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议论文(精选20篇)

美育议论文(精选2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育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育议论文 篇1

  美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审美和娱乐,我认为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们不仅要认可美育,还要将其贯彻到底。

  何为美育?美育不是闲暇时刻的消遣,也不是娱乐至上风气的产物,更不是给门面挂彩的市侩涂料。美育是飘扬在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是寄留在色彩和线条上的滚烫的思绪,是石像和浮雕谱写的传承千年的神话。美育,是绘画在心灵,歌颂在精神,雕塑在风骨的人生之歌。

  一棵小草,有人冷漠习以为常,有人从中看出了三千世界的春华秋实,这何尝不是美育的作用?蔡元培曾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就如犹太人从小舔过涂着蜂蜜的书籍,知道书是甜的,有许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放古典音乐称为胎教。试想,在《巴赫小舞曲》和《致爱丽丝》中成长的胎儿,是否会对音乐更加敏锐?心思更加细腻灵动?美育无用之说,实属可笑。

  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美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悠闲自在的清新,纯净平和的相思,战火纷飞的铁骨乃至世道不公的哀寞,越来越被这个物质日益充足而精神逐渐干涸的社会所接受,甚至于雕刻与数学建模,音节与起承转合都有了不可言说的情分,美育从来不是教育中的鳏寡孤独,而是上知天文地理下见人生百味的金玉满堂。钱学森说过,音乐艺术给了他在数学领域思考中莫大的助力,美育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能在画展中一略江山奇观,岂不美哉?让自己的遐思追溯在诗画的色彩,岂不乐哉?将自己的心灵置于春秋笔法下,岂不快哉?而事实不然,人们忽视了重要的美育,画展成为功利的名廊,美术课被应试课程取代,人们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周而复始——做出这种行为,不更是体现了美育的缺失,只有坚持美育的认可,保证美育的地位,人们才会在无趣和麻木中苏醒。

  美育从来是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那我言绝知美育要躬行!让美育更深入生活,更深入心灵,而绝非仅仅娱乐和审美。

美育议论文 篇2

  每个教室都有班刊,我们都非常熟悉班刊。班刊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需要师生书写优美的文字、绘画精美的图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展示贴切的内容。美术字、简笔画、粗细线条经常运用与班刊之中,它们成为班中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

  老师在班刊中书写优美的文字,学生看着心里舒服,就能激发学习模仿的欲望和热情,学生也会跟着老师的字体模仿着书写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学习规范字,努力追求自己把字写得整洁、美观,这是我们深切期待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做好示范,发挥才学,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学生在班刊中绘画漂亮的简笔画,老师看着心里舒畅,就回倍感欣慰,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画出优美的简笔画,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成才的表现,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会把这种幸福和快乐珍藏于心,温暖着心窝!

美育议论文 篇3

  校刊经常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或者教室外的墙上,常常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来设计布局、书写字体、绘画图案、展示成果。

  校刊中要求老师的语言优美,字迹美观,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品位无穷,充满乐趣,欣赏后还时常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其乐融融。

  校刊中要求学生的行为端庄,为人正直。校刊中的内容可以精心设计做人和学习的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例如:要求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进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充满爱心;学习要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严肃纠错、戒骄戒躁、冷静思考、沉着答题,画过这些规范性的要求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学习,正直善良做人,努力争取做一个有才华的好学生。

  校刊中还要求学生的心灵纯洁、善良正直,例如: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同学一起共渡难关,体现出患难中见真情的感人友谊;当同学学习气馁时,你鼓励他树立学习信心,帮他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想方设法借鉴成功经验,落实相关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每天都乐学不疲、学而不倦、学有所获;当同学学习进步就自吹自擂时,你悄悄走近他,告诉他做人、学习要谦虚大方,不要自满得意,否则会骄兵必败,毫无所获;当同学遭人欺凌时,你发现后就毫不犹豫地自觉站出来,与他共同应付困境,帮助共渡危险,让彼此的友谊更牢固可信、发光发热……

  三、班级布置展览中赞美育

  班级需要美化,美化班级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我们知道,班级布置栏中,经常有作文栏、英语栏、榜样栏、值周栏、卫生栏,这些栏目需要师生精心思考设计,努力搭配参与实践活动,能做好的尽量做优,不能做好的就尽量在旁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共同追美的良好氛围,争创一流班级。

