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懈怠的表现

第一篇、员工工作懈怠背后的诉求

工作懈怠的表现

员工工作懈怠背后的职业诉求

一、案例介绍

劳动关系协调员收到公司某部的报告,称该部门有一名技术员甲,一直工作懈怠,希望人力资源部予以配合处理。部门的报告中称该员工工作懒散,对安排的工作挑三拣四,也不愿意配合加班,给部门内其他员工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希望将其解雇。

二、劳动关系协调员案例处理过程

1、劳动关系协调员对情况做了初步的分析,认为仅仅依据目前部门提供的情况,该员工是达不到马上解雇的情形的。

2、为了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劳动关系协调员找了该员工谈话,第一次谈话时员工的态度很抵触,不认为自己工作懈怠而是不喜欢加班,安排他加班他都拒绝了,此外就不愿意回答任何问题了。后续两次谈话,员工有所放开,言语里有流露出对自己直接主管很强烈的不满,但还是不愿意多谈,展现给公司的一种很消极的态度,一直在说在这里做没意思了,公司要么把他裁了,要么他还是这种表现。

3、劳动关系协调员调阅了该员工的档案发现,该员工是内部人员推荐来的,当时面试时对他的评价很高,他入职一年多,前两个半年度的绩效评估也都是很不错的,和现在部门给的评价相差很大。该员工在进公司前也是在同行业一家知名企业里就职,还拿到过该企业年度优秀员工的奖励。劳动关系协调员觉得前后的落差如此大,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与其交谈时,该员工并不是表现得如同其主管所说的那样不明事理。

4、劳动关系协调员又找到该名员工,与其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将自己的疑惑与该员工直面地反馈出来,一个以前如此优秀的员工,现在的状态竟是如此,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员工听了,半天没有说话,哽咽了。道出了原委:原来他现在的直接主管就是当时把他推荐进公司的介绍人,他过来后呢也是很积极配合主管做事的,主管对他也挺满意的。入职3个月后正好是年度调薪,他没加到薪,当时主管给他的理由是,他刚过试用期,这次就不调了,等下一次给他多调一些。结果到了第二次调薪的时候,他还是没调到,主

管给他的解释是绩效等级不够,而他打听到和他同样的绩效考核等级的同事是有加到薪水的,他再次向主管询问,主管就一直没有回复他,但是他发现从此以后主管在工作安排上就开始针对他了,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差。劳动关系调解员问他有没有尝试和更上一级的领导沟通过,员工说之后他也曾和更上一级的经理反映过两次,同样没有回复,反而主管对他的态度更加不好,他觉得目前他的主管是经理那里的红人,他再反映也是不会有结果的,是不会有出头的日子了,但觉得就这样辞职走太窝囊了,干脆就这样混下去混到合同结束或公司裁了他拿笔遣散费。最后他也和调解员强调这个实在不是他的本意,他有技术,他愿意好好工作,只是在目前这个环境下,他和他主管的矛盾已经积累很久,主管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他已经对主管失去根本的信任了。员工希望可以申请调解,如果可以调解的话,要求公司能够为他更换部门。

5、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劳动协调员与该部门的部门经理进行了沟通,把该员工的情况和他反映的一些信息和他做了分享。部门经理表示,因为整个部门有近300名员工,他没法每个人都照顾到,很多信息还是通过下属的区域经理和主管间接反馈的,关于这个员工的这些信息的确是没有人反馈给他,这个员工也没来找过他,鉴于现在的情况,部门经理同意和该员工进行一次直接面谈。

6、在面谈中,在双方交换了各自的观点后,劳动关系协调员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1) 建议双方不要再纠结关于员工提出的对其主管的指责,因为时间跨度太长,且没有直接证据,大家如果继续纠结这个没有实际意义。

(2)关于员工的请求,希望部门经理可以予以尽量的协调,鉴于该部门当前的人力情况和市场招聘情况,能挽留住一个有比较好工作经验的员工还是值得去试试的。

(3) 如果可以调整部门,也希望员工摒弃积怨,在新的岗位上好好工作。

双方各自考虑了一天后达成谅解,该员工调整到该部门的另一个小组中去。员工也表示会在新岗位重新开始,好好工作。

7、调解后一个月,劳动关系调解员分别找到部门经理和员工回访,部门经理表示,员工在新岗位上表现不错。而员工也表示和新的主管相处很好,自己也会努力配合主管工作的。

此员工工作懈怠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三、案例对劳动关系协调员后续工作的启示

此次事件劳动关系协调员看到:

