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桂希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桂希恩事迹材料

桂希恩,男,193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桂希恩事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希恩事迹

桂希恩长期致力于传染病的预防、临床诊治、教学和研究工作,为艾滋病人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他的奔走呼吁,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的高度重视,让广大的老百姓认识了艾滋病。

桂希恩教授因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杰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是中国第四个“贝利?马丁奖”的获得者,2004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当选“感动中国人物”年度人物;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医疗英雄;2008年,被授予中国医生最高荣誉 “白求恩奖章”;2009年,当选“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湖北100人”,并荣获“荆楚楷模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11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人民医学家”称号;2011年获“精忠奖”特别贡献奖。

1960年,桂希恩毕业选择了去缺医少药的青海工作。在青海16年,主要从事的是疾病防治工作,曾参加了麻疹、伤寒、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心中装着青海人民的疾苦,青海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99年夏天,一位来自河南上蔡县的医生告诉桂希恩,村里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还有一些人因“怪病”而相继死亡。经过他的调查核实,血站非法采血交叉感染导致了艾滋病的流行。1999年10月,桂希恩提笔给中央领导写信,把自己在文楼村的所见所闻一并寄了去,很快,中央领导作了批示。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医生,揭开了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实情。 2001年5月,河南四位成人、一位幼童等五名感染者来武汉求医,来的路费都是桂教授提供的。为让艾滋病患者享有同样的生命尊严,为了证明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桂希恩毅然将五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了五天。在桂希恩教授等人的努力促成下,中国艾滋病第一村——文楼村受到全国的关注,并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接受艾滋病免费治疗的村子。

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足迹遍及湖北省江陵县、阳新县、钟祥县的村村寨寨、沟沟坎坎,为消灭当地血吸虫病,呕心沥血,其成果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暑期社会实践与传染病教学的成功结合,不仅有效防治了血吸虫病,带动晚期血吸虫与肝炎关系的相关研究,而且锻炼了一批医学生骨干。在武汉大学,桂教授是最受学生们崇敬的老师。他将艾滋病患者带进课堂,并且将自己最新的病例、知识和所思与学生分享,他还带领学生奔赴艾滋病高发区开展“红丝带”行动,为艾滋病人送医送药,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湖北十堰至陕西漫川关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西部开发公路干线银川至武汉公路的一段,也是湖北省第四个世界银行贷款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桂教授作为“十漫高速”防艾项目的承担者,带着17名学生青年志愿者,沿着项目建设的路线,对施工工人的人数、施工点的社区数量以及娱乐场所、医院诊所和其他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通过问卷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民工的艾滋病发病率大幅下降。该项目受到世行官员的高度赞扬。

时至今日,年过八旬的桂教授仍工作在一线,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坚持下乡帮助农村医疗救治工作,带领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说:“和桂教授到疫区进行社会实践是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桂教授的人格魅力感化了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桂教授所领导的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常年对国家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每年还开展针对大学生、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讲座,听众累计逾万人,提高了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减少了他们对HIV感染者歧视。桂教授主编教材及科普读物12部,其中《艾滋病防治系列丛书》被湖北省科技协会评为“2010年度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桂教授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学会评为“2011年度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家”。他参与讲授的《AIDSandI——艾滋病与我》2018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桂教授的心总是牵挂着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资助了数百名艾滋病影响家庭的子女在高中及大学学习;连续6年举办 “快乐求知夏令营”,100多名农村贫困艾滋病家庭子女由此改善了心理状态,激发了学习动力,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自信。“我希望和大家一起,为老百姓做更多有益的事。”这是桂希恩教授的心语,也是他作为一名好医生的真实写照。

桂希恩人物经历

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17号,现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1960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后志愿赴青海省从事地方病防治及临床医疗工作。

1976年,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1981年,到美国进修学习,第一次认识到艾滋病病理和临床表现。此后再次赴美进修。

1999年7月,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调查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情,发现该传染病是艾滋病,随即向河南省上蔡县政府报道疫情的严重性,但未获理睬。相反,河南省当地政府以“破坏了上蔡县的形象,影响了上蔡县的经济发展”为由,宣布桂希恩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强行阻拦他进村开展更多调查。为了尽早获得该村疫情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他被迫秘密进入上蔡县,并在多位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悄悄深入文楼村调查。同年10月,带着上蔡县文楼村的详细调查报告去北京,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疫情的调查结果,得到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批示。

2000年,继续赴河南省调查艾滋病疫情,依旧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有当地官员认为,桂希恩作为湖北医生,“不该管河南的事情”。后到其他地方调查艾滋病疫情。

2001年,将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带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全面检查,却引发一些周围人群的恐慌。为了证明艾滋病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打消人群的顾虑,将这5名患者带到家里同吃同住。被媒体报道后,桂希恩广受赞誉,此后致力于艾滋病的预防工作。

2004年2月28日,因其在艾滋病教育、预防、关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贝利马丁基金会(Barry & Martin's Trust)颁发的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Barry & Martin's Prize)唯一得主。基金会创办者英国人马丁·哥顿(Martin Gordon)亲自来到武汉市为他颁奖。

2004年6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武汉市,登门看望了桂希恩,感谢和赞扬其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了中国和世界媒体的广泛报道。

从2004年开始,桂希恩先后开设了湖北省基层骨干医务人员培训班、卫生部艾滋病临床医生进修班。

2005年2月1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桂希恩成为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5年9月9日,在2004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桂希恩摘取了湖北省最高科技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金50万元。省科技厅在桂希恩的获奖材料中写道:他始终跟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始终深入农村,深入疫区,其研究紧密结合实际,其成果直接服务社会。

2005年10月底,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全球18名医疗英雄,其中之一就是桂希恩。

2010年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联合在线访谈时,特别提到桂希恩。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特别强调桂希恩的功绩,称要宣传一下桂希恩教授。

2013年12月1日,桂希恩教授赴京参加了由国家卫计委主持召开的防艾座谈会,向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汇报了艾滋病防治工作。

桂希恩获奖记录

1990年湖北省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

1990年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人员

1992年湖北省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

1992年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

1995年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7年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武汉大学师德标兵

2003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2003年获贝利—马丁奖

2004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活动中,桂希恩被评为“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2005年,《我所知道的艾滋病》获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桂希恩教授被授予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8年白求恩奖章

2010年11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桂希恩教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列入《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榜单,排名第469位。

2022年9月,入选2022年度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名单公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