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
摘要: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它一直都是各国争夺的焦点,在当今竞争与机遇并存的社会,石油政治决定了世界的新秩序。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石油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挑战,必须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另外,国际油价不断波动,使得我国在国际石油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石油 石油储备 挑战 石油安全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石油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当国内石油资源供求矛盾日渐严重,国际石油价格的频繁波动,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战略,是确保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武器。我国应及早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当石油供应链发生断裂时,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在国际石油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一、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完成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消费将处于迅速增长阶段。21世纪中国石油消费将会迅速增长,那时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将会日益凸显。积极研究中国中长期石油安全与战略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显得十分迫切。
1.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我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石油不断增加,我国国内的石油供求缺口为巨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能源危机可能随时爆发。2.世界石油竞争十分激烈,资源争夺不断出现,境外资源日益缩小,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时会受到国外强大实力的排挤。3.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力较小,对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过度依赖,影响了我国对境外石油的进口,也容易导致我国石油不安全情况产生。4.国际油价脱离了经济的正常供需关系,石油价格与供需关系已经背道而驰。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困扰着中国石油安全,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国内所有的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石油这一战略性的物资,这将直接导致中国的抵御风险能力大大降低。5.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美日等国在中国周边军事渗透构成威胁。在现代的国家政治、军事等外交关系中,石油的比重已经变得举足轻重。如伊拉克油气储备丰富,美国插手其中,引发了伊拉克战争;当我国的南海区域,探明发现大量丰富的石油资源后,此后南海地区就争端不断。6.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国际公认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国家石油安全急需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主要问题不再是国家的石油产量有多少,尤其是国际油价脱离了经济的正常供需关系,石油价格与供需关系已经背道而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日本国内从未生产一滴石油,全部依靠国外进口,美国大部分的石油消费都是依靠他国进口,它们这些国家建立了健全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从而保证了国家的石油安全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国外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过高,没有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我国石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急需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措施
根据石油能源储备主体的不同,石油储备主要有政府储备、机构储备、企业法定储备、企业商业储备等。要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必须将它们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互补充。
1.石油储备建设应规范化、法制化。石油的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稳定,而且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储备过程中,国家应该完善相应石油储备、能源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石油储备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有法可依,顺利进行。2.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借鉴发达国家石油储备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参照合理处事原则,建立由中央管理的多级管理体制,认真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维护好完善石油储备过程中的各种关系。3.完善石油统计和报告制度。在及时有效分析现阶段国内的石油能源需求状况后,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我国目前在石油统计和报告制度这一制度建设上还不够完善,需要改进。4.我国可以通过多方筹资和部分商业化运作等方式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这样既可以解决巨额的资金问题,还能解决政府的经济负担。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石油的购买及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还可以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来开辟石油期货市场。这样既可以解决巨额的资金问题,还能解决政府的经济负担,分散风险。5.坚持分步走和多元化储备策略。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我国石油储备应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石油储备标准相同。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目标分化,放眼于长远目标具体实施,并积极鼓励各相关石油企业进行必要的商业储备。6.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加强国际石油领域的合作。首先是要积极而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其次要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如今,石油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资源角逐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要用双赢的手段,我国应积极参与亚洲能源合作论坛,加强合作,以市场换资源,在中东、北非、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外交活动中强化油气资源外交,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提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保证国内的石油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总结