  班级布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审美情趣,班级布置的优美师生会沉醉与其中,美妙地享受,尽情地分享、愉悦地交流,激动地体验其中的乐趣,师生兴趣盎然,学习氛围浓厚,效果就明显优秀,反之,班级随心所欲地布置,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平淡无味,师生看起来也就无趣无味,上课上起来老师单调枯燥,学生听起来被动消极,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班级布置要尽

  量地匠心独运,不拘一格,不断创新,采纳有的建议,努力争取让班级布置更具合理性、美观性、创新性,尽量让班级变得整洁、美观,让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这岂不是美事。

  四、书画特色展示中扬美育

  练习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理构道字体的想象能力。练习书法需要用脑冷静思考调控,需要用手熟练书法掌握,需要用心记住笔画字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慢慢地用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稳步进步。

  练习绘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素养。练习绘画需要学生用心地学习绘画技巧,掌握知识要领,用手熟练地绘画表达效果,用心铭记绘画的方法,体会绘画的乐趣,只有如此方能提升绘画水平。

  既懂得书法常识又了解绘画技巧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既熟练地练习书法又熟练地练习绘画是对学生的必要要求,练习书法中融合些绘画技巧,练习绘画中融合些书法技巧,学生的作品往往会产生锦上添花的神效,让人心旷神怡!

  校园文化中的美育工作非常重要。一名从事美育工作的教师,只要用心坚持在班刊中显示美育,在校刊中歌颂美育,在班级布置展览中赞美美育,在书画特色展示中赞扬美育,学生就一定会收获美的硕果!

美育议论文 篇4

  现如今,关于是否进行美育引发了不同人的争论,不少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美育并不重要,对此,我的观念是——要提倡美育。

  首先,我们所说的美育是指对审美能力的一种培育,它不仅仅局限于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欣赏美的作品,更多的还在于对现实生活中对美的发现,以及对美的道德方面的发现和认识。而我之所以说我们需要美育,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教育,是因为美育能直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与美好品德进行一个更上一层的鉴定和选择,它会教我们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它能够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美育让自己在面对艺术,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时有一个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能够树立其个人的发展方向,促使我们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专注于智育培养,有时往往会忽视甚至轻视对美育的培养。的确,在这个教育体系所置的环境下,智力开发比提升审美更加重要也很有必要,可是审美能力的有无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事,美育能够帮助你在智力培育的同时,树立更好的判断标准,建立全面的人生观,让你能更好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这些能力又能够促使你进步,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教你判断好坏,判断是否道德,而这些是智育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而又有人疑问在学业为重的环境下哪有时间去欣赏美。其实美育不只要欣赏美,更重要的在于辨别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之所以认为没有时间进行美育,是因为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抓住那些温馨、美好的美的瞬间,并且加以放大,传递给更多人去感受美好,这也是美育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当你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美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冲击,洗净我们心灵中的创伤,推动我们进步,抚慰我们向前。

  在这个过分注重智育的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美育的培养,让美育填充我们心灵中对美好的向往,让社会充满美,发散美,构建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美育议论文 篇5

  柏拉图曾经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精灵,这个精灵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质。我想:对于我来说,这只精灵就是我对美的虔诚。

  犹记得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曾经指出,当下有两种人,一种是“菲利斯特人”,另一种是“缪斯的孩子”。何谓菲利斯特人?它是指那些对美没有追求,没有精神信仰的人,而缪斯的孩子则是有精神生活的人,向往美和精神世界具有神韵的人。可见,对美的追求的人之为人的依据,美育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世界,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情怀,让我们的灵魂有新的追求与归宿。

  也许有人会说,美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诚如其然,美育可能不能让我们填饱肚皮。但是,生活中油笔温饱更重要的东西。塔拉韦斯特菲斯说过:我愿意将改变我这一生的,称之为美育。美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使得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生意盎然,让生活变得静水流深。也许对毕飞宇而言,理想生命就是理性精神与狮子体魄;而对我而言,理想生命就是美与育。每个人对美追求的层次不同,但是美育所起到的作用是升华你对美的追求,提升精神与充盈灵魂。

