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二年级《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激发其想像,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泉”。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方法:谈话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同学们,有一只小青蛙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师板书 烂泥塘),准备要卖掉泥塘,究竟他卖掉泥塘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 师:青蛙太想卖掉烂泥塘了,我们来帮他吆喝吧!(指名读)

2.师:人多力量大,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吆喝吧!“卖泥塘喽,卖泥塘!”这么卖力的吆喝,真的吸引到小动物啦!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3~8自然段,看看是谁被我们的吆喝声吸引来了!(生答)

3. 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说了什么?请大家用“——”画出来,青蛙听了以后做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用“~~~~”画出来。

4. 生画出句子,生交流汇报。

5.学生模仿读,全班读。

6.师:青蛙听了野鸭的话,去山里引了水,什么水?生答。指导生字书写“泉”。

6. 师:青蛙的吆喝声虽然吸引了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可是他们都没有买泥塘,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为什么没有买泥塘。

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课文10自然段

1. 师:老牛和野鸭都觉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以后,分别种了草、引了水。于是,又开始吆喝起来了“卖泥塘喽,卖泥塘!”卖出去了吗?

生模仿小动物回答问题。

2. 师: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是怎么想的呢?

全班齐读。

四、学习课11~12自然段

1. 师: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师范读。

2. 师:青蛙说到这里怎么不说了?生答,愣住了。

师讲解词语“愣住”

3.师生合作读青蛙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

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把烂泥塘,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池塘。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要珍惜爱护环境,美好的环境是由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四、以文带文。

1.师:有一只小老鼠,因为偷懒,都饿了好几天了,我们赶紧去故事《一袋花生米》里,看看他现在怎么样了!

2.出示自学提示。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故事。

六、板书设计:

21.青蛙卖泥塘

盖房子(……)

修路 美丽的 池塘

种花

栽树

引水

种草

2、二年级《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激发其想像,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泉”。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方法:谈话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同学们,有一只小青蛙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师板书 烂泥塘),准备要卖掉泥塘,究竟他卖掉泥塘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 师:青蛙太想卖掉烂泥塘了,我们来帮他吆喝吧!(指名读)

2.师:人多力量大,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吆喝吧!“卖泥塘喽,卖泥塘!”这么卖力的.吆喝,真的吸引到小动物啦!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3~8自然段,看看是谁被我们的吆喝声吸引来了!(生答)

3. 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说了什么?请大家用“——”画出来,青蛙听了以后做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用“~~~~”画出来。

4. 生画出句子,生交流汇报。

5.学生模仿读,全班读。

6.师:青蛙听了野鸭的话,去山里引了水,什么水?生答。指导生字书写“泉”。

6. 师:青蛙的吆喝声虽然吸引了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可是他们都没有买泥塘,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为什么没有买泥塘。

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课文10自然段

1. 师:老牛和野鸭都觉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以后,分别种了草、引了水。于是,又开始吆喝起来了“卖泥塘喽,卖泥塘!”卖出去了吗?

生模仿小动物回答问题。

2. 师: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是怎么想的呢?

全班齐读。

四、学习课11~12自然段

1. 师: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师范读。

2. 师:青蛙说到这里怎么不说了?生答,愣住了。

师讲解词语“愣住”

3.师生合作读青蛙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

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把烂泥塘,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池塘。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要珍惜爱护环境,美好的环境是由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四、以文带文。

1.师:有一只小老鼠,因为偷懒,都饿了好几天了,我们赶紧去故事《一袋花生米》里,看看他现在怎么样了!

2.出示自学提示。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故事。

六、板书设计:

21.青蛙卖泥塘

盖房子(……)

修路 美丽的 池塘

种花

栽树

引水

种草

3、《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3.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教学难点: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遥远的田野里,有一只小青蛙。他想住进大城市里,买漂亮点的房子,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准备要卖掉泥塘,但是最后,他究竟把泥塘卖掉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生字词。

卖泥塘 搬家 草籽 吆 挺 灌 缺

2.小组之间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组内互读)

3.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声音响亮、正确、流利地读好全文。

(三)深入研读

1.小青蛙太想卖掉泥塘了,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吆喝吧!“卖泥塘喽,卖泥塘!”有没有谁被我们的声音吸引来呢?同桌之间相互找找,看看都有谁来看了小青蛙的烂泥塘?

明确: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2.你能找找,他们都给了小青蛙什么建议吗?

