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一般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四川省)2023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在自治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自治县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破解发展难题,圆满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的五年,是马边实现经济大发展,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五年来,我们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排14位,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同2023年相比,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8亿元,年均增长10.6%;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40.2亿元,年均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年均增长15.5%;一般公共财政收入3.05亿元,年均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8元,年均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5元,年均增长12.8%。

  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规上工业企业达21户,磷矿年开采能力达550万吨,黄磷年生产能力达4.5万吨,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水电总装机达60万千瓦,工业化率达到37.94%。建成全省最大乌金猪保种繁育基地,标准化茶园、白竹等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6.7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园15万亩,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马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成烟峰民族风情小镇、玛瑙苗寨、会步新村等一批特色村寨,成功打响“小凉山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系列文旅品牌,202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较2023年增长225%。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完成6户国有企业解体。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新创建国省市级“示范社”30个。深化开放合作,签约引进总投资281.6亿元的项目42个,到位市外内资113亿元。总投资79.77亿元的8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官帽舟水电站建成发电。启动民主临港工业园区前期工作,2023年劳动工业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上缴税收5000万元。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包装生成总投资730亿元的项目102个。

  ——过去的五年,是马边实现环境大提升,城镇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乐西高速线路走向已确定纵穿马边,拟定于年底前开工建设。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正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全县人民梦寐以求的“高速梦”即将变为现实。干线公路建设、县际公路改造加快推进,硬化通村公路61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426公里,通乡(镇)、通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83%。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解决饮水安全8.5万人,完成8个乡镇防洪治理和59个村电网改造工程,城乡居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通讯3G/4G网络实现全覆盖,村通宽带率达57.9%。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个乡镇实现规划全覆盖,城镇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城镇人口达到4.6万人,城镇化率较2023年提高8.6个百分点,达24.97%。投入资金13亿元,加速推进“现代山水边城”建设,建成炮台山、光明红旗滨河公园等一大批市政公共设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综合承载和配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县城建成区面积较2023年增加1平方公里,达到5.8平方公里。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3平方公里,生态修复29.6平方公里。实施减排治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8个,建成污水处理厂10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工程成果进一步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稳步推进,新增森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23年提高3.2个百分点,达54.62%。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实施避让搬迁安置农户150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过去的五年,是马边实现民生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

  扶贫开发取得成效。深入实施新寨建设、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新风培育“四位一体”扶贫开发战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3亿元,建成彝家新寨150个村1.15万户,实现扶贫解困3.52万人,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创新“六不准四优先”精准识别法,锁定贫困户8110户29218人。编制完成《脱贫攻坚规划(2023—2023)》,完成“五个一批”分类建档。选派乡镇专职扶贫副书记20名,63个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95个贫困村,18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深入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程,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5.7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2.6亿元。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民生支出每年占总支出比重均达到65%以上,2023年达到10.6亿元,是2023年的2.1倍。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完成民生项目543个。强化政策兜底,提前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享受范围。社会保障受益面逐年扩大,救助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5.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6%,完成5025名残疾人“量服”录入。建立金凉山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9个,城镇就业形势保持平稳。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突破学前教育发展瓶颈,新改建村级幼儿园140所,完成民建小学整体迁建和马边中学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教育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办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实现100%零差率销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免费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4‰,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和参加防灾减灾演练,应急处突能力有效提高。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审计、统计等工作全面进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被评为“四川省双拥模范示范县”。

  ——过去的五年,是马边实现民族大团结,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五年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网络,全面推行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人民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访积案领导包案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市长、县长热线办结率均达10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被评为“全国禁种铲毒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狠抓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推进“和谐矿山”“平安笋山”创建工作,全县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连续5年被考核为全市先进。

  民主法治再上台阶。严格执行会前学法、政府法律顾问、“三个清单”等制度,全面梳理行政权力清单事项5653项。扎实推进“六五”普法,逐村逐社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群众知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接受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自治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办理建议、提案314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减少政府机构3个。推进简政放权,行政许可项目规范统一为182项,承诺提速54.55%。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发布政府信息3.75万条。聚焦“庸懒散浮拖”“为官不为”等突出问题,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干部作风持续改进。调减办公用房面积3300余平方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压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源头防腐,述职述廉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创新投资年”工作主题,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力抓发展、稳增长、促改革,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07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30.1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亿元,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58亿元,增长11.88%;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4%。

