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20篇)
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是解决党的基层执政风险,巩固党的执政群众基础的需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文章20篇 ,欢迎品鉴!
【篇1】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具体表现为学习不深,不细致,只注重学习了,没注重从思想深处去理解,去思考,不能切实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自身站位低,以至于养成不愿意深入学,不愿意深入思考,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2、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立足岗位理职尽责,做的不全面,不细致。具体表现为自己站位低,工作标准不高,总认为船闸现在没有正式通航,工作不是很多,只要保证安全就行了!不能解放思想,放宽眼界,提高工作标准。
3、工作方法不深不细致,学习研究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具体剖析为,有些工作遇到困难,没能深思熟虑,有畏难思想,不能集思广益,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凭经验简单操作。不注意学习别人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没有总结出自己的工作方法,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
1、在组织的各项学习中,不走过场,真正学懂弄通,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并把理论指导自己实际工作。
2、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要干在前,有困难走在前,要以党员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工作方法欠缺方法简单,学习不够,下一步,多学习别人的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遇事多思考,三思而后行,多换角度考虑问题,多交流,多学习,形成自己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创新上下功夫,传帮带上下功夫。
【篇2】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 “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 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伴随着社会急速发展,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日渐突出,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以下所列脱离群众表现当引起注意,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以纠正。 高高在上,其身不贴近群众。个别党员干部长期与群众“保持距离”,在工作单位、工作范围内多局限于办公室,联系基层多通过电话和书面汇报,很少深入基层一线,极少直接接触群众,难于了解群众实际情况。特别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即使到了基层也高高在上,不肯或不能与群众做深层次的交流谈心,无法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党群干群关系程式化,逐渐疏远。 浮于表面,其心不牵念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有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急功近利,并不从基层和群众实际情况出发。有的干部虽然参加单位或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但多是蜻蜓点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工作更是纸上谈兵,使自身工作与群众实际脱节。还有些党员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但不与基层群众同心同德,没有带真感情为群众办事,在心理和情感上脱离群众。 作风不正,其言不亲近群众。部分党员干部爱打官腔,善讲空话、套话,但不会说“老百姓的话”,与群众难以亲近。还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言语失范,说一些诋毁群众、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如前段时间被曝光的承德市一镇党委书记边接受宴请边辱骂群众的事件,正是其自身作风不正,导致其言语上伤害群众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无所担当,其行不服务群众。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对工作马虎应付,对失误、疏忽不引以为戒,令群众产生许多不满。在处理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时,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有畏首畏尾、不敢负责的倾向,采取拖延、躲避等方法,导致矛盾越积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 追求私利,其事不造福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到了工作单位不是研究如何把岗位工作搞好,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在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管理处置中,违规侵占、损害集体和群众权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一、存在的问题:政治执行力不够,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松动。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想问题办事情依赖于服从分配。 整改措施: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牢记职责。 完成情况:已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工作不够深入,调查了解不够,工作中习惯上传下达,整体工作考虑太少,平时工作偏重依赖分工,个人深入基层不够。 整改措施:坚持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调动班组人员的积极性,管好自己,带好队伍,树好形象,完成各项生产指标。 完成情况:已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员工党员发展速度慢,支部党建工作还很薄弱,特别在基层员工这一领域尤其突出,现代人对政治上的追求有些淡漠。 整改措施:深入基层员工了解情况,关心员工,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党课学习,观看党建视频,带动员工的积极性。树立好党员形象,认真工作,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 存在的问题: 1. 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 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 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 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4.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之源。执政首在民心向背,顺民心则政兴,逆民心则政废。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牢记:我们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用行动体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对来访群众有热心,对群众反映的困难有同情心,帮群众解决困难有诚心,遇到阻力和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这样才能和群众心贴心。 理论学习缺少饥渴感,理论水平停留在一般化。满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水平,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觉、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通过集中学习贯彻两学一做活动,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对照查摆问题提纲,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摆出在党的宗旨意识方面问题如下: 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 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 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 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 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注重加强理论学习 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角点,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 二、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推动全面工作开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标有落实。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存在的问题: 1. 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 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 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 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4.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之源。执政首在民心向背,顺民心则政兴,逆民心则政废。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牢记:我们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用行动体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对来访群众有热心,对群众反映的困难有同情心,帮群众解决困难有诚心,遇到阻力和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这样才能和群众心贴心。 理论学习缺少饥渴感,理论水平停留在一般化。满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水平,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觉、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1.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4.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之源。执政首在民心向背,顺民心则政兴,逆民心则政废。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牢记:我们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用行动体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对来访群众有热心,对群众反映的困难有同情心,帮群众解决困难有诚心,遇到阻力和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这样才能和群众心贴心。 