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佛语经典语录

每天与人交流是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朋友之间的分享,优美的句子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心态,怎么样能提高我们的句子使用能力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经典的佛语经典语录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下面,小编为各们整理好了佛语经典的佛语_佛语,感悟百态,欢迎细读品味!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7、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8、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9、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0、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2、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1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4、善恶一念之间。

1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7、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9、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0、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1、算命不如认命。

22、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3、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4、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5、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6、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27、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29、知足常乐。

30、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31、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3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5、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6、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7、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8、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39、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0、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4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42、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43、众生皆平等。佛语

4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5、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4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47、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8、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49、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50、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51、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52、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53、一切皆为虚幻。

54、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5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56、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的佛语

57、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59、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6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61、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62、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63、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4、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65、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66、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67、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68、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6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0、悟有两种:顿悟和渐悟。顿悟时,那灵性闪烁的一刹那,犹如霹雳惊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开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间,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一汪清泉。

71、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72、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语,感悟百态

75、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76、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7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8、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7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80、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81、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82、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言下之意若吃饭时不肯专心吃饭却有百种思考,睡觉时不肯安睡却千般计较,自然无法达到用功的境界,在我的理解,似乎就是要将吃饭睡眠降低到最低的基本满足阶段,不饿时不吃也罢,不困时醒着又何妨呢,只有关于生命本真的思索,才能够与那些飞逝而过的时光价值相匹配。

83、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8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85、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86、一刹便是永恒。

87、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8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89、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90、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91、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9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9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4、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9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96、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97、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9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99、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100、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01、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02、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03、量大福大。

104、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05、有其因,必有其果。

106、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07、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08、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9、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10、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111、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12、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13、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114、皈依我佛吧!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行僧之旅。

115、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底。

11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17、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18、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19、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0、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21、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22、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23、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2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125、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126、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127、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128、时间总会过去的。

129、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30、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131、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32、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13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34、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6、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137、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于是虔诚地祈祷,愿你,能盛开最温柔的饱含沧桑的回眸一笑。

138、无缘何生斯世,无情尽累此生!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多情自古空余恨,何必一往情深?何必叫人太认真!

13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40、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4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42、人脸就是一字苦。眉毛是一横,两眼是两点,鼻子是十字,嘴是口。

143、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44、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45、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146、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4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4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49、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50、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51、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52、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5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cOm更多句子大全延伸阅读

佛语经典语录,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经典语录_

往事如烟,已随风而去,对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要安然面对,泰然处之,一切随缘随意;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失去,而是没有好好把握当下。感谢上苍让我存在,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所拥有的一切!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笑容依然灿烂,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

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忘记是很痛苦的,从前如是,今天也如是。不过,以前的痛苦是因为记不起,今天的痛苦,却是怕自己无法忘记。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

微笑不花一分钱,却给人送去温馨;好话不费劲,却能赢得他人的友谊。聪明的人尊重别人,就是对自己的爱;愚蠢的人伤害别人就等于伤害了自己。走得慢的人,只要不迷失方向,也比漫无目地原地徘徊的人走得快。选择人生路很重要,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上奔波,如同穿上一双不合脚的鞋,会令我们十分痛苦。

微笑不累,生气才累;单纯不累,复杂才累;相思不累,单恋才累;相守不累,独守才累;相爱不累,滥情才累;友情不累,私情才累;真诚不累,虚假才累;纳友不累,树敌才累;无私不累,自私才累;得失不累,计较才累;身累不累,心累才累;分享不累,独享才累!

微笑不用成本,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力量。分享不用费用,但能倍增快乐。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智慧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豁达的人相伴。

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很多问题。不被贪婪所诱惑的人最没有负担的,因为没有人与他结怨,他也没有心机和别人计较,这种日子最轻松,这样的人生也最快乐。选择其实很简单,往自己心里感到踏实的地方走就不会错。日子,因为爱而博大,因为爱而温馨,因为信任而厚重。

微笑露一点,说话轻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脑筋活一点,效率高一点,行动快一点,嘴巴甜一点,肚量大一点。能做到吗?我既是存在的,就要活的坚强,放弃不了,那么我们就选择永不放弃。真真实实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天,真实的生活,真诚的对待自己。

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微笑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微笑是世间最美的表情,像绽放在脸上的花朵,像荡漾在微波里的小船,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纯洁,无声地散发出恬静的香气,感染周围每一个人。微笑,一种如花朵般灿烂芬芳的表情。在我看来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的人,心灵深处一定如春天般和煦温暖,他们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沐浴在愉悦的阳光里。

微笑是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人生的态度最难的就是看淡眼前的虚华,面对周围的喝彩,你还以微笑,表明你已把思想放开,朝着新的目标去奋斗!微笑是发自内心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留一个微笑给善良者,他会还你同样的微笑,并且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留一个微笑给弱者,他会在你的关爱中茁壮成长,对自己多一份信心和力量。

微笑着面对生活,即使一文不名,也能睡得香甜;微笑着面对人生,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世界再大,大不过一颗心;走得再远,远不过一场梦。人性最大的弱点,不是贪婪,不是懦弱,而是一切都想尽善尽美。

微笑着面对生活吧,不要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当我们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就会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要学会一笑而过。

为了看看阳光,我们来到这世界,就让风雨当作岁月的衣裳,让心安详地徜徉,没有忧伤,没有恐惧。就算太阳会落山,那也不是结束,只是为了迎接下一个光明的到来。它,没有苦恼,没有悲哀,只为下一次向温暖的人间致意问好。追随阳光,我们的生活就会时刻充满力量。

为人不过六个字:看懂,看透,看破。世态人情,需看懂;名利浮沉,得看透;生老病死,要看破。世界不大不小,看遍了,也就看淡了。我们一生,都是租来的光阴,为生命打这一份工,认真、但不能太较真儿。很多事情简单不起来,只是因为太在乎。

为人处世要心胸豁达,不要计较太多,在生活中学会以忘记旧恶为退,以宽容过错为进。退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坦然和释怀,放下一切,本无明镜台,何处惹尘埃。退和让,是让人要有一份接纳的胸怀,如同大海那样能够接受大大小小的支流,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一切。只有懂得退、让之道的人才具有非凡的气度和成熟的思想。

为人要诚实,但不要太过老实,你把自己摆得低了,别人自然爬到你的头上;做事要认真,但不要总是较真,无须用自己的不完美,去苛求他人的完美;欲成大事,必重细节,但不必拘泥于小节,只要方向没走错,你终会抵达终点;可以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能脱离于现实,再曼妙的美梦,醒来后不过是一枕黄粱。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喜欢你,因为你不会感恩。人不能缺少感恩,如果你一旦没有感恩的心,你就变得没什么珍贵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不管他人帮你,还是害你,我们都要感恩。感恩能包容所有生命。

为什么我们会在与横蛮的人相处时生气呢?因为他的嗔心唤醒了我们的嗔恨之心。当你心中没有这个习气时,面对他们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实上,你会觉得世上没有恶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快乐、欢喜和幸福。其实,知足就是幸福。

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唯美哲理: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人,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

唯有能够与人为善,才有永不褪色的安慰。

唯有身,心,意,行与生活结合才会是如水的清澈,否则必会是各相不同的两岸,素之与生,尘之以稳,亦当行之,才是坦然,清澈。琴里有禅,茶里有禅,墨里有禅,生活亦更是禅,亦是如禅,亦是花开如素,一切的奔波,不是为了脱离,而是在滚滚红尘中,稳而妥帖的如素而生。合而为一,亦是无,亦是有,亦是亦无亦有。素默