  各位代表,发展伴随着艰辛,收获凝聚着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自治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更凝聚着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马边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马边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县情,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经济总量在全市靠后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23年GDP总量全市排名第10位,人均GDP17551元,比全省、全市分别低1734元和4871元。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优,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失衡、质量不高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多为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行业,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附加值低,工业化水平较全市低17.5个百分点,仍处于初期阶段。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企业小、品牌杂,缺乏核心竞争力。旅游业、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才蹒跚起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三是基础瓶颈仍未突破,交通制约是最大瓶颈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速公路、峨马路等对外通道建成通车尚需时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依然很重。城与乡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还有较大差距。四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贫困面宽、线长、程度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县仍有贫困村95个、贫困人口2.35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0.9%。加上5275户1.9万贫困人口和4200户1.47万人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建设,任务还很重。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仍处在较低水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非常艰巨。五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思维观念落后、缺乏昼夜兼程、开拓创新精神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个别干部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懒政怠政行为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砥砺奋进,使今天的马边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经济格局调整的深化期、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马边跨越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新一届自治县人民政府,将切实担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综合分析今后五年的大局大势,我们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国际政治形势还不稳定,世界经济正处于艰难调整期,经济回升的趋势还不明朗,国内外工业产品市场持续低迷,对我县磷矿产业有较大冲击。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国家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和节能减排的指标约束,对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之生态功能区定位涉及的政策红线不可逾越,资源开发受到限制,环保压力增大,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区县赶超形势逼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周边各县区都在卯足干劲、跨越追赶,引进外来资本困难重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不断增加,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四是精准脱贫任务艰巨。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已稳定脱贫,剩下的几乎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自然环境恶劣,因病、因残居多,自身缺乏造血功能,脱贫奔康任艰责重。

  同时也要看到,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今后五年,我们也将迎来大有作为的难得发展机遇:一是具有空前巨大的政治机遇。马边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四川省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中的大小凉山彝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县,同时也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国土资源部、省纪委、省投促局、省电力公司对口定点帮扶县。有省、市多名领导同志联系指导和峨眉山市等各级帮扶部门对口帮扶,这将为马边发展提供有力政治支撑。二是具有多期叠加的政策机遇。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川南经济区规划以及四川省《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战略布局,这对地处这些区域内的马边来说,是不能错失的历史性机遇。同时,马边已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为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矿产资源15种,磷矿远景储量24.8亿吨。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发展有机绿色食品的先天条件,全县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文旅资源丰富,森林康养、高山探险、民族风情、茶马古道、名人轶事、珍稀动植物、农业休闲观光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四是具有十分明显的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避免“高污染、高能耗”等粗放的发展方式,大力实施资源集约开发、产业协作创新和供给侧结构调整新举措,开辟新路径,推动“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后发赶超。特别是随着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乐西高速、苏民路、峨马路等一大批项目相继落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步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以精准脱贫为总揽,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旅游兴业”总体思路,紧扣“脱贫奔康、跨越发展”主题,以建成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县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资源开发、全域旅游、教育奠基、依法治县六大行动战略,全力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马边,确保实现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23年,全县经济总量、人均GDP、居民收入在2023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立足2023年全县脱贫摘帽和与全市同步小康的基本目标,力争到2023年底所有贫困村退出。到2023年,全县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均达到40%。二是政治建设取得突破。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与社会稳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列为政治建设的要务,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5%以上。三是文化魅力丰富拓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团结向善、感恩自强”的马边精神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文化惠民服务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四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到2023年达到60%以上,空气质量持续达到I级标准,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创建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园林县城。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社会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法治建设和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城乡义务教育日趋均衡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们将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县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更加坚定地走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

  第一,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率先解答大小凉山脱贫攻坚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走出一条可示范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

