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春民间习俗
小麦拔节锋正锐,鱼儿游动情舒畅,燕子筑巢刚开忙,绿芽初长现茂盛,万物生长趁春旺,人为理想开始闯。祝立春快乐!前途似锦!520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3立春民间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立春民间习俗
一、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二、报春送帖子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
三、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四、鞭春牛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以促进牛的繁殖。
五、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六、戴春鸡
有的妇女用青色绸剪成春燕、春蝶饰于头上;女孩子剪彩为蝶燕,称为“春鸡”,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有的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绩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替在发髻上;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
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2023立春民间习俗
春饼春饼在山东又名薄饼、荷叶饼,上可以入宴席配烤鸭同食,下可以卷大葱、抹面酱,而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结缘,最是饼中“通品”,深受民众喜爱。
大葱味辣,为五辛之一,春饼以五辛佐食,这正是古代立春饮食的遗俗。
春卷在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食品,在有中国餐馆的地方,就有春卷。春卷在德国甚至被看作中国食品的代表。这里的春卷当然已经与立春没有直接关系,不必只在立春食用。人们也大多并不知道,春卷本来是与立春相关联的,曾是立春的节日食品。
咬春
清代,一般人家立春节一到,就要咬食生脆萝卜,认为这样可以却除春困。
北京民间立春节咬萝卜的习俗极为流行,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个大而匀称的萝卜来咬食。这种萝卜,有的是“皮心都绿”,有的“皮红心白”,有的“紫皮白心”,通称为“水萝卜”,只可供生食。这种萝卜,“极甘脆”,有诗人赋诗赞誉日“咬春萝卜同梨脆”,的确诱人。而仔细品来,不仅滋味好,情调好,还能提精神、解气闷,难怪它如此受人偏爱。另外,一些富足人家,还要吃春饼和春盘(春饼与春盘的构成与制作见“人El太平宴”一节),也叫做咬春。较之单纯咬个水萝卜,要文雅和讲究多了。
煨春
主要在温州等南方地区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节饮食特色。
所谓煨春,就是烧食春茶。起初,人们是将朱栾切碎,掺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后来,改用红豆、红枣、柑桔、桂花、红糖与茶一同入水煮。这就是春茶。这种茶专供立春节食用,当地人称之为煨春。煨春时,还要同时吃一些糕、例之类的茶点。届时,往往还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后全家人再尽情分享。煨春的益处,据说可以明目益智,还有大吉大利及富贵荣华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动在民间广为流传。
2023立春民间习俗
首先是迎春。迎春也叫行春。清代上自皇城北京,下到各地方县城,人们都要在这一天隆重热烈地举行迎春大典。各地的仪式大同小异,我们这里仅以苏州立春节的迎春活动加以说明。据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载,立春前一天,本地郡守都要率领群僚出外迎春。迎春的仪式,一般设在楼门外柳仙堂。在前往迎春的队伍中,前有各色旗帜导引,鸣驺开道。f临时雇佣的乞JLfr]装扮演出观音朝山、昭君出塞、学士登瀛、张仙打牌、西施采莲之类的“社火”,热热闹闹,春牛殿后。四处都是前来观看的人流,熙熙攘攘,如同赶大集一般。每当春牛从身前经过,男男女女都争先恐后地用手去触摸春牛,据说这样可以“占新岁造化”。当地流传的谚语说:“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这可以说是自周代以来流行的迎春仪式的清代版本了。
其次是打春。所谓打春,就是鞭打春牛的简称。所谓春牛,就是在立春节前,人们用黄泥或纸做成一个牛的形状,牛肚里填上五谷杂粮等物。春牛,应当说是迎春队伍里一个十分特别的角色。一般由一个手执彩杖的农夫赶着。如果立春日在头年腊月,农夫要走在春牛前;立春日在正月十五日左右,农夫则走在春牛之后;立春日恰在正月初一,农夫就与春牛同步。春牛被赶到“府堂”,时值立春,就用鞭子将它打碎,人称打春。在场的百姓,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前捡起春牛肚里流出来的五谷和砸碎的泥片。拿回自己家中,五谷放于粮仓,泥片放于牛棚或涂在墙上。据说,这样可以保佑一年粮食丰收,马牛满棚,大吉大利。当然,有些地方的打春活动,与此有些小小区别。如苏州等地的春牛,往往空心。待春牛被鞭碎之后,围观百姓要将提前准备在手的“麻、麦、米、豆”等,“抛打春牛”。官府小吏,将一种被称为“春球”的物品赠给前来参加活动的百姓,用以预兆丰年。
再次,就是张贴芒神春牛图。京城里,由顺天府给皇上呈送春牛、芒神图,向皇上敬贺立春之喜。民间百姓,则纷纷到集市上去购买这类纸图,恭恭敬敬地张贴到中堂,祈求神灵保佑一年农事顺利、丰收吉祥。
再有,就是拜春。这种活动,主要在江南苏杭地区流行。每逢立春日,老百姓都要互相登门致意,庆贺立春,共祝新春吉祥,祈求一年丰收。拜春的百姓,人来人往,犹如春潮涌动。人人春风满面,个个喜气洋洋。
此外,还有歌舞庆祝活动流行于各地。前面所说的苏州立春“社火”,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歌舞庆贺活动。只是它被纳人迎春队伍中,用以制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吸引百姓的关注,但它歌舞庆祝的作用仍是十分明显的。东北地区,就十分流行在这天演出各种戏,吸引附近百姓观看参与,以热闹红火的气氛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立春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