明确:老牛和野鸭都觉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以后,分别种了草、引了水。

3.两次都没有卖出去,第三次碰到小鸟,泥塘卖出去了吗?

明确:还是没有卖出去,很多小动物给小青蛙很多建议,小青蛙又对泥塘进行了整修。(种树、种花、栽树、修房子)

4.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了,自己试着读一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青蛙说这里多好啊!最终青蛙会卖泥塘吗?

明确:最后没有卖掉泥塘。

(四)巩固提高

看到现在的泥塘,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想些什么?

(五)小结作业

小结:青蛙用他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来改造我们身边的环境,让我们马上行动吧!

作业:分角色扮演创编一个情景剧,下节课一起演一演。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整体上是成功的,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现得不够明显,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老师牵着走,如何让学生更自觉地自我探究,这也是我课后思考的问题。

4、《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激发其想像,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泉”。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同学们,有一只小青蛙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师板书 烂泥塘),准备要卖掉泥塘,究竟他卖掉泥塘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 师:青蛙太想卖掉烂泥塘了,我们来帮他吆喝吧!(指名读)

2.师:人多力量大,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吆喝吧!“卖泥塘喽,卖泥塘!”这么卖力的吆喝,真的吸引到小动物啦!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3~8自然段,看看是谁被我们的吆喝声吸引来了!(生答)

3. 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说了什么?请大家用“——”画出来,青蛙听了以后做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用“~~~~”画出来。

4. 生画出句子,生交流汇报。

5.学生模仿读,全班读。

6.师:青蛙听了野鸭的话,去山里引了水,什么水?生答。指导生字书写“泉”。

7. 师:青蛙的吆喝声虽然吸引了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可是他们都没有买泥塘,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为什么没有买泥塘。

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课文10自然段

1. 师:老牛和野鸭都觉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以后,分别种了草、引了水。于是,又开始吆喝起来了“卖泥塘喽,卖泥塘!”卖出去了吗?

生模仿小动物回答问题。

2. 师: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是怎么想的呢?

全班齐读。

四、学习课11~12自然段

1. 师: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师范读。

2. 师:青蛙说到这里怎么不说了?生答,愣住了。

师讲解词语“愣住”

3.师生合作读青蛙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

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把烂泥塘,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池塘。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要珍惜爱护环境,美好的环境是由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四、以文带文。

1.师:有一只小老鼠,因为偷懒,都饿了好几天了,我们赶紧去故事《一袋花生米》里,看看他现在怎么样了!

2.出示自学提示。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故事。

六、板书设计:

21.青蛙卖泥塘

盖房子(……)

修路 美丽的 池塘

种花

栽树

引水

种草

5、《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激发其想像,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泉”。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方法:

谈话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有一只小青蛙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师板书烂泥塘),准备要卖掉泥塘,究竟他卖掉泥塘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师:青蛙太想卖掉烂泥塘了,我们来帮他吆喝吧!(指名读)

2、师:人多力量大,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吆喝吧!“卖泥塘喽,卖泥塘!”这么卖力的吆喝,真的吸引到小动物啦!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3~8自然段,看看是谁被我们的吆喝声吸引来了!(生答)

3、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说了什么?请大家用“——”画出来,青蛙听了以后做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用“~~~~”画出来。

4、生画出句子,生交流汇报。

5、学生模仿读,全班读。

6、师:青蛙听了野鸭的话,去山里引了水,什么水?生答。指导生字书写“泉”。

6、师:青蛙的吆喝声虽然吸引了老牛和野鸭来到泥塘边,可是他们都没有买泥塘,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为什么没有买泥塘。

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课文10自然段

1、师:老牛和野鸭都觉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以后,分别种了草、引了水。于是,又开始吆喝起来了“卖泥塘喽,卖泥塘!”卖出去了吗?

生模仿小动物回答问题。

2、师: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是怎么想的呢?

全班齐读。

四、学习课11~12自然段

1、师: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师范读。

2、师:青蛙说到这里怎么不说了?生答,愣住了。

师讲解词语“愣住”

3、师生合作读青蛙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

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把烂泥塘,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池塘。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要珍惜爱护环境,美好的环境是由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四、以文带文。

1、师:有一只小老鼠,因为偷懒,都饿了好几天了,我们赶紧去故事《一袋花生米》里,看看他现在怎么样了!