唯有心静,身外的繁华才不至于扭曲和浮躁,才能倾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有些追逐虽然狂热,却非自己真正所需,只是为了应对社会、迁就他人。有时再不舍,现实也要逼着你让步;有时虽勉强,也不愿轻易放手,只因还是不甘心。学会练就宁静、隐忍、宽容、淡泊之心,浅笑看花开,无争赏叶落,随缘自适最好。

惟俨禅师指着一棵枯木问弟子:是枯萎好还是茂盛好?一弟子说:茂盛的好。禅师摇头:繁华终将消失!另一弟子说:枯萎的好。禅师还是摇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这时一小沙弥答:枯萎的让他枯萎,茂盛的让他茂盛好了。禅师说:对!万物皆应顺其自然不要执着,这才是修行该持有的态度。

伟大的梦想让成就随之成长,渺小的希望让你永落人群之后。相信自己,就必然会做到,一切都由意识掌控。如果自认高人一等,就一定出类拔萃。

未来即将成为现在,现在也即将沦为过去。一切生生不息交替变化。好坏、成败、聚散、爱恨,都无所谓,它只是帮你尝遍人生百味,阅尽世间百态,看淡世事冷暖。无常乃永恒。此生你再无失去,何必畏惧?此生你再无遗憾,何不开心?此生你再无担忧,何不豁达?随遇而安,淡然处之!

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取决于对过去所走过的路有没有很好地检查,对过去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有没有深彻的分析;更要看对当下种种的因缘是否善于把握,对现在所作的一切是否深信为将来的因。只有认真总结过去,好好珍惜当下,才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希望。

温水沏茶,茶叶似枯木静浮水面,鲜有茶香;沸水泡茶,茶叶似入水活鱼,上下翻腾,几经沉浮,最后抵达壶底归于平静,此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芸芸众生若茶叶,如无艰难磨砺,风雨洗礼,经受岁月浮沉,怎能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文革时,一女士被剃了一个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士当时是一位有身份的文人,虽说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侮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上一纸条,女士即豁然开朗,破涕为笑,并安然度过此劫。纸条就七个字:此时正当修行时。遇困境时,紧记此七字真言。

文字终究是点滴,念想,且沧桑。执笔也只是心路的悲与喜,或回忆,或感慨,别无它意。经年过后,仍浅笑若梦,红尘只是回眸一笑,仅此而已

闻茶香,香而不腻,沁人心脾至深处;品茶味,暖暖流香润人心。喧嚣中的宁静,唯一杯好茶;繁忙后的静处如品茶,淡到极致最美。水雾萦绕的清香夜,伴一曲古典乐,品的是茶,静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涤的是灵魂。

问:为何有人不容人?大师答:因为心小。又问:为何有人迷失心灵?答:因为欲望太多。再问:怎么看人心?大师画摇曳的竹,飘逸的云,荡漾的水,问:画的啥?答:风。问:风无形怎么看出?答:通过有形物体看到风。大师说:心无形,人言谈举止有形,通过言谈举止能看到人的内心世界。

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我不惊叹生命给予的磨难,也不抱怨生活赋予的艰苦;也许,实实在在,才是做人的本分;也许,风风雨雨,才是光阴的插曲;我们这一生,一直想追求的安安稳稳,或许再等下个十年,健健康康的就能轻松实现。与其年轻时挥霍身体去换取金钱,不如顺其自然没病没痛的过完整个人生。

我不屑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我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

我常常对年轻人说:你不要先来学佛啊!先去学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学佛呢?对不对?例如这种求加庇、求加持的依赖心理,如何能学佛呢?所谓加庇是你自己本身先健全起来,然后加上庇护,互相感应。自己不努力,自己不用功,佛菩萨想加都加不进去,想庇都庇不上去。南怀瑾

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而中学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转,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

我很感激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我一生都在接受人们善意的关注和帮助,都在感受着爱的温暖,我也十分愿意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关切和温暖,只是我做得太少了,少得可能连上帝都看不到,但我还是衷心祝愿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

我觉得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单向付出,而是我在努力的同时也能收到你的回应;不是我为你改变许多,而是每一天都甘愿为对方做更好的自己;不是两个人互相捆绑,而是两个人一起去看更多更精彩的世界。

我们哀叹生命不幸,等待瞬间的希望与奇迹,可时间像一只顽皮的精灵窃笑而去,童年的幻想早如梦般散去,唯有这份浪漫情怀依旧在岁月的风尘中飘逸。我们的心情在春天的脚步中疯长,我们的生命在风雨的呼吸中窒息。就让生命如苍穹的云朵那般轻盈,就让心情像春天的原野恬静而美丽。

我们把大把的时间活给了车子、美食、衣裳,我们需要在别人眼中无敌光芒,才配得上此生没有白来一趟。终究活得好不如别人说你好,活得累不如别人说你不疲惫。这作茧自缚的社会,让普罗大众满堂喝彩的同时,也让你真相信镁光灯下的世界就是光彩琉璃的波澜壮阔。

我们把生活看得越高,生活给我们的压力越大,挤走原本属于我们的快乐越多。生活是无须仰视的,它如拂风无痕,如细雨无声,吹动着暗涌的情愫,浸润着凡尘的沧桑。只要钟情于生活,人生的行囊就不会空泛:淡之喧嚣,坐拥宁静;舍之奢靡,但享温馨;远之富贵,结伴山水失之无忧,得之快乐,此谓生活。

我们奔走于天地间,一路上没有不变的风景,也会遇到你意想不到人和事,我们只能不停地做着两件事情,前进和拐弯!前进靠的是气力,拐弯凭的是智慧!如何前进,怎样拐弯,我们自己不同的选择,造就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人生!

我们必须要选择去治愈我们的遗憾,在宽恕中忘掉遗憾。让自己知道,当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已经尽了全力。这就是智慧接受遗憾,然后放手。身处幸福中的人们完全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而不幸福的人抓住遗憾不放,错过了很多机会。平静的心灵,是智慧的美丽珍宝。一个人只有持久、耐心地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才可以获得平静的心灵。一个人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内心宁静,表明他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洞悉思想的法则以及运作方式。人的一生总是在忙忙碌碌,总是在和时间赛跑。生活中的人们也总是在追逐,追逐爱情,追逐金钱,追逐地位,追逐名利;贫穷的追逐富有,富有的追逐快乐,快乐的追逐长生不老。怀仁爱之心,则轻于财富。存义勇之心,则轻于灾难。既有仁爱之心,又有义勇之怀,则无所畏惧。至达则至容:容人、容物、容事、容天、容地,一个人到无所不容时,则为万物所容。时时体察成功之乐;时时感受失败之苦。失败乃成功之母;信心乃成功之父。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境界,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快乐,微笑着超越苦难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累与不累,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最终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心态。事实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做自己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内涵比外表重要,而一颗良善的心,却又是一切修养之始。理想是一件很抽象的东西,似乎渺不可追,但谁若能坐言起行,在斗志昂扬之时准备出击,他的成功机会会大增;如果相反则必败无疑。人需要一种淡然、朴实,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虽无蝶来,清香依旧。没有傲气,但存傲骨。需要脚踏实地的平实,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活在世上,常讲要修德。什么叫修德?就是一切事情都要想得开。德是什么?德就是顺其自然,万事不执迷、不计较,拿得起放得下。一旦这样,就心地宽阔,就心中清静,就天地透明。我们都不自觉的在很多事情上喜欢和人家比,这样会活得很累。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折磨自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努力了就好!