  究其根本,我以为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依据。正如朱光潜在《谈美》中写道:“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对每个人而言,都有两种生命,一是身生命,一是心生命。个体要有存在的意义,必须要让心生命得以成长。而对“美”的追求,可以让我们在“苟且的现实面前”,还有“诗意与远方”。

  需要补充的是,以“美”育人,关键要知道何为美?李泽厚有“审美三境说”: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可见,美不仅让我们身心舒畅,精神明亮,甚至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如果从社会和国家层面来看,对美的追求还可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这就好像历史的漫漫长夜中,“美”犹如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的文明向前发展。

  蒋勋说:“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我想,“美”应是上帝为我们垂下的藤条,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攀升至天堂。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美就是最高境界的精神需求。“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用美育为我们的生命举旗!

美育议论文 篇6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9月28日下午,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合肥市第48中学秉承"发现自己,创造未来"的教育理念,借助周边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质师资力量,继续开展"教授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本讲的主题是《人类建筑飞跃发展——从洞穴走向智慧城市》,由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王静峰担任主讲人。建筑是流动的音乐,建筑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王教授,先从功能的角度介绍了建筑的内涵和外延。接着,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建筑谈起,讲述了中外跨越数千年的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建筑发展史。通过中西建筑对比,着重介绍了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中国木框架建筑体系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最后,王教授对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促进了建筑业的进步和改革。绿色建筑、智能化建筑以及在建筑领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东西方的融合,必将是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王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创造,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灵。整个讲座过程中,同学们掌声不断,通过学习,既了解了建筑是比文字还要古老的东西,也提升了审美观,真是受益匪浅。

  下午,七(20)班还开展了“喜迎祖国71岁华诞和十一国庆假期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同学们在班会课上激情澎湃地朗诵了诗歌《国旗,祖国》,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把最深情的诗行和最美的祝福献给祖国的生日,表达了同学们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放飞梦想,让青春飞扬的美好愿景。

美育议论文 篇7

  一点一横长,一点茉莉香,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抑扬顿挫的古诗文,无不体现着泱泱华夏文明之美,也似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抚慰人之心灵,经精神之洗礼。如今之繁华盛世,手握美育,人生才能大步、稳步向前。

  斯如《美有与人生》中所落墨,要有一种普通职业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我们如今社会,民族、国家在进步,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文盲”时代已经从我们受教育的缝隙中溜走,不复返了,在高水平教育的时代中我们需要美育来拓宽视野,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无独有偶,我们曾经只满足于吃饭,因为经济水平落后,我们吃饱都是问题,而现如今,全面小康的到来让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如何吃好,这与教育与美育不是同根的道理吗?所以我们在人生的洪浪中要想从容地前进,手中必握美育之杖。

  在文化繁盛,教育水平的进步速度快的盛世中,何不去接触美育并手握美育,为人生稳向前提供助力?君可见,北京大学保安在“看大门”之余学习背诵英语单词,为许多留学生伸出援手;君可见快递小哥雷海为在送外卖之余背诵优美的古诗文,终在《中国古诗词大会》上一举夺魁;君可见,六十岁的徐奶奶自力更生之余,仍在阅读经典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满足知识与情感的调和,像许文龙、雷海为,徐奶奶这类的人物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们何不向一他们看齐?何不运用知识服务大众需要,又谋求知识和感情的调和,实现人生价值呢?何不让美育助力我们人生前进呢?由此观之,人生之稳向前,须手握美育。

  但静水之下仍有波澜,天空之下仍有阴霾。总有人认为美育是不必要的,他们以为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汲取知识便可到达人生高峰实现人生价值。但实际上并不如此,接受知识只是美育的一部分,只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部分,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注重结果的,而更美的是人生路上“美育”的风景,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的最大收获,沿途风景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的体现。

  读文学不只是摄取文字,而是摄取其中的内涵;听音乐也不只是听旋律,而是欣赏其中的韵律;参观美术馆也不只是观看颜料,而是领悟其中的精神:这都是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

  要想认识人生价值,人生稳步向前,手中必要执美育之权,挥美育之杖,展现美育的魔法。

  手握美育,人生稳向前!

