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起源
楹联的起源
楹联的起源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是由两串等长、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楹联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规律,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楹联的起源,最早可追溯于避邪的桃符。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载:“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便在春节时用桃木板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一风俗被人们继承下来。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将乞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
楹联的根本特点是对仗,它的.生命源泉是汉语和汉字。因此,楹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的影响。对偶句式、句法,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如《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对句;《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对句;《易经》中有“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的对句;《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对句;《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秦汉瓦当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对句,对工极巧,令人叹止。自觉将对句艺术应用于创作作品中,则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等赋家。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很讲究文采和韵律,尤其是骈偶对仗。到了南朝,诗人以做诗工稳为胜。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说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为以后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楹联究竟起于何时,楹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以及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楹联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记载说,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楹联了。而这比后蜀孟昶的那副楹联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学者认为,楹联的成熟时期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的产生,为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形成体系。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做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数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却未提到楹联,这说明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
到了隋唐时期,格律诗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所以,有人认为,楹联最直接的渊源是律诗。
宋代书桃符已风行一时。蒋于仲、蒋平仲《山随随笔》载:“京口韩香除夜请客,作桃符云:‘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上下联皆切韩姓,韩擒虎是隋朝大将;退之为韩愈之字)。朱熹一生题联很多,《朱子全集》卷后附载不少,可见南宋楹联之盛。其他如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宋代话本中穿插不少楹联,都可说明宋代楹联运用之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