我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幸福,不单纯依赖外界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选择,事业成功,体验着幸福,平凡的时光,享受着幸福;即使历经挫折,依然保持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情...我们不去假设"如果怎样怎样,我就会很幸福"幸福只是一种选择,心选择了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

我们不必去和别人比较,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也都有着不完美之处,但每一种生活都有其乐趣。对自己的失去和欠缺,要宽心的接纳,要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能认识自己的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对和承担,

我们不必去和别人比较,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也都有着不完美之处,但每一种生活都有其乐趣。对自己的失去和欠缺,要宽心的接纳,要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能认识自己的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对和承担,并能继续向前走,欣赏自己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

我们不管是做一件事,还是修一个法,最好能善始善终,不要像蝌蚪一样头大尾小;也不要开头、结尾只做个仪式,中间过程如何却毫不关心,就像蚂蚁一样头尾大、腰很细。

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走弯路,但要经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反思人生的得与失,这非常很有必要的。人生几十年,走好自己的路就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坚定的意志,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能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人生不能虚度,自己要对得起自己。

我们不是聪明的人,只能简单而单纯的活着,我们的身边总是太多聪明的人,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总是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聪明人忘记了什么是乐趣,什么是朋友;忘记了什么是风,什么是阳光;忘记了什么是安宁,什么是喜乐。

我们不是聪明的人,只能简单而单纯的活着,有时候,心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小,容下他人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热,温暖自己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冷,温暖他人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软,原谅自己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硬,原谅他人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亮,照耀自己就好;有时候,心不要太暗,照耀他人就好。

我们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们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学会独立,告别依赖,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生活不是只有温暖,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的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对。

我们不是圣人,所以常走错路,其实,路,没有正确的,正确的只是选择。如果,在一条走正确的路上,别人都步履蹒跚,愁眉不展,而我们却依旧笑颜如花,坦然前行,久而久之,就成了错误路上的一道风景,亮丽了别人的眼睛,也愉悦了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不同了,脚下的路也就不同了,阳光会明媚,伤痛也会远离。

我们不是岁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阴的代价。多想风雨无惧地走下去,在白发苍颜之时,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那么不要怕老去,现在就珍惜,尘世种种真爱。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么大,看得多么有能耐、了不起。每个人都是非常渺小的,都必须在群体当中才能生存。没有群体,没有社会,没有人类,我们绝对不能生存。没有一件事是孤立的,不依靠任何人而独自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我们曾经苦苦地叩问命运,幸福在哪里,寻找幸福就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的,我们却总不免把目光放在那些生活的琐碎烦恼里,既影响了身体健康,又降低了幸福的质量,美好的人生变得狼狈不堪或者充满悲伤,幸福也就改变了摸样。幸福在哪里?在心境。

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计较付出的回报,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终将失去的,只能空留一抹浮名。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我们常把挫折失败归咎于环境与他人,总是想着改变外界来迁就自己。征服世界,你并一定伟大;征服自己,你才能所向披靡。我们要剔除看待自身的狭隘目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全纵深地解剖自己,克服短视和浅见,抛弃虚荣和私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梦想在行动中拓展,让希望在脚步中延伸。

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误以为是自己的目标,事实上那只是别人花园里的花卉,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一种。不论别人的期望怎样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把这株花卉栽种到自己的心灵花园里,让它生根发芽,最后长成自己的目标。不要总是活在别人的愿望里,你才是命运的主人。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把自己拥有的看得太轻,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可是,要知道,万事来去总有因,万物得失常在缘。因此,学会随缘,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事物,享受此刻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何必在无明造作中精神自虐呢?要知道,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东西,此时此刻,便是最美的时刻。

我们常常鼓励别人,很难鼓舞自己;看别人很透彻,看自己很纠结;羡慕他人所得,抱怨世道不公;不满当前处境,嗟叹命运不济错失的都是最美的,走远的都是最好的只要正视自己,给力自己,让自己有努力的信心,奋斗的勇气,前进的力量,攀登的智慧,就能开阔视界和胸襟,一切也会随之柳暗花明。

我们常常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不敢面对,总想逃避,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明白轮回的真相。如果弄明白了,就不会这样害怕,内心就会得到一种快乐与安宁。我们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当我们敢面对、敢承担的时候,我们才没有畏惧,没有恐怖。没有畏惧恐怖,没有患得患失,才没有烦恼和痛苦。

我们常常会因为相聚而快乐,因为离别而悲伤,其实任何一个人离开我们,生活始终都还在继续,陪伴我们的,除了旁人,还有自然和内心。所以别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人群里,留一些时间给自己。融入大自然,去感受从容与壮美;倾听内心的声音,去体验宁静的幸福。

我们常常会因为拥有而快乐,为失去而悲伤,有时候,不知足的人拥有一切却享受不到。知福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舍与得全在一念之间转换。其实,人生的实相,往往隐藏在追求和拥有底下,是某个让人有所寄托,让人身心安顿的东西。

我们常常看见: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我们常常能原谅一贯犯错误的人,却不能原谅偶而犯一次错误的人。当一个从来不会向你说好话的人,偶而对你说一句好话时会让你激动不已;而一个一贯对你说好话的人,偶而冒出一句不好听的话会让你难受几天。这些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心理在作怪。亲则疏,远则香!

我们常常说知足常乐,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常常观察自己内心,而却喜欢向外观察别人时,就开始相互比较,从长相、房屋大小、车、权、名利等,从刚开始的合理期望,到贪婪、不满足的心态与人相比较,不平衡会衍生妒忌心和瞋恨的苦恼,所以要常观察自己拥有了多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珍惜的福报。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我们常常习惯看他人的外在风光,殊不知看起来幸福的人的人心里也有难言的苦衷;时常微笑的人,心里也有难解的不如意。炫耀生活的人,正是忽视了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有;闪耀锋芒的人,还是不明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幸福如饮水,冷暖自知。所以,看风光你是他人的过客,观内心你才是生命的主人。自己的幸福,首先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好运,却不知时时为自己做好准备。人生没有捷径,成功没有侥幸。所谓的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偷来的取巧,其实是致命的拙。无痛不快,无苦何甜,活着,本就是一种修行。要想到达最高处,就必须从最低处起飞;要想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必须做最苦的付出。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这样那样的好,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其实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整无缺的。不要常去羡慕别人如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其实已经很多了,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生,珍惜已拥有的吧。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很多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我们打孩子之前先问自己6个问题:1、如果孩子有能力还手,你还会打吗?2、如果亲人或朋友不听你的话,你会打吗?3、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中有你自己的责任,你会打吗?4、你自己以身作则了吗?5、你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了吗?6、除了痛下毒手,你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我们的命运,一半被上天操控,阴晴雨雪,死生祸福,很多时候是注定的,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被动承受。另一半由自己掌握,需要我们全身心认真演绎、积极诠释:你不快乐,谁会在意你的忧伤;你不坚强,谁会怜悯你的懦弱;你不奋进,谁会陪你原地停留唯有自我负重前行,方能咀嚼出生命的原味。

