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
【汉语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成语解释】
“掩耳盗铃”之“铃”,【成语典故】作“锺”。“锺”同“钟”。盗钟时,怕钟所发出的声音会引他人前来抢夺,因而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后用“掩耳盗铃”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自欺欺人”。
【成语典故】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
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成语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时晋卿,生卒年不详。范武子后代,后为智伯所灭。
2、 锺:同“钟”,古代一种中空,用铜或铁制成之打击乐器。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谚有『掩耳偷铃』,非铃也,钟也。”
3、 负:以肩背物。
4、 椎:敲打东西之器具。
5、 况然:状声词,敲钟时所发出之声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急忙。揜,通“掩”,遮盖。
【成语出处】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
2、《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
3、《镜花缘.第一四回》:“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贬义。
使用类别 用于“欺瞒蒙骗”的表述上。
【掩耳盗铃造句】
1、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2、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3、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4、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己欺骗自己外,还有什么用呢?
5、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6、别以为自己聪明,可以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7、你找借口来掩饰贪污的事实,这种掩耳盗铃的'技俩,早晚会被发现的。
8、一个人做了坏事,还编出一套理由来掩饰,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9、硬把错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事实的真相,大家心头是雪亮的。
辨识
【近义词】:自欺欺人,掩目捕雀,掩鼻偷香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掩耳盗铃”及“自欺欺人”都有瞒骗的意思。
异 “掩耳盗铃”用于反讽仅是自欺而已,实际却无法欺骗他人;“自欺欺人”则是既欺骗自己又欺骗他人。
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 辨似例句
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没学过计算机就说没学过,何必自欺欺人,硬要说学过!
【参考词语】:窃钟掩耳
【汉语拼音】:qiè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晋书.卷一.宣帝纪》:“亦犹窃锺(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参考词语】:塞耳盗钟
【汉语拼音】:sè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魏书.卷七四.尒朱荣列传》:“使奸竖专朝,贼臣乱纪,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锺(钟)。”
【参考词语】:盗钟掩耳
【汉语拼音】:dào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则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
2、《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史臣曰:『……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
【参考词语】:掩耳盗钟
【汉语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唐.刘知几《史通.卷三.书志》:“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锺(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2、《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锺(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参考词语】:掩耳偷铃
【汉语拼音】:yǎn ěr tōu líng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五灯会元.卷一六.净众梵言首座》:“国师恁么道,大似掩耳偷铃。”
2、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二一出》:“这掩耳偷铃堪笑,早露尾藏头空巧。”
【参考词语】:塞耳偷铃
【汉语拼音】:sè ěr tōu líng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五灯会元.卷七.玄沙师备禅师》:“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参考词语】:窃铃掩耳
【汉语拼音】:qiè líng yǎn ěr
【成语解释】: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成语解释】:
1、宋.刘敞《公是先生弟子记.卷一》:“夫不忍克己为德而谋害人之臣,犹窃铃掩耳也,智止于自欺而已。”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之“铃”,【成语典故】作“锺”。“锺”同“钟”。春秋时,晋国的范吉射被智伯消灭后,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钟,想把它偷走。可是这钟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法背走,于是就打算把钟敲碎后再一块一块的拿走。可是一动手敲,钟便发出洪亮的响声。他怕这钟声会引来他人的抢夺,于是急忙将自己双耳摀住,以为这样自己听不见,那么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后来这个愚蠢行为的故事被浓缩成“掩耳盗铃”,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且妄想藉以瞒骗他人。出现“掩耳盗铃”的【成语出处】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然而从古书里的记载,却不难看出早期文献的“铃”都是作“钟”,例如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用的就是“盗钟掩耳”,《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又省作“盗钟”。
【掩耳盗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