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5篇
最美逆行者主动承担守卡点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1
在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疫情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疫情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2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__,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3
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后备干部,自疫情发生以来,某会不忘自己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虽然自己是怀孕7个月的孕妇,家中还有个三岁大的孩子,但是她坚信小家面前是大家,冬天过后是春天。“我是党员,而且我是年轻人,作为后备干部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怎么能退缩呢,我会注意好身体的,电脑操作平时都是我负责的,书记他们年纪大了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我可以留在办公室里面处理线上地工作,保证保护好自己。”某常会这样说到,常会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着村里的信息联络员工作,每天及时准确地报送马洼村的疫情防控情况`,同时利用微信、QQ等方式每天向村民发送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将市里和乡里的疫情动态转送到群里,在微信群里有村民需要什么,只要在微信里跟她留言,她都会仔细的回复并做好记录工作,第二天集中采购,又贴心地分发到村民家中,尽一切可能满足村民的生活所需。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她就一直坚守在岗,并非生而无畏,只是心中有爱巾帼花开。
这个春节在本该陪家人的春节常会毅然选择回到工作岗位上,组织上有需要,就能够冲锋向前,村民们有需要,就可以发挥力量,这就是巾帼之花的风采,绽放的是温暖,给予的是希望。据悉,灰河乡还有很多巾帼之花奋战在一线、坚守在岗位上,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巾帼之盾,相信同心协力初心不改,众志成城难关必克。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4
在这场抗病毒战役中,我最敬佩的是白发苍苍钟__爷爷和李__奶奶,跟我的阿太一样年纪大的老人,本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他们,含着热泪却又坚定无比的眼神,在第一时间亲自奔赴抗疫情一线!
我看到的是多少可敬的白衣天使们,在病情发生时,他们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瞒着年迈的父母,转身奔向开往武汉的列车,冲在抗战的第一线,留下家人们无限的思念和担忧。
我看到的是英勇的人民警察叔叔,放弃了温暖的小家,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每一个路口,在每一个社区,24小时不间断的执勤,逐个排查风险,守卫着市民的健康安全。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鲜艳的红色马甲,志愿者们顾不上吃一口热乎的年夜饭,却每天在楼道喷洒消毒液,在小区分发口罩,在医院维护秩序,在家里包上好吃的水饺和汤圆,送给一线的战士们。
我突然发现,原来“逆行”是最美丽的背影,正是这一道道美丽的背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定幸福,让这个春天来得更快一些!致敬,逆行者!加油,中国!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5
3月1日早上10点,刚到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的周__辉和周__,给理发工具和座椅喷了一遍消毒液,为当天的志愿理发做准备。
“你有什么需求,是要剪短一些还是留长一些?”每次理发前,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这样问。周朝辉说:“虽然是在疫情期间,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会尽量满足不同人对发型的需求。”
周朝辉今年41岁,周海文今年33岁,两人来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汉渼树理发店的理发师。2月14日,周朝辉看到同济医院招募志愿理发师的公告后,马上报了名。“我想为武汉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周朝辉说,他随后在理发师的工作群里发起号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后也报了名。
周朝辉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门当理发志愿者就是服务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要近距离接触,他们坦言当时有些紧张。但随着防护认知提高,两人的心态也平稳起来。“我们每次出门都会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服务对象。”周朝辉说,如果去医院,他们还要戴好护目镜。
只要抗击疫情前线的人需要理发,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开车前往,提前一天预约好之后,他们会在早上7时50分左右出门。每次给一个人理发大概要10到15分钟,为女性理发需要更长时间。一天下来,周朝辉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务60个人,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晚上八点。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他们的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许久没回家的周朝辉收到了9岁儿子的一封信:“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你只用保护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们在家都会很开心……”看完信,周朝辉哭了:“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抗击疫情一线的人群,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们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结束,我们就不收费。”周朝辉说,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更辛苦,能为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周海文说:“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顿火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