当下国际石油竞争十分激烈,石油的战略性地位越来越突出。我国在分析自身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后,要找准策略,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我国也应该与他国积极合作,协调各国石油储备政策,共同维护能源安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
摘要:综合国际和国内目前的石油现状,说明石油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国计民生的保障。由此提出了中国石油储备的战略意义。以中国目前石油消耗现状及国家长远发展为根据,分析了中国石油储备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客观地阐述石油储备对国民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同时,客观总结了中国目前石油储备中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提出相应的可行性解决方法,并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石油储备进行比较,说明了我国在石油储备方面的差距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石油;战略储备;石油消费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2023年7月16日,大连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将人们关注的重点又一次转向了当今生活的第一大能源――石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便是不断攀升的能源消耗。而石油作为世界第一能源,必定成为人们关注和炒卖的重点。所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有可能随时发生的能源危机,中国也不例外。
1、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成因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联系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是关系一个国家稳定和国计民生的保障。所以也就成为了国际社会相互竞争、角逐的砝码。由石油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屡见不鲜。世界范围内三次比较大的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8年伊朗政变。1990年伊拉克、科威特战争。三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也直接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利益。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许多国家在国际能源机构(Intem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的共同协作下开始进行石油的战略储备,以缓解油价过高,石油短缺的状况。中国并非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但中国于2007年12月18日成立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用以承担全国石油战略储备。中国为何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下进行具体分析。由图1所示,中国原油的产量每年都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增长,总产量可观。但中国人口众多,虽原油产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但根据人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而近十几年来,中国早已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特别是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更首次突破2亿吨,达20067万吨,2009年石油净进口量达21838万吨。近年来,中国近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耗依赖进口,这无疑和中国人口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油、柴油、煤油、煤气、石油化工品等石油产品在人民生活中的人均使用也将不断扩大,石油消耗也将以人口数量为基数成倍增长。人口数量庞大,造成石油消耗量庞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石油消耗,多半依赖于进口,2023年1~6月,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15.1%;对外依存度达55.14%,同比扩大4.2个百分点。而5年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2.9%,仅仅5年时间,增长近13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扩大。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快速增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某股份制公司某大股东为例,其控股比例达到30%将能对公司的决策起到相对控股的作用,达到50%更能起到绝对控股作用。同样的道理,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超过50%依赖于进口,石油进口量将对中国国计民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也将持续影响中国经济运行。此外,近年来油价涨幅较大。2002年市场油价稳定在每桶25美元,2003年2月1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30美元/桶,达33.85美元/桶: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走高,当年8月25日达45.21美元/桶;2005年石油价格继续走高,6月25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达60.54美元/桶;2006年后,原油价格继续上涨,5月逼近70美元/桶;2007年从年初每桶54.28美元迅速增长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2008年后油价更是一路狂飙,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到每桶147.50美元的历史高点;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油价格从2008年末2009年初的45美金/桶附近震荡上涨,随后,由于各国加大经济刺激的力度,相继出台各种急救措施,各国经济暂时企稳回升,国际油价也在需求和投机等系列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回升走高油价维持在70-80美金/桶间徘徊。2023年,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截止目前,油价在70-90美元/桶间震荡。从2003年的40美元/桶。到现在的70-90美元/桶,油价价格增长了近一倍。石油价格的增长将带来巨额的经济负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旦油价发生大范围波动,或者人为进行石油炒作,都将增大中国资金压力,影响国内货币存量,也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连锁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全国性的经济危机。所以石油价格的波动亦不能忽视。