2、出示自学提示。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故事。

六、板书设计:

21、青蛙卖泥塘

盖房子

修路美丽的池塘

种花

栽树

引水

种草

6、《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精读引领课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青蛙、草籽”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是怎样不断改进泥塘建设的。

3、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是怎样不断改进泥塘建设的。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青蛙是怎样不断改进泥塘建设。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大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

2、对,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名字叫《青蛙卖泥塘》,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读文要求:

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字词。

(1)请同学自由认读生字词。

(2)请一位“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4)请同学们齐读字词。

3、看来生字宝宝并没有难住你们,你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忆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重点“圭”字拓展,多音字“喝”。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标记好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是小小朗诵家。请一位同学上台,由你邀请几位同学与你合作读完课文。台上的同学要做到声音响亮、字音准确。那台下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听、不说话。

6、读后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7、同学们读的如此通顺,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青蛙为了卖掉泥塘,听了()的话,在泥塘周围(),又听了()的话,给泥塘();接着(),(),又修了路,盖起了房子,最后发现泥塘如此美好,决定()。

过渡语:同学们课文读的真仔细,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青蛙的泥塘吧。

三、精读课文,仔细品读。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他是怎么卖的?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学习课文3——10自然段。

1、表演感悟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1)伴随着青蛙的吆喝声,很多小动物都来到了泥塘边,他们会买青蛙的泥塘吗?请你们自由读3——10自然段,想一想有哪些动物经过青蛙的泥塘,他们想买泥塘吗?(指名回答)

(2)真奇怪!青蛙的泥塘已经有了泉水,周围也有绿茵茵的小草,泥塘怎么还卖不出去呢?它们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

(3)现在你们就在小组内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演一演,看看为什么小动物们觉得不是缺这就是缺那?(学生分组练习)

(4)有哪个小组的同学想上台展示表演呢?

过渡语: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小动物们的想法都说出来了。

3、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0自然段,想一想那青蛙接受它们的建议了吗?又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

1、引导探究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

(1)现在的泥塘真是美啊!听,青蛙在吆喝什么?(师读文中句子)

(2)泥塘究竟好在哪里?请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3)多好的地方呀,你们快学着青蛙的样子吆喝吧。(指名吆喝,一起吆喝)

(4)老师听了你们的吆喝都想买下这个泥塘了,这时青蛙是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做做“愣住了”的样子。

(5)同学们做的真是像极了,青蛙为什么愣住了?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2、同学们说的可真不错,如果你从泥塘经过,又会给青蛙什么建议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写一写,读给同桌听一听。(指名回答)

3、相信青蛙听了你们的话,泥塘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四、整体回顾,课堂升华。

看着小青蛙的烂泥塘成为了美丽的家园,你有什么感想?让我们通读课文再欣赏一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吧。(指名回答)

五、总结提升

小青蛙让我们明白,做事情只要勤劳、肯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我们的校园、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它们变间天堂。

7、《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童话故事。它主要讲述了青蛙觉得自己的泥塘不怎么样,就想把它卖掉。在卖泥塘的过程中,认真听取每一位来买泥塘的顾客的意见,最后把泥塘建设得非常漂亮,连自己都舍不得卖掉泥塘了。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优美,适合学生积累词句。

故事情节非常有趣,适合学生朗读表演。要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抓住课文中的词句展开想象,把课文中的内容同生活联系在一起,明白这些建议和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将一个地方或一样东西打扮得更加漂亮,并学习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出来。不仅能感动他人,连自己也被感动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并向别人介绍。

2、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趣味谈话,理解吆喝

1、同学们,今天一大早,老师就被一阵吆喝声吵醒了,打开窗户一看,一位卖豆腐的老爷爷正在大声的`吆喝:卖豆腐喽,卖豆腐!

2、听!还有一只大青蛙也在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指导读好青蛙的吆喝。)

探究卖泥塘的原因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烂泥塘这儿不怎么样搬到城里住)

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顾客来访(学会怎样将一个地方或一样东西打扮得更加漂亮)

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

(2)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池塘里的水太少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4、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1)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就能卖出去了。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2)做: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的周围。砍竹子,引山泉。

5、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泥塘周围长出绿茵茵的小草,有了泉水)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个来买泥塘的是——————,他没有买走泥塘是因为——————————。

第二个来买泥塘的是————————,

他没有买走泥塘是因为————————。

听了老牛和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说了些什么?

