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拟人比拟汇总48句

1、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3、两者区别:拟人是比拟下的一种修辞手法,比拟包含拟人。可以说拟人是比拟的一种表现形式。

4、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5、⑵比喻的种类

6、比喻的定义

7、花朵像一位美丽的小姑娘,那么恬静,那么自然。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11、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⑶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⒉比拟⑴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⑵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⑶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⒊借代⑴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⑵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13、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6、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18、考试的时候,当然是要填最准确的答案,问题可以判断出是拟人,就不能填做比拟。就比如答案是句号,你填了符号。

19、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0、例句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星星之火在闪烁,又像眨着无数个小眼睛。

21、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2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3、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⑶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⒋夸张⑴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⑵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⑶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⒌对偶⑴对偶的特点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⑵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⑶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⒍排比⑴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⑵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⑶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⒎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⒏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辨析几种修辞手法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⒈借喻和借代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⒉比拟和比喻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⒊排比和对偶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⒋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24、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6、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27、比喻,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2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32、比喻: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冲向前方。  场上的观众黑压压一片,远远望去,好似一群多不胜数的小蚂蚁。  她有一个黑包子般的小脸蛋。  波涛汹涌的浪涛如挣脱缰绳的野马,直扑向岸边。  小女孩终于想花一样绽开了笑脸。  拟人:小鸟在枝头高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天空沉下脸来,不一会落下了倾盆大雨。  太阳狞笑着俯瞰大地上的人们。  画眉在树梢上哼着轻快的歌谣。  比拟:花儿绽开了笑脸。  杨柳垂下碧绿长发。  黄莺耷拉着小脑袋,微微张开小嘴,自言自语着。  他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鱼儿在水下窥探着什么。  夸张:看台上早已炸开了锅。  呐喊声一浪更比一浪高。  看台上黑压压一片,人山人海。  她的双手比冰块还要冻。  这阵花香方圆十里都能闻到。  排比句:冬天来了,花儿枯萎了;叶子凋谢了;动物冬眠了。  春姑娘来了,百花齐放;蝴蝶飞舞;万物苏醒了。  风,吹倒了小树;带来了凉意;刮跑了好天气。  天气变化多端,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狂风大作。  人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外冷内热;有的人热心助人;有的人又满腹心机。

3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4、例如:1.小鸟像一颗炮弹似的从高空落下来,一动不动立在那里。

35、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句和拟人句。既含比喻,又含拟人,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比拟句。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3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39、还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写一句话,就要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写一个事物。既要把事物当成人来写,又要把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来写。

40、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41、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2、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43、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比喻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5)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6)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7)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拟人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2)把植物拟人化。(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例句: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4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5、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46、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47、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即拟物)和把这个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即拟物)等几种形式。

48、例句二:小鸟欢快地在枝头歌唱,就像一名出色的音乐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