因此,在中国人口众多,对外依存度大,石油价格日趋高涨的情势下,我们有必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一方面,可以防止石油短期供应不足或中断,通过石油的销售和吸纳,达到稳定油价的目的,即在油价过高时可以通过释放储备石油降低油价,当油价降低时,及时吸纳补充石油储备缺口。从而达到稳定油价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人为炒作,进行石油投机时,石油储备可以起到维持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的作用,为国内经济调节争取时间,保证国计民生、防范经济危机。
2、石油战略储备的现状
2.1 世界石油储备现状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已经早早认识到了石油储备的意义,并积极开展和不断发展本国石油储备事业。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国――美国早在1976年就建立了石油储备。截止2009年,美国能源部(Energy Department)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拥有近7,27亿桶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已达到100天的计划储备量。而中国的近邻――日本也在70年代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逐步建立起官民并举的石油储备制度,2006年就达到172天的石油储备量。欧盟成员国的法国,更采取了招标替代储存的方式进行石油储备,与美日以原油储存为主不同,法国目前采取以储存成品油为主,原油为辅,现阶段总的储备量为2227.1万吨。可达到150天的储备量。而德国则由石油储备协会(EBV)替代国家政府进行石油储备,分担了国家财政在石油储备上的紧张压力,更能提高石油储备的效率并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但距离其200天的计划还有一定差距。总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世界各国石油战略储备模式基本形成。
2.2 中国储备现状
中国作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建设相对较晚。仍然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目前,中国石油储备采取以政府战略储备为主体、以企业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4-2008年,建立四大石油储备基地,使全国石油储备能力达10000万桶。在2003年国家政府就开始石油战略储备的酝酿工作,在2004年正式规划在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 宁省大连市)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以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2008年底,四个基地基本建成,并已收储原油。总规模1640万立方米,可储原油约1100万-1200万吨。相当于原油十余天的进口量,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总体石油储备能力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但这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所规定的90天“达标线”。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阶段为2008-2023年,预计再建立八个石油储备基地,规划库容为2680万立方米(约合原油近2200万吨),约合1.69亿桶。将全国石油储备能力提高至30000万桶,相当于中国4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随着新疆独山子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开工,标志着中国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第二期工程选址包括广东湛江和惠州、甘肃兰州、江苏金坛、辽宁锦州及天津等地区。在独山子石油储备基地开工后。其他储油基地也将陆续开建。中国二期项目建设,以地下储备库为主,力争通过3年的建设,使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库容达到4460万立方米。
第三阶段将把储备能力提高至50000万桶。中国还准备建设一座大型地下石油储备设施,储备能力将达到4400万桶。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尹震在一研讨会上透露,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第三期工程规划库容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与第二期工程相同。三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完工,重庆万州、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可能被选为三期工程储油基地。
3、中国石油战略储备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石油储备的技术性问题及解决办法
2023年7月大连的石油泄漏,9月抚顺石油三厂的爆炸,乃至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故。这些由石油造成的污染和危险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进行石油储备首先要解决好安全问题。众所周知,石油容易燃烧,大范围的石油储备一旦燃烧还可能面临爆炸的风险。所以在石油储备中,储备场所戒烟、戒火星,不得将引火物带进现场;进入油库不准随意用石子等物敲击储油容器和设备。提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生产操作时,更应该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绝对禁止违章违纪事件的发生。要做到这些就要强化操作人员的认识,并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来达到规避危险的目的。其次,在石油管线、输油设备、容器某个部位聚集的静电,在两种物质之间发生跳火现象,这亦对聚有大量石油蒸气的作业场所来说,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因此,在石油输油作业时,适当放慢输油流速,在向卧式油罐和铁路罐车输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空气的摩擦,从而减少和排除产生静电的可能性。石油储备、运输、生产过程中,最易漏油,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至今没有彻底清除,大连的漏油在一定时期内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想杜绝漏油,一方面要保证储油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就要有熟练的技术和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核对,以保万无一失。当一种石油成品油中混入另一种油品时,就会影响石油的质量,严重的还会使油品变质,从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石油储备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混油,不同品种的石油混合将影响石油的质量,要做到防止混油一要保证必要时管线专线专用,设备不混用,还要保证进油卸货做好计量化验工作。最后,石油为碳氢化合物,在炼制过程中,又加入了多种添加剂,因此大部分石油产品对人体有毒害性。在储存中防止石油中毒,要严格操作制度,注意劳动保护及个人卫生,上岗时穿工作服,操作时要站在油蒸气上风口,避免身体与石油产品直接接触。在清洗油罐或特殊作业时,要戴防毒面具。油蒸气场所在条件允许时,应定期测试空气中含油气的浓度。总之,责任到位是保证石油储备安全的最有效办法。