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出示:(1)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2)——————来了,它说:“——————”。

(3)——————来了,它说:“————”。

3、拓展思维: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子?(小组交流)

4、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

五、引导探究第11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指名朗读青蛙的话。)

2、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一读。(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勾画。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4、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鼓励学生大胆表白)

5、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6、青蛙最后怎样介绍自己的泥塘的?画出文中的句子,体会劳动创造美。

7、读儿歌感受劳动的美好

六、作业:假如你想卖一本书,你会怎样吆喝呢?写一写吧。

七、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8、一年级下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写”等11个生字,认识偏旁:秃宝盖、四点底

2、能正确书写“下”、“个”2个生字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4、说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分别与蝌蚪、水泡泡、水珠之间的关联。

5、能找出逗号和句号,在朗读中体现停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写”等11个生字,以及偏旁秃宝盖和四点底。

难点:读出停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宽嘴巴,白肚皮,头顶两只鼓眼睛,身披一件绿花衣。

2、青蛙,你了解多少?(冬眠、捉害虫)

3、今天我请来的青蛙可不一般,它会写诗哦!

4、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青蛙写诗》

5、

写:

(1)出示字卡“写”,指导读音第三声。

(2)它还带来一个新的偏旁秃宝盖,谁有火眼金睛,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偏旁可像了。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房顶平平秃宝盖、加个烟囱宝盖头、八人住进穴宝盖)

(3)开小火车,给它找找朋友。

诗:

(1)这里,青蛙写的是什么?诗。翘舌音谁能读准确?

(2)你有什么妙招记住这个字?(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言字旁:与语言有关

6、齐读课题,青蛙写诗。

(二)初读儿童诗,勇闯字词关

1、读诗歌,圈出你认为难读的生字多读2遍。

2、识字大闯关,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

3、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读或者容易读错的,指出来提醒大家。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当”、“成”后鼻音、“们”轻声

4、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5、去掉拼音,你还会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标红的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换一换、加一加、偏旁归类

7、全班齐读词语。(拍手有节奏地来读)

(三)再读儿童诗,寻找“小帮手”

1、生字难题都解决了,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谁来帮忙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来读一读。

3、纠正字音(小蝌蚪读得真准确。水泡泡读得也不错。一串水珠也真热心)

4、分三组:读课文

5、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写字

一看二写三对照

1、下:压线笔画,点从竖中线上,横中线偏上一点起笔,斜向下

2、个:一撇一捺要舒展,压线笔画是竖。

3、们:左右结构,单人旁,左窄右宽。右边的门的点要略低于单人旁。

(五)营造写诗氛围

1、出示雨天的动图,你看到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小节第一句: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3、谁会读?

4、出示“点”:四点底就好像火,上面一个人端着锅在煮东西。(想象识字)

5、词卡:雨点儿,结合手势读儿化音。

6、雨:雨天上落下来,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均匀地分布在两边。

7、把它放回句子里,读得更好听。(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绵绵细雨。下雨了,请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池子里的小动物们吧。)

8、(青蛙跳出来:“我要写诗啦”),瞧瞧!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从哪儿看出来?(得意、开心的)

9、把这种心情带到朗读里面去。自信的青蛙、开心的青蛙。

(六)青蛙的诗

1、我这有两首诗,我搞不清楚哪首是青蛙的诗,你们来帮帮我(去掉逗号、句号、省略号)

2、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青蛙有好多小帮手呢!)

3、出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4、为什么他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比一比,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小蝌蚪大脑瓜、黑身子、细尾巴,像逗号;水泡泡圆圆的,而且晶莹剔透,像句号;

6、一颗水珠行不行?那一串水珠是什么样的呢?

串:欣赏古汉字,你觉得像什么,一串糖葫芦。把多个东西连贯起来。出示图片: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串鞭炮。

7、原来青蛙的诗里面留下了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的身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朗读指导:小蝌蚪刚学会游泳,没那么快呀!水泡泡没有尾巴,哪能追的上小蝌蚪呢。六个小圆点儿是排着队来听你们念诗,慢一些他们才听得清楚。

结合动作:小蝌蚪游过来,水泡泡从水里探出小脑袋,一串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地说:

7、拓展:我是小小翻译官

有了这么多小伙伴的帮忙,青蛙的诗也写成了。可是,诗里到底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当翻译官。先跟同桌说一说。

