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精选3篇)
- 1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 2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 3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
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还要看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是否达到互相促进的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依据教学目标;
2、兼顾多重目标;
3、采用多种方法;
4、进行多次评价;
5、重视反应过程;
6、善用评价结果;
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一、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1.多维性原则
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
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因为量化的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而质性评价却更关注复杂而丰富的
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及其间真实的表现。
2.过程性原则
多次性评价。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评价对象当前的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把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过程。过程性原则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论这些活动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在方法论上,既倡导量化研究的方法,也给质性评价一定的位置;三是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在真实性评价中应该包括有真实性任务,即某
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由于二者是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所以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新课程主张,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过程的体验者、是课堂合作的伙伴,是学习的主体。就学生发展性评价而言,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核心。
一、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课
堂过于强调被动式学习,机械训练,新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评价时要看课堂学生的自主性是否得到发挥,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还要看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是否达到互相促进的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的参与
既有个体的参与,也还有群体的参与。参与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一般的参与形式有对话、讨论等;比较复杂的参与有交流、展示,甚至是角色演绎等。
三、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现在的
教学模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人数众多,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进行教学。但是集体教学中也应该尽可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评价在关注群体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要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设一些力所能力的问题或机会引导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也要为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创设自我探究的空间。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具要激励作用。对于优秀学生的回答或
者作业,采用一些激励性评语,如“你善于发现问题”、“你的思路很具启发性”等等。对于学习徘徊不前的同学,采用勉励式评语,如“你很有潜力”、“如果你再仔细点,你会做得更好”等。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表现,要多鼓励和夸奖;对于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多督促。平时只要教学在课内外多观察、多了解自己的学生,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是不难做到的。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检测和提高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应该带有功利性,不是为了证明教师,也不是为了控制学生。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为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现代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