报复,逃走了。这时,韩安国扬言﹔”田甲若不赶快回来,我就要把他全家杀掉。”田甲只好出来自首﹐见到韩安国时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叩头求饶。韩安国说﹔”起来吧﹖像你一样的'人,才不值得报复呢﹖”出自《汉书》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4
杯弓蛇影
从前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请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喝酒。可是这位朋友酒喝得很少,好像有什么心事,不一会,便告别回家了。
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生病了。看了医生,吃了药,都没有用。乐广听到这个消息,就去看望这个朋友,问他怎么会生病的'。朋友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的时候,我彷佛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动,我喝了那杯酒,心里非常害怕回到家里就得病了。
乐广听了,感到很奇怪。他回到家中,检查了原来喝酒的地方,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弓,那弓的影子落在杯子里,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于是他又把那位朋友请来,当场作了试验给他看,那位朋友恍然大悟,病也就痊愈。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5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在军事上多次失利,最后带着剩下的.几千人马到处奔逃,没有自己的地盘。这时刘备已经年近半百。他渴望得到人才图谋发展。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很有才能和抱负,就决心请诸葛亮。
他接连去了三次,终于在第三次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向他分析了形势,指明出路,确定了战略。从此,刘备便拜诸葛亮做他的重要谋臣。两人感情深厚,相处得非常融洽。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十分不满。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啊,希望你们不要再多讲了。”关羽和张飞听了很惭愧,就改变了态度。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6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子,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却站在旁边。孔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道:你为什么不和他们玩?
那个小孩答道: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意和他们玩。有什么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他说: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听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听后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实在是了不起。那孩子又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以跟母马行走了……这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赞叹道: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得呀!
后生可畏: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7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十分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明白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必须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之后,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8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先并不认识,此刻碰在一齐,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但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齐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9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形容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0
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
呆若木鸡:呆: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敛。这个成语引申为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1
1: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兵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2: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3:髀肉复生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贤弟的话(指刘备建议趁曹操在官渡与袁绍鏖战,起兵偷袭许昌),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贤弟这是怎么啦?”
刘备长叹道:“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很久没有骑马作战,闲居安逸,髀肉复生。一想起时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转眼就老了,而功名大业尚未建成,因此悲从中来。”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2
东汉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声很大,轻易不接见客人。有个10岁的孩子,名叫孔融,他偏要去见见李膺。
太守府门庭森严,孔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守门人陪送他去见李膺,可李膺不认识他,问:“你是我的什么亲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很有交情。我和你不是世交吗?”李膺的宾客们见他才思敏捷,很善于讲话,都感到惊奇。只有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然后窘得陈韪半天说不出话来。
孔融长大后中,做过北海相等官,是历史名人。
了了:明白。“不甚了了”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伸过来。形容不十分了解。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3
: 不可多得
: bù kě duō dé
: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然后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然后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然后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然后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4
含义: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都忘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都强调胡乱模仿别人,“邯郸学步”强调学习别人的忘掉自己的;“东施效颦”强调生搬硬套。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5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成语之乡”、“典故之乡”。古城邯郸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邯郸学步———学步桥: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据载:“春秋战国时,有燕国寿陵少年,看邯郸人步姿优美,便学步于邯郸,结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归,引起大笑”。唐代诗人李白借此典故曾书“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至今,邯郸尚有学步桥一景存在。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横跨沁河之上,为三孔石拱桥,大孔券两侧有四个小拱券,桥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拱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龙头。桥面两侧有石栏杆,各有石柱多根,柱上雕刻石狮、石猴等兽形,形态各异,制作精巧,造形美观,具有民族传统风格,为一处重要的古代建筑。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6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然而,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贞观六年,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贞观十一年,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的情况。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贞观十三年,魏征奏上了他那篇著名的《十渐疏》,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贞观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一心兴师东征高丽,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实上,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然而,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是刚愎自用,执拗不回,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远,直至生命的终点。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7
西汉时期,掌管封爵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义,持节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人民大悦。
后来,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言行不一。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脸色很难看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话,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泥潭里去吗?”