美育议论文 篇8

  正如材料中所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育不仅是为娱乐和审美,还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人格。

  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钱学森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说道:“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美育陶冶了他活泼敏锐的性灵,也陶冶了情操。我想,钱学森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跟美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美育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美丽的艺术能让你的大脑处于放空状态。在欣赏艺术时,你会发现自己会体会到艺术所包含的情感,自己的心情也会跟随艺术的变化而变化。在你听到优雅安逸的音乐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闭上眼睛,慢慢地倾听,鉴赏,享受;当你听到激情澎湃的音乐时,你的内心无法平静,会有股热血在心中流淌;而当你听到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时,你会跟随着音乐打起节拍。音乐艺术会影响着你,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定的高度。美育能使你修身养性。

  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格。人的格局有狭隘的,有广阔的。而美育使人的格局得到升华,使人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美育能使一个人的人格发生改变。古人很重视以诗化人,以乐化人,他们所学的“礼乐射御书数”,跟我们现在所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的过程中,美育是重要的,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美育不只为娱乐和审美,更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人格。美育的目的有很多,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

  美育好处多,美育为娱乐和审美是浅层次的;陶冶情操和性灵,养成人格,修身养性是深层次的领悟。

美育议论文 篇9

  “美育云端课堂”中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一种可以振奋人心的力量。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革命战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满热血激情的汉子,为了生活为了共产党,为了新中国,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中国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国人的努力,不是白费,中国人的梦想,不是白色的梦!中国,一个具有坚忍不拔,顽强意志的少年,在灾难与挑战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与炙热的竞争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延安精神!

  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醒来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还是东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美育议论文 篇10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不过,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持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增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增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水平,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所以,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增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但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所以,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增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增强美育培养,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美育议论文 篇11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美育议论文 篇12

  记得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就像月光,无用,却使人心柔软。”其实,文学、音乐、美术,这一系列看似无用之物,皆如柔曼月华一般笼罩人类文明与历史,照耀人文光辉。而对于个体来说,美育更是不可缺,只有借助美育之光华涤荡人生,才能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认识人生的价值。

  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词人,面对长征路上重重天堑,他笑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时局动荡历史变迁英雄俱往,他慷慨而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面对百万雄师跨越长江,解放战争取得光辉战果,他更是留下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句流传千古的诗文,背后是一首首激昂奋进的革命史诗。至今抚卷追忆,犹觉胸生豪情,热血难凉,此间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

  美育之华,涤荡思想,引人沉思。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在物理学领域摘取累累硕果而闻名于世,而闲暇之余,他将绝大部分时间都交付给了自己的小提琴,伴着悠扬的琴声在物理世界自由畅游;“杂交水稻之久”袁隆平也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如清澈溪流在山间流淌,诉说对祖国的无限挚爱。由此观之,美育与理性的世界并不冲突,相反,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涤荡人们的思想,洗去嚣喧浮尘,使人获得更纯净的心境,更纯粹的灵魂。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今社会,人们变得愈加浮燥、功利起来,音乐、美术课程被一再压缩,语文甚至被视为“无用”科目,种种社会现象促使我们反思,抛弃美育的同时,我们还抛弃了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便是优秀人格的养成,高贵灵魂的塑造。

  因此,我们不妨慢下脚步,让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国,“美育者,与智育相辅,与德育相成”。如此,才能真正培育出更符合时代的多元化人才。

  愿你我皆能携手前行,以美育之华照耀人生,涤荡心胸,向灵魂深处索取纯粹,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最终认识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圆满之境。

美育议论文 篇13

  家庭美育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环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家庭环境的美化,对孩子审美趣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房间布置应保持整齐、清洁、朴素、美观。购置家庭生活用具,也要尽可能具有美的形状、线条和色彩。

  家庭生活的气氛要和谐、愉快,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要做到亲密和睦、相互关心,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舒适、温暖、愉快,也会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情操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父母要注意使孩子的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符合美的要求。要教育孩子在穿着上注意整洁、朴素、美观、大方,反对奇装异服,奢侈浪费和追求时髦。仪表要落落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

