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禅林散文

漫步禅林散文

  第二次参禅了,今晚,收获挺大的。

  上次爱发言的吴老太请假了,到场的却有13人。其中包括一位广州男士,他在平板电脑里听课,提问,参与讨论,真有趣。

  今晚的三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二因缘里的第三、四、五: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学习这些知识真的太有用啦。“名色缘六入”,“六入”是什么呢?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名色本有的;自然界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物理和精神世界的东西。六尘穿进六根这个过程,叫做“六入”。换言之,“六入”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进入了与之相对应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六尘,不论任何地方,任何地区,都能穿透你。穿透进来了,就跟你的六根有了接触,就有了六入。人,无论做什么,一有六入以后,就会发生接触,交感,我们就难免不受影响。既然那些个杂七杂八的东东穿透身心进来了,硬生生阻拦是没用的,越挡,反作用力越大,干扰越厉害,带给你的烦恼越多。所以平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遇到这些入侵的“坏蛋”,你必须记得要让它们“一入即流”,不去管它,马上让精神回到原来的意念上来,使自己不受其影响。

  还有十种“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这些外面的物理环境、精神环境一切入,对你当下的思考和行动都会造成干扰甚至破坏。你的心力不强,智慧不够,就会去抓,不能不理。所以修行重在修定力。

  每天静心打坐就是最好的修持方法。这个中的关键,就是修炼你心意识的力量,能够做到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我于卧室里盘坐,坚持有两个月了,但还是处在单盘阶段,双盘只能几分钟。小腹依旧不结实,也从没有感觉到发热过,丹田之气尚未充足。最要命的是总分心,妄念丛生,无法做到心灵“明清静”。究其原因,一是真的六入、十种一切入,很闹心烦心的,搞得人很难集中精神。“触缘受”,触就会发生感觉、感受。受,即感觉。静坐的三要素是调身,调息、调心,最难调理的要算心了。地水火风空识,什么乱七八糟的念头、情绪、思想、事情,随时跑进来干扰你。般若讲究空灵,色即空,我学着不执着于它们,让它们一入即流,一一放开,不是抓,而是放,它们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二是腰酸腿痛,真的难受。还多亏了经常练瑜伽,身体柔韧性好,不然光打通下肢气脉都需要些时日。

  雷老师说,打坐不过是练习学定啊!真达到了定的境界,盘在那里,你不但不累不苦,而且还感到寻、伺、喜、乐、十明,脚底和双腿微热,身体轻灵舒服。08年雪灾时期,无电无火的,整天无所事事,他就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修练双盘静坐。于是在那一个最寒冷的腊月正月里,他天天打坐。由于膝盖处没注意保暖,同时每天盘坐太久,结果膝关节现在时不时疼痛。所以,过犹不及,要循序渐进,不要太过勉强自己。修禅修的是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发起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有了慧力,智慧变成力量了,破一切执着挂碍,那才叫做真正的修行。盘坐时,如果触受都没了,做到心无杂念,那你就变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灵,与虚空合一,那也就是空无边处定了。这不是理论,不是幻想,是真工夫,功到自然成。

  杨小英下午刚从广州赶回来。她说坐在火车上很无聊,透过车窗看风景时,想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后头脑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心灵之门又在哪呢?纠结了好久,未果。

  大家一听,面面相觑,一时都陷入了思考。雷老师问,眼睛不也是心灵的门吗?如果你修行到家了,耳、鼻也是呀,全身哪里不是门窗?接着,他给我们讲了一个禅师的故事。说有一个禅师修行了十年后还没开悟,就问师傅,观音菩萨怎么修得千眼的呢?师傅鼓励道,你也会有的`,假如你不就此放弃的话。于是他继续修持。终于有一天大彻大悟了,想什么是什么有什么,即刻呈现物象,神通广大。他欣喜若狂,向师傅汇报说他也有千眼呢。师傅表示认同,但没有表扬他,只说,继续修持下去的话,远不止这么多。他愕然,回到家后,刻苦修持。有一天,突然发现他浑身是眼!他乐坏了,去师傅那里炫耀。师傅一瓢冷水泼过来,我可不止浑身喔。他满腹疑惑,于是再练。最后你猜怎么着?透身是眼,不光身体外部是,他的身体内部每个细胞都是眼!

  雷老师强调,我们提倡“学而时习之”,不是说要你学习了就经常进行旧知识复制性复习,而是要将学习的内容经常加以实践,运用性加以消化吸收,由此及彼,适当扩展发挥,最终达到灵活创造。他还说,我们学佛的人修持久了,看书时,就不再是一字一字地看,而是入眼即成像,像摄像那样,扫描那样,然后由按照你的指令,脑波图像迅速加工,分解组合成新的你所需要理解记忆的图像,再马上输出给你想要的信息。现代教学中,老师总习惯用“名”而不是用“像”,凡事用语言文字解释来解释去的,教的人累,学的人也累,其实应该教会学生发挥联想,运用形象思维,把这个概念或名称变成生活中所见的图像,数字,这样时间一长,训练有素,学生头脑就很活泛,想象力很丰富,看问题具有立体空间感。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令我等教育工作者茅塞顿开。细想一想,不失为真知灼见,对日后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呢。

  既然学佛可以种慧根,开慧眼,那么坚定信念,每天坚持修定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