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起伏不定这些现象对每个人来说,虽然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它并不是究竟真相。只有通达了一切本来无我,才会明白人生到底是什么,才会拥有一种超越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总是很拥挤,总是很忙碌,总以为前方有很重要的东西在等着自己。在拥挤中,我们来不及享受;在忙碌中,我们漠视了爱与被爱。一生是短暂的,时光紧张而毫无悬念地溜走,难以留下一丝痕迹。学会等等吧,等等自己,等等灵魂,让自己轻松一点,让灵魂休憩一下,让人生美妙一些。

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如果你的心是喜悦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悦的,有时候决定我们心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我们的心,是一座小城,没有杂乱,没有喧嚷,只有一团薄雾,一阵微风,装着童年的纯真。我们看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不够单纯。

【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人若不知福、不懂得感恩,只是多消福。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保护大地,需从建设人心一开始。

佛法的觉醒之道,就像一条清净的长河。长河具有滋养万物和冲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淌。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于调伏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而宣说。我们为了修行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H{,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伏自心。即使我们修行长久,佛学渊博和身份高贵,但内心如果仍然没有丝毫被调伏的话,那就只是徒有虚名,而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094。

要救世,就要做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与、安宁、喜悦、慈悲与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对现象进行分别与执著,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与烦恼的因素了。

【天天禅语】做人要放下身段、缩小自己,如微尘无处不在,发挥纳米般的良能。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情绪低落与丧失勇气,更应该静下心来调整情绪,昂起头来增加信心,并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与挑战,借此来磨练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与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处顺境用无常观,处逆境用因缘观。

能将辛苦视如幸福,就能甘愿而不会累倒。

得惜缘的人,能与人结好缘;懂得惜福懂的人,能积极再造福。

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光明无染污的觉悟,都是要从凡夫地发心立愿修行而得。

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没有担不起的重任。

教富,是启发智慧;济贫,是造福人群。

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与悲痛,但是也充满希望与爱。

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干大干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059。

对人虔诚,要尊重;对事虔诚,要感恩。

当我散步时,看着地上的落叶,就想:同样是树叶,有些掉落在花园里,有些掉落在草原上,有些掉落在泥塘中,甚至有些掉落于悬崖之下。同样,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树叶,由于各自的业力不同,所去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往生净土,有的升入天堂,有的投生为人,还有的却堕入恶趣之中。当我看到每一片树叶时,感到既欢喜又悲伤。

把握当下,恒持刹那。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感恩,就能化贪心为慈悲心。

付出的爱有多宽,得到的爱就有多广。

笑容、柔软、体贴、付出,是爱的表达。

人生要懂事、懂理;懂得做人、懂得付出。

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省钱是美德,用钱用得有意义是功德。

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树立正见对治痴,生活之中转烦恼。

把握当下做得欢喜、心安,就能得到道理。

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也没有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啊!076

【佛心佛语】佛曰: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要经得起考验,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难关。

受人折磨,能注意不折磨他人,也是增添一分智慧。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f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与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真正的美,在于身形端庄、气质优雅。

有知识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利益人群。

懂得运用时间利益人群,就是幸福。

感恩要表于行动。

善缘、恶缘,都在语默动静中;好话让人心开意解,坏话让人心起烦恼。

为什么日食与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与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与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与月食等殊胜日。

助人的同时,也是净化自己。

人格升华,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与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有力量帮助他人,是自己的福。

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与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愿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爱是奉献而非占有,爱是随缘而非强求,爱是坦诚而非谎言,爱是清净而非功利,爱是包容而非狭隘,爱是温暖而非冷漠,爱是智慧而非愚昧。请敞开你的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

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与时竞争、接受考验,才会成功。

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净化别人。

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简单,可以净化人生;复杂,会丑化人生。

开启心胸,才能发挥无量的慈悲,获致真真正的智慧与功德。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与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理想要高远宏观,脚步要落实当下。

人缘是付出的结果,得到他人的欢喜、信任与佩服。

不真不实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无知。

调与: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与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与而融合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与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j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与谐相处、充满与平。

心若照顾得好,人生就快乐;反之,则苦难偏多。

在这个世界上,成就的机会最高的是人类,堕落的可能性最大的也是人类;对社会奉献最大的是人类,对社会破坏最强的也是人类;对众生利益最大的是人类,对众生伤害最惨的也是人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心善人便善,心恶人便恶;心正人便正,心邪人便邪。人类既伟大,又可怕。

人文是生命的结晶,人格的升华,也是慧命的成长。

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与谐的人生最美,安定的社会最幸福。

付出一分功能,就有一分慧命成长。

感恩过去,展望未来,把握现在。

人生没有回头的机会,遇逆境应勇敢面对。

智慧让爱不变质、不染着。

爱惜生命是本分,尊重互爱是福分。

无论哪一种宗教派系,只要具备慈悲与智慧双运的见地,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正如佛经所说: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离众生。拥有慈悲与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谁提倡慈悲与智慧教理,谁就是我们的宗教;谁宣说慈悲与智慧的真理,谁就是我们的导师。

无论是人类、动物或其他生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而已。从古至今,曾出现过的无数圣贤、伟人、贵人、帝王、将军,都分别离开了地球的大客栈。既然都是过客,谁也没有资格伤害谁,也没有权利侵犯谁。即使伤害侵犯了无辜的动物和脆弱的生命,因果的报应要自作自受。因果,是最客观、最合理、最公正的法律。

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真诚的爱最动人,无私付出最可贵。

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与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7。

有一句禅语叫掬水月在手。虽然月亮在苍天之上,但是如果我们开启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可以出现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极点奋力一搏,或许会看到一处全新的景观。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从拔除痛苦一开始。

内观自性是最美的风光。

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人生的责任,是要做利益人群的事。

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简单,才真正有福;单纯,才真正快乐。

以慈悲为原点,用喜舍为推动力向前进步。

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093。

恒顺:水随顺不同的器皿显现为不同的形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时以善的方法来引导,遇到恶人时以恶人接受的方式来度化。

不要怕压力,只要自问做得对与否。

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当遇到善知识时,我们要仔细观察,绝不可盲目依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善知识当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众生的,也有欺骗众生的。为了对师徒双方都负责任,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选择善知识。

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从前有一位太子对臣民关爱、平等,国王不接受他的博爱,把他赶了出去。太子流浪到别国,由于劳累,在树下睡着了。此时那里的国王辞世,正值大臣们找觅继位者时,看见在树荫下睡觉的太子。太阳已走远,树荫却仍然遮住太子,大臣们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决定请太子作国王。这就是《法句经》中如影随着行的故事。

以智慧行慈悲路,才不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当你认识一个人时,将来他会成为你的亲人还是仇人,取决于你怎么对待;当你遇到一件事时,将来它会给你带来利益还是造成麻烦,取决于你怎么处理;当你得到一件物品时,将来它会给你带来幸福还是痛苦,取决于你怎么使用。

能清楚、笃定内心方向,就不会计较。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一个人的成败只在一念之间,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却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所以在遇事之时,一定要冷静下来,三思然后行,以免铸成大错。

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富而不贪是一种布施,尘而不染是一种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种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种精进,思而不乱是一种禅定,显而不着是一种智慧。

可用的物资,都是值得珍惜的宝。

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游戏人间,烦恼要放下,做事要用心。

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爱心、毅力,投入为人群付出,是菩萨心也是菩萨行。

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找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