  基础是精准滴灌,做实“两不愁”“三保障”。紧盯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面化”目标,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按每村不低于500万元标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五个一批”,到2023年实现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10元以上,消除绝对贫困。坚持扶贫扶智、教育先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完成村级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抓好“十五年”免费教育、“9+3”职业教育,到2023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90%以上,职高毕业生有效就业率达97%。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攻坚,加快推进“一村一卫”、落实“十免四补助”等政策,将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到2023年实现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合规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不超过5%,到2023年实现零支付。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每年解决25个以上贫困村的“三房户”和危房户,实施彝家新寨64个村4200户。大力推进农村廉租房项目试点,兜底解决农村五保等特殊困难户住房难题。

  关键是挪出穷窝,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牢牢锁定“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对地质灾害隐患区、资源极度匮乏区、设施配套艰难区、重大工程移民区、重点水源保护区“五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搬迁5200余户近2万人,全面解决农村住房问题。同步按照“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工作思路,结合现代文明生活、民族特色、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整合财政扶贫和支农资金,统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彝家山寨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转变,确保实现“四通四有一无一低于”目标,完成5万人饮水提质增效,通村公路全面覆盖行政村,户通电率达到100%,宽带普及率达到65%以上,“两馆一站”实现全覆盖,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5个,聚力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特色村落、特色产业,示范带动城乡建设发展。

  根本是造血活血,培育形成富民支柱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形成县有主要品牌、乡有规模基地、村有支柱产业的扶贫机制,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快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富民产业基地,新建商品林、茶园等12.55万亩,新增畜禽养殖12万只。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按每个计划退出贫困村不少于20万元投入帮扶资金,培育集体经济和支持产业发展,到2023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资产股权量化、土地分红、资金入股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到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以上。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拓宽农产品销路。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全力争创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烟峰村、会步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建成乡村旅游景区10个,省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达到5个以上。

  核心是依靠主体,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聚焦“四个好”,逐户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输血”与“造血”同步、扶贫与扶智并举、感化与感恩融合。每年安排贫困群众技能培训资金50万元,组织致富带头人和有脱贫意愿的贫困群众开展“技能+劳务”双技能和“汉语+彝语”双语培训,培训农民工0.8万人以上。推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达5万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试点推广“有责任扶贫”,推行“先建后补”机制,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道路硬化、住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发展产业,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今后五年,我们将着眼未来超前谋划,统筹脱贫摘帽和全面小康,加快建成和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抢先突破未来五至十年马边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瓶颈制约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促进工业持续发展。按照“资源持续化、布局园区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协调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策划、生成和实施优质矿泉水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加工等一批绿色环保的重点项目,建设绿色磷都。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战略重点,引导传统磷化工行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力度,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提高磷矿资源永续利用能力。加快构建由资源开发、磷产品精细化高端化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以及物流仓储、营销、融资、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型磷化工产业链。到2023年,全县磷矿年采选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磷酸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以上,黄磷、甲酸、甲酸钠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以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搬迁劳动工业园区,建成民主临港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十三五”末,临港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

  以品牌建设为载体,提升农业规模档次。推进农产品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品牌整合,探索实施“抱团”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申报有机农产品和地域品牌认证。鼓励和支持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扩大本土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留住资源溢价,着力打造50万亩绿色产业生产基地和山区特色生态养殖基地,建成达到有机食品标准的原料基地15万亩以上,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分别达到5个和10个。同时,实施重大农业产业链项目,着力打造茶叶、竹笋、青梅三大优势资源,加大绿色生态食品和纪念品开发,延伸产品价值链,建设马边茶文化观光体验博览园、青梅产业园。启动金银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和引进一批生产、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推动林茶畜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建成成都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区高端消费市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重点基地,力争茶、林、畜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和商品率位居全省前列。

