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拖沓症的三个症状
职场拖沓症的三个症状
白天本来可以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耗到晚上,甚至次日早晨。本应马上完成的工作,先放一边,开始看看微博、浏览各大网站的热门帖子……直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开始工作。这种现象被称为职场拖沓症,是指那些办事缓慢、时间观念不强、总是打不起精神来的工作者的表现,目前存在于职场中的每个角落。
心理学家发现,诱发这种症状的因素主要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节奏以及性格有关。职场人士应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从繁杂的工作任务中理出清晰的头绪,从而减轻工作负担。
症状一:磨洋工
24岁的秦素梅手脚麻利,一般员工用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她只用一半时间就可以完成。一次她的主管安排她完成一项统计工作,要求一天内完成,晚上下班时,发现她只写了一半。于是主管批评了秦素梅几句,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主管便拿到了所需要的统计表格。第二天起,主管细细观察她的做事方式,发现她工作时不是翻翻抽屉,就是打个电话,要不就拿着小镜子化妆,有时还悄悄在走廊里遛个弯儿。如果有领导问起工作情况时,她就马上忙碌起来,好像换了一个人。
秦素梅说,她小时候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工作一定要勤快,而当自己独立面对工作的时候,心里一放松,工作效率就变低了。有的`白天可以完成的工作,会耗到晚上才开始动手,有时尽管手头有要解决的工作,但还是会先放一边,看看微博、浏览各大网站的热门帖子后才开始干活。
症状二:自暴自弃
32岁的张好在一家公司里干了十几年了,由于外语不过关,前些年尽管经过多次努力,最后仅被派到一个不是特别重要的部门担任主管。随着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她的知识弱势逐渐显现出来。又由于家庭的拖累,她已经没有机会去继续充电学习了。没有升迁机会的她逐渐变了,领导交待的工作,她全部安排给下面人做,自己从不督促检查。“每天上班,从不想太多的事情,这么大岁数也没有前途了,干一天算一天吧。”
症状三:缺乏动力
29岁的单身青年穆凡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呆着,虽然找过几份工作,但干不了几天就觉得没意思,直接回家玩电脑打游戏了。半年前,父母通过多方途径为他找到了一份较为轻松的工作。尽管如此,穆凡总觉得自己不在状态。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就等着领导安排工作,如果没有给他布置工作,他就上上网聊聊QQ,一天也很快就过去了。“家里吃喝不愁,我也没什么理想,每天这么过我觉得也挺不错的。”当问起穆凡到底希望过一种什么生活时,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拖沓症影响团队凝聚力
心理研究博士黄峥认为,职场拖沓症源自个人成长过程中对时间的认知,做事儿时容易分心是该症状的一大特点。由于一些人自小聪明伶俐,有一定的创造力,喜欢新鲜事物,面对分心造成的拖沓毛病不以为然,在他们内心会认为自己可以迅速完成一项工作,但实际中往往很难实现。
黄峥建议,主管领导如发现一些员工在工作时间里出现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或者看似散漫但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较为艰巨的工作时,就有可能是有职场拖沓症。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考虑将这些员工的工位进行调整,在较为显眼的地方安装钟表,或者在员工座位上加一个工作进程登记本,要求他们按时填写,这样可以督促员工按时完成工作。
另外,对于自暴自弃式拖沓症的职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加强沟通,让对方知道领导安排工作的真实想法,基本上可以解除拖拉症的发生。对于缺乏动力的拖沓者,就要从员工自身开始,可以让他们通过心理帮助,转变自身认识,改变对人生的看法,进而增强内动力。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培训,修正一些心理认知,减少引起拖拉症发生的诱因,最大化发挥员工的潜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