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名言句子-摘抄68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人们,你不喜欢的东西,或许别人也不喜欢。它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2、其次,是自由的教学氛围。

3、孔子的弟子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所以前往列国的路便成了教学的课堂。即便孔子与弟子被困在陈国、蔡国的交界处,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随时都有可能饿死时,孔子仍不忘给学生们讲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样的讲课方式,放到现在来看就是“生活就是教育”,足足领先外国二十个世纪。

4、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5、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了东西经常反复练习,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吗?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第二章》。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承接上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更加详细的阐述“仁”中的恕道。字面上是说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于人。其后句“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的“怨”字,宜与“求仁得仁又何怨”句共同参详理解。

9、就是什么事都由着自己,自己来决定事情的处理方式。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就是自由的前提,而“不逾矩”则顺应了社会的大规律。

10、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自由,主要呈现在以下几点:

11、这样的课堂气氛,岂不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国外课堂氛围”?

12、那么,孔子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第四,在培养目标上,孔子倡导学而优则仕,这就打破了商周以来选才能关上的贵族姓宗法性,为广大学有专长的下层人士参与国家管理,开辟了道路。

15、“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原理、原则于观点。

16、“学以致用”(学是手段,行是目的)

17、说到这,可能许多朋友会觉得笔者在胡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怎么会出现在奴隶社会末期的孔夫子身上呢?

18、孔子上课时,绝不像现在的老师上课一样,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一群学生在下面听。孔子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靠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在很多时候,孔子的学生讲得比老师都多。大家凑在一块,其乐融融,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孔子则对弟子的认知提出指正和引导。

19、我喜欢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意思是说一国的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这一句。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22、我最喜欢的是下面两句:

23、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24、我们且来看一些实例。

25、孔子名言中:“学”是指学习。“习”是指练习。“思”指思考。

2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27、(一)学、思、行结合

28、孔子吃饭是要摆谱的,主食越精越好,肉丝越细越好,不好的就不吃。妻子做的饭菜,孔子是坚决奉行烹调得不好,不吃;没有合口的调味酱料,不吃;从市集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肉切割得不合规矩,不吃;坐席摆得不端正,不吃等等。面对这样自己“远疱厨”却又穷挑剔的渣男,哪个女人不一肚子火?孔蠕们这素质,还修身呢,直接死了才不祸害人!

29、首先,是自由的讲学地点。

30、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我。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对待生死这个终极问题的智慧,可以说,他超越了一切宗教对超度生死的努力,孔子的答案是:活在当下、过好现在。中国不需要脱离人类自身血缘关系的超拔之神,自己的血缘祖先中设立神位,足以建构完整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人文关怀,中国非神学性的。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合情又合理。

孔子的教育名言句子

31、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32、)孔子说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3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34、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35、因为一个人单这三句悟透弄懂,就非常了不起了,若能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就懂得做人的谦卑与低调你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天外有人"不可妄自菲薄,"孔子在此基础上继续教我们领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我们从谦卑中深悟真正懂得了什么为知之,什么为不知,什么是知,我们就学会了做人的诚实,有了这两个基础,谦卑与城实,我可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全面思想,当我们理解了孔子提出的三纲,五常,其正真的内涵,你就懂得了运筹帷幄齐家治国基本治理方案,尤其是五常适合与做人做事得天下........

36、(二)启发诱导:

37、以上主要表明了了孔子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修养的要求。三个人在那一起走,肯定有我的老师,肯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这个老师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老师,而是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看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我们就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才能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似的过错。贤,贤人也,一般是指具有贤德的品质的人,有才能的人,高尚品德的人。也是古代常说的圣贤之人。但这句话我认为是指的那些所有做人做事身上有可取之处的人,我们要学习的也就是他们的长处;那些不贤的人,也并非都是所谓的“坏人”,而是指在做人做事上还有欠缺的人,看到这种人,我们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欠缺之处。但是,所有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发展着,进步着的。一个“好人”可能会变成为一个“坏人”,一个“坏人”也有可能变成“好人”。不管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能学习他们的优点,而缺点能反省对照自己,以改变自己的不足。所以孔子主要是在强调一种自我的约束。人人都可以通过别人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向贤人方向靠。看嘛,这种品质和精神我们现在社会是多么的需要!