3.2 石油储备的资金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国石油消耗量大,石油储备的数量亦非常巨大。巨大的石油储备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为保证石油战略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资金是不可缺少的。中国石油储备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随着中国石油消耗量的增大,石油储备也要不断加大,这笔费用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一直单一的由国家财政来解决,势必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也影响财政使用的公平性。所以可以考虑征收石油消费税,既能缓解中国财政压力、增加财政收入,又能引导消费,使人们尽可能减少石油的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国家还可以对石油储备企业在资金、利息、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者补贴,发动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到石油储备中来。这还可以解决中国石油储备主体比较单一的问题。在国际上还可以在资本市场进行石油买卖,通过期货、证券等形式筹措资金。此外,在石油储备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场地使用的问题,如何为巨大的石油储备提供相应的场地,也面临一定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机关应积极协调协商土地的使用问题,对提供土地使用权的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统筹规划,共同负责,使石油储备的土地不在成为影响储备的困难。
3.3 国际间合作
中国石油储备大多来自进口,所面I临的问题就是中国与石油输出国及其他各国的关系。保证中国国内石油储备就要做好国家间协作,能源外交。既要同大的石油生产国保持密切关系,又要特别注重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的合作。既要继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10+3和10+1战略对话,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去开拓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石油市场,使中国的石油供给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不断学习世界各国的石油开采、储存技术,保证产量、存量,减少提炼损失,更有效的利用资源,从而为中国的石油储备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而中国石油储备刚起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石油储备量与OECD所提出的安全期限储备量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花更大的精力,做更多的准备,克服更多的问题向“90天”进发,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却是我们的最低要求。在今后石油战略储备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4、结论
石油储备,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希望能够为中国石油储备提供有意义的建议,为中国早日实现石油储备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则柯,信息经济学平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25-127.
[2]王敏,石油储存重在五防[J],安全,2007(3):51.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
一、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背景
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石油需求量较小,石油供应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产需基本平衡,所以石油储备问题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石油消费迅速增加,而原油的生产并未显著提高,导致我国石油贸易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为了应对我国石油供应中断的潜在风险,保持石油市场稳定,石油储备问题逐渐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23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石油储备”。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资源战略的高度提出“尽快建立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与此同时,发改委着手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建立石油储备的可行性、管理体制、资金保障、储备布局等进行深入研究。2003年,国家经贸委出台《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制定了石油工业发展方针。2003年5月,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标志着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正式启动。
二、 我国石油储备的功能作用
首先,建立石油储备有助于维护石油供应安全,增强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建立一定规模的石油储备有助于提高我国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供应保障能力。
其次,建立石油储备有助于增强政府对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建立石油储备,一方面可以根据石油市场走势利用石油储备调节石油市场,提高风险驾驭能力,保证国内石油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用以震慑国内外金融机构过渡投机,减少油价的剧烈波动。
再次,发挥战略震慑作用,并作为本国参与国际能源实物的重要砝码。充足的石油储备能够增强我国在石油地缘政治中的回旋余地,起到震慑作用,避免特定条件下的石油禁运和投机,使对手在利用石油武器进行威胁时有所顾忌。
最后,充当政府储备资金。战略石油储备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实物存在形式。
三、 国家石油储备的管理体制
中国建立了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从上至下分别为发改委能源局、储备中心和储备基地。
最顶层是决策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油气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成立于2003年,现隶属于国家能源局,负责“拟定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规划、政策并实施管理,监测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提出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订货、轮换和动用建议并组织实施,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石油、天然气储备设施项目,监督管理商业石油、天然气储备”,具体工作由石油天然气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负责。