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反而很惧怕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淮南王刘安评述丞相公孙弘的话,史料这样记载:“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这便是成语“发蒙振落”的来由。
汲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死后家中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在封建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中他可谓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公孙弘、张汤不能相容,为此,公孙弘、张汤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武帝听多了坏话后,就慢慢地疏远了汲黯,后来还将他贬职,出任淮阳太守,最后死在任中。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8
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姬官涅。此人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sì)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对她万般宠爱。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招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是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
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jiù),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做《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敬止。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昏聩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以为又是幽王一时兴起,逗褒姒开心,所以都没有派出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城,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19
破天荒
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2]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0
声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 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1
削足适履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晋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比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比自杀,自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淮南子·说林训》在评论这两件事情时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好比为了适合鞋子的尺寸,把脚削小;为了适应帽子的大小,把脑袋削小一样,愚蠢透顶。”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2
自惭形秽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jiè)母子前来投靠王济。卫玠是晋朝时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这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显得我真是太难看了!(原文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又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轰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玠除外貌漂亮以外,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笑着说:“看来,你们王家三个儿子也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好似明珠在侧,朗然照人。”就是说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后来,人们就用“自惭形秽”来形容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相貌丑陋。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3
以强凌弱
孔子有个朋友,叫柳下季,是一位大贤。柳下季的弟弟跖是一个强盗,人们都管他叫做盗跖。一天,孔子去找盗跖,想劝他改邪归正,像他的哥哥那样,当个受别人尊敬的人。
盗跖一见孔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他说道:“你这个欺骗天下人的伪善之人!今天,你如果顺从我的.心意,我还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我就一刀宰了你,摘了你的心当饭吃!”
孔子听了,毫不害怕,说道:“凭你的才华,足可以成为一路诸侯,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你却当起了强盗。难道‘强盗’二字就那么好听吗?我劝你呀,还是不要舞刀弄枪、侵犯百姓了。”
盗跖觉得孔子的话不合他的心意,就说道:“你不要用功名利禄引诱我,我可不是愚昧的人!当初尧、舜位居天子之位,可是如今他们的子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所以我对荣华富贵是不稀罕的。”
说着,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从黄帝以后,天下就争斗不止,到处打仗。尧和舜当了天子,就设立了百官。商汤起兵谋反,居然把他的君主流放到南巢,周武王起兵造反,更是逼得君主自焚而死。从此以后,社会上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欺负少数。所以从商汤、周武王开始,全是靠征伐杀戮而犯上作乱。
“到了现在,你却把仁义之说传授给众人,欺骗各国君主,妄想靠这个牟取富贵。这样看起来,天下的盗贼就数你最大了。天下人真是糊涂,为什么不叫你盗王,而偏要称我为盗跖?”
孔子见话不投机,只得回转曲阜。回去后,他叹口气说:“我真是自己触霉头,闲着没事,亲身涉险。我这次不顾一切去摸老虎胡须,却险些被老虎吃掉。”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4
不念旧恶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父亲死后,两个人很有德行,都不肯继承国君之位,为了推让君位,两人先后逃到周文王那里。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暴易暴、以臣弑君的行为,违反了正理,曾拦住武王的车马加以劝说。周武王灭掉商纣,统一天下后,伯夷、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到山里靠挖野菜充饥,后来饿死了。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并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怨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5
包藏祸心
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公子围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郑国访问。郑国非常弱小,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楚国使者极力巴结。毕竟,有了楚国的保护,别的强国就不敢任意欺凌郑国了。郑国的大夫公孙段为了国家利益,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子围,表示两国的友谊牢不可破。
公子围对这门婚事一口应承下来,其实他心中另有诡计。在迎亲时,公子围带来了很多兵马,想带进城去夺取郑国的政权。没想到郑国大夫子产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围的'心机,因此拒绝他进入京城。
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客人说:“本国的都城非常狭窄,无法容纳公子那么多的随从,如果一定要迎亲,就请在城外举行仪式吧!”
公子围很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复道:“哪有在野外举行婚礼的先例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向祖先祭告过了,如果在城外娶亲,岂不是对我们楚国进行羞辱?这样做也显得郑国太小气了。况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国的令尹!假如我真的在野外结婚,回国后将被人瞧不起,再也没有做令尹的资格了。所以贵国的安排恕我难以接受。”
子羽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正颜厉色地说道:“不错,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可是国家弱小并不是错误,如果依赖大国而不进行防备,那才是错误。我们本想通过联姻来让楚国保护我们,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主意,我们又怎能不作一点儿防备!”