9、一年级下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诗”“蝌”“蚪”“给”“逗”“号”“泡”“句”“串”“珠”“以”“省”“略”“呱”1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打一动物)(青蛙)你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它有什么本领吗?我们去看看小青蛙,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蝌蚪、荷叶、水泡泡、水珠……)青蛙生活在美丽的池塘里,粉红色的荷花当阳伞,碧绿的荷叶当摇篮,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享受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实在是太美妙了!于是它诗兴大发,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又一项本领写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写诗》。(板书课题)领读课题,认识“诗”字。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讲解:几句诗之后出现了空行,这几句就是一小节。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4、练读:采取同桌分小节互助读或开火车分小节读和老师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正确。

5、在淅啦啦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它的好多伙伴也来帮忙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找一找,用直线画出来。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小节。

配合情境图,引导学生体会青蛙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这一小节诗。

2、学习第二小节。

(1)认识“蝌”“蚪”两个生字。这是两个形声字,虫+科=蝌,虫+斗=蚪。

(2)小蝌蚪说什么了?我们来读出蝌蚪说的话。认识“给”,这里的“给”是“为、替”的意思。组词:交给、送给、还给。

(3)认识“逗”“号”这两个生字。认读生字卡片。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

(4)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和蝌蚪的相似。

(5)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3、学习第三小节。

(1)水泡泡帮助青蛙做什么?

(2)认识“泡”字。认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三点水加包就念泡。氵+包=泡。组词:水泡、气泡、泡沫、肥皂泡、泡茶、灯泡……哪些字长得和“泡”很像?(抱、跑、炮、袍……)

(3)水泡泡想怎么帮忙?出示“句”字卡,学生认读。板书“句”字。强调音节中“ü”的变化。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勹”这个偏旁叫包字头。带包字头的字还有哪些?(包、勺、勾、匀。)认读词卡“句号”。句号用在句子的末尾。

(5)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句号和水泡泡的相似。

(6)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4、学习第四小节

(1)在那碧绿的荷叶上有一串水珠,它们也来帮忙了。指名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字卡,认读“串”字。利用课件展示“串”字的字理演变过程。“一串”用来说连贯在一起的某些东西。还可以说一串什么?(一串灯笼、一串珍珠、一串辣椒、一串羊肉……)。

(3)认识“珠”字。拆字,去掉“王”你认识吗?组合:王+朱=珠。组词:珍珠、珠子、眼珠、泪珠、汗珠、露珠、珠宝……

(4)认识“以”“省”“略”三个生字。认读生字卡片。组词。认读词卡“可以”,用“可以”说一句话。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5)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省略号和一串水珠的相似。

(6)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5、学习第五小节。

(1)现在我们来看青蛙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朗读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青蛙写的诗。你发现什么了?青蛙的诗很有趣,一直在重复一个“呱”字。

认识“呱”字。形声字。口+瓜=呱。“呱呱”是青蛙的叫声,这样的词叫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汪汪、喵喵、嘎嘎、叽叽、喔喔、嗡嗡、沙沙、哗哗……)

(3)青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停顿,有了好听的节奏。逗号的停顿时间短一点,句号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活泼轻快地),注意节奏。

(4)孩子们,我们来猜一猜,青蛙在诗中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情境图大胆想象。)

6、回读全诗

在小伙伴们热心地帮助下,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它高兴极了!我们也为它感到高兴,是吧?让我们再一齐读一读这首《青蛙写诗》。

四、练习巩固

1、游戏:跳一跳(师说那个字,生举起卡片跳一跳)。

2、大屏幕出示词语认读。

3、在儿歌中巩固识字。(屏幕出示儿歌)

五、全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老师也希望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出自己的诗歌,好吗?

10、一年级下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梳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充分利用课件、录音、挂图、实物、生字卡片等教学资源。

一、创设情境,复习生字

1、出示小青蛙(图片),和小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创设情境,看图读词语复习生字。(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巩固生字。

4、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五名学生读课文:青蛙写诗的.时候,都谁帮了它的忙?

(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读读二、三、四小节,想想:他们都帮了青蛙的什么忙?

(板书: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感悟课文,随文识字

1、思考:在青蛙写诗的过程中,都有谁帮了它的忙?

板书:蝌蚪、水泡泡、水珠

思考:它们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

(1)蝌蚪要当小逗号。板书:逗号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能给你当个小逗号!”

