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 篇1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 篇2
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氢离子浓度(记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计算不便。因此,化学上采用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来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
pH=0 表示酸度较强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碱性
pH 与[H+]的关系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强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强度也越低。
pH减小一个单位,相当于[H+]增大10 倍;pH增大一个单位,相当于[H+]减小至原来的1/10。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即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这样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可以采用测量pH的仪器(参看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铵(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 5H2O 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 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客观存在着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任意编造,并且化学方程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不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就是错误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平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
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平方法有多种:
(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
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
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中有6个OH,3Na2SO4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由于2H2O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的2倍,所以C2H2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
又由于2C2H2中碳原子个数为CO2的4倍,所以CO2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
最后配单质O2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平。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个,右边2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平。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系数应为3。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 篇3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1、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P36图2-17(如14的A)
或P111.图6-10(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2、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WO3===W+3H2O
3H2+Fe2O3==2Fe+3H2O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O2==2CO2
②还原性:
CO+CuO===Cu+CO2
3CO+WO3===W+3CO2
3CO+Fe2O3==2Fe+3CO2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 篇4
一、钠单质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
二、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 H2O 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