1. 该部门的上下层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基层员工的很多信息不能流畅地传达到上层。该部门人数比较多,但是没有设立常态的与基层员工的沟通机制,部门经理仅仅依靠基层管理者的反馈了解信息,势必造成信息的不全面和信息的歪曲。劳动关系协调员向公司建议,各部门经理要设立常态的部门经理与基层员工的恳谈会,一方面了解员工想法,同时也是从另一角度了解部门基层管理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部门经理与员工的沟通有了很大的改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断地得到提升。

2. 劳动关系协调员发现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基层管理者是直接从工程师提拔的,技术水平很好,但沟通技巧和管理能力较差,对矛盾的化解能力较差,导致矛盾堆积。针对这个问题,劳动关系协调员向培训部门建议,增加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沟通技巧的培训,全面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践后,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案例评析】

本案是企业的劳动关系协调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与员工几次的面谈,积极努力打开员工的心结,发现企业组织层面的基层管理问题,促进部门经理与员工有效沟通,最终为企业有效留人的案例。劳动关系协调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劳动关系协调员通过此案例,积极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建议企业建立部门经理与员工的沟通渠道,使员工顺畅反映工作上所遇到的问题,使部门经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另一方面,鉴于企业基层管理者缺少管理经

验,管理方式简单粗暴,造成团队上下级关系紧张,下属员工心理压力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建议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沟通技巧的培训,并取得了成效。

此案通过劳动关系协调员的工作,对企业而言,有效留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提升部门和组织整体的绩效水平;对员工而言,关注员工,积极解决员工所面临的问题,调整职业心理状况,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也大大提升了员工工作效率。

工作懈怠的表现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根据省委安排,省委组织部就当前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梳理出了3类18条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具体内容是: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

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

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了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

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工作懈怠的表现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怕炒作曝光,不敢“出头露面”。有的干部被媒体不断爆料的现象吓怕了,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善于应对媒体、处置焦点问题。一些干部担心被媒体炒作成热点,担心被人盯上、被翻旧账,引出其他问题。还有的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说成傍大款,招来闲话说不清,对个 人影响不好,不再去主动服务了。

7、怕担责任,工作推诿扯皮。有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干部,以没有明文规定为借口,该办的事不办或慢办,该落实的

打折扣。有的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害怕承担第一个盖章的责任,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互为前置,凡事都要领导出面协调。

三、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

1、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有的认为不唯 GDP就是不要 GDP,强调发展质量就不能要求发展速度,产生了“应当慢慢来、不用着急”的片面认识。

2、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得劲,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同志谈到,以往各地为了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实行税收、非税收入和财政收入支出优惠及考核中进行物质奖励等政策,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现在都不允许了,许多干部就茫然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么干了。

3、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有的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比如,有的对新产业新业态不熟悉、不了解,跟进学习不及时,有的对金融、信息产业、现代

工作懈怠的表现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

表现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

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

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了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

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工作懈怠的表现

1月份

该同志思想积极向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该同志关注党的最新信息,注意着国家的发展态势,一直努力跟随着党的步伐前进。因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四到六成导致居民用水很紧张,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她,和同学一起讨论节水宣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努力奋斗拼搏着。

在学习上,该同志刻苦认真,态度端正,与同学相处和睦,遇到任何难题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懂就问,举一反三,是一个热衷于学习的好学生。在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在其他同学有困难的时候只要在其能力范围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别人,是一个热心的学生。

总的来说,该同志是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但平时应更加多与同学交流,多参与社会实践,从更多的方面提高自己。

4月份

该同志积极乐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远大的奋斗理想和目标,为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一直坚持不懈努力而奋斗着。

学习上,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探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一直竭尽全力地努力着,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紧时间学习,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各项考试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她戒骄戒躁,仍旧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虚心向他人求教学习,保持着虚心的态度。