理论学习缺少饥渴感,理论水平停留在一般化。满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水平,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觉、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本人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 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要把执行党的现阶段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统一起来的道理,误认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需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在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条件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 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 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强。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存在功利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 党员意识的强弱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与否,关系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感。有的党员由于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不积极做群众工作,脱离人民群众。 部分党员干部道德缺失,缺乏号召力 多数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高尚,具有道德人格力量,但有部分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和人格扭曲。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呼唤和推崇高尚道德的时代。一个思想上、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具有真理力量的党,必然是一个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人格力量的党。必须看到,现在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党员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减弱,党员缺乏自觉自律。在有些部门、行业的管理包括党内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制度、经济手段,而像以往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局面明显弱化。党员、干部队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在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淡化。 历史原因 1、封建专制主义的惯性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彻底破除封建制度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具有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如: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少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职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差,甚至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社会层面的监督不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理想信念越来越淡化。 2、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创伤和阴影 文化大革命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过去那种在条件不成熟情况下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失败之后,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阴影。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了怀疑,甚至个别人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主张“活在当下”。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的,飘渺而不可实现的。文化大革命中长期那种计划经济下禁欲主义被压制的个人物质欲望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被释放,理想信念的放弃使得部分党员干部陷入追求物质生活不能自拔。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苏联模式的失败,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断言的即将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后重新获得发展。在这种客观情势下,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刻意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重又鼓噪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导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悲观失望。 现实原因 1、党员领导干部不注意理论学习,或者学习理论不够深入,未能学以致用,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一般说来,任何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依赖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往往是一种观点学说或者主张等。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一些党员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轻视甚至蔑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掌握的不系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一些党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解,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知识去掌握,而不是当成行动的指南去运用,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和日益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脱离,成为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和某些人点缀门面或者谋生的工具。 学习不深入,对理论没有透彻的掌握,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目前遭受的暂时挫折,学习不深入,就不能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2、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治党不严,党建工作不力。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曾经经历全国性的整党教育、“三讲”教育、作风建设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但是仅靠阶段性的教育是不够的,往往是教育过了容易松弛,在一度时期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 3、理论宣传与现实反差比较大,宣传手段单一,过于重视说教和正面教育。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手段过于单一,侧重于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报告会等,而对新传媒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的运用不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理想信念的宣传侧重于说教,强调“理论灌输”,缺乏理论创新。另一 方面,理想信念宣传的内容空泛,与日益丰富的现实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侧重于对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大公无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内容的宣传上。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当然应该发扬光大,但这些要求是先进性的要求,不能作为一般性要求宣传。过去由于误解,我们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利益价值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价值,导致“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从而严重削弱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由于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导致在理想信念的宣传上存在着说理不彻底的现象,影响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强化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4、市场经济对党员理想信念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法制近乎健全,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在法制缺失的背景下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如自由、等价交换。特别是一些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监督缺乏的情况下,等价交换异化成一种权力的寻租行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利益的烙印,使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忽视。 5、党内腐败现在导致党的形象和威信下降,使理想信念虚无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领导干部腐败的现象表明,被市场经济扭曲的世俗化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这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群众对党寄以很大的的希望和信任,腐败现象使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产生疑惑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腐败现象也让一些正直的党员对党充满忧虑,意志薄弱的党员往往禁不住诱惑坠向腐败的深渊,而坚持斗争的党员受到排斥打压时往往产生绝望情绪,不愿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愤而选择放弃乃至退党。