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人们运用到措施的场合不断增多,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那么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流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企业由于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运输、存储不当造成质押物损毁、灭失,以及对质物的定价评估不够公正、准确等,都会造成质物不足或落空的风险。金融机构由于介入物流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又受到各种制度、法律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也难以避免。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以及加强质押物的管理来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与实施方式
(一)什么是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二)物流金融的实施方式
物流金融的服务和实施方式不可能仅局限于货物质押,我国目前的物流金融服务已经突破了最初的模式,物流金融的实施方式主要有如下:
1、动产质押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物的品种灵活多样,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均可以作为质押物。质押物在质押期内可替换使用,即在质押期限内可以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或保证金来置换原质押物,满足企业存货和资金的正常周转。业务受理客户可以向开办该业务银行所属的任一支行或银货通等专业服务公司提出动产质押业务申请。
2、保兑仓
保兑仓是指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卖方(或仓储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由银行向生产商(卖方)及其经销商(买方)提供的以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种金融服务。生产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敞口,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
3、开证监管
开证监管是指银行为进口商开具信用证,进口商利用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或出口商购买货物,进口商会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则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货物的承运、监管及保管作业由物流企业完成。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物流企业由于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运输、存储不当造成质押物损毁、灭失,由于监管企业资质差、监守自盗,以及对质物的定价评估不够公正、准确等,都会造成质物不足或落空的风险。金融机构由于介入物流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在贷款工具设计、资金筹集、风险管理方法和内部监控方面经验不足,又受到各种制度、法律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也难以避免。物流金融的主要风险可以归纳如下:
(一)管理风险
这也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包括组织机构陈旧松散,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等等。在中国,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往往较大。
(二)运营风险
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但从事金融业务的物流公司,由于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企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运营风险无处不在。
(三)技术风险
金融物流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比如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完整、业务不畅等。
(四)市场风险
主要针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包括质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五)安全风险
质物在库期间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须对其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因此仓库的安全,员工的诚信,以及提单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虑。还包括对质物保存的设施能否有效防止损坏、变质等问题。
(六)环境风险
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相关政策的适用性,新政策的出台,国内外经济的稳定性等。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对金融物流造成的风险不大。但国际环境的变化,会通过贸易、汇率等方面产生作用。
(七)法律风险
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一方面,中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又没有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因此业务合同出现法律问题的机率也不低。
(八)信用风险
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上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 和法律风险等联系密切。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该结合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三、物流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
防范信用风险是物流金融业务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实现共赢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应帮助物流企业找出各种信用风险的规避方法或者思路乃是其当务之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过程管理
商业银行要重视对物流企业所提供数据真实性的评估,派专门的部门和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熟悉物流管理的人不定期抽查,同时要考虑到物流企业专业人员缺乏的现实,经常给予金融、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对于包庇制造企业作假数据的物流企业,银行要实施严格的信贷质量责任人制度和严厉的处罚条例,以约束物流企业的行为。
2、综合评估
对于标准的量化因素要科学而合理地选取,商业银行要考虑以可操作性为前提,适当地加入对贷款企业的评估指标,比如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银行信誉度等等。物流企业在对贷款企业进行评估时,要坚持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3、风险分析
针对物流企业提供的原始的数据,要展开深入分析和统计,优化升级,使系统尽量满足信贷决策所需的各种要求,改善信贷审核的风险程度。商业银行可建立内部评级模型、财务测算模型、风险预警等信用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准确而及时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4、信用建设
