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五篇

在晴隆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姜仕坤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五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篇1

姜仕坤同志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在贵州高原上谱写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认真践行了“三严三实”,履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他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个党员,一定要学习姜仕坤同志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首要的就是学习他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一生都在同贫困落后和晴隆的发展及百姓的小康努力工作。他的拼劲儿来源于姜仕坤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惟有信念坚定,思想才不会动摇,行动才不会止步,才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劲,从血管里流出一股舍小家顾大家、忘记个人心系群众的热血;惟有信念坚定,才能做到对党无限忠诚,才会赢得组织上的信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去。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榜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忠诚于党,尤其是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更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

我们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怀着“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的朴素信念。姜仕坤同志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上升到2015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真心为民解困、真情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真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在晴隆的6年,姜仕坤同志除了在外出差,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晚上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常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病魔缠身依然战斗在一线的务实作风,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他呕心沥血为晴隆撑起加速发展的晴空,直至蜡炬成灰的敬业精神无疑是对“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夙夜在公、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为县域发展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他敢作敢为、善做善成的责任担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他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了“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对标姜仕坤同志,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敢作敢为、善做善成、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因此,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教师,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去学习他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精神,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篇2

一、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

26个年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6年,可以使人风生水起,亦可使人一败涂地。然而,贵州省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用了他人生中的26年,诠释了什么是心中装着家国,却没有自己,什么才是共产党员;或许,对于为群众办实事,在寻常百姓心中,风生水起已成为姜仕坤同志的日常;然,笔者感到,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尽职尽忠,肝脑涂地就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标杆,报效祖国! 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山高谷深,地少土薄,群众贫困,石漠化严重。改变城市现状告急!交通建设告急!农民致急!······道道难题,像一只又一只拦路虎,在他履职晴隆县委书记伊始,摆在了他的面前。而,他并没有被难倒,几年的时间,晴隆风貌日新月异,老百姓尽开颜。可惜的是······

天妒英才。由于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积劳成疾,无情的病魔将他的斗志、激情、誓言带到了没有病痛的天堂,他带着对工作、对责任、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撇下可爱的孩子、相濡以沫的妻子、年迈的父母,以及挚爱的晴隆大地,倒在了脱贫攻坚的征途中。他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是的,服务于群众的他,好比二氧化锰的催化功效,毕生都在加速到群众中去,兑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奉献、追求和共产党员情怀的深刻内涵----如何当好人民的公仆,在我国,有许多类似姜仕坤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理想信念不动摇,冲锋在前,用坚强的党性和人格魅力,诠释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忠诚’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向优秀学习,把纪律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视组织监督为护身符、视自警自律为防火墙,切实在火热的党内生活熔炉中拷问党性、锤炼党性,不闯红线、不触底线,踏实做人、清白从政、干净做事,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拥护,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

二、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精气神

“我的心头凝结着一份庄严的使命,肩上挑起一份重大的责任,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这是姜仕坤同志在就任时的誓词。

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实实在在践行自己的誓言,忍着疼痛的胸口、瘸着痛风的双脚,“踏破青山路一条”,大步奔走在晴隆山间的脱贫攻坚路途上,为当地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汗水,甚至生命。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篇3

2016年11月28日,我校领导胡征礼组织我们向姜仕坤同志学习,学习后。我颇有些心得,现总结如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姜仕坤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感到自豪。“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这是他的心里话;“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这是他的朴素信念;“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这是他在群众中的口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的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优秀党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缅怀姜仕坤同志,一位农民深情回忆:“姜书记是我家的好朋友好亲戚”。话语朴实,却是对一位共产党人的最高褒奖。把群众当亲人,赢得群众发自肺腑的支持,我们党就有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注视姜仕坤同志不长的人生年轮,眼前总会跃动一幕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义,耳边总会萦绕“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铮铮誓言。这是一位共产党人交出的人生答卷。这份沾满泥土、刻在大地的答卷,因为写满“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信念与忠诚,而无比厚重。

“依靠谁,我是谁,为了谁”,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姜仕坤同志用一曲生命壮歌,唱出了鱼水深情,唱出了血肉情谊。党群同心,其利可断金,其力可移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同人民共患难、心连心。这是我们党95年历程给予每一位党员干部最深刻的启示。

学习姜仕坤,就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姜仕坤同志生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时刻做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准备,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篇4

“开天辟地”发展旅游业,是姜仕坤在晴隆干的另一件大事。晴隆有着闻名中外的“二十四道拐”,却一直未曾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晴隆经济发展,过去也没有旅游业这个概念。当姜仕坤提出依托“二十四道拐”,整合晴隆其他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时,很多干部嘴上不说,心中却不以为然。

“就那个几个土拐拐,有什么好看的!”