在生活中,积极完成班干部布置的劳动任务,态度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而且一直保持着这份热情与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同学相处融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综合各方面,该同志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长期的艰苦工作,韧性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也有待磨炼。

9月份

该同志主动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在思想上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并严以律己,以积极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并把这种乐观的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生活方面,该同志在文化月中,参加了“我秀我班”的表演,按时参加每一次的组织的训练和活动,积极地配合文娱委员和班长的安排,认真排练,是一个热爱集体、热爱同学和有着强烈的荣誉感的好学生。同时她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落落大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贡献每一份力。一直秉持持着自己的乐于助人的信念,在同学需要帮助的同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同时她也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生活作风也十分简朴,而且也会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在学习上,上课认真听讲,多向他人请教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已经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综合各方面,该同志要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他人分工合作,提升自己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在自己的语言组织与

表达能力方面需不断改进,争取做到更好或更加优秀。

12月份

该同志思想积极,乐观向上,这段时间以来一直保持着先进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和政策,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努力着。

在生活中,努力参与社会实践,在班级内积极完成班长和劳动委员的任务,与同学们分工合作,任劳任怨,从不拖拉和懈怠,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积极帮助每一位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从不与任何一位同学发生争执和口角,与每一个人都相处和睦融洽,深受同学的喜爱和喜欢,是一个热情而又友好的大学生。

在学习方面她一贯保持着自己认真学习的态度,且刻苦,耐心,有着较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同时她也仍旧保持着向他人虚心求教的习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学识,为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而不懈努力而奋斗着。

通过各方面的考核,该同志的综合素质很好,但在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坚持不懈对待每份工作方面都亟需努力。

3月份(2023)

该同志思想上积极,生活态度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尝试勇于面对,不畏缩不退缩。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她积极汲取新的知识,关注着国家大事和实事政治,学习党的先进知识和理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朝着自己的理想一直勇于奋进,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而拼搏勇进。了解党的最新信息,以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的政治水平提高了,共产主义信念也更加坚定了。

在生活中,与同学相处也更加自然,更加落落大方,不再羞赧与害怕。期末考试的时候,该同志与同学一起在教室互相探讨学习问题,不懂就问,对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在接受同学帮助的同时,也为其他同学细心地认真地讲解题目,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因此变得越加浓厚,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更加地深厚和牢固。

在班级里,到值日时,会把教室的每个角落打扫干净,尽心尽力地完成生活委员安排的值日任务,不拖沓,不冗余,是一个按时劳动,积极乐观的好学生。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学习,该同志与人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增强了。但仍有不足之处: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做事应当更加细心、更加有条理和步骤,不断从各方面提高自己。

工作懈怠的表现

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Sep.2011Vol.27No.9

从职业倦怠视角探析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问题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江苏常州213000)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组织变革加快,职业不稳定感加剧,职业倦怠问题逐步蔓延到各个国家、各个行

业。领导干部担负着决策、执行、协调和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责,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精神懈怠更是对我国领导干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和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提出精神懈怠基本情况的背景下,通过分析精神懈怠的表现及危害,基于职业倦怠视角,从个人、组织、制度等角度研究了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职业倦怠;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中图分类号:C933

一、引言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6531(2023)09-0037-03

至搞那种俗不堪言的“上午坐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跟着裙子转”的无聊勾当。这些不良表现虽然不能说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恶劣影响却是普遍的。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那么民心就将失去,执政的根基就要松动,“危险”可就真的降临了。