商业银行应要求物流企业加强信用的建立和整合,商业银行要与物流企业、客户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物流金融的开展是建立在仓单的真实有效性和对仓库监管的信任之上。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通过建立客户资信调查核实制度、客户资信档案制度、客户信用动态分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
(二)加强质押物的管理
?1、确定最低库存下限
商业银行所质押的货物可以流通,但须保证满足库存量按确定比例折扣后的价值加上信用保证金后不能小于银行提供给销售商的信用额度,当最低库存下限要下调时,销售商应事先有相应数量的保证金存放于专户内或冻结相应数量的货币资金,增加现金质押,以补足额度缺口,或者提前归还差额部分借款。在确保库存货物价值不低于最低库存下限的情况下,银行管理人员可以依据销售商的出库单办理发货,当库存货物数量下降到最低库存下限时,银行管理人员停止发货并及时通知销售商。
2、加强仓单管理
仓单应使用固定的格式,按指定方式印刷,同时要保证仓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另外,银行作为仓单的质权人要监督货物入库和仓单制作。为有效监管质押仓单下货物的提取,应要求仓储公司在仓单上明示“本仓单项下货物须经质权银行背书并盖章同意后方可支取”。必须保证仓储公司对存人的货物在任何时点最多只能出具一份仓单。为防止意外,保障贷款安全,仓单质押项下的货物要办理保险,并以质权银行为第一受益人。
3、完善提货管理
由于存在借款人正常经营需要而提取仓单项下货物情况,所以在仓单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借款人实际经营需要,将用于出质的货物分成若干份额,相应制作对应货物的独立仓单。当借款人因正常经营需要提前提取部分货物时,银行可以在借款人偿还相应金额的贷款后,解冻相对应的一份或若干份仓单,借款人凭解冻的仓单和提货通知单提取货物。对于同一仓单项下的货物在不同时间提取的情况,要依据贷款和银行共同签署的“专用仓单分提单”释放,同时要登记明细台账,每释放一笔,在相应仓单下作销账记录,直至销售完成、贷款收回为止。
参考文献:
[1]韦恒,熊健.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浅谈物流金融风险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及供应链的发展,物流与资金流逐渐形成合流趋势。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从事物流金融业务。但随着物流业务的发展,各种风险也应运而生。本文应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分析法分析物流金融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对企业影响的程度。为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管理和规避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物流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一、物流金融概念及现状
1.1金融物流概念
金融物流(Finance Logistics)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为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而发生的物流活动,通常指质押监管业务。
1.2我国金融物流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风险及风险分析
2.1风险的概念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进取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2.2风险分析的概念
风险分析是找出行动方案的不确定性(主观上无法控制)因素,分析其环境状况和对方案的敏感程度;估计有关数据,包括行动方案的费用,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计算各种风险情况下的经济效果;作出正确判断,等等。
进行风险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多变,主要有:①技术经济分析中采用的数据来源和精确程度。②企业的类型及其稳定性。如采矿企业因地质条件的变化通常要承担较大的风险。③企业的厂房和设备的类型。如有些建筑物和设备有较明确的经济寿命和转卖价值,有的经济寿命不明确,也无多大转卖价值。这时对前一类企业投资的风险就小于后一类企业。④分析阶段的长短。如投资回收期的延长将会增大投资的风险。
三、物流金融风险
3.1环境风险
随着我国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物流金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总体政策比较稳定,对于物流以及物流金融的政策更倾向于鼓励与支持,所以国内环境风险不大。但是,国际环境如贸易、汇率等也会对我国物流金融产生影响。相对而言,国外环境风险较大。
3.2法律风险
由于物流金融所涉及的主体很多,并且物权关系较为复杂,我国对于物流金融方面的法律规定还不甚完善。因此物流金融在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在发生纠纷时,解决纠纷所需的成本也较大。在拓展国际业务时,不同的国家对金融业务又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所以面对的风险会更大。
3.3市场风险
物流金融的市场风险主要源自于库存质押物的保值能力。随着质押物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汇率的变化、质押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物流金融也会面对很大的风险。因此,物流金融业务无比要慎重选择质押物。
3.4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在大多数企业中普遍存在。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工作人员素质能否适应物流金融业务的要求,管理层决策可能发生的错误、偏差等都会给物流金融带来风险。
3.5运营风险
由于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
3.6技术风险
物流金融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需要企业在运行中及时发现、补充。
3.7安全风险
质押物在库期间发生火灾、地震、盗窃、超额损耗等造成的损失需要物流金融起也负责。
3.8信用风险
质押物是否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合作方的诚信度都会对物流金融造成风险。
四、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分析方法简介
4.1方法描述
风险评价指数(Risk Assenssment Code:RAC)是定性风险估算常用的方法,它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危险严重性(S)和危险可能性(P)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并赋以一定的加权值来定性的衡量风险大小。
4.2主要思想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考虑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方面的因素,对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估。
五、利用风评价指标指数矩阵对物流金融进行风险分析
5.1严重度等级
根据风险发生后的损害程度,将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定性地分为若干的等级。
采用RAC矩阵的方法来描述危险事件的风险。在危险矩阵中行的内容表示为意外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结果的严重程度(S);列的内容表示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意外事故发生频率(P)。5×4矩阵,矩阵中元素为加权指数,也称为风险评价指数。风险评价指数是结合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应的危害性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有灾难性后果的事件;最低风险指数定为4,对应于危害性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并且后果轻微的事件。考虑危害程度分别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矩阵中事故的危险等级R其数值所对定的级别.