  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引领产业结构优化。积极融入乐峨马沐旅游环线和成自泸宜内—赤水—遵义旅游经济带,推进“文旅一体、农旅融合”。坚持“造点成珠、串珠成链,全域旅游、全面开花”,大力实施《马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茶文化体验区、林竹康养旅游区、彝族文化旅游区、高山探险旅游区“四区布局”,优先发展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游等休闲度假业态,有序开放打造建设—民主—荍坝旅游环廊、大王山森林康养基地、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等特色景区,积极争创荍坝国家丹霞地质公园,推动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项目,加大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力度,加快建设“大明月照”永乐光辉特色小镇、“烟雨高峰”特色小镇,规划打造“世外梅林、云上苗岭”等主题乡村旅游。深入挖掘提炼地域民族特色文化,加大文物古迹的保护和重塑力度,推动民族工艺品和文化体验项目设计与开发,做大“小凉山火把节”旅游品牌,建设中国·彝族脱贫奔康历史文化博览园,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年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对GDP贡献率达15%。同步扶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休闲康养等新兴服务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激发发展持续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国有企业、旅游综合、投融资等重点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争创市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建成“双创”载体2个,发展科技型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力争到2023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实现专利转化产值2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动对接乐山“一总部、三基地”战略布局,发展“飞地经济”,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加强对外经贸交流,选择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县进出口总额累计比“十二五”增长50%,实际利用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实施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三年攻坚,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第三,今后五年,我们将致力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努力在植入现代文明中发展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民群众有参与感、融入感、获得感

  突出交通先行,构建互联互通路网。按照“打破外瓶颈、畅通内循环、构筑产业路、完善连接点”思路,围绕“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投资152亿元,打造大小凉山和乌蒙山结合带区域交通枢纽,着力构建“两高四干七通衢”的1小时交通网络,实现路网四通八达、畅行无阻。加快建成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和乐西高速马边段,推进干线公路提档升级,达标建设340公里县乡道、615公里通村公路、424公里通村公路延伸线,通村通畅率达到100%,有条件的建制村实现农村客运。实施大风顶旅游公路314公里,老河坝矿区等矿产资源开发公路142公里。加快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超限超载检测站以及客运站建设,完善道路管理、养护、运营设施。

  突出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围绕“山水彝乡、秀美马边”定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建设新区,注重疏解旧城,同步实施“三边三化”秀美工程,基本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推动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重点乡镇延伸拓展,按照“一体两翼、一河七溪、一城十景、六大组团”布局,构建完善“一带、一核、五支点”的城镇空间格局,促进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继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

  突出绿色发展,共建生态美丽家园。坚持绿色打底,主动对接乐山“三区四带”发展格局,编制全县生态功能区规划,分类明确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全面实施生态经济发展“四化”战略,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工程成果。加快推进大风顶、大王山、黄莲山、马儿山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严守生态和耕地红线,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及修改完善工作,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利用试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达到22.5万亩以上。严格环保执法,实施环境质量、排放总量“双控”,积极争取全市“三百”水利项目,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高石头水源保护地建设,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空气质量、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引导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县城和主要乡镇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

  突出民生保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始终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持之以恒实施好民生工程,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保持在65%以上。积极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园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城镇新增就业达到0.5万人。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好马边中学、民建小学网校班,到2023年建成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网络系统。全面完成马边第一初级中学、下溪镇中小学迁建等项目建设,逐步实行集中办学。建立健全教育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好对口支教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确保到2023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8人。继续强化人口计生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加快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强县,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实现“书报全民读、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抓好外事、侨务、宗教、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第四,今后五年,我们将致力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服务清新,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创新社会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快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文明新进步。以“七五”普法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强制戒毒等工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和谐发展新环境。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预防预警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全指数达到100%。抓好人民调解工作,推进法治信访、责任信访和阳光信访,认真办理市长、县长热线,依法及时妥善解决各类信访矛盾。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逐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社会共治,严格许可准入。健全突发事件和各类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预案体系,强化演练值守,加强研究分析和监测预报,进一步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立足服务职能优化,顺应政府建设新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权力、责任、负面”清单制度,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公民的关系,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健全政府职责体系,解决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推诿问题,防止越位、错位和不到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政务服务标准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等制度,缩短审批周期,提高政府效能。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和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增强本领,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的能力。