领导干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由于政府这一特殊组织以及领导干部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领导干部职业倦怠的研究应当更加引起重视。如果领导干部的精神颓废了,没有了向上的精气神,那么做起工作来就不会有动力,更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从职业倦怠视角研究领导干部的精神倦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领导干部精神懈怠表现及危害(一)领导干部精神懈怠表现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也被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产生的一系列心力衰竭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1]这种状态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劳动者能力的发挥以及个体身心的健康,同时也会对个体所在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精神懈怠,指一些人信仰缺失,精神疲软,对理想信念淡化,内心世界空虚,工作不思进取,生活情趣不高等现象。比如,有的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上缺乏“主心骨”,不能正确看待形势,消极悲观,随波逐流;有的放弃理想追求,不是奋发有为、锐意创新,而是因循守旧、贪图安逸,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忘记了党的宗旨和自身责任,私心杂念作祟,“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争名于朝,逐利于市,斤斤计较,欲壑难填;有的解除科学武装,不辨是非正丧失尊严,不顾名节,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蜕化变质,腐化堕落。精神懈怠是败坏社会风气的腐蚀剂,其危害极其严重。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精神懈怠”是为政的思想问题,“能力不足”是为政的水平问题,“脱离群众”是为政的作风问题,“消极腐败”是为政的品质问题。其中,“精神懈怠”直接影响到其它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精神懈怠了,进取心就会被弱化,能力就会被削减,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丧

1.情绪低落,健康问题凸显。领导干部经常对工作缺乏耐心,压力比较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承担组织的大部分工作,工作量比较大,且还要面对来自上级的压力,责任重大。干部会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久而久之,很容易会表现出疲惫不堪、烦躁、易怒等情绪,严重者对本身也会产生巨大影响。[2]精神懈怠者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他们容易对组织产生抵抗情绪,对自身的能力也会产生怀疑,不能对周围的环境和工作做出良好的适应。长此以往,恶性循环。目前,职业倦怠中的领导干部,往往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心理开始偏离轨道,失去信仰,甚至变得偏激。

2.人际交往淡漠,对人和事物持消极态度。人际交往淡漠是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维度。通常处在精神懈怠的领导干部,对和工作有关的人和事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工作过程中,人际关系淡漠,刻意和周围保持距离,对人际交往失去了信心。精神懈怠

误,精神无所寄托,传播封建迷信,听信歪理邪说。更有甚者,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好情绪来面对来自工作不断的调整,很多领导

失,安逸腐败现象就会滋长。“精神懈怠”的表现有多种多样。使得领导干部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没有热情,不能积极投入到工淡漠理想信念、放松意志磨练、不思进取探索、只求四平八稳、作中去。在我国,由于“官僚文化”的特殊性,人际关系更加复固守已有成绩享受安逸生活、工作拖沓懒散不忘谄媚上司……甚

杂,利益集团更是猖獗。“官场文化”使得领导干部对组织缺乏

作者简介:单松,男,江苏常州人,中共常州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学。

37

信任,升职、加薪往往靠的是裙带关系,组织公平性缺失。

3.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怠惰。在我国政府机关中,有很多领导干部对工作漠不关心,能拖就拖,甚至置之不理。这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表现之一。[3]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职责,但是现在却出现不少领导干部自高自大,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人民的事务毫不关心,冷漠对待。由于精神懈怠下的领导干部,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办事不积极,工作失去动力,总是很被动地完成工作,不想承担责任,负面、消极情绪增加,对工作失去认同感,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降低。

(二)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所产生的危害分析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公共事务的重要承担者,其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行政绩效。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容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1.影响到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领导干部长期不断地面对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容易使得他们产生精神懈怠,出现情绪波动、烦躁、焦虑等现象。而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领导干部来说,由于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应对工作环境的变化,就会导致情绪上低落,行为上消沉,对工作态度冷漠,逃避应有责任。[4]精神懈怠还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很多领导干部由于在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人际关系差,情绪低落。他们的这种消极态度和情绪会带到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家庭婚姻幸福。

2.影响到组织的工作绩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领导干部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组织的各个级别和岗位之间的竞争和压力也逐渐增大。精神懈怠不仅会使领导干部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毫无抱负,不再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且还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整个队伍的素质和士气,无心工作。可能会导致利用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视组织的规定,谋求个人利益,严重破坏政府部门的团结和利益。

3.影晌政府形象。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制定并执行政策,在政府和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推动社会文明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对国家和政府形象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5]但是,处在精神懈怠下的领导干部,由于情绪低落,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对象往往爱理不理,责任感差,对工作没有了追求,这种状态下的领导干部很容易留给群众马虎、应付的政府形象。更有甚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置之不理,假公济私,使得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对政府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人因素