38、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一无所得。

39、那么,孔子的课

40、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41、倘若你想要别人去做的事,亦应该想一想别人,他们愿不愿意。也就是多替对方着想,这样的友情才会更长久更牢固。

4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首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无结果再去启发他。

43、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4、孔子自己打脸的名言多了,我喜欢的之一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这既体现了蠕家的休身,又验证了蠕学的弃家。能把蠕家信徒的脸打成猪头肉。

45、于是,孔子和亓官氏只要一开口说话,总免不了一场大吵大闹,以至于最后孔子的生活状态变成是“食不语,寝不言”。换句话说,孔子看到亓官氏,就不愿说话,不想说话,不肯说话;当然,亓官氏也不愿意再搭理孔子。而婚姻一旦到走到这个地步,那就只剩下一条出路:散伙!于是“齐家”变成了“弃家。”

4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7、我喜欢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尚且这样的谦虚好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拜师学习呢?但是他还是这样的谦虚。他的成就。正是因为他的海纳百川,所以才能成其大,也才能够成就他这样的大才。孔子的谦逊和好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如今很多学生不懂他也不愿意去问老师,更不愿意去问同学,不懂就不懂,不懂也装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回想起孔子的这句话,重提勤学好问,很有必要性,韩愈就写过一篇《师说》,号召大家要向老师学习。否则为惑不解。古人尚且重视拜师求学,难道今人还不如古人吗?今人虽然有很多发达的科技手段,比如说手机,比如说电脑在百度上上网一查,那惑就解答出来了,也不用去问其他的人了,这个是很便捷,很方便的一种手段,科技发展到今天,但是我还是觉得古人的那种拜师求学的方式有很多可取之处,虽然没有今天这样便捷的高科技手段,古人的那种谦逊的态度及对待学问对待老师的方式方法很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模仿。

4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49、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50、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51、孔子的名言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论语》了,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孔子教育人们崇尚周礼,而他的这些名言就是教育人们崇尚伦理道德,尊师长,明礼仪,重品行,守规矩,构建和谐仁爱社会,这些思想和学说,都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发展所必须的,对于人类社会的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被历代社会奉为圣人。他的思想,将被人类社会永远发扬光大。

5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53、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54、克己复礼,勿施于人——讲求的都是,要求自己,从自己出发。所以才有“仁者爱人”的归结。

5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56、何为“自由”?

57、第一,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的弟子们来自不同的阶级,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

58、我蛮欣赏这句话的。

59、《论语》这部作品,就是孔夫子的教学总结。在这本教学总结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为人师表的先生,而不单单是后人敬仰的圣贤。因此,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

60、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句子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2、《侍坐》一章里提到,曾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四人坐在老师的身边,与老师谈论自己的人生目标。子路对治军感兴趣,冉有则志在治国,公西华想要成为祭祀方面的人才,而曾子却始终在弹琴。孔子点名让曾子说出自己的理想时,曾子说自己最喜欢与朋友们外出郊游。在学生们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后,孔子给予逐一点评,随后赞扬了曾子的观点。

63、谢邀,我最喜欢孔子说过的一下几句具有代表性得名言:

6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在孔子被冠以诸多“家”的称号中,笔者最先认同的是孔夫子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自此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65、现代社会想要求学,不论是公办大中小学,还是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机构,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里、实验室里。孔子上课,完全不讲究这些。除了孔子办学时的杏坛之外,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够成为他授课的课堂。

66、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地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7、第三,孔子还擅长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

68、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