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毓秀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每当我们与人交流时,句子的使用无处不在。句子就是把长篇大论浓缩为简洁的语言,可以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毓秀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李毓秀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父母呼,应勿缓《弟子规》李毓秀。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为了让父亲安心睡联,夏天睡前要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要为父亲温暖被席。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已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小传】

李毓秀(1647-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ll两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丁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两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弟子规》共七个部分内容: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任何人读《弟子规》皆有意义。孝,如何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悌,如何友爱兄弟、礼貌待人;谨,做事谨慎,像诸葛亮一样;信,诚实,可信;泛众爱,如何爱一切人:亲仁,亲切万物,仁布天下;余力学文,学贵力行,活到老,学到老。《弟子规》最重要的作用是不仅是教孩子的,而且引导父母践行。父母做到每条,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造作,孩子方有根。老话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毕生,此话不假。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J458.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自然,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失学半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编见。在这件事上,我现在毫不能百一定的主意;特别是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知道籽采怎样?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兄:孩手们还是孩手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午便了。这自然也只能免按照我自己的样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媚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朱自清《儿女》。

【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现代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文笔清新,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吴晗先生在《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一文中回忆】

道: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的签上他的名字。直到弥留之际,朱自清还谆谆嘱咐妻子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过名的,以后,不要去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这件事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常会对人说:父亲给我的教益足够我一生受用,他是个真正的君子。是父亲的死使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朱自清有段生动的教子名言:要让孩子爱在正路上闯,不能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朱自清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白南知识分子,当然他希望孩子们也如此。他的三儿子朱乔森还在读高中时就参加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同年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高中还没毕业就服从组织安排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同忆道:晚年的父亲,在我们子女的感觉巾,的确是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他尊重我们的政治选择,从不干涉。他要求我们为他做任何事时都要说请,说谢谢。这不是一般的礼貌,而是源于更深刻的对我们人格的尊重和关心。父亲所留下的这种正气,确乎是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

关于杨虎城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关于杨虎城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孙子杨瀚谈爷爷杨虎城倡导的家风。

【简介】

杨虎城(1893-1949年),原名虎冬、忠祥,后更名虎城。陕西蒲城人。中国军事将领,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爱国爱民是杨虎城倡导的家风,从他给我父亲取名杨拯民就能体现出来。杨瀚说。杨虎城出生于陕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杨怀福因参加反对满清政权的秘密集会,遭仇人陷害,于1908年被满清官府绞死于西安。

从此,15岁的杨虎城在乡里组织贫苦的农民成立中秋会,干一些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事情,为了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后来信仰了三民主义,追求更大的政治目标。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因此,杨虎城将军被称为有大功于抗战的千古功臣。

杨拯民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子,也是杨将军被害后唯一在世的儿子。读小学的杨拯民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拯民两字的意思有了一点了解,但是义不十分清楚。

一次,放学回到家里,问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什么?杨虎城摸着儿子头,并告诉他说,孙中山先生有两句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这两句话我也非常喜欢。出于对孙巾山先生的敬重,同时也为了表示自己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于是截取这两句话中拯民二字,作为儿子的名字。

杨虎城律己很严,家里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在当了陕西省主席后,为母亲和弟弟等家里人租了一套房子,但是他仍然住在兵营里。

每天要看部队出操,给军人讲政治。当时有卫兵和家里佣人称杨拯民为少爷,杨虎城听后专门强调不许这样叫,只许叫名字。生活上很简单,吃饭就是两菜一汤。

杨拯民曾经告诉杨瀚,爷爷一直要求子女认真学习,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这是基本的家风。

1938年,杨拯民来到延安,很快就加入了巾圉共产党。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之巾。经过战斗的洗礼,杨拯民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人才。

1949年后,杨拯民来到玉门油田,玉门油矿是当时国家重点油矿,也是最大的油矿。杨拯民到任后,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油矿生产的恢复工作之中。

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拯民领导的玉门油矿发展很快,到1957年底,玉门油矿南新巾国初的年产量十几万吨,发展成为年产100万吨的大油矿。杨拯民当之无愧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关于罗荣桓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关于罗荣桓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你爸爸20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巳成终身职业,面不会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没百财可发。你爸答的生活,除享受国冢规定的待遇外,一无所有。

你弟妹们的上学是由固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我亦无法负担。因此阵阜簪未此,也只能帮其进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罗荣桓给长女罗玉英的信。

【简介】

罗荣桓(1902-1963年),湖南省衡山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围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罗荣桓家风严谨是出了名的。这封信里对女儿的嘱咐可见一斑。

罗荣桓的长女罗玉英是他投身革命前与前妻颜月娥所生,罗荣桓在投身革命时为避免殃及妻儿与颜离婚,离婚后颜并未离开罗家。罗荣桓还有个哥哥叫罗晏清,比罗荣桓大9岁,在老家当族长,一直照顾着罗荣桓的女儿。

1949年底,罗晏清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陪同罗玉英和她的丈夫陈卓到了武汉,受到中南军区副司令员肖劲光的热情接待。同时罗玉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想到北京来。

1950年1月,罗晏清等来到北京。

罗荣桓介绍陈卓和两个侄子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文化水平较低的罗玉英在家补习文化后,于年底进速成中学的预备班学习。

后来他们四人中一人当了空军军官,3个人成了国家干部。罗玉英的丈夫陈卓从军政大学毕业后,留在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官等单位任职。

实行薪金制后,罗荣桓又让夫人林月琴每月从薪金中拿出30元交给罗玉英,让她赡养她母亲。对于在老家长大的大女儿罗玉英,罗荣桓要求也很严格。

罗玉英刚来北京时,曾拿了一条破了的裤子上街去补。罗荣桓看到后立即批评道:为什么不自己补啊?可千万不要忘本啊!他还经常嘱咐她和陈卓:你们不但要工作好,学习好,还要教育好子女。

1954年,罗玉英要分配工作了,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的罗荣桓并没有为她在城里机关找一个工作,而是要求她到基层去锻炼。

不久组织上便分配她到郊区一个农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交通也不便利,每个周末她都要步行十多里,然后乘公共汽车回家。

“关于李毓秀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关于个人生日的文艺话,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