公子围看到郑国早有防备,自己实在讨不到便宜,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允许他进城迎亲。
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围进入郑国都城,与公孙段的女儿结婚,婚后马上离开郑国回去了。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6
专横跋扈
东汉时期,汉顺帝有一个外戚,姓梁名冀。因为他是皇后的哥哥,又是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所以非常狂妄,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虽然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是皇亲国戚,因此平步青云,从黄门侍郎、侍中、中郎将、步兵校尉一直做到河南尹。
有一次,一个叫吕放的人,仗着与梁商有些交情,在梁商面前告了梁冀一状,把梁冀的许多恶劣行为都堂而皇之地揭露了出来。梁冀知道后勃然大怒,就派人把吕放给暗杀了。
梁商死后,梁冀子承父职,做了一呼百诺的大将军。
他非常贪婪,州县官吏必须搜刮一些银钱、珍珠财宝进献给他,否则他就给人家扣上一条大罪,将人家逮捕入狱。
有个财主叫士孙奋,家里很有钱,但是比较吝啬。有一回,梁冀想用一匹马作抵押,向他借五千万的巨款,可是士孙奋想了又想,只借给他三千万。梁冀觉得士孙奋胆敢触犯他,就说士孙奋的母亲偷了他家的'白珠、紫金,将士孙奋兄弟二人关到监狱里,将他家的财产全部霸占。
汉顺帝死后,年幼的汉质帝登基。质帝虽然年纪小,却非常聪明,他知道梁冀为人狂妄自大,非常厌恶他。有一次接见群臣之时,质帝望着梁冀对大臣们说:“这个人真是一位跋扈将军啊!”
梁冀听了这话,心中就容不下这位少年天子了。没过多久,他就派亲信把质帝毒死了。大臣们虽然觉得质帝死得不明不白,却因为害怕梁冀,不敢派人追查。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7
欺世盗名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鱼,多次向卫灵公提建议,希望他重用贤人蘧伯玉,赶走小人弥子瑕。但卫灵公正和弥子瑕打得火热,对史鱼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史鱼当了一辈子的官,既没有办法使卫灵公走正道,又没有本事让卫国发展得更好。他临死的时候对儿子说:“我生前没能说服国君,使他改正过失,这是令人遗憾的。我死后你们不要成殓。”卫灵公听到了史鱼的临终遗言,后悔得不得了。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他的`哥哥是个大官,非常有钱。田仲明明可以借哥哥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他一不去谋取官位,二不接受他哥哥在经济上的援助,闷头种田,自食其力。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荀子在《不苟》一文中,对史鱼和田仲两人的情况加以评论,说他们都是奸人,用欺骗的手段来盗取名声。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8
弹冠相庆
西汉宣帝时,王吉和贡禹都是琅邪的才子。他们很早相识,而且因为两人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交情深厚的`朋友。他们两个人,无论是学识和人品都很出色,可是在仕途上总是不够顺利,得不到皇帝的喜爱。
贡禹曾担任过很多职务,但多次被罢官。这样的经历,一次两次还行,可是一旦频繁地出现,他心中就会闷闷不乐,陷入忧愁之中。王吉虽然没有多次罢官的经历,但一直以来没担任过重要的官职,郁郁不得志。两人同病相怜,经常在一起聊天,倾泻心中的块垒。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登基。王吉忽然走了运,被提升为谏议大夫,官位显要。
此时贡禹正赋闲在家,他听说王吉被重用之后,心里非常高兴,他想:“我与王吉的经历与才学都差不多,既然皇帝欣赏王吉,也可能会赏识我啊。这样一来,我很有可能会被重用。”于是,他把官帽找出来,将上面厚厚的灰尘弹去,准备将来做官的时候戴。
果然,没过多久,朝廷突然下旨征召贡禹,请他担任重要官职。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29
刘邦统一天下后,被群臣拥为皇帝。有一次,他到栎阳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刘邦见了父亲非常孝顺,五天向父亲叩拜一次,他家的家令觉得天子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是礼法所不容的,便偷偷对刘邦的父亲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啊,地上怎会有两个皇帝。虽然皇帝是你的亲生儿子,可他是君主,你是臣子,你俩的地位有天地之隔。你怎能让皇帝向你下拜呢?这岂不是乱了礼法吗?”
