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五篇
彭士禄,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五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1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____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深藏功名为国为民
从中国潜艇核动力堆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彭士禄辛勤的足迹与汗水。在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彭士禄不要名、不要利,但要把核潜艇造出来、要把核电站建起来。他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续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生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2
彭士禄院士一生为国家潜艇核动力和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在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核动力院副院长刘承敏前期指导党委宣传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了宣讲材料的准备和宣讲团的筹备。本次宣讲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带队,来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东、许爱威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此次宣讲,将彭士禄院士的坎坷经历和巨大贡献生动地显示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都泛起泪光。
此次宣讲会是何梁何利基金会拟为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举办的四场宣讲会中的首场,后期还会在上海、广州、澳门等城市举行。宣讲会的受众范围广、社会媒体多、传播力度大,对宣传科技强国理念、弘扬和发展核工业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结尾所说,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核动力领域攻坚克难。不负芳华,勇攀高峰,在核电市场奏响华龙新篇章!”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3
愿将此生长报国
海丰县,取义于“南海物丰”,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这片红色故土,他是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次子。
1928年9月,海丰县一片血雨腥风,母亲被捕后英勇就义;不到一年,父亲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也成了国民党在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童年时期,他曾两次被敌人抓进监狱,受尽磨难。
1940年,周恩来派人辗转找到15岁的彭士禄,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泪流满面。
1940年年底,彭士禄抵达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悬梁刺股攻读坚。彭士禄倍加珍惜这5年的学习时光,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1955年,因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原子能工业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研制出原子弹、氢弹,美国还造出了核潜艇。
1956年,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陈赓到苏联访问期间,把彭士禄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问他:“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回答。
吃百家饭长大的彭士禄,忘不了几十位“母亲”对他的'抚养,也忘不了父母为了革命牺牲生命,他早已坚定了“愿将此生长报国”的信念。
1956年9月,彭士禄奔赴莫斯科动力学院进行核动力专业学习。从此,与核动力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自强不息去耕耘
但是,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不但缺乏图纸资料,而且也没有权威专家进行指导,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
而且,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据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专项总师陈炳德介绍,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研发。
彭士禄综合团队意见,对国外资料和国内重水堆实地考察,经过认真计算、论证,很快提出一套在陆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设想。
1965年,八千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处,这个代号叫“九〇九”的基地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很快,彭士禄告别妻儿,隐姓埋名,进入基地。
当时,中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对“核动力”的了解几乎为零。但就在1970年12月26日,经过以彭士禄为代表的科研团队6年的艰辛努力,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9岁那年,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之后,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扑在我国核动力事业上。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垦荒牛”。他推进了我国核动力的民用发展,开创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设计与建设,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负责了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秦山二期,其设计标准、计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经验,对我国后续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是属牛的,许多朋友称我为老黄牛,我觉得我一生做的工作,虽沧海一粟,但就是要为人民作贡献,默默地自强不息去耕耘、开荒、铺路。”彭士禄生前曾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4
2021年3月22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作为核工业战线的一名员工,通过视频直播平台观看“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报告会”。
净化思想,鉴明初心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而作为彭湃二子的彭士禄,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后终于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在党组织的培养支持下,成为了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彭湃烈士与彭士禄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都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彭湃抛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走上革命的道路;和平年代,彭士禄根据国家需要,隐姓埋名数十载,为国家能够挺起脊梁甘于奉献一生。彭氏父子的生平事迹,完美传承了红色家风。同时他们的革命精神、献身精神,以及不畏万难的斗志,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当前社会的稳定繁荣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不应成为消极懒惰的借口,我们要做红色家风的继承者,净化不良思想,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感受颇深,进一步鉴明了新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核工业人,唯有持续发扬老一辈核工业人艰苦奋斗,用于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干实事,方能对得起自己肩上的职责。
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让我对这位低调的核潜艇之父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系统学习了“彭士禄传”一书,彭老的生平事迹,为了国家利益,选择了改行;为了国家的利益,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展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开发;为了国家利益,不断攻关改进,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成为了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国家强则民强,国家盛则民安。爱国,应作为当代青年最基础的政治品质,只有深爱我们的国家,才能自觉做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但彭士禄偏偏“大胆”。当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作为一名现场科研技术研究人员,更应该向彭老学习勇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制约生产的卡脖子问题,要善于分析各类数据,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发现制约生产问题的关键因素,大胆的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要有一个虔诚的态度,面对决策中的失误,要有勇于承认的勇气,及时完善改进,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将问题彻底解决;同时在科研工作中,既要做到稳中有细,又要做到大胆创新,在前汲取前人工作经验的同时,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将先进的技术引进应用于科研攻关当中,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把对核事业的坚守和信念转化为果敢行动敢于负责的力量。
赓续红色基因 建功新时代
学习他勇于创新、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彭大胆”“彭拍板”,把对核事业的坚守和信念转化为果敢行动敢于负责的力量。作为新一代核工业人的我们,为把内蒙古建设成高质量的天然铀大基地,要赓续红色基因,扎根于祖国的北疆荒漠戈壁,为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事迹简介篇5
《时代楷模彭士禄纪录片》详尽地介绍了彭士禄院士一生跌宕起伏的生活以及其为国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让以往只是有所听闻的我对这位伟大院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感悟。
彭士禄院士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院士都为国家的核动力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从这部纪录片,我才知道他生于革命家庭,人生道路却是艰难,年幼时候父母便遭受迫害去世,虽然受到贫苦老百姓的照顾和掩护,东掩西藏,但还是被敌人抓进了监狱,直到被救出。这是艰苦的人生经历,但彭士禄院士却依旧能说出“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的话语,这样坦然面对困难、豁达的心态甚至从逆境中汲取营养成长的人生态度,让我敬佩不已。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样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深陷逆境,我们应该努力向彭院士学习,在逆境中保持自己不断学习求索心,突破困境,实现自我成长。
众所皆知,在研究的路途上,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就大多数在摸索中前行,很多问题不仅存在争论甚至都无人敢确定答案的正确性,在这样畏缩不前的大环境下,项目进度缓慢,而彭士禄院士则大胆站出来,以敢拍板敢担当的姿态顶住压力加快研究速度,这并不是彭院士有勇无谋,而是在细致分析数据逻辑的前提下大胆求证。作为核电工作人员的一份子,工作中,难免会遇上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有很多种,但是这种细致分析的前提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用经验主义解决问题。
此外,彭士禄院士还拥有一本天书笔记,而这所谓的天书笔记,就是彭院士对各种重要数据的自我推导,对系统的自我分析,这一点同样是需要我好好学习,需知伟人尚且如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那么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我也要向彭院士学习,更专注更细致地求知,去弄懂每一个问题,不能随意放过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懂装懂。
彭士禄院士曾说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可以贡献一切",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这是一位赤子之心的时代楷模,我们需敬佩,需学习,需铭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