六、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在物流金融中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值为1,因此这两种风险对物流金融业务的影响最大,在日常运作中应当多注意防范这些方面的风险。环境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的风险值为2,也会对物流金融产生危害。但是由于发生的概率不大或产生的影响不大,所以带来的危害也不是特别大。而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风险值分别为3和4,所以这两种风险对物流金融所产生的影响最小。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物流金融业务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开展,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2011年以来,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愈加深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已达到3万亿元的规模。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明显捉襟见肘,于是众多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相继出现,并以此为契机在传统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慎重选择质押物,在合同中明确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以上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然而传统风险管控措施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以中铁现代和南储仓储两家公司为例,见表1。目前物流行业在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其实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而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物流企业依然采取着以上述公司相同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手段,存在着以下明显缺陷: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物流金融业务,每个物流企业仅凭一己之力去调查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核准质押物的质量和价值,个性化定制质押物的保管措施,以及明确每一笔业务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来讲这样做成本极高,一个物流企业面对众多融资企业和质押物进行调查会消耗物流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融资企业可能与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多个物流公司重复对一家融资企业进行调查,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加之物流企业在某些领域上的知识匮乏,会导致这样的风险管控效率地下。不能解决重复质押问题。重复抵押,是指债务人以同一抵押物分别向数个债权人为抵押行为,致使该抵押物上有多个抵押权负担的抵押形式。重复质押问题主要是质押信息方面的闭塞,与贷款信息可以体现在征信系统里不同,银行间的质押信息很难做到相互分享,全面收集难度很大。即使是已经质押过的质押物,表面看来也很难有任何异常。此外,质押物的权属与登记问题也是造成重复质押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仓储货物的登记混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统一,进一步增加了对质押物监管的难度。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传统物流金融监管下的信息记录往往是单方面的、静态的,融资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容易产生纰漏,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
二、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金融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形式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金融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是全是实时动态的监控手段,可以通过物联网构建的信息平台了解三方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与获得信息的成本,让银行对融资企业实现更真实、具体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货物标签以及出入库信息登记等手段,实时了解质押物情况,避免重复质押、质押物被调换等问题。并且,物联网技术为物流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新的业务模式,替代以往较之落后的、存在风险更大的业务模式。
三、基于物联网信息服务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形成了用户三方的信息集散地。在物联网下,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参与方可以共享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避免出现像青岛港骗贷那样的重复贷款问题。平台中的用户都采用会员制。即加入服务平台的三方客户都必须成为平台会员,根据客户资信状况、经营实力等情况进行评级。每个会员都会进行信息登记,其所有的交易信息、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和信用等级等都会对平台中的其他会员相对开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会员制度,对会员进行约束。建立健全登记公示查询制度,经常性地定期公布存货担保信息、担保融资信息、数据信息预警等。即信息化的动态登记公示,对质押物所在的位置,所处的状态、所有权是否变动和质押物价格波动等进行记录,并按客户要求予以公示,以避免静态登记公示无法及时反应所产生的弊端。建立起统一的信用评级和失信人机制。平台会员信用等级统一由平台根据客户自身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和平台内部交易记录等评定,为平台内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统一的参考标准。失信人机制则是一种针对部分不诚信会员的惩罚机制,但凡有欺骗行为的会员,其信用等级都会遭到大幅降低,以致无法再轻易得到其他会员的信任或遭受平台的经济惩罚。如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审核并对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予以剥夺融资权、勒令纠正和平台没收会员上缴的保证金等。事中风险管控:主要针对质押物监管风险、操作和技术风险,其措施如下。构架物联网的质押品的动态信息的获取系统。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从原料市场到产品市场这一过程中质押物品信息的读取与采集。一方面,通过附着在货物上的电子标签,可以实时监测货物数量和位置,通过无线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货物所处环境状况,充分保障质押物保管质量,一旦质押品信息出现异常,即产生了相关的风险隐患,会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再者,利用物联网,实现对质物所有权的严格确认,对质押物的货权进行详细的考察,不符合质押物要求的商品,坚决不能接受。并且确保商品归出质人所有,避免出现货权纠纷。建立智能仓库、制定合适的存货价格管理和标准仓库认证系统等,根据风险评级模型进行实时计算,预测风险。如系统将根据采集到的质物市场价格、质物数量等信息计算质押率,并将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设值则通知借款企业补货或增加保证金。利用RFID自动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无线远程传输等技术,构建实时信息传播机制,实现质押物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克服传统仓储管理中信息滞后的问题。在物联网中,质押物的动态信息的获取一般过程为:在物品上贴上RFID标签,读写设备通过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尤其是ID信息,通过这个ID信息向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器请求以获取该ID所对应的进一步详细信息的统一资源标志符(URI),读写设备通过这个统一资源标志符进行进一步的信息获取,实现信息的全面和透彻感知。事后风险管控:主要针对法律风险,主要如下:通过物联网的业务全过程管理,保留物流金融各个阶段的交易记录,以便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之间明确责任,减少法律纠纷。通过有公信力的平台公示与登记,确货物所有权,避免重复质押带来的法律风险。积极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严格实行业务中一个国家标准即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两个行业标准即动产质押监管服务规范和动产监管企业评估指标。制定并完善平台规章制度,并通过会员制度促使这些制度落实,弥补国家法律制度中关于物流金融监管的缺失与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