听家令这么一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可吓着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让儿子跪他了。每次刘邦来拜,太公总是拿着扫帚在门旁站立,见到儿子就往后退着走,眼睛也不敢看儿子一下。
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变化,刘邦感到十分惊讶。等到听说这是家令劝导太公所致,他倒觉得这凸显了自己的帝王之威,很是受用,就赏给家令黄金五百两。紧接着,刘邦下了一道诏书,说:“人的至亲,没有比父子更亲的.了。所以父亲得到了天下,就传给儿子,儿子得了天下,就把功劳归于父亲。这是人的最高道德。前些年天下大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我为了解民倒悬,不敢脱下甲衣,连年打仗,终于平定天下。这都是父亲的教训。如今众位将军尊我为皇帝,我的父亲却连一个尊号都没有。今天我宣布,尊我父为太上皇,不必向我行君臣之礼!”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0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根据众臣之功进行封赏,唯独遗漏了渔阳太守彭宠。当年,彭宠曾派出大队骑兵,帮助光武帝打败王郎,平定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因此,彭宠觉得光武帝做事不公,心里愤愤不平,怒气不息。
当时渔阳归幽州牧朱浮管辖。朱浮曾向渔阳征收钱粮,但彭宠自以为颇具实力,可以为所欲为,就拒绝了朱浮的.要求,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朱浮为这件事很生气。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朱浮就给光武帝写了一封密信,说彭宠对朝廷不满,已经起了反心。光武帝不知真假,就召彭宠进京述职。彭宠吓坏了,怕光武帝会严厉地惩治自己。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割据土地,做一方之主。彭宠耳根很软,竟然听从了妻子的意见,不但拒绝入京朝见,而且出兵两万多人进攻朱浮。
朱浮写信给彭宠说:“现在国家刚刚安定,开国诸臣都在为国努力工作,而你却自暴自弃,反叛朝廷。你要知道,事情做得再出格,也不要让亲人感到痛心,而让敌人感到高兴。”彭宠看完信后,把信放在一旁,对朱浮的劝告置之不理,依旧对朱浮用兵,很快就占领了蓟城。
过了一些时候,彭宠自称燕王,成为割据一方之主。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彭宠不得人心,打不过朝廷的军队。汉朝大军终于占领渔阳,彭宠也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1
晋朝时期,统治阶级非常注重门阀制度,世家贵族与新兴贵族的地位相差悬殊。在山东,临沂王家是享誉海内的世家大族之一。王家的后起之秀王敦就娶了晋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
晋室南渡后,失去了对北方的统治权。于是,司马睿在南方称孤道寡,建立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后人称司马睿为晋元帝。
晋元帝为了拉拢世家贵族,用王敦的堂弟王导为当朝丞相,封王敦为扬州刺史,训练精兵良将。后来,王敦又升迁为镇东大将军,坐镇武昌,指挥江、扬、荆、襄、交、广六州的兵马。王氏二臣,一将一相,辅助晋元帝稳坐朝堂,撑起东南半壁。
当时,就是一般的老百姓,也对王氏掌握重权心知肚明,他们讲:“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
首都建康位于长江下游,而王敦率军屯驻在长江上游,对京城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晋元帝是个聪明人,早就发现这一形势对自己的帝位极为不利,就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专门防范王敦。
王敦看透了晋元帝的心思,知道天子开始对付自己了,心中十分不安。此人素有反心,但又不敢直接带兵进犯国都,因为这样一来,他的反心就昭然若揭了。想来想去,他就准备仿效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说刘隗是个奸佞小人,自己要清除这个奸贼,使国家安定下来。
想到这里,王敦就和他部下的长史(幕僚)谢鲲密谋造反一事。
谢鲲听了,觉得这样做非常不妥,就加以劝说:“刘隗固然是奸恶之徒,但他毕竟是天子所信任之臣。他把天子当做靠山,就如同藏在城墙里的`狐狸,躲在神庙里的老鼠。要捉狐狸,城墙怎能不被毁坏;要捉老鼠,用烟熏水灌,神庙也会受到损失。你要清除刘隗,岂不是连带着把天子也给得罪了?”
王敦见谢鲲不顺着自己说话,不由得勃然大怒,说道:“你这个人真是很平庸,怎么懂得大道理!”