  借助于文学艺术手段对孩子进行美育是家庭美育的重要方面。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富有形象性、直观可感性等特点;家长要给孩子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接触文艺作品,增强孩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欣赏鉴别能力,抵制那些低级庸俗和颓废没落的东西的影响。

  另外,父母还可以经常带领孩子走出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这也是美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童年时代,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特别强烈和深刻,它将铭刻在儿童的心灵中,终生难忘。我们祖国的美丽的自然景物,是进行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是最具体、最直观的美育教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孩子学会认识自然美、了解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而且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开扩他们的胸襟,充实他们的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一留心,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家长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美育议论文 篇14

  生活不只有惊天动地的伟业,还有那一花一木和鸟语,还有那追寻美的心灵。美育,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它可调和知识与感情,蔡元培先生如是说。诚哉斯言,美育如水,滋润人生。

  诚然,有的人会觉得美育浪费时间,忙碌的事业和生活使自己无暇寻美;但是,请不要忘了,美育的价值不在眼前的苟且。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忙碌的机器,人生在世,应追求内心的丰盈,而不是碌碌无为后的空虚。固然,职业使我们用知识服务大众,而美育则促使我们拥有更为伟大高尚的行为。

  美育启迪智慧。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躬耕田头,日夜付出,但他仍保持着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拉小提琴、读书游泳。他说小提琴优美舒缓的旋律不仅放松心情,还会放飞思维,对学术研究大有裨益。类似的,美学激发了爱因斯坦广阔的理论空间;科学家因美学的滋养领悟出“宇宙之美”。听音乐、读文学这些看似无用的行为实则有大用,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一定不只俯身桌案,他的内心受到美育滋养,其智慧的产生也离不开美育的启迪。

  美育洗涤灵魂。“铸得国家魂,犹怜草木青。”美育能够平衡生活,唤出灵魂深处的真挚。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与诗词作伴,在人生的痛苦与磨砺中,是诗词给予她前行的力量,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位穿越时光的风雅大先生。

  反观当下,一些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年,暴力无礼,走向堕落。如若每个人都能用美育调和生活,则人人皆可保持内心澄澈、眼睛明亮,心灵充盈。

  美育之于青年,犹天空之于鸟儿,大海之于鱼儿,必不可少。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学生皆当循着美育的星光,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星空。学习之余,听曲音乐,放飞梦想,而后继续前行,在美育的滋润下,我们皆能成为席慕容诗中所言的模样:“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千般荒凉,以美育为梦;万里蹀躞,以美育为归。

美育议论文 篇15

  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我经历了从教师一言堂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巨大转变,并在新课程理论学习中认识到审美教育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多年来,本人一直进行着审美育人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现就其深远的意义的价值归纳如下:

  一、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许多教师都有同感,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味同白水,无一点新意可言,还有许多七拼八凑的抄袭现象,这就是学生没有审美素养的反映。审美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想象的学术概念,而是包括充足的理论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内的一门科学,审美素养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学生审美情操的优与劣,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审美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此话不假,许多发明创造全开始于想象。从苹果落地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的发现;从水车转动到飞机螺旋桨的问世 ;从带着扫帚去扫雪到电动除雪器的诞生等等,全缘于想象。想象是审美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地引导,学生才会写出立意新颖文彩斑斓的好文章来,只有松开学生心中各种顾虑,放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的脑海中才有可能流绘出五色缤纷的梦想汹涌澎湃的抱负,此等思绪此等胸襟成文,定不会只是小花小草般狭隘偏激,相反,大江大河的气度和心系人民情牵祖国的情怀才会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俗话说:“针刺如芒在背。”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有教育并引导学生增强自身感知能力,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在想象中触摸历史那早已冰冷的真实。眼下许多学生对国际国内新闻充耳不闻,对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教诲不理不采,相反,他们更愿意蜗居于网吧一角,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之中,这是丧失感知能力或漠视生命的一种体现、教师更应该予以关注。人常说:“美无处不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然,并领略到其中之美进而表现在作文中呢?我认为:课外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心情和视野,让他们到风景悠美的地方去感受美 ;到纯真可爱的孩童中去寻找美;到贫寒却充满真情的农家去品味美。丰富自身的视野和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矫正对美的偏见。课内教学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对换角色,真真切切地贴近感情,长此以往,学生的感受能力定会有所发展,到那时,他们跳跃的笔下定会是一片锦绣、一片灿烂。