个体期望。个体期望是影响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一个重要的个体因素。个体期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个体期望越高,其满意度越低。在外部认同度快速提升的情况下,领导干部自身的认同度却因为路径依赖和发展模式单一而极快速下降。这种落差直接导致了领导干部出现精神懈怠。[6]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在队伍里准确地定位,不知道如何努力能够达到自身的期望。

工作负荷及角色认知。近些年来,政府部门的职能不断扩大,领导干部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工作

38

强度大,责任也越来越大。过量的工作导致很多领导干部出现身心疲惫、情绪衰竭的症状。很多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不能自由支配,临时性的和突发性的任务比较多,长期感觉自身对工作缺乏自主性,不能参与决策时,表现出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

(二)组织因素

我国公共管理部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起步较晚,领导者权力过大,人治现象依旧比较严重,而现行制度对领导者的监督机制又不完善,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对下属缺乏尊重和理解,在工作中经常无故批评下属,这使得下属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处处小心,生怕触及到领导者的利益。政府部门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同事之间不敢说真话,同事之间的关系落入酒桌与牌场上的表面化,内心得不到情感的交流,内心长期压抑而得不到释放,而且在工作中由于彼此的竞争关系,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最终导致精神懈怠现象的出现。[7]

(三)制度因素

政府的晋升制度是影响和决定领导干部职业生涯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领导干部晋升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过去的干部选

拔方式,存在熬年头、凭关系、等空缺等现象,严重挫伤了积极性。晋升制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领导干部队伍所能起到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会增加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忧虑感,从而引发精神懈怠的发生。目前,我们国家政府部门公务员的流动机制还不健全,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在某一个部门或职位待上数年之久,甚至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这一部门,正是这种参加工作的时间、在同一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

了精神懈怠的产生。[8]

作为政府组织,绩效管理应当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的考核有相关规定,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第33条: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这一标准确定了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和的原则。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于考核指标的设定不科学,没有配套的行为指标;第二,考核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第三,考核方法不科学。目前的考核多是定性考核为主,忽视定量考核,这就造成考核的随意性和片面性;第四,考核的结果流于形式,不能在人

员配置中发挥作用。面对考核制度的不公平、不科学,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满,自身又无力改变这一状况,加重了精神懈怠的程度。

四、解决我国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对策与建议(一)个体层面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调整好工作心态。公共部门倡导的是公共精神,它独立于私有精神,甚至有时两者还是相互对立的。在政府工作,应该发扬公共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调整好心态,来应付工作的挑战。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作好规划,设立一定的目标,然后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了一定的目标之后,才能调动自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工作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有了清晰合理的工作目标之后,更能对工作产生成就感,不容易出现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的情况,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

调整情绪,提高心理素质。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事情,使我们措手不及,产生各种负面情绪。[9]比

如,焦虑。当领导干部出现这种负面情绪时,常常会感到害怕,果反馈于领导干部本身,以便协助了解与自我批评其工作绩效,若是继续恶化,就出现恐惧、惊慌失措等问题。当领导干部被这些非理性的情绪控制时,其行为后果常常会出乎意料,并极具破坏力。所以,我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的心态来看事情。

(二)组织层面

如此将能使得领导干部感觉到自身付出的重要性,减低其低自尊的反应,降低精神懈怠的程度。

五、结论

随着组织变革速率不断加快,职业不稳定性逐渐加剧,使得各行各业都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精神懈怠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领导干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能否卓有成效地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分析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当今正营造和谐行政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组织凝聚力强。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行民主管理,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郊外旅游等形式,经常与同事沟通、交流,通过积极开展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严防腐朽思想的侵蚀。通过完善公务员的申诉制度,赋予公务员行政复议权利,在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我国建立一支廉洁高

设立独立的公务员行政救济机构,对涉及其身份、职务等相关重大权利赋予司法救济途径,为其利益诉求提供可靠保障,从而建立公正、廉洁、和谐的政府工作环境,使公务员提供公共服务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最终预防和减轻其职精神懈怠。对领导干部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思想理论水平的培训,还包括业务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业务能力的培训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三)制度层面