因此腐败问题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 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 如前所述,很多党员干部理念淡化是因为了理论学习,或者学得不精,未能学以致用,只有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领导干部才能认清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实质,才能深刻理解目前中国快速发展正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党员干部自学很重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领导党员要自觉的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要重视研究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要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要把过去不是很清楚、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说清讲透,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等,只有理论透彻、才能使人信服,进而产生信仰,理论清晰了,眼光远了,眼界宽了,心胸就会开阔起来,信念就会足起来,理想信念就能坚定起来。 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过去极左思潮的年代,我们一度忽视党员普遍人性的一面,对个人价值不够尊重,那个年代塑造“高大全”式人物往往显得不真实,虚伪,不可信,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具体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社会交往和关系,也需要养家糊口,共产党员也离不开个人利益。因此,要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共产党员的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保证有理想信念的人是个人价值实现最为充分的人,一个受到人尊重的人。 以人为本,以情动人的理想信念教育 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根本上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过程,这就决定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具体方法上必须切入个体的心性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视野。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党员的个体价值、做人尊严和人格完整,实施“人性化教育”,营造舒心环境,增强教育的“人情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契合人的本性,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干部培训的过程中增加适当的心理学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重大意义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们正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 本人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意识形态鉴别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意识形态学习力不强,没有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不了解当前思想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意识形态思考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角度去观察和认识问题。四是意识形态创新力不强,不善于打破思维,开展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应用创新,日常工作中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法解决新问题。五是意识形态表达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提升意识形态鉴别力。一是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所以要讲政治,要善于讲政治,要勇于讲政治。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员身份是第一身份,政治是第一位的。二是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为一条基本的原则。三是心里装着几把尺子第一把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把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就没底;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变色;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质;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首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其次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升意识形态思考力。一是要善于观察问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三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要从理论上、事实上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观察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 四、提升意识形态创新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关键是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二是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三是善于进行应用创新。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维护好意识形态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增强意识形态说服力。意识形态要有话语权、有吸引力需要从理想信念、价值关怀等方面打动人,真正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必须紧扣时代,直面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因为,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正确理论,这样的理论能够说服人,这样的理论才是有话语权的。 总之,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全力以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本人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主要问题:理论水平不高。表现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够系统、运用不够自觉;对科学发展观、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有些方面吃得不透、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有时候不能从理论高度去分析、去把握、去处理、去总结,只能任经验,有时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理论,只能自己抱怨自己;对大量涌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情况,有时缺乏敏锐性,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不能很好地运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做好新工作完成新任务。 整改措施:把坚定理想信念建设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首要途径。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xx大和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深刻领会,用心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知识,学习历史文化,学习法律法规;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不拘门户、不持偏见,能者即师,广征博采,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的东西,不断武装头脑、丰富内涵、增进修养、提高素质,提高境界和眼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做一个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为的共产党员。 主要问题: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 整改措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己要努力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正义和党性原则,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不良现象要勇敢地与其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怕得罪人,决不搞你好我好大家一团和气,真正做到为党的利益,同邪恶现象和势力展开不调和的斗争,保持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气节。 主要问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利用一切机会,积极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思路。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思维方式上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束缚,想问题办事情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我场快速发展的方式方法,如在新时期如何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场更快更好地发展。 主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不高。 整改措施: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廉政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上下功夫,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有关规定,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自觉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主要问题:调查研究做的不够。 整改措施:多下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力争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多深入基层,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在研究上多做文章,实现调查与研究的统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工夫。 