寻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

放下应从修持布施、奉献爱心做起。布施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奉献爱心能放下自私。布施分为三种:一、财物布施;二、无畏布施;三、法教布施。

如果我们紧紧抓住此生的名利不放,表明我们还根本谈不上是修行者;如果我们深深地被轮回所诱惑,表明我们仍未踏入解脱之道;如果我们不能舍弃对自我的珍爱,表明我们还未生起菩提心;如果我们不彻底断掉对生命与宇宙所起的假相之见,表明我们心中并没有树立正知正见缘起性空。

佛语的经典语录


阅读小编整理的【佛语的经典语录】关于佛语的经典语录_精彩的佛语的经典语录,学习佛家的经典,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3、【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4、【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5、【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8、【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0、【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11、【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5、【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1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7、【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8、【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1、【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2、【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3、【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24、【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25、【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26、【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7、【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9、【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1、【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3、【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4、【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5、【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3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37、【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8、【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39、【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40、【一切皆为虚幻。】

41、【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4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45、【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46、【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47、【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48、【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49、【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5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52、【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53、【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54、【不可说。】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7、【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5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1、【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62、【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63、【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64、【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5、【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7、【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6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69、【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70、【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1、【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72、【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7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74、【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75、【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76、【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77、【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78、【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79、【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语经典语录 励志_佛语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励志_佛语语录

1、 【禅语悟道】比如一个人人住高级酒店,房间里有各种丰盛的美食及饮品,他以为都是免费的,于是随心所欲地享用,然而当他离开时才发现,这些享用都会从押金里扣除。同样,在短暂的人生里,人们过度地开发资源,破坏大自然,肆意浪费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当他离开人世时才发现,这些奢侈都会从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2、 多做好事,可在行动中纠正过去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从而与人结下更多缘分。

3、 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名真实。(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4、 所有的理论和教条都是苍白的,只有不断去努力探讨新的方法,不断去 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大胆地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掌握多种方法,才能提高 自己。禅,要靠自己去悟,经验教训思维等等也是如此,亲身体验才是最重 要的。

5、 以道德住持积道德,以礼义住持积礼义。以刻剥住持积怨恨。怨恨积则中外离背,礼义积则中外和悦,道德积则中外感服。(宋)浮山远禅师(《禅林宝训》)

6、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是白白浪费。海涛法师

7、 有一志一同的人时时彼此鞭策、勉励,才能照顾好自己一念善心。

8、 生活中,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先学会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时,就先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重要的是要学会先识道而后居山,不让内心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左右。

9、 人生是需要用苦难浸泡的,没有了伤痛,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失去变淡了痛苦就轻了;拥有看重了快乐就增值了。只有在伤口中盛开的花朵,才是陪伴我们默默前行的风景。不要在意小小的委屈,难过只是你心情的点缀,而不是制约你灵魂的枷锁。该铭记的,就把它雕刻在心灵的石碑上;该淡忘的,就把它融入宣泄的泪水中。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生活中,占有再多的金钱、名誉、权力,也不能换来幸福。占有得太多,反而离满足越来越远,人生也会因此而被贪念填满。将占有变成拥有,将拥有施与他人,时时保留一份得失无碍的心情,才有余裕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妙悦。

11、 一切众生命,如电、旋火轮,如乾达婆城,速过不暂停。《正法念处经》卷六十一

12、 于诸佛所,念报重恩,如父母想。《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13、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实例就是说明狂言妄语自损的,那就是魏延的 死因。在当时来说,大多数能够单打独斗胜过魏延的人都已经死去了,他 因此对自己有些过于自负,以至于在被杨仪激怒,问他是否敢大喊三声 谁敢杀我时,他毫不畏惧地猖狂大笑而发三声谁敢杀我,谁知在第 三声之时,他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命丧马岱之手。

14、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偶尔如此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人们便永远体会不到安宁。内心清净的人,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15、 佛法无多子,为临济义玄禅师开悟时之言句。禅门祖师横说竖说,只是 在为众生之种种烦恼解缚,然而众生与烦恼如磁石相吸,放下一件又粘 一件,解脱自在永无了期。虽说佛法没什么玄妙,然而长久以来,真能 证悟且践行的人,亦是难得,只因众生业深障重,又无解脱之决定志。 就算学佛参禅,也是寻言逐句、自造花样,不知佛法无多子,空逐名言 堕有无。

16、 因解成行,行成解绝。(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

17、 用推人之手扶人,毁人之口赞人,怨憾人之心爱人慈人,是谓即业火成解脱火。(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

18、 一心善思,见诸如来,见已即住,住已问义,解释欢喜,即复思惟:今此佛者,从何所来?而我是身,复从何出?观彼如来,竞无来处及以去处,我身亦尔,本无出趣,岂有转还?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她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思既灭,能想亦空。如是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来,彼作如是念如来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也。《大集经》卷二,贤护分

19、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20、 人生,绝对提纯是不可能的,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人生反而更真实,更美好。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不是由单一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的湖水养不了鲜活的鱼,腐臭的肥料却营养着美丽的鲜花,五谷杂粮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

21、 阿弥陀佛要把他的功德强塞给我们,强塞不来就诱劝给我们。

22、 善法犹可舍,何况非法?《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力品

23、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 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24、 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25、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否则,只能痛苦烦恼一生!女人快乐的法宝就是简单,尤其是让那个爱你的男人觉得你很简单,是永远需要依赖的。

26、 如果凡事多看好的一面,就容易理解与宽容,不仅能减轻对方的痛苦, 还能升华自己。因为,用瞋怒的心来面对一切的人事物,我们的人生也会愤 愤不平,陷于琐屑的烦恼之中。过度保护自己的人,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 索绑住自己一样,常常扭曲了别人的用意,自寻烦恼。而当我们包容别人的 时候,我们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7、 【壮大与缩小】 想壮大自己的人,要勇于缩小自己。

28、 我们要接受自己生活中所谓不完美的地方,用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如果我们愿意放下攀比,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从对方的成功中得到启发,收获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生活中,请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激,静下心来,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你所拥有的一切吧。

29、 有一天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原来两人早已走上分岔路,渐行渐远终于,走不下去了。那么,曾经拥有的美好爱恋难道都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30、 (三)老病死苦有三天使在于世间。何等为三?所谓老、病、死也。《起世经》卷四,佛言

31、 伤害对方的恶言,就是敌人也别用;否则如山谷回声,对你马上有反应。(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32、 所有一切诸佛正法,皆以大悲而为导首。《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33、 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楞伽经》卷二

34、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布施 与人分享,是谓大心;不图回报的分享,收获到的将是不可预知的。

35、 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36、 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二

37、 固执于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 它为束缚。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 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着于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 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38、 【天天禅语】虔诚地为人群服务,不要加减做,加加减减就不会进步。

39、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南,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六祖坛经般若品》

40、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41、 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42、 多瞋恚者,死当堕泥犁,后虽复人身,面貌丑恶,人所憎恶。《菩萨地持经》

43、 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种,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种,提得起、放得下。

44、 堕俗生世苦,命速如电光。老病死时至,对来无豪强。无亲可恃怙,无处可隐藏。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45、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准适合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而是怕没有能力让自己站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能开拓出自己独有的人生道路。