  三、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

  审美是对美的境界进行审视品味欣赏,从而使心灵得以净化和洗礼、思想得以启迪和充实、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以升华的过程。一个品行高尚知识渊博、情感丰富的人绝不会做出自私低俗丧失灵魂的文章来。足可见精神世界完美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立身行事的方法问题。因此,在引导和准备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这样学生 的精神世界才能变得丰富多彩,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百花齐放,才能有真知、有见地、有思想。

  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人格包括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世界观等因素,而完善的人格是寻真、持善、求美的和谐统一。现代社会中学生人格组成中的任意一部分形成及发展都缘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文教学还必须注意到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

  总之,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审美教学和作文育人相给合,只是一种尝试,但其作用及价值却如春天的种子,已经发芽,希望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收获一缕灿烂的阳光。

美育议论文 篇16

  美育是一种刚需

  济慈说:“真即是美,美即是真。”而我们要能体会这种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东晋的谢安一日在雪际举行家庭聚会,便问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女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试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春日飞絮,若非经历了美育的熏陶,又怎会如此诗意盎然呢。因而,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与美相对的是丑。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和理想主义的人。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剥夺遍地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孟子的母亲就知道学人哭丧是不美的,学人做生意是不优雅的,而学人读书是美的。所以她在学堂边定居,让孟子学习礼义教化,经历美育的熏陶。在这种过程中,孟子慢慢成为一个具有高贵人格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育。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知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助人为乐是美,恪尽职守是美,为正义呼喊是美,为人民服务是美……有这样一个结论:坏人不觉得自己是坏人。经过美育,让人得以知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

  于个人,美育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留恋这个世间的美好。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有独立的精神;于社会国家,美育能够让社会正气安然,安定祥和。因而,美育是对人进行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教育,是一种刚需,于人于己,于国于家。

美育议论文 篇17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美,无论存在形式,无论如何理解,始终是每个人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既然美对于人类如此重要,那么“美育”—于“审美”的“教育”—便显得十分必须了。尤其在如今,充沛的物质供应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而美育背后所蕴藉的能力与境界,正是对于处于迅猛发展中的我们所需要的。以是,美育是一种刚需。

  确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身处几百年未见之大变革,时代正高唱着发展的主旋律,我们总是认为“学好数理化”为人间唯一正道;却总是误解“美育”这一概念,无法将“美育”与成人成才、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实属狭隘之见。“美育”绝非仅是美术课的一幅画,音乐课的一首歌,而是着眼于提升每一个人心中所共有的那种追求美的欲望、欣赏美的意愿、以及获得美的能力。这样来看,若想感悟美育对于人类刚需般的存在,必须放正心态,正视、重识美育。

  从古代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近代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之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美育在培养人们内在修养、塑造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古希腊正得益于强调审美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的“自由人教育”,才有了许多如柏拉图的伟大思想家的涌现;而近几年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钱学森之问”、杨振宁先生谈到的“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等诸多思考,也从侧面印证了,只有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没有可以培养熏陶人格的美育的教育理念,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不难看出,对于个人的教育,唯有重视美育,方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当人们开始逐渐审视追求生活中的美之后,美育对于社会便有着不可估量的感化作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二十年的“奇妙变化”便是最好例证:五颜六色的建筑取代了老旧灰暗的危房;蓬勃的经济发展替换了萎靡不振的市场;和睦安全的街道使昔日频发的抢劫成为了历史……令人难以想到的是,这令人惊叹的变革,竟是由一群艺术家发起的“涂墙运动”拉开了序幕。他们在年轻人中宣扬追求美,将灰白单调的墙上涂满鲜艳的涂鸦,更是用美育唤醒了社会的上进心。由此,对于社会而言,美育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它感化人们奋发向上,追求心中那片“美”,实是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

