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理发的传说故事
正月不理发的传说故事
正月里不理发,仍然在很多地方口耳相传,关于正月不理发这个习俗,有两个有趣的传说。下面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月不理发的传说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不理发的传说故事一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强迫剃发,都留“金钱鼠尾”了。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实际上,“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一个“误解”。据考证,1644年清朝入关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于是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误会”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节俗”的传承应有所选择,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过春节由“重仪式”向“重文化”转变,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据了解,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已逐渐淡化,但在我国更广的范围内,这一旧时“年俗”还存在,需要人们更新观念。
正月不理发的传说故事二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正月不理发的传说故事三
至今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民间都有“正月不理发”的习俗。人们都是赶在大年三十以前修理头发,然后一个多月内不再理发,直到进入二月份,过了“二月二日龙抬头”这天以后,才去修理头发。根据民俗说法,如果在正月理发,会死舅舅的!今天看来,这种说法肯定是无稽之谈,但关于“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究竟是从哪来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关于“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是民间一种以讹传讹的结果。据清朝《礼书》记载:正月理发的原意为“思旧”,结果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老百姓把这两个字给传错了,变成了“死舅”,这就是“正月理发死舅舅”一说的来源。
但亦有学者考证,其实“正月不理发”这一说法最早源于唐朝。那时候人们把理发叫做“消耳”,“正月”在唐朝被称之为“金月”,如果在正月理发,就叫做“金月消耳”。而唐朝时官府有一种特别的武器,名字叫作“金钺”,是专门用来砍杀犯人头颅的刑具。“金月”与“金钺”发音相同,正月理发也就成了“金钺消耳”——这就有了上法场砍头的意思。民间为了避讳,于是后世就有了正月不理发的习俗。
问题是以上无论哪一种说法,今天的人一眼看来都是迷信,但为什么“正月不理法”习俗能够千百年以来长期流行呢?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恪守着这样的习俗,难道我们的古人智商都低到如此可笑的地步了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古人和今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站在西方科学的角度上,外在的物质世界与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孤立的,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人只是物质世界的观察者和使用者而已。
而站在我们古人的角度上,认为天地间的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感应与相互作用的。秋天里天地一片肃杀,这种天干物燥的气候与我们人体的肺经相互感应,因此秋天多呼吸道疾病;而肺经五行为金,金对应白色,因此大地上生长的白颜色的果实,例如百合等大多入肺经;金主果敢,因此秋天出生的人大多比较果断冷静(当然不绝对,还要看哪天和什么时辰出生);金又与“傲慢、嫉妒、自负”等心性相对应,因此大多数患肺癌与大肠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病人,大多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
现代量子物理学深入到微观层面后看到的世界,恰恰与我们古人的`这种看法完全一致。在亚原子世界里,物质其实受我们人类的意识所影响,人的思想和物质其实都是一种能量存在,彼此息息关联。有关这方面一些惊人的实验,浩然准备在节后陆续分享给大家。
在中国所有的文化典籍中,《黄帝内经》可谓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是一本医书,但全卷到处都泄露着“天机”——对天地间大道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论述。从这点上看,它更像一本哲学巨著。可惜的是,今天我们很多人看不起这本书,看的人中大多也在犯着“买椟还珠”的错误。
来看看《黄帝内经》中怎么看待正月理发的问题。《黄帝内经》认为: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每到春天,人心就开始躁动,开始充满激情,这时去规划一年的发展,顺应天时去积极创业就是最佳的时机。
浩然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人的头发五行属木,而木具有“生发”的重要特性。那么,什么叫做“生发”呢?
生发的意思就是“生长、发育”。它指的是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呈现出勃勃生命力的那种特征,也指植物幼苗破土而出,不断向上生长的那股劲儿。一个人“生发”的能力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开创事业,并且会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断去发展壮大。
在易经预测的实践中,如果一个人与肝胆对应的“木气”,也就是“生发”之气不足时,这个人就会表现出较深的“暮气”,不愿去发展、创新,思想比较保守;或者人生出现了较大的阻力,事业受挫,公司经营面临困局;或者职务长期得不到提升,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等等。在看八字时,如果一个人本身具有较强的木的力量,这个人就适宜去开拓新市场,研究新产品,尝试新的项目开发等;而木弱的人,一般适宜做一些守成、程序化比较强的工作,例如办公室、财务等。
“木”与我们的头发相应,体现的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力量,和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剪头所用的剪刀,五行为“金”,金是克木的,按照“天人合一”的原理,如果在正月剪头,正好预示着“生机”被破坏,那么对于我们一年的发展,可能会有不良的诱导作用,因此,浩然也建议:正月不剪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