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律是指
三一律是指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一律是指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简介:
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优点:剧情集中,紧凑。
缺点: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相关解释:
(1)所谓”行动的一致“,就是戏中矛盾冲突的一致。按照高乃依的解释则是:“选择的行动应当有开端、中间和结尾。这三个部分不只是主要行动中各自独立的行动,而且其中的每个行动本身还包含着处于从属地位的行动……必须使每一幕都留下对下一幕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期待。”而不能理解为是“对观众表演一个孤立的行动。”(见《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一般人都认为:“行动的一致”是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引申出来的。亚氏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且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必须做到“有头、有身、有尾”。整个事件“要有严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这正好与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论不谋而合,与我们的“一人一事”论十分接近。
(2)所谓”地点的一致“,在亚氏《诗学》和贺拉斯《诗艺》中都没有任何论述,古希腊、罗马的悲剧与喜剧也不遵守这种金科玉律,而是意大利的卡斯特尔维屈罗在《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注释》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戏的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且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为范围。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高乃依一方面支持“尽可能地努力做到绝对的地点一致”的意见的同时,又提出了补充、修正办法:一是“在同一幕中绝对不变换事件的地点”;二是“两个不同地点有必要换景”。
(3)所谓”时间的一致“,乃是意大利的钦提奥讲授戏剧理论时,根据亚氏《诗学》中“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或者不起什么变化”之论提出来的。而卡斯特尔维屈罗则具体化为:“事件的时间应当不超过十二小时”。因为看一次戏剧演出“不可能叫观众相信过了许多昼夜,因为他们自己明明知道实际上只过了几个小时”。尤其荒唐的是,他还提出“这个地点和时间就是表演这个事件的演员们所占用的表演地点和时间”。他们将舞台时空与事件本身的时空刻板地等同起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根本就不可能。诸如古代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现代“百万雄师过大江”,便根本莫法搬上戏剧舞台了。
历史演变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D).N.布瓦洛把三一律总括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并以此作为不能违背的结构法规。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则是严重的束缚。
18世纪以后,特别是浪漫主义剧作家,一再攻击这一法规,其创作实践也已突破了这一法规。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在此书的第三章中写道:"不过我们要遵守理性制定的规则,希望开展情节,处处要尊重技巧;在一天、一地完成一件事,一直把饱满的戏维持到底。"这是对"三一律"最简明的概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