46、 佛家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意就是告诉人们,如果能够忍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就可以做他人所不能做的,进而取得他人所达不到的成就。一个人能够做到忍让,他同样可以做到宽容,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47、 做一个自由、乐观的人。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48、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49、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渐修就要 不停地断除各种杂念妄想,以对境心不起。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 得作净想,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 念心。

50、 【天天禅语】常怀感恩心而不埋怨,人生道路才能畅通无碍。

51、 佛家认为,虽然种因必得果,但未熟不受。每个人种的东西不一样,成熟时间有长短,有的人种稻麦,半年之内即可见果;有的人种桃李,三年才挂果;有的人种人参,十几年才得大熟;有的人种紫檀,数十百年尚难成材。见果有迟速,别人悠闲而富,可能正好到了成熟期;你辛苦而贫,可能还没到自己的季节。那就只能继续努力,不能急于求成,摘未成熟的涩果。例如歌德创作《(浮士德》,前后花了60年,虽然见果迟,但价值巨大。假设你没有歌德这般耐心,不如种点别的。

52、 【天天禅语】扫除心灵阴霾,则能显现亮丽本性。

53、 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

54、 为什么日食与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与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与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与月食等殊胜日。

55、 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56、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 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57、 我们的人生,有一半的生命是负面的情绪,怎样可以活得更开心呢?就 是不断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情绪,悲伤痛苦要很快地结束它或者减短 它,增长你快乐、幸福的那一面。和合就是融入,首先是跟人相处,好的人 际关系对你的人生很重要。人生跟这个世界其实是共通的。如果你懂得观察 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合一,那你就会变成一个开阔的、有 智慧的人。

58、 接纳爱的本来面目,纵时光如刃,切割彼此的容貌,消磨彼此的激情,爱也能保持恒久。

59、 笑话、幽默均应有度,而且要区分对象。

60、 现实生活中,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 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 切,否则就只会跳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61、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的行、住、坐、卧和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62、 佛言: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卷一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岩禅师)

64、 佛说,一切拥有都是从布施得来的。现代人一味地追求财富、名利, 你争我夺,搞得自己和别人都烦恼不已。对于一切事理、业因果报,看得 最清楚、最透彻的还是诸佛。佛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 带去。

65、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民国)印光《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66、 在浮躁、焦虑、郁闷、迷茫之风盛行的现代社会中,青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身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领悟到禅宗智慧的青年们,不能做一只挣扎的困兽,而要做一只展翅的大鹏,绝云气,负青天,击水三干,扶摇而上九万里。

67、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俸成;偶一恣 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68、 古人道即心即佛,而今会者少得。虽道即心,不是五识、六识、八识、九识及心数法等。又不是悉多、汗栗驮、矣栗陀等。不是虑知念觉、知见解会、灵灵知、昭昭了等。(日本)大久保道舟《道元禅师全集》卷下

69、 在任何情况下,不分别、不攀缘。一念不生,六根就不会被六尘所染污。

70、 【佛语禅心】在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与你关系最密切、给你的爱最多、和你接触频率最高的是你的父母。可以说,对父母的孝,是最能历练和考验人的善根牢不牢、善念真不真、善行久不久的。对父母的孝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帮助社会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71、 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72、 众生因为认识不清,所以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认为乐,也因心性颠倒而造作许多堕入地狱之恶业。

73、 言为心声,行为魂驱,人的言行是其内心和灵魂的告密者。

74、 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75、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学佛就是在学做人做事。佛家妙语,精诚之言,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可贵的人生启示。

76、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77、 清净: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

78、 善知识,对爱占小便宜的人,对生活贫穷、身份低微的人,没有厌弃心理,心里总想着尽己之力,帮助他们获利。例如,买东西时,看见对方在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心里就想,做生意也不容易啊,房租高、税收重,弄不好就会关门大吉。心里这样想,还价时就让一步,自己吃点小亏,等于帮对方一个忙。这是有悲天悯人之情怀的大好人。

79、 能开启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80、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脑瓜子特聪明,经常会冒出许多聪明的主意,如果这些主意带着善意,那是没关系的,如果带着恶意,就有问题了。

81、 厚黑学大行其道,薄白学日渐式微,社会不公平必然日剧。

82、 优填王担任施主。佛陀于身之两旁化出两座高巍宝山,美妙庄严,众宝杂合,光辉耀眼,山中花果繁茂,发出微妙香味。一个山顶有成熟的粳米,美味可口,想吃的人就去吃,众皆获得饱满;另一山顶长出肥美的芳草,牛羊吃了心满意足。佛陀为众生开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无数。

83、 佛祖所说之法有没有包括在一切音声中呢?那是自然的,佛祖所说之法,也是虚伪,对此,佛祖曾多次表示,自己所说之法,非法非非法,不是佛法,但也并非不是佛法,并不是绝对佛法;当佛祖离世时,将弘法49年所说之法,一举推翻,自称不曾说着一字,没有一个字可以当不变的真理。

84、 我们想把心量打开,在修行上就要把我放下。把我放下,从哪个地方放呢?因为这个我往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和名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想把我放下,首先得破名和利。凡是要名的情景下,首先要把名放下,不要追求名。我们可能一下子放不掉,比如说有人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感觉到脸红;别人表扬我们的时候,感觉很高兴、很兴奋。这就是知见,这就是无明,这就是心量。不要名,不计较名利,而应该专门找什么呢?找能把我们的名给毁掉的这种方式、这种因缘来接受,来锻炼自己把心量打开。妙祥法师

85、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 惑也。

86、 愿我们的慈悲心永恒地散布到每一角落,使众生如沐浴在温和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清凉快乐!

87、 【天天禅语】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与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88、 佛说:懂得舍弃才可能有所获得。对人生来说,舍弃本身就是一种 智慧、一种清醒,更是一种金钱买不来的财富。人们应该舍弃世间的浮华 欲望;舍弃贪、痴、嗔;舍弃梦幻泡影、虚妄;舍弃一切本不属于自己的 东西,你才可能获得更多,正所谓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89、 我们经常会为失去的对象惆怅,但最好玩的是,对象还没得手,我们每每就已经开始担忧会失去它。着实你没获得的对象,原来就不是你的;失去的对象也不是你的。用佛语讲就是:已往心不行得,将来心不行得。就像我的猫,它分开了,就不再是我的了。

90、 生命中的禅意无处不在,走进自然,听山风过耳,闻花香怡然,嗅空气中泥土的芬芳,看花草树木,在阳光沐浴中欣欣向荣,万物,就在简单中从容。生命最好的状态来自淳朴与本真,不刻意雕琢的东西才最美,顺应自然的生长方显葱茏。

91、 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92、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93、 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6经

94、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天赋,因此佛家在度人的时候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出于《论语》,这种教育宗旨对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主张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95、 总想把温润的时光涂抹成一幅多彩的画卷,与你在暖色的光阴里许一场岁月清欢,许一场天荒地老,千山万水,与你牵手人生,风雨同舟。揽一卷诗文,看风听雨,煮一壶清茶,细品光阴,邀一缕荷香,静赏清月,菩提树下,斟一味禅茶,饮一杯深情,灵魂深处,那份懂得,在流年静默安暖,那份令人心动的初见,温柔着记忆。

96、 问:心的本体在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众生心亦如此,结果要挤到哪里去呢?答:一室一灯,光满全室,若装千灯,灯灯有光。一灯之光,已满全室,九百灯光,挤往何处?李炳南居士