“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谁来旅游啊!”

……

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对面高山上静静俯瞰“二十四道拐”的姜仕坤,心中却非常有底——作为书写过“抗战生命线”辉煌的“历史弯道”,这些“土拐拐”,是唤起太平洋两岸二战记忆和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活化石”,也是晴隆目前对外部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对焦点。

他要把这段“历史的弯道”裁弯取直,变成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

姜仕坤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做着准备:收集各种关于“二十四道拐”的文献,编撰相关出版物,不断储备“二十四道拐”的影像资料;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安南古城影视基地,高起点筹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

他们在悄然积蓄力量,等待着注意力经济水到渠成的契机。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八套热播,一夜“引爆了”过去几乎为零的晴隆旅游业!

这年国庆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晴隆,数千辆车把各条通往“二十四道拐”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让晴隆的干部群众真的看傻了眼。

借着《二十四道拐》的热度,晴隆顺利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汽车爬坡赛、障碍赛、森林越野赛等大型活动。“历史的弯道”,给晴隆带来了山地旅游这个新兴产业,也点亮了晴隆人心中的文化自信。

“他是为晴隆把脉开方找路的人。”在身为本地人的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看来,姜仕坤的到来,改变了晴隆,改变了晴隆干部的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姜仕坤的担当与作为,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当地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鼓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篇5

一个对百姓充满爱心的人,又怎会对亲人冷漠。家,占据着姜仕坤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女儿回忆,初中时有一阵子自己很叛逆,不爱学习,成绩考得差,姜仕坤看到成绩单,很意外也很难过,“爸爸并没有发脾气,只是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

那个周末,姜仕坤带着女儿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走到村口,刚好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背着装满南瓜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姜仕坤对着女儿说:“我就是这样苦出来的,你是我的女儿,要懂得珍惜。”

姜仕坤要让女儿明白,还有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活,都那么辛苦的努力着。

姜仕坤很“恋家”,工作再忙,周末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赶回册亨老家,看看父母,吃顿母亲做的饭,有时候回去晚了,吃点剩饭,也觉得是美味。

常年工作在外,看着已近八旬、却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父母,姜仕坤一直想做点让他们高兴的事。

有一次,为了圆父母的心愿,姜仕坤抽出时间陪老人去北京旅游。在从兴义坐大巴车到贵阳的路上,因为空调车窗户没法打开,母亲晕车很厉害,不停的呕吐。看着母亲的难受劲儿,姜仕坤心里十分自责。自家买了车后,每次母亲坐车,姜仕坤都会先上车把座位调到母亲舒适的状态,风再大,也会开一点窗户。

妻子王作艳和姜仕坤同一年被分配到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一个是乡镇科员,一个是幼儿教师,两年后,两人相爱结婚。因为姜仕坤的调迁,王作艳也不停地变换工作。姜仕坤从册亨调到安龙当副县长,她几经周折调到安龙,没多久,姜仕坤又从安龙调到兴义任州建设局党组书记。当她马不停蹄地跟到兴义,姜仕坤又调到了晴隆。姜仕坤不想让妻子再折腾,于是王作艳停止了“追赶”,把他们的家安在了兴义。

姜仕坤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王作艳怨言很少,她只是担心,一直担心,担心丈夫的身体能否扛得住沉甸甸的工作重担。在姜仕坤担任县委书记后,这份担心与日俱增。

“晚上十二点电话打过去,大多数时候收到的都是他‘还在开会’的短信。早上又想让他多睡会,不忍心打电话……”看着才40多岁的丈夫,两鬓已经花白,头发掉了大半,背也微驼了,王作艳有时也真的不理解了,“怎么会忙成这样!”

田姗灵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看到一对上了年纪的农村夫妇开着电三轮从身边驶过,爸爸对她说,“退休后,我和你妈也会像他们一样,买个三轮车,种点苞谷、南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