主要问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加强对领导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要注意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一)群众立场不稳,思想上背离群众。一是认不清“我是谁”。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是凭“本事”考进来,凭“能力”留下来,凭“业绩”升上来的,自视高人一等、胜人一筹,抱定特殊身份,将群众当“仆人”而不是“主人”,摆不正位置、认不清身份。前不久媒体曝光浙江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下乡视察水灾,因穿高档鞋子,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这是典型的“官本位”思想。二是不明白“为了谁”。有的党员干部对领导、对富豪、对自己负责,对领导交办的任务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落实领导意见不过夜;对企业家和富人的困难和难处,能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对自己的政治前途视若生命、精心呵护;而对群众则是冷若冰霜,能推就推、推不掉就躲、躲不了就拖、拖不起就唬,对群众的诉求和疾苦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三是不知道“依靠谁”。一些基层干部在贯彻上级政策、执行法规过程中,不动员、不依靠群众,不顾群众主观意愿,热衷于行政命令,依靠行政权力,用蛮力强行推进工作,导致一些利民惠民政策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进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党群干群关系的隔阂。 (二)工作本领不强,行动上远离群众。一是贪大求全,吹高群众“期望值”。有的干部能力不大、口气不小,沉迷于做规划、绘蓝图,将规划做的很“丰满”,给人民群众开出了一长串的“期望单”,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很“骨感”,难以兑现承诺,让群众的真实感受与期望值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二是花拳绣腿,降低群众“幸福感”。有的干部在作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建形象工程、树政绩工程上有一套,而在领导地方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上力不从心、缺谋少策,地方看不到发展、群众生活看不到变化,群众难以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满足,幸福指数难以提高。三是表里不一,达不到群众“满意度”。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对别人一套、对自己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难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三)朋友“圈子”不广,生活上游离群众。一是攀附权贵,构筑“升官网”。有的基层干部热衷于结交比自己更有权力、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贵人”,有事没事喜欢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想方设法铺设自己的“登天梯”,构筑自己的“升官网”。二是结党营私,构筑“利益网”。“同利为朋”,部分基层干部以利害得失为标准,乐于结交同僚、富商,采取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断整合“资源”,为一己之私利相互吹捧、相互拉拢,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三是拉帮结派,构筑“保护网”。少数党员干部搞“小团体”、立“小山头”,以圈子划人,以人划线,精心编织网络,对圈外的人,则视为异己,竭力排斥;对圈内人包庇纵容、打埋伏、互相保护,抱团“过冬”。【篇3】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篇4】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篇5】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6】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7】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8】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9】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10】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11】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12】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理想信念方面
主要问题:理论水平不高。表现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够系统、运用不够自觉;对科学发展观、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有些方面吃得不透、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有时候不能从理论高度去分析、去把握、去处理、去总结,只能任经验,有时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理论,只能自己抱怨自己;对大量涌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情况,有时缺乏敏锐性,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不能很好地运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做好新工作完成新任务。
整改措施: 把坚定理想信念建设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首要途径。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xx大和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深刻领会,用心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知识,学习历史文化,学习法律法规;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不拘门户、不持偏见,能者即师,广征博采,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的东西,不断武装头脑、丰富内涵、增进修养、提高素质,提高境界和眼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做一个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为的共产党员。
二、宗旨意识方面
主要问题: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
整改措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己要努力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正义和党性原则,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不良现象要勇敢地与其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怕得罪人,决不搞你好我好大家一团和气,真正做到为党的利益,同邪恶现象和势力展开不调和的斗争,保持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气节。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主要问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 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利用一切机会,积极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思路。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思维方式上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束缚,想问题办事情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我场快速发展的方式方法,如在新时期如何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场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遵守纪律方面
主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不高。
整改措施: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廉政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上下功夫,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有关规定,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自觉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五、立足本职发挥作用方面
主要问题:调查研究做的不够。
整改措施:多下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力争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多深入基层,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在研究上多做文章,实现调查与研究的统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工夫。
主要问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加强对领导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要注意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篇13】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的对策建议
【篇14】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王东明书记在四川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高谋远、励精图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体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塑政治生态的新的历史时期。一系列管党治党的重大举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进展,党建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有力凝聚了党心民心。