中间是执行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2008年8月正式划归国家能源局,是国家储备建设和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储备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国家储备石油的采购、轮换和投放,协助检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
最后是操作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独立法人单位。第一期,由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代表国家出资,分别在镇海、舟山、大连和黄岛设立4家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二期项目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负责设立基地公司,视同全资子公司管理。
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实行委托建设制度,按照国家投资、企业承建、部门管理、依法监督模式进行管理,即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的各种事项均委托中石化、中石油、中化等专业公司管理,日常操作层面的事务性工作在石油储备中心监管下,委托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石油公司进行专业化有偿经营。
四、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布局及建设进程
中国政府2003年批准了石油储备计划,计划用15年的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长期目标是,形成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能力。
自从中国在1993年第一次开始讨论战略石油储备的问题,到2004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在浙江镇海开工建设,第一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四个基地(包括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海和辽宁大连)已经在2009年实现全部投产,共注入1.02亿桶原油,合1640万立方米,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储备能力已达30天。
2009年开始,第二期储备基地启动,新建的储备基地向内陆地区倾斜,包括舟山(二期)、黄岛(二期)等,西部地区,储备布局更加完善,储备方式趋于合理,主要以地下库为主,地下储备库比地上的更安全、更环保,并且节省投资合运营费用。据测算,以一个300万立方米库计,地下库比地上库节省6亿至7亿元建设投资,运营费用仅为地上库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二批战略储备基地已经陆续开工建设,规划库容为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
期间石油价格正处于低迷时期,建成的储油基地都已经灌满,为了低位吸纳原油,一方面在期货盘面上大量做多,另一方面乘国际金融危机,很多船东现金流紧张无法缴纳造船费用,导致很多新船包括油轮压在船厂的机会,将密封船壳拖到近海作为浮动的储油基地,解决储油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制度问题,未能实现。
2023年我国已经着手建设第三期石油储备基地,计划建设库容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完工,建成后库容将与二期工程相同。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
五、 国家战略储备注油进程
2023年11月20日,一向被外界认为非常神秘的中国战略原油储备近日揭开了部分面纱,中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储备原油1243万吨,约合9100万桶。2023年年中的储备原油2610万吨。相对于2023年11月份的数据大幅增加1367万吨。
2023年9月2日国家统计局发文表示,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和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总共八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达到2860万立方米。前七个为地面库,黄岛为地下库。截至2023年年初,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中国实现储备原油3197万吨,半年时间注入量达587万吨。
中国商务部于2023年4月底公布数据显示,至2023年年中,中国已建成的九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包括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和舟山二期(岙山岛)九个储备库,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325万吨。而2023年年中这一数据为2610万吨。在一年时间内,国家石油储备增加了715万吨,增幅高达27.4%。在2023年4月,中国公布SPR数据报告就显示,2023上半年就增加了934万桶原油的国家储备,相当于平均每天5.2万桶。
中国国家发改委在2023年7月公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中表示,将加快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三期工程建设。
至2023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相比于中国商务部4月公布的2023年年中上述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3325万吨原油储备,多出448万吨。
根据国家能源局(NEA)数据显示,2023年6月和2023年6月期间,中国利用低油价的契机,大力增加战略石油储备(SPR),增长幅度近14%!路透社估计2023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填充率为8.96万桶/日,高于2023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2023年的23.9万桶/日。此外,据路透社援引分析师称,随着2023年第三、第四季度油价上涨,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储备的储存速度有所放缓。
六、 总结
如果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23年战略储备达到6900万吨,现在完成了3773万吨,尚有3127万吨的缺口。国家储备库的建设上,现在已经建成3630立方,完成一半多一点。实际上,2009年第一期的目标已经完成,4个原油储备基地建成投产,并完成一期1243万吨的石油灌注,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58美元/桶的成本完成。新增的2530万吨,是2023年、2023年和2023年三年之内完成的,平均每天16.9万桶/天的注入量。
如果要在2023年、2023年和2023年三年时间完成整个储油计划,平均每天需要注入20.9万桶/天,而且现在第二期储备基地尚未完全建成,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重庆市万州区、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2023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及格线”。
在前三年的注油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油价越高,注油速度越慢,国家在采购原油填充储备库时,也要考虑原油的绝对价格问题。Brent原油在2023年的均价为53.7美元/桶、2023年均价44.64美元/桶和2023年均价54.52美元/桶,这三年油价相对较低,我国在此期间迅速完成了二期原油战略储备灌注。
未来制约国家战略储备建设进程的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储备库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是原油绝对价格的波动,值此油价暴跌之际,Brent原油重新回到50美元之际,中国原油战略储备对外采购会不会重新开启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