学习“蝌蚪”、“给”的多音字(ěi,jǐ)、“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学习“号”的多音字(hào,háo)教学生正确书写“号”字。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能当逗号呢?

蝌蚪的外型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尾巴,很像逗号。

(2)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思考:水泡泡为什么能当小句号?

因为水泡泡是圆的。板书:。

老师今天带来了泡泡,老师来吹一吹,你来观察,看看是不是圆的?

教师吹泡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泡”生字卡片,学生随机读。教写“泡”。

(3)请两名书写又快又好的同学到前边来为同学们吹泡泡。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并帮助老师把屏幕上的空填上。

通过观察,填空

一(串)泡泡

学习“串”字:两口子,一条心。

出示“串”的字理图,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用一串()表示?

一串香蕉、一串葡萄、一串水珠……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这么好,老师送给同学们一串红红的灯笼。

在青蛙写诗的时候还有一串水珠来帮忙,它们做了什么?

水珠当省略号。认识“省略”。板书:省略号

你认识省略号吗?快在这篇诗歌里找找用笔画下来,查查它是由几个小点组成的?板书:……

2、青蛙在这么多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它的诗歌,你快来欣赏一下青蛙的作品吧!边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1)都是一个“呱”字。

学习“呱”:象声词,左右结构,形声字,左口右瓜。

(2)用上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逗号、句号、省略号。

虽然整首诗都是一个“呱”字,但是由于好朋友的帮忙,才使青蛙的诗有了停顿。逗号表示句子中间较小的停顿。句号用在句子结尾,停顿比逗号稍长一些。你愿意当个小青蛙,读读自己的诗吗?要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自豪、高兴、感激的心情读)

(3)思考: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省略了青蛙说的话,其实青蛙还有很多话要说呢,可是天空下的雨越来越大,它只好告别了好朋友回家去了。

四、作业

语言文字由于有了标点符号的帮助,才更精彩,在标点符号大家族中,你还认誓些?和同学说说。

11、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口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此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陈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在青蛙吃虫子的具体情境中,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演示过程,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难点

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评价设计

1、通过在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中,学生能否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评价目标1的完成。

2、通过学生能否用语言完整描述摆小棒、拨珠的过程和说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来评价目标2达成。

3、通过练习题解决问题来成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对,青蛙。青蛙可是吃虫保庄稼的能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怎么计算?

②同伴合作:

1、先自己立思考

2、再把你的算法用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等方式讲给同桌听!

③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回想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在摆过程中那一步你能看出来是50+30=80?

那在拨计数器过程里你有又是怎么看出来50+30=80?

为什么30里的3要和56中的5加在一起?(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小结:大家展示的这么多算法看似都不一样,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在计算上是有相同的地方,还是有关系的。

计算完毕,别忘了写上单位和答语。

⑵接下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56—30=

②小组合作解决完成。合作要求:

先立思考,尝试解决;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把你们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组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吗?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计算了56—30=26。真了不起。

③对比:这么多方法,你知道他们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看来大家不仅会动手做,更会动脑思考。

一起来口答。

④56—30=除了可以解决“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之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

⑶对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关于青蛙的问题,我们先解决到这里了。

来看一组题,34+20=34+2=?谁能口算出答案?口算方法上什么不同?

71—10=71—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加减一位数在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时,一定要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2+6=43+30=76—60=78—5=?

2、看到同学们这么棒!小青蛙为大家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能根据图意讲个数学故事?怎样列式?

四、小结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青蛙,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吧!

12、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谁会去给他们治病吗?(学生会想到啄木鸟)那么谁又常在稻田里捉虫子保护庄稼呢?(学生会想到青蛙)

师:是啊,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哦!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生活认知,以抢答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得到数学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生: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综合现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计算方法: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在这几种方法中,有没有最简洁的方法呢?和老师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师: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还有不同的减法问题吗?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知道这两个减法问题该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计算56+30相同。

[设计理念: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比较中培养了优化意识。]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创设青蛙跳远情境),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53页第三个绿点问题)

(让学生立完成。适时巩固和总结。)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3、青蛙们忙忙碌碌,大森林里的啄木鸟可也没闲着哦。快瞧!(出示练一练第一题,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4、师:同学们,青蛙除了捉虫子,还有最厉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热闹呀!(课件出示连一练第五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5、淘气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学去郊游,一人一瓶,可只有30瓶矿泉水,你知道还差多少瓶水吗?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一直能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帮老师解答: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做好后需要仔细检查。