322年,王敦率兵攻入京城,将元帝的亲信大臣刁协、戴渊等杀死。刘隗与王敦交战,吃了败仗,只得投奔后赵,此后再也不敢回南方了。王敦此番欺君罔上,居然毫发无伤,于是得意扬扬地回了武昌,从此更加嚣张,俨然一个独霸天下的土皇帝。
看到王敦权势如天,无人能够制约,晋元帝心中越来越难受,终于忧愤而死。公元324年,王敦知道当时的晋明帝病危,觉得这是一个可资利用的造反机会,再次进攻京城。幸好老天不佑,王敦在军营中染病身亡。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2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3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4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到卫国去出使。在回国的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长得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心想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君子。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为他办事。”
于是,店主就去找阳处父,表示自己愿为他效犬马之劳。阳处父觉得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鞍前马后服务也很不错,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宁嬴辞别妻子,跟随阳处父走了。
两人往前走,宁嬴就和阳处父聊起天来。经过交谈,店主发现阳处父并没有真才实学,个人品德也不高尚。他想了一想,就改变了主意,离开阳处父回到家中。
妻子见他回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问丈夫:“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呢?”
宁嬴回答说:“我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贵人。没想到他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夸夸其谈,让人讨厌。亏他还能出使外邦!他这个人虽然外表好看,但总是不务实,只怕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害。我越想越觉得跟着他走不靠谱,就离开了他。”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5
北宋真宗时,李垂学问极高,正直无私,先后担任过着书郎、馆阁校理等职,深孚众望。当时官场中流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庸俗作风,李垂对此非常反感。
当时,大臣丁谓就是靠了阿谀奉承的本事,才成为当朝宰相的。他当上宰相后,把持朝政,对不听自己话的人严厉打击。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见丁谓很得皇帝的宠信,都去巴结他,希望得到好处。可是李垂对于奉承之道从来不感兴趣,坚决不去丞相府拜谒。
李垂认为,丁谓身为当朝宰相,不秉公执法,反而欺凌同僚,实在有负天子所托、百姓所望,这样的人臭气熏天,躲都来不及,干吗还去参拜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很多小人知道了李垂的想法,就去向丁谓报告,以这种方式来巴结他。丁谓知道李垂的想法后,气得不得了,就找了个借口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做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失去了靠山,得罪他的人又都被调回京城,李垂也被天子召回,有了被重用的机会。一些朋友劝李垂去拜谒新宰相,不要再清高下去了。他却冷静地回答道:“三十年前的我,如果肯抛弃清高,去拜见丁谓,可能早就被他当成心腹,成为翰林学士了。现在我老了,见到大臣们不秉公办事,还常常不给他们留面子,当面进行指责。现在的我,可谓疏狂到了极点,又怎么能依附有权势的人,看别人的眼色做事,来使他们向天子引荐我呢?”
很快,有人将他的话报告了新宰相。新宰相感到他是个刺儿头,放在朝中很麻烦,就再次将他贬出京城,让他到外地去当个小小州官。李垂虽然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不后悔。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篇36
西汉末年,刘立继承了梁王之位。他荒淫残暴,欺压小民,称霸一方。汉成帝在位时,还能容忍他,汉哀帝即位后,觉得他真是太不像话了。可是刘立更加恣意妄为,根本不把国家的法律当回事,竟然无故将手下的中郎曹将等人杀死。
汉哀帝得知他如此草菅人命,非常气愤,就派遣官员对此案进行调查。刘立非常害怕,就装做一副生病的样子,卧床不起,希望能够逃过此劫。办案官员故意透露风声说,皇帝对梁王很不满意,要收缴梁王的'印玺,把他囚禁起来,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这一下,可把梁王吓坏了。他意识到事态已经发展得很严重,急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请罪。他说自己犯罪是因为从小失去父母,在宫中受到宦官、宫女们的坏影响,走上了邪路;而一些大臣也喜欢离间皇室骨肉,在天子面前说他的坏话,以至于天子对自己的看法不佳。
紧接着,他又说道:“我无故杀害中郎曹将,本来想到冬季快要过去,一到新春就会有大赦到来,那时就可以无罪了。我非常怕死,所以想装病来拖延时间,希望拖到明年春天,得到皇帝的赦免。”
汉哀帝见梁王实在可怜,就没有立即惩办他。到了第二年春天,皇帝果然大赦天下,梁王当然没事了。可是,后来王莽篡夺帝位后,刘立被废为平民,不久便自杀而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