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寺,一趟诗意的行走游记散文

青烟寺,一趟诗意的行走游记散文

  神钲书院把“寻访古村落”行动的第一站选定为青烟寺,是因为青烟寺的杏花开了。赶趁杏花的花期,成为活动时间的最后依据。

  青烟寺目前是村名,但人们不难联想到,那里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香烟缭绕的寺院,那座寺院是或者曾经是这个村庄的中心。而真正的青烟“寺”是否还在,我并不清楚。但我的脑海里却有这样的画面:青色的香烟缭绕不绝,盘桓在村庄上空,寺内的僧人朗声诵经,虔诚地做法事,而寺外的农夫则在田畴里耕作,同样心神安定。尘世间一派祥和。

  我们的寻访队伍由业余作家和摄影爱好者组成,男男女女二十多人,分乘六辆轿车抵达目的地。在同样是作家、如今在当地担任乡长的李永强先生的带领下,首先参观青烟寺村。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村,村内道路通达,房舍俨然,村中央建有小型广场,布置着五颜六色的健身器材,街巷中随处停有崭新的家庭轿车。这些富有生气的景象,足以证明村庄的与时俱进。

  带队的村干部知道我们的来意,所以并未让我们在新村多作逗留,带着我们三拐两拐,便来到了一座古阁前。阁由青色的条石筑成,阁下仅可容牛车通过,其身姿之苍老,色彩之斑驳,一看便知属于古村的寨门之一,——武安“无阁不成村”,但能够完整如斯也属难得。拱门之上,赫然写着阁的名字:“南帝阁”,但当我们队伍中的某位将其读出声来,村干部却说,其实阁原来叫什么并不知道,现在这个名儿是村里的文化人头几年杜撰出来的。问及阁的建成时间,村干部把阁上镶嵌的一块重修碑指给我们看,落款是“大清咸丰七年四月”。此次重修以前的历史呢?没有谁知道了。

  村庄的古老不难想象。我们行走在狭窄的街道,俯看街路,路面那些大块小块的青石们,早已被磨得锃光瓦亮,那光泽分明映照着无数日月的光辉,谁知道有多少人在上面留下了脚印呢!街道两侧,分布着高低错落的房屋,有青色的,也有土色的。高大巍峨的房子,多由青石砌就房基,青砖垒成房墙,青瓦覆盖房顶,恰是我心目中百年老屋的色彩。而土色的建筑,则是一些相对低矮的房屋,它们的外层纷纷脱落,露出土坯的本来面目,更多地显露出岁月的沧桑。

  在街路的南侧,有一处自身高大而又雄踞高台之上的楼房让人仰视。我们踏着整齐的青石台阶,走进这座气宇不凡的庭院,大家不禁惊叹,哇!没想到太行山区竟有这等气派的民居存在。院落比寻常民居宽敞数倍,房屋青砖到顶,灰线细直严丝合缝,找不到丝毫缺损和苟且,一看便是当年建造者们“磨砖对缝”的精心之作。迎门的影壁上除了彩绘,还镶嵌着砖雕,花枝妩媚,人物俏皮,堪称件件精美,凸显着主人当年温文尔雅的气象。我心生雅意,细细搜寻时光的陈迹。在古道,看到了一件熟悉的器物,那是一块方方正正的捶布石,过去太行农家常见,现在却久违了的;在屋门一侧的墙上,又看到一件瓦笼,原是普通人家蒸干粮的器皿,此时都成了庭院的装点。——难得主人保持这份雍容,在芜杂的生活中为这些老物件各自留下一个位置。在庭院深深的环境里浸润日久,生活会多出几分雅趣吧。

  穿过古村的街巷,看过许多古老的门楼、水井,我们便走进了杏林看到了杏花。年轻人为如烟如霞的杏花而欢呼,而我却把目光更多投向树干上。这里有不少老树,一棵,又一棵,树干粗壮高大,通体褐色,直挺挺透着苍劲,看来哪棵没有上百年的时间也长不成,使整个杏园也显出一派古意。莫非杜牧诗里的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就是此处?

  春风微微,空中竟有些许花瓣随风飘落,接几瓣摊到手心里,新鲜的粉色让人怜爱。老树新花,落红纷纷,果然是春天的`景色。杏的花期短,杏果的生长期也不长,只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到小满时分,红红黄黄的杏子就会成熟。这里的杏子品质好,不像其他地方的杏吃着酸,它的味道有一种特殊的甜。因此“青烟寺的杏”古来便是远近闻名的特产。遥想过去,每年杏花开放带来春的消息,期待花讯的,不仅有田野里的耕夫罢。寺内的僧人们虽然勘破红尘,但未必不为杏花的绽放而欣喜。别的不说,最显然的事情是,酸酸甜甜的杏果,僧俗人众都可享用。从杏花到杏果的企望,也许是僧俗共同的愿景了。但煞风景的是,因为美名在外需要进贡给宫廷。皇帝老儿的手伸得真长!这意味着每年面对期盼的果实,耕夫和僧人都不敢径直食用,而要千里迢迢送给那些对杏园杏树没有丝毫付出的家伙。

  杏园内确实有倾颓的寺院建筑在,院墙坍塌,残碑断碣和废弃的建筑构件散落在地上,仅存的大殿已经落顶可以望见天空。这就是那座“青烟寺”吗?我没有去问。不管它的名字叫什么吧,是寺院是肯定的了。寺院的残破与杏花的繁盛就是这样放置在一起,让人顿生幽思又无暇感叹。春天总是如期而至,杏林也总是及时开花,有花就会有看花人赏花人。人们喜欢的是新鲜的春景,忽略某些古老的物事也在情理之中。或许是年龄的缘故,文友们都在嘻嘻哈哈地拍照,我却陷入在沉思默想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是“岁岁年年人不同”,明年这棵树下,又该站着谁人呢?

  “大家抓紧了,还有法华洞要看哪!”带队人热情的招呼声把我从沉思中拽回到现实。带着几丝怅怅,我和大家一起离开杏园,乘车赶了一段路,来到了村东北的法华洞。

  法华洞石窟在半山腰上,坐东北面西南,爬过长长的台阶方才抵达。一字排开的三个洞穴,据说始凿于北宋年间。在这里,一幅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雕像让我静了下来。雕像已经千年,仍然栩栩如生,似乎在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众生。洞外,僧人居士诵经的声音高高低低,像潮水时远时近。我想,观世音菩萨的千眼,看到了大千世界的什么?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又为大千世界拯救着什么?是啊,人一直宣称在悟,悟,可是又真的悟出了多少呢?不如把心交付春光好了。

  青烟寺,杏花村,法华洞,串联成一趟诗意的行走,20xx年的第一次灵魂之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