97、 行善要诚,处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实。

98、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却是他的整个世界。你要相信,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另外的一半在等待着你的团圆,所以你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谁会爱上你的笑容。这不是奇迹,只要你相信就一定会有。相信我!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还没有出现,那是因为你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99、 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

100、 由一切内外大种,及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

101、 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魁众人,是为能善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102、 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佛说孛经抄》

103、 【人类灵感】 在人类的思维中,灵感是突发、奇特、美妙而富有创造性的,灵感主 管着成功和财富的大门。

104、 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着,是菩萨行。《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05、 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0经

106、 【器量】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107、 进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贫家女子携篮去,牧童横笛望源归∥《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108、 命运很吝啬,绝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一个人美貌,就可能剥夺他的智慧;给了一个人金钱,就可能剥夺他的健康;给了一个人天赋,就可能剥夺他的自由;给了一个人成功,就一定会在过程中制造些苦难。

109、 【天天禅语】人心与,气就与,大地也会平安。

110、 看好路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坚持走下去的信心也不会成功。很多事,就 是在一念之间,所以我们在决定任何事时,要多想深思,抉择固然是重要 的,可是抉择后的坚持更是重要的。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坚持下去,总会 有所成就的。

111、 在家菩萨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劝令孝顺;若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者劝施,毁禁劝戒,瞋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彼人应随如是诸处,念行是法,不令一人堕于恶道。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诃责。《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112、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113、 【珍惜每一天,享受当下的幸福】禅家说:人只活在当下呼吸之间。既不抱怨,也不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珍惜每一天,享受当下的充实,享受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静心息虑地感受自己现有生活的快乐,从当下这一心念来把握你的生命生存的方式,生存的方向,生存的质量,你就能把幸福牢牢捧在手中。昨天已成历史,不要为了昨天流泪。

114、 如何走出一条展现自我价值的独特人生之路呢?一、肯定自己,内心坚定不动摇。二、有确定的人生方向,在现实和利益的旋涡中保持冷静清醒。三、不要总想成为别人,或是超过别人,而要观照自身,认识自己的优势。

115、 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古印度)弥勒《瑜珈师地论》卷三十八

116、 【越古让今】 超越古人是有志气,不让今人谓无肚量。

117、 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盖从上大人丘乙己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宋)大慧宗果《答吕郎中隆礼》

118、 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119、 此缘起甚深,明亦甚深。阿难,于此缘起不知如真、不见如实,不觉不达故,令彼众生如织织相锁,如蔓草多有稠乱,匆匆喧闹,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往来,不能出过生死。《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121、 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人应扩大心 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地成长。

122、 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123、 儿时的我们率性天真,想哭就哭,不会在乎鼻涕流下来是不是雅观;想笑就笑,不会去想咧开的嘴是不是很难看。儿时的我们善于忘记,两个人吵过架,没一会儿又言归于好;曾经那么伤害过,仍然可以做好朋友。儿时的我们容易满足,一个苹果,一块奶糖,会让我们开心一天;一个玩具,一本小书,会让我们欢跳不止。而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烦恼,常常是因为我们总是追求错误的东西,追求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放不下失去的东西,放不下得不到的东西。许多人想行云流水过此一生,却总是风波四起,劲浪不止;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

124、 【禅语悟道】不做事、不动手就事事困难,只要有心动手做,沙漠也会成绿洲。

125、 知道自己有苦,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126、 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杖,唯法为务。《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127、 念佛的正品是往生;惭愧、忏悔、感恩、法喜都是念佛的副产品。正品是必然会有的,自然就有的,即使不知不觉,也必定不虚;副产品则时有时无,可有可无,或有或无。

128、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29、 中国古代著名的得道高僧慧能有一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却始终难以看破因缘,洞穿生死,超脱爱恨情仇。所谓人有百岁寿,却有千岁忧。千忧万忧到头来都是一个空字。不如付之一笑,坐看云淡风轻。

130、 人生在世,能恰当地满足生活所需,即是最适意的

131、 感恩是要从对待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事身上,才是实实在在的。心如虚空,就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把虚空挤破呢?

132、 所谓苦行,修的是信念,行的是坚定。要想取得真经,就必须以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耐力去坚持,虔诚地去探求。

133、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梵网经》卷下

134、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找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135、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但若不能和至爱家人住在一起,别墅怎么会有家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田产,但若不在其中播撒种子,一块荒地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巨额财富,但如果只是将其紧紧握在手中而不使用,财富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136、 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赶早集,黎明动身,一路磕磕绊绊。寂 静的乡道上,父亲因为跳着沉重担子,我则为赶上父亲的脚步,两人 都有点气喘吁吁。我一遍遍地问:天什么时候才亮呀,父亲一遍遍地 答:一直朝前走,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父亲的这句话至今一直是我人 生路上的明灯。

137、 人心本净,纵处秽浊,终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玷污。《文殊师利净律经》

138、 谓手自杀生、教人令杀、赞叹杀生、见人杀生心随欢喜,乃至自行邪见,教人令行、赞叹邪见、见行邪见心随欢喜,是名四十法成就,如铁枪投水,身坏命终,下生恶趣泥犁中。《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第1061经

139、 一块玉石,若要成为价值不菲的宝玉,必须经过砺

140、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

141、 思惟诸佛复有五事:一者思惟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初始发心,具烦恼性,亦如我今,终成正觉为无上尊,以此缘故发菩提心;二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勇猛,各各能得无上菩提,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应得,缘此事故发菩提心;三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明慧,于无明壳中建立胜心,积集苦行,皆能自拔超出三界,我亦如是当自拔济,缘此事故发菩提心;四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为人中雄,皆度生死烦恼大海,我亦丈夫,亦当能度,缘此事故发菩提心;五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精进,舍身命财,求一切智,我今亦当随学诸佛,缘此事故发菩提心。(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上

142、 生命应如拂面的清风,怎么来就怎么去,恬淡自在,随风而至、随风而逝。生命需要一泓静水,来涤荡内心世界的浮华与焦躁。要活在当下,在禅茶一味,在青山绿水间,在书香中,体验生命里那一份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143、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144、 【天天禅语】简单,才真正有福;单纯,才真正快乐。

145、 由能弃小乐,后若见大乐。智人舍小乐,观于后大乐。佚名

146、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47、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148、 【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名利地位就可 能变成零。

149、 修行,头一个就要懂得吃亏是福,我愿意吃亏、我愿意上当;不肯 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修行。

150、 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151、 般若如大火聚,般若如无尽藏,般若如泛海舟楫,般若如照夜明灯。《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52、 对待将要成年的子女,父母要学会示弱。父母过于强势,容 易让子女产生依赖心理。在他们看来,父母就是一堵墙,再大的风雨 都与自己无关,反正有这堵墙遮挡。父母示弱,有利于培养子女的责 任感,面对人世的风雨,他们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会将自己当 成一堵墙,努力地去庇护父母。

153、 (二)不争不诤避争不争,犯而不慢,恶来善待,是谓梵志。《法句经》卷下,梵志品胜者更增怨,负者卧不安,胜负二俱舍,是得安隐眠。《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2经

154、 成佛不是参禅打坐,云游四海,不是面壁思过,艰苦修行。佛家常常告诫修行之人无须心外求法,也不用苦思明证。佛法并不高远,也并不深奥。它就在每一个人的身畔,就蕴藏在每个人发慈悲之心的那一刹那。真正的彻悟或许源于一个细微的契机,或者仅仅来自一件无私的善行。佛法的真意也许人人都能明白,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155、 【天天禅语】造福者,时时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宽。