  而美育的作用并非只停留在个人与社会的感化,几万万华夏子孙更应在接受美育中树立文化自信,用美育讲好深深烙印在我们骨子里的“中华故事”。随着战争冲突、军备竞赛退出世界舞台,二十一世纪更注重国家民族“软实力”的输出,而美育能够使我们更深层次的发掘体会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核,进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我们。正是有更多的人追求文化之美,故宫文创与众多纪录片才会应运而生,从而让世界更深入的了解体会中国历史魅力;也正是有更多的人欣赏真正的美,《流浪地球》才会在众多商业电影中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地球人真正切实地感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观。可见,美育激发了我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进而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在国际舞台上被了解,被认可。美育,是我们认识、传播民族自身文化精神之刚需。

  “人只有在完整而自由的状态下,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审美者”,我相信美育会如涓流般涌进更多人的心田,也相信更多的我们会如哲人席勒所盼,去了解追求美育,成为一个完整自由的审美者。若要生命绚烂多彩,则必将美育铺洒于心。

美育议论文 篇18

  六艺八雅是自古以来君子教育的重要内容。诚如当今江苏校长所言:我们不仅要培育一个“问题解决者”,更要培育一个“优雅生活者”。育美心,行雅事,臻雅境,历来乃是中国士大夫的毕生追求。窃以为,时至今日,培育向善向美之心,永葆雅趣雅乐之行,方能真正完成新时代交予我们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光荣使命。

  欲行雅乐,必育美心;美心之旨,在于审美。所谓育美心者,即培育欣赏美之能力。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有言: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美于我们其实无处不在,美是那一轮你疲惫之时望向窗外的明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美是如此的皎洁澄澈;美是你黄昏时偶尔驻足观望的那一抹淡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美是如此的馨香淡雅;美是你停下奋蹄扬鞭的追风赶月而触摸到的江南春意,“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美是如此婉转动听......永存一颗审美之心,生活处处流淌诗意,也唯有育美心方能真正行雅乐、品雅趣、做雅人。

  雅有千般,存乎一心;能行真雅,方为真人。琴棋书画诗酒茶,皆可涵养品性,化育心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乃人格追求之雅;“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乃正气凛然之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乃坚定执着之雅,“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乃品性怡然之雅......雅有千般,然存乎一心,乃是为了求真求善求美。“东施效颦”非真雅,“邯郸学步”亦非真雅,此乃附庸风雅,不足为我们所效仿。因此,在生活中,要真正谙得雅趣方能真正行雅乐,哪怕赏一朵花,品一杯茶,写一首诗,唱一首曲,不惟陶冶情操,亦为涵养性灵,做一个优雅的生活者,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

  教育之道,美育为要;美育之效,偕雅同行。在唯分数论甚嚣尘上的功利教育背景下,我要呼吁美育的回归,而美育的最终皈依则是享受当下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生命愉悦之源泉,以优雅的姿态投入学习与生活应成为我们新一代青年的模样。郑板桥有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刘禹锡亦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优雅的生活并非意味着优越的环境,而是从容的心境、非凡的气度以及悠闲的姿态。教育之功犹如春风化雨,美育便是那珍贵的甘霖,优雅地生活,应为我们教育之航停靠的港湾。

  有句话说得好: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优雅地生活就好比在心里播下了百卉之种子,美育存于心,优雅伴我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健全之人;唯有如此,我们百年育人之计才能硕果累累;唯有如此,我们民族的精神星空才能熠熠生辉!

美育议论文 篇1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欣赏和理解。

  一、插图

  课文插图是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形象,图景直接变为具体的画面形象,与课文在内容上反映是相同的,但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可以培养学生从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常规到创造的思维能力。如学习《中国石》一课出示插图,再出示中国版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看出这块中国石确实与祖国版图相似,像一只傲然的雄鸡,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范读

  范读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声情并茂的范读像倾洒日露一样,把知识带给学生,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流入学生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美,如《古井》《颐和园》《长城》这类写景物抒发对家乡和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有时如人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如《瀑布》。

  三、朗读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范读,说明学生己有初步的审美意识。在教师引导得法的情况下,学生完全能运用这些审美观点对自己或别人的朗读进行鉴赏,并不断积累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声情并茂的朗读艺术。