生4: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生5:就是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3、二年级美术《听听画画》教学设计-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二年级美术《听听画画》教学设计-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听觉,感知歌曲旋律,尝试初步记忆、理解歌曲内容,通过思考加工,用语言表述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并尝试大胆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所想。

2、通过听听、画画,培养学生的感官、理解、想象、表述创作能力。

3、让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增加集体合作意识及生生协助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把感官所听到的内容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难点:把抽象的感官所听到的内容用画笔描述表现。

三、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的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儿歌一首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是否齐全。)

2、 导入

出示“月亮小精灵”情景对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课了?

生:月亮小精灵

师:月亮小精灵告诉黄老师,它上次跟你们一起上课非常的开心,所以今天不请自来了,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月亮小精灵吧!

生:掌声……

师:月亮小精灵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课题,请同学们睁大你火眼晶晶的大眼睛看看它今天带来了什么有趣的课题。

3、 授新课

出示课题——听听画画(生齐读课题)

师:月亮小精灵说今天它不仅带来了有趣的课题,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考考你们看看谁是千里耳,谁的耳朵最灵。

出示课件——谁的耳朵最灵?(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

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学生听儿歌的同时要求学生初步记忆儿歌内容。)

出示课件——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结合所听儿歌及教师指导,用语言表述所感知到的儿歌内容。及时表扬耳朵最灵的同学们。)

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加深学生理解及记忆能力。

出示课件——神奇小画童激励学生作画热情

神奇小画童:呵呵……你们的耳朵灵,我的画笔更灵,我的神奇小画笔可以把耳朵听到的东西画出来,你们能么?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么?

生:能……(回答得声音很自信)

师:好,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神奇小画童的神笔,现在你们就证明给它看吧!

4、 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连续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进行描绘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记忆及想象,尽情描绘表达。 )

5、 评画(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比,评选今天的小画家。)

6、 结束课堂。

14、初二年级体育和健康课《集体舞》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初二年级体育和健康课《集体舞》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一、构思

全课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和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主动参与精神、求知欲、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我判断、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展。

二、教法的选择

本课的主要教材是集体舞,由于内容较单调枯燥,我采用了一材多教的方法。在教学中增设音乐伴奏,变换角度、方位,运用竞赛、学生自编、自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韵体感、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了课程的精神:“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指导、练中提高”。

三、课程资源开发

在教材的`搭配上,准备部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编舞蹈操。分组活动中安排打布袋、舞蹈表演、羽毛球、篮球、足球、土保龄球、橄榄球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组织简单,器材可以自己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放松活动中配上音乐集体跳“兔子舞”,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学法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能尽情发挥,充分活动,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课时安排: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1.复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基本动作。

2.学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的队形变换。

3.自选项目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青少年十六步的动作要点,通过练习有70%以上的学生基本完成十六步的队形变换。激发学生舞蹈兴趣,主动参与。

2.在合作与交流中积极探究,塑造美好形体,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练意识和创新能力。

15、七年级《卖白菜》教学设计

七年级《卖白菜》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卖白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温故知新: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

解析: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

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二)旧知新用:

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解析: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僻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

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

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僻、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解析: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僻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适意的,我真的不适意的……,”

① 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僻

② 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 非常挑剔 的老太太形象

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极度僻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僻,她都能挺过去

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四、拓展思考

在那个极端僻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建议二可采用片段作文训练法

可以先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勾画人物描写方面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然后谈谈原因,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先对文章的人物形象、主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赏析文章的重点语段,分析写作方法、及其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应用等让学生在赏析后自己仿写,达到本文的教学目的二

建议用一课时完成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查询与莫言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第一步: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先行浏览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文主题的看法,借以了解本文的中心

第二步:分析人物,掌握刻画方法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老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到本文的人物描写上面,可以让学生勾画描写母亲和“我”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句子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哪些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达到了怎样的作用,并且让学生进行仿写,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用多种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充分感受本文母亲形象后,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自己写个自己的母亲片段。

16、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1、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提问: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是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时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同学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

3、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4、提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3.(出示灯片)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4.后来结果呢?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导感情朗读。

6.总结学习方法。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

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

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

三、汇报自学成果。

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

(1)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看清屋里的东西。

(2)提问: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结果怎样?

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

(1)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恢。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恢。

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恢。

3.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