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二个太阳》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篇1
长篇现代哲理奇幻小说《第二个太阳》,是罗光平先生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继《龙图腾》、《东方大帝》等著述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展卷细读,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呈现眼前:一部从昆仑雪山出发,风驰电掣般奔向东海的列车,一段为时短暂但却险象环生、波澜起伏的旅程,一群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特征全然迥异的乘客,由此引发出一个个惊心动魄、坎坷曲折、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量现出一幕幕天上人间、梦境现实、过去未来交织的精彩场景。作者就是这样,在极为特殊的时间和空间里,营造了一个人类社会纷繁喧闹、错综复杂的活动舞台,展现出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在走进作者精心设置的时空维度,领略书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之时,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以及情景交融的叙事语言。
然而,作者的用意并不仅限于此。透过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多维交织的立体画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者力图表达并阐述的,是关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哲理思考以及终极关怀。为此,作者的笔角涉及到了历史、哲学、宗教、伦理、政治、军事、法律及至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诸多领域,努力揭示当今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展现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思想动态以及政治诉求。可以说,作者所关注的,是当今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状态下日趋蔓延的精神文化危机,诸如信仰缺失、思想颓废、道德沉沦、私欲膨胀,等等;所思考的,是“人类这个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拥有多民族、多血统、多元文化、多重宗教的人类大家庭的现实状况及其前途命运”。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虽然作者很难作出切实而具体的答案,这也并非一部小说的任务,但读完作品,掩卷沉思,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并且从心里升起由衷的敬意。
当然,任何作品都很难做到完善无缺。以我们外行的眼光看来,本书的情节结构似乎有些支蔓,个别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性格刻划也略显单保特别是书中所描写的一些超自然的神功绝技和奇幻场影,诸如穿墙破壁、魔舰显灵等等,虽然在中外有关人体科学、气功学说以及灵魂观念的一些论著中也有论述,但其科学性和真实性都还存在很大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我们因同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兼任相关工作,故而数年前,有机会藉《东方大帝》与罗光平先生结缘,并由相识而相知,进而成为挚友。在日益密切的接触和交往中,我们都感觉到,罗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性格豪爽、思想敏锐、激-情飞扬的人,他有理想,有追求,疾恶如仇,不同流俗。从《东方大帝》到《第二个太阳》,我们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也目睹了他创作的艰辛。如果说,《东方大帝》是一部讴歌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丰功伟绩的长篇历史小说,那么,《第二个太阳》就是一部反映当今社会人间百态的大型文学作品。由古代跨入现代,从历史回归现实,可谓时空轮回,场景变换,情节迥异,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更是千差万别,但作者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始终如一。这种理念和追求,反映在《东方大帝》中,是作者深入挖掘的轩辕黄帝的精神世界,热情讴歌的中华人文始祖所代表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而体现在《第二个太阳》里,则是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哲学思考,对人类自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终极关怀。这是在阅读作者的两部作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深入作者是的思想境界之后,我们发自内心的共同感受。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当历史的巨轮驶入21世纪,人类社会在享受科技进步所造就的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之时,人类自身更需要精神的追求,信仰的坚持,道德的自律和思想的归宿,以提升素质,完善自我,传承文明,造福万代。就此而言,罗光平先生的《第二个太阳》一书,或许能给予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
我们自身涉足的是历史学科,与罗光平先生专攻不同,领域各异,但这并不妨碍彼此的交往和友谊。出于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友朋之间在许多问题探讨上的共同语言,在祝贺罗光平先生新作《第二个太阳》问世的同时,我们有感而发,写下这些不成熟的看法,或有不妥不周之处,乞求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篇2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伴着习习微风,我终于把《第二个太阳》看完了,心里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微妙感觉,先前的如饥似渴,变成了一种迫不及待。
《第二个太阳》是作家刘白羽长篇小说,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1986年至1993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
辛如冰曾这样评价它:《第二个太阳》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写这部作品主要是为了纪念和安慰那为创建新中国这一人类创举而付出了生命,抛洒过热血的死者们、这部作品再现了当时革命的热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南北团结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尽管这是一场艰辛的决战,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考验,但人民的军队和人民一起为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是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作品不仅反映了人民对军队的爱,军队对人民的爱,更生动细致的刻画出了那深厚的战友情,上级多下级的关心与爱护,下级对上级的尊敬和爱戴以及那永传不朽的父母对子女的子女对父母的爱。
本书主要写的是:“我”兵团副司令秦震在南下的列车上接到周恩来副主席的电报,要他打听地下工作者白结的下落,这使他内心激动,白结是他的女儿,是师长陈文洪的恋人。秦震立即与陈文洪和师政委梁曙光研究,决心粉碎白崇禧的“华中局部反攻计划”,解救白结和群众。这时白崇禧正从广州飞抵武汉,布置炸毁火车头和许多要害部位。梁曙光的弟弟梁天柱和几位铁路工人,冒着危险把火车头开走。解放军也多处突破天险,正面向武汉进攻。梁天柱开了一辆机车把解放军送进武汉。陈文洪立即率部向监狱进发,结果白结已被敌人提前绑架走了,狱中的难友诉说着她的英勇斗争事迹。接着他们又寻找梁曙光留在武汉的妈妈,一时也没有结果,听到邻居称颂着这位坚持斗争的梁妈妈。
战争在向南延伸,南方的炎天酷暑,蚊虫水蛭和大雨山洪,都给北方的战士带来很大困难。进军中梁曙光得到妈妈的线索,他带领部队突入湖荡,打垮湖匪解救了母亲。大军又由鄂西向湘西挺进,在武陵山脉的峻岭中与敌军遭遇,激战后我伤亡很大,敌人却狡猾逃跑了。在敌关押人的地方,见墙上有“白结不死”四字,陈文洪请求让他再指挥作战,终于取得重大胜利,俘虏敌少将司令,但白结却在冲出牢房时牺牲。当这消息传结秦震时,他正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新中国像太阳在东方升起,白结在阳光里微笑。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很高兴,因为我又交了一个朋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