  (一)朗读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1.形式美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体现一种规范美,会说普通话是朗读的基本功。这种美,体现在章节清晰、语句通顺,如行云流水。韵律美包括押韵。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排比句式一气呵成,先缓后急,层层递进,其语势一泻千里,令听者荡气回肠又如《海底世界》描写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黔读长短句时的变化美读叠调时的和谐美。再如《南京长江人桥》: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2.内容美优美和壮美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通过朗读可使学生体会到这种美。

  (二)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比较法每。篇课文都是开展鉴赏活动的好材料,或优美,或壮美,或刚柔相济。

  2.社会借鉴法。即留心电视、广播中的解说这些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情感和技巧上比课文要丰富得多,多向他们学习,把课堂和社会结合起来。

  3.同学竞赛法。开展朗读比赛,促使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使学生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

  四、课外阅读

  (一)关键是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这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读好书,好读书,潜移默化,陶冶审美观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儿好书,不是能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就是能以感人的事迹来鼓舞人,或是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或是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抑或是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教育、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利用阅读来催生、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想催生、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惟妙惟肖的描写来体会,无疑是一条不错的途径言显心声,一个人的言行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作者写人,正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言语描写、行动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外貌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五、作文

  作文,无论是状物、抒情、写人写事、还是议论、解说,都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人在接触事物时,才能触发联想、想象和情感活动,从而获得感受,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一)设法把学生的审美感知调动起来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知,发掘出美育的因素,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这无疑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走出封闭式,的课堂,把学生带入人自然,带入名山胜川,带入名胜占迹,让学生在美丽而神奇的人自然中去欣赏日月星辰、人千世界,让学生的耳、眼、身、心获得真切的美的感受。因为人自然集结了一切神奇美妙的元素,它的壮美、秀丽将对学生的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既可以深化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写作欲望。

  (二)启发学生审美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启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语言,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如根据翠竹在冰雪的重压下,有的折断、有的弯曲地垂着的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联想,把竹与人联系起来思考:关键时刻显气节,面对恶劣环境要做到宁折不弯,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像翠竹一样,勇于克服,不向困难低头。

  教师还可启发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东西,在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的一面。比如你的橡皮掉在了地上,旁边的同学悄悄帮你拾起来,这个动作虽然很平常,但却体现了同学之问的友爱。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平常人,以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温暖,而在他们朴素谦和的心中,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于小事之中见精神,于平常之中见伟人,一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把平常事写的有声有色。

  以上几点是我对语言教学中美育教育的一些看法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美育议论文 篇20

  自古以来,哲学家与教育家们便在辩证分析美育与智育的关联。一切科学的发展灵感来源于美育,而其实现又依靠智育。美育与智育并无先后排名之分,前者立心,后者树人,二者相得益彰相辅而行。

  立心者,立人间之价值观,开思想之空间也。

  美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而美育帮助人们辨识美,并创造美。自近代以来,中国人便加大了对美育的重视程度。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做《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开中华美育之先河,其后亦有朱光潜先生等大家贡献力量。美育的核心乃在于教会大众辨识美,向美而生,并在追逐美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获得创造美的灵感,从而实现立心。美育象征着人类对美的感知,对世界真理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树人者,树天地宇宙之真理,明万物之规律也。

  智育教给人事物运行的道理,即科学,帮助人们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去洞察世界,并用学到的规律去解释,乃至完善世界。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借庖丁“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也”之言,表明了总结规律,运用它们去解释、实践要重要于机械地重复,而前者正是智育所注重的。智育为树人而生,意味着人类对了解世界,为世界用科学手段创造出美的努力,早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立心与树人,互生互补,共同向美而进。

  美育给人以对美的向往,而智育则授人以实现美的工具。二战后日本荒凉凋敝,政府借美育之力让人们重燃对繁华美景的向往,并借用智育之手促使日本科技发达,经济腾飞,实现了对美的追求。美育启发,涵育学生,促使他们翱翔在美的空间中,并对未知之美产生憧憬;智育乃给予学生通向美的规律,鼓励学生搭建出一条通向理想的道路,实现美。反之,对一件美的实现又会促使对新的美的追求,智育使美育更上一层楼。二者在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使人人皆有爱美向美之心,追逐创造美之力,社会因而便会氤氲着美的芳郁气息。

  立心树人,乃教育之终极目标。美育与智育互生互补,相辅相成,为人类提供一条通向永恒之美的漫长道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