  推进权力规范运行,树立风清气正新形象。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各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廉洁自律准则》和《问责条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顽疾,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增强政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刚性规范领导干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加大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信息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公信力。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名词解释和说明

  1. 七通七有”:“七通”即指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电视、通网络;“七有”即指有幼儿园、有支部活动室、有卫生室、有图书室、有活动广场、有便民超市、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2.“六不准四优先”:“六不准”即指户在人不在,长期举家外出务工的。人在户不在,近年搬迁到该乡居住但没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居住条件舒适度较高,近年通过扶贫项目新改建住房并且面积在200平米以上的。有稳定收入来源,家庭成员中有担任公务员、事业人员、教师等职业的。老有所养,已购买养老保险没有后顾之忧的。习练门徒会等邪教组织、违反计划生育的六类人群排除在贫困户识别范围以外;“四优先”即指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享受低保的、因病致贫的、住房现状属于“三房”的四类弱势群体优先纳入贫困户。

  3.“量服”:即指“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

  4.“七个一”计划:即指一村一“第一书记”、幼儿园、支教、卫生室、便民店、村规民约、电商。

  5.“两不愁”:即指不愁吃、不愁穿。

  6.“三保障”:即指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

  7.“十免四补助”:“十免”即指对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四补助”即指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平均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8.“四通四有一无一低于”:“四通” 即指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四有” 即指有集体经济、有村级组织多功能活动场所、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有一个好支部;“一无” 即指村内无“三房户”(石板房、木板房、茅草房)和危房户;“一低于” 即指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9. “四个好”:即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1.“三去一降一补”:即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2.乐山“三区四带”发展格局:即指明确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规划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带、新型工业发展带、现代农业发展带、生态涵养带。

  13.乐山“一总部、三基地”战略布局:“一总部”即指把乐山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发展核心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孵化、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三基地”即指分别在五通、犍为规划一个工业基地,在夹江规划一个军民融合发展基地,逐步推动工业企业向3个基地集聚。

  14.“四好农村公路”:即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两高四干七通衢”:“两高”即指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乐西高速;“四干”即指G348线、马新路、峨马路、苏民路;“七通衢”即指通过建设G348线马边经沐川至乐山、马边至美姑、马边至屏山新市镇、马边苏坝至民主至屏山夏溪、马边老河坝至沐川建和、马边至峨边、马边永红至雷波谷堆等7条公路,无缝对接周边沐川、峨边、屏山、美姑、雷波五县,直达凉山、宜宾腹地。

  16.“三边三化”:即指沿“公路边、河溪边、房屋边”实施“洁化、绿化、美化”工程。

  17.“智慧城市”:即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18.“一体两翼、一河七溪、一城十景、六大组团”布局:“一体两翼”即指县城区核心主体,北翼劳动、南翼建设;“一河七溪”即指马边河,山溪沟、永乐溪、沙虫溪、鄢家沟、芦稿溪、凤凰溪、横山溪;“一城十景”即指穿心坝生态林的自然景观节点、张坝河湾处的自然景观节点、莲花山公园(自然景观节点)、老城区的川南特色休闲街(人文景观节点)、炮台山公园(自然景观节点)、龟牛坪山地公园(自然景观节点)、红旗民族特色风情景观(人文景观)、红旗公园(自然景观节点)、明王寺景区公园、建设组团风情滨水小镇;“六大组团”即指老城行政管理组团、张坝商贸组团、东光高端服务业组团、光明行政办公组团、红旗旅游服务组团、金星客运换乘和配套服务组团。

  19.“一带、一核、五支点”:“一带”即指马边河沿线城镇发展带;“一核”即指以民建镇为中心,建设乡和劳动乡场镇为侧翼,做大县城,构筑辐射全县的城镇核心区;“五支点”即指以雪口山乡、荣丁镇、烟峰镇、三河口乡、荍坝乡为支点,形成各个区域的功能中心。

  20.生态经济发展“四化”战略:即指生态保护的理念核心化、生态保护的建设持续化、生态产业的开发特色化、生态项目的运作市场化。

  21.全市“三百”水利项目:即指百亿水利项目投入、百公里江河堤防建设、百个水生态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