但是,党的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务干部党建工作不熟,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够,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党组织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上,缺乏一抓到底的劲头和钉钉子的精神,忙于上传下达安排工作,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现象;一些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习惯于循规蹈矩按照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工作上安于现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仅满足于常规运作,与党员的期望有差距,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没有创意和特色,存在随意化、平淡化、业务化、娱乐化和庸俗化倾向。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而影响现代化建设事业。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充分认识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强化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着力增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上来,才能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总体要求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遵循全面从严治党规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要聚焦机关党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党建工作新亮点新品牌,努力使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头,推动管党治党与时俱进。
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管党治党各个方面,形成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新常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为完成好两个100年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具体方法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面是基础,从严是要求,责任是关键,制度是保障,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始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一)要加强党员发展与管理
1、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坚持三个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
2、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党员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二)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1、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着力解决不按规定开展党内活动,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破除潜规则和陋习,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2、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发扬党内民主,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内部讨论允许有不同意见,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党建年度考核,对机关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有关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各级领导班子要在自查基础上向上级党组织专题报告。
(三)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1、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抓好选人用人工作,突出党建导向,严把党务干部入口关,按照党组织设置情况,配齐配强机关专职党务干部,把优秀干部放到党务岗位锻炼考验,把经过党务岗位锻炼考验成熟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大胆使用,切实关心党务干部成长,建立专职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正常交流机制,保证机关党组织组成人员的正常交替。
2、实施党务干部培训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有效途径。要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把提升能力作为努力方向来追求。要组织学习党建理论、党建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适应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统筹安排好培训时间、人员班次和课程设置,务必实现全覆盖。专兼职党务干部在每届任职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上级组织安排的集中培训。
3、机关工委要落实协助党组(党委)管理机关基层党组织干部的要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调整,由所在基层党组织提出建议人选,报机关工委同意,选举结果报机关工委审批、任免。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职务变动,应当事先征得机关工委的同意。
(四)要坚持纠四风转作风
1、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精神、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切实开展好机关作风和行风评议监督等工作,抓常抓长,抓细抓实,学习提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防止四风反弹,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党员干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明确考核内容和分值。
2、认真落实机关党组织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以走基层、挂包帮、双报到、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五型党组织为目标,鼓励机关党组织和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党组织通过一对一定点联系、下派第一书记等多种方式建立联系,重点围绕建强组织、谋划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建立和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引导机关党组织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改进服务效果。
(五)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分解责任,机关工委要履行好协助责任、推进责任、教育责任、监督检查和支持责任。机关党组织要履行好落实责任、推进责任、教育责任、监督责任、管理责任。积极探索建立落实两个责任考核、问责、追责的办法和机制。
1、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案件通报力度,剖析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2、健全惩防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遵循组织程序,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违纪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理、组织调整,督促党员干部克己自律,确保纪律刚性约束,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3、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实行一案双查。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氛围。
(六)要建立健全机关党建考核和述职评议制度
健全完善基层党建考核,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手段,但在一些基层,机关党建工作占综合目标考核比重小,不能体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好这一指挥棒,加大党建权重,完善与干部任用相结合的奖惩机制,促使党组织书记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真正作为最大政绩,切实管好责任田,守住主阵地。把党建工作列入党组(党委)重要议程,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切实解决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交流等重点难点问题,把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按部门(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总额的2%列入行政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共促进。让党建工作不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汇报在口头上,真正落地生根。
2、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述职评议。机关党委(总支)向工委述职,工委对机关党委进行考评;机关支部向机关党委、支部全体党员述职,机关党委和支部党员对支部进行考评;党员向支部述职,支部对党员进行考评。形成自下而上、上下衔接的机关党建责任述职体系。机关工委定期向县委报告,向部门党组(党委)反馈有关情况。
(七)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1、履行监督职责。机关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机关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不断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2、明确公开内容和监督重点。重点公开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采取通报、公示栏、机关内网等多种方式公开。重点监督能否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中央和省州委的决议,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科学决策;能否廉洁自律,模范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3、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规范信访处理程序,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处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篇15】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16】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理想信念方面
二、宗旨意识方面
三、工作作风方面
四、遵守纪律方面
五、立足本职发挥作用方面
【篇17】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18】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篇19】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20】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主要表现形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