156、 佛说:一刹那一刹那之间,都经历了一个个生、老、死的过程,刚消逝随即诞生。

157、 【天天禅语】心中有爱,就是富有人生;福缘共聚,就是美善人间。

158、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159、 (二)持、犯之利害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法句经》卷上,戒慎品

160、 佛说,人最靠得住的是自己,自修自得。佛又说,人最靠不住的也是自 己,不修不得。

161、 学者问禅师:你常教人慈悲为怀,慈悲有什么用呢?禅师答道:慈悲能给你无边的力量。学者又问:我怎么才能感受到这种无边的力量呢?禅师道:慈悲能助人,福报围绕着你;慈悲能润心,嗔怒的火气就灭了;慈悲能护卫,贪欲杂念进不来;慈悲能宽慰,痴心的执念能放下。

162、 满山遍野,若众生需要,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是如此。一证严法师

163、 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皈?言却成妄。《坛经-忏悔第六》

164、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 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165、 一块铁必须先经过洪炉烈火的熔烧和锻炼,才能炼制成一件精美的器具。同样的,一个成功的人,也必须经得起别人的恶骂和批评,就像在洪炉烈火中燃烧一般,要经得起烧、经得起打,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

16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67、 热衷于找裂缝、挑差错的人不是朋友;与他相处,就像儿子睡在母亲怀中,这样的人才是朋友。《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168、 人获得幸福的方法并非对着天地佛祖顶礼膜拜。

169、 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70、 唐朝的杜秋娘写过这么一首诗: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的就是对待时间的做法。其实,在我们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时间就像是地上的沙砾,唯有紧紧 抓住了时间的人,才能将这些普通粗糙的沙砾变成可贵的金子。不紧紧抓住 时间的人固然轻松潇洒,但是他的生命长河却黯淡粗糙,他始终发不出如金 子般灿烂的光辉。问问我们自己,今天抓住了多少沙砾?

171、 生命的次第从有形到无形,物质永远是第一性,凡人要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身体,形体都不规范、不圆满又何谈神韵。生命的运气好坏皆由有形之身心、肝、脾、肺、肾来决定,如肝气旺之人必然有谋略和胆识,自然也就具备当官的素质,反之胆都拿掉了,魄力从何而来,官又如何求之。

172、 要看清人间真相,你的眼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人生真相, 你的境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生命真相,你的灵界必须高一点。

173、 【五个步骤轻松减压】①平静1分钟。拍拍自己的肩膀、胳膊、腰腿部等处,帮助身体放松。②冥想2分钟。闭眼深呼吸,集中注意力于一呼一吸之间。③眼睛转3圈。④学会观察情绪。⑤祈祷5分钟。每天花几分钟,祝福自己与他人,便能像修禅一般,让心灵得到洗礼。

174、 要信守诚实之道,不可用欺骗的手段获利,同时要防止别人欺骗你。

175、 【天天禅语】一味地想改变别人,不自我修正,会造成心灵失调。

176、 有一些看来像烦恼制造机的人,他们总在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足 挂齿的小事、烦恼至极也没用的事、事不关己的事而烦恼。在日积月累的烦 恼中,对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有了疑心病,仿佛在努力 地防卫这一切,也防卫了快乐的可能。别人怎样想我们、沮丧怎样包围我 们,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投射出来的,都是魔由心中生。除非你改 变你的态度,它们才会消失。一定要在你自身上找到原因。你必须懂得,烦 恼只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

177、 念是心的资源配置,心血、心力是最宝贵、最根本的资源。

178、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块田,这块田的耕夫只能是自己。一个懒惰的、抱怨的耕夫,其田地将满是荒草蛀虫;而一个充满希望、辛勤劳作的耕夫,会把田地耕种得丰收连连。

179、 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我只想安静于时光一角,任由嘈杂横生在心门外,任由风雪,染尽流年沧桑,我的时空永远静如水岚,情思若禅,就算尘世的污浊,染了千年流光,就算世界的黑暗,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眸,至少,我的三寸天堂,依然阳光明媚细水流畅,澄净不起微澜。

180、 一切诸佛刹,庄严悉圆满,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81、 若初发心时,誓愿当作佛,已过诸世间,应受世供养。(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

182、 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动之外,更无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五

183、 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84、 【时间是心念之觉动】时间,科学之解释,似与运动有关;以佛教来看,时间乃是心念之觉动。这就常人之经验也可明一二,如静坐时心较专注凝定,少躁动,一小时亦如一小会儿;急切等人时,心念波动甚大,则一小时如很长时间。总之,心动故有时间,心若完全寂止,则时间消失;时间消失,即没有先后次序等概念,三世一切顿然全现。比如放掌于空中,则有掌上掌下;抽掌则无上下,浑然虚空,浑然虚空故,一切上下左右皆在其中。阿弥陀佛之无量寿,实是无生无灭之无时间之无量寿,非有生有灭之有时间而时间长之无量寿。

185、 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与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不要向外找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与挖掘。

186、 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着,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21经

187、 【最有禅意的句子】心合、齐力,力量就大。

188、 《易经》的本质无所谓吉凶好坏,合适就是最好的,它主要的精髓是让我们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你到哪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帮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你自己的春夏秋冬。春天到了你就开花,迎运而上。冬天来了你就潜藏,蓄势待发。整体概括起来其实就两个字位当。

189、 若菩萨见病众生,以恶心瞋心不赡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养,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190、 一切诸法真实之相,不来不去,无分无断,不一性、不异性,到一切法第一彼岸。到彼岸者,即是涅槃。一切诸法悉涅槃相,是故当知不可宣说,唯除世俗说为中道。如是中道,彼即趣向大涅槃路,亦无涅槃是彼所趣。《大宝积经》卷六,无边庄严会

191、 与噩梦纠缠的人,最希望有个声音来打破 死寂的静谧,帮助脱离迷海。佛家所言,当头棒 喝、醍醐灌顶实际上也有这个意思。有些人在梦 中被噩梦缠绕,有些人是醒着被迷障遮眼。叫醒 梦中的人容易,叫醒醒着的人则困难重重。醒着 的人若迷,是迷于心智,心智的问题要靠心去解 决。悟而后方能觉。

192、 【树的联想】他是诗人,无言成趣,叹咏不尽。他是画家,春画嫩绿,夏画浓荫,秋画成熟,冬画苍劲。他是舞蹈家,随风起舞,柔态多姿。他是音乐家,一叶一舌,妙汇和声。他是养生家,随顺四时,不违天心。他是伟大的菩萨行者,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切。根静止而冠摇动,他是动与静的统一。干坚实而枝柔软,他是刚与柔的统一。叶面晶晶,树下郁郁,他是光与影的统一。根系泥壤,叶净明空,他是净与秽的统一。

193、 生活禅应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觉悟来净化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活,超越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庸俗化,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违背真、善、美的原则,不会违背清净法、善法的原则。

194、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牵手,就应当相互扶持,互敬互爱。

195、 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196、 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恕中无愠

197、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修行,想要真正地人定,必须先从修心开始。

198、 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199、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观无量寿佛经》

200、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世间善事没有一项做不成,也没有一个人无能力,有的只是不肯做而已!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那滴水已和缸中的水结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是别人的。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心寒的经典语录,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