完善人员流动机制。如果说,晋升政策是领导干部的纵向流动行为和过程,那么适度流动和人才调配则可以看作是领导干部在组织内以及向组织外的横向流动行为和过程。这项政策设计为增强组织活力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同时,也为领导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开辟了道路,对无法满足晋升条件的领导干部在解决精神懈怠问题上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安排的调任、转任、轮岗、挂职锻炼等途径进行领导干部的交流调配,鼓励领导干部在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职务称)、不同岗位,甚至在国内或国际之间的流动。[10]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沟通、绩效评估和绩效辅导。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主要有四种功能,即评价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和监督功能。应努力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完善绩效管理的过程,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要注意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将考核结

效、行为规范的领导干部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包兴荣.中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与职场生态优化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3,(4):28-29.

[2]李亚云.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思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2):33-35.

[3]朱萱子.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初探[J].改革与开放,2009,(7):17-19.

[4]倪芬.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消减对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9,(4):30-32.[5]周晓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索[J].经济师,2008,(8):51-53.

[6]包兴荣.浅议中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与职场生态的优化[J].学习与实践,2023,(6):20-22.

[7]成锡锋.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J].决策,2008,(5):26-27.

[8]耿卓亚.强化党员干部责任精神提升区队班子整体合力[J].东方企业文化,2023,(8):17-19.

[9]路俊普.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几种精神[J].中国市场,2023,(26):28-29.

[10]何蓉.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文精神[J].清江论坛,2023,(1):17-19.工作懈怠的表现

[责任编辑:贺春健]工作懈怠的表现

39

((

工作懈怠的表现

最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范文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

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 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 、“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 如同套上了紧箍咒, 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

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 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 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 ,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 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 怕炒作曝光,不敢“出头露面”。有的干部被媒体不断爆料的现象吓怕了,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善于应对媒体、处臵焦点问题。一些干部担心被媒体炒作成热点,担心被人盯上、被翻旧账,引出其他问题。还有的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说成傍大款,招来闲话说不清,对个人影响不好,不再去主动服务了。

7、怕担责任,工作推诿扯皮。有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干部,以没有明文规定为借口,该办的事不办或慢办,该落实的打折扣。有的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害怕承担第一个盖章的责任,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互为前臵,凡事都要领导出面协调。

三、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

1、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析经济发展中

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有的认为不唯 GDP 就是不要 GDP,强调发展质量就不能要求发展速度,产生了“应当慢慢来、不用着急”的片面认识。

2、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得劲,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同志谈到,以往各地为了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实行税收、非税收入和财政收入支出优惠及考核中进行物质奖励等政策,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现在都不允许了,许多干部就茫然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么干了。

3、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有的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比如,有的对新产业新业态不熟悉、不了解,跟进学习不及时,有的对金融、信息产业、现代物流等方面知识不足,有的对培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思路视野不宽,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4、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比如,在项目审批上,过去为了加快速度,经常“先上车后买票”,现在这些办法

工作懈怠的表现

浅谈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问题及对策工作懈怠的表现

【摘要】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其精神状态不仅直接体现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思想层次,而且会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广泛的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并且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凝心聚力,能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因此精神懈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关键词】精神;精神懈怠;成因;危害;避免

一、精神状态以及精神懈怠的概念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其精神状态不仅直接体现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思想层次,而且会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广泛的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并且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凝心聚力,能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因此精神懈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1、精神状态,是指人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实践证明,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实现攻坚破难、成就事业的目的。

2、精神懈怠,简而言之,就是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由此而产生信仰缺失、理想淡化、道德滑坡和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的一种思想态度和工作状态。党中央鲜明地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提出来,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既显示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也说明精神懈怠的危害之大,与其他三种危险密切相关,是形成其他三种危险的思想源头。

二、精神懈怠的主要原因和具体表现

(一)精神懈怠的主要原因:

1、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欠缺休养。虽然现在很多党员干部的学历很高,也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个人主义过于严重,总是计较我能得到什么,而不去想我应该奉献什么。把心思精力都用在如何升职和谋利方面,却将很少的精力放在工作和事业上。有的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没有及时得到升职就会怨天尤人,认为组织上用人不公,心生怨气。这些都是典型的学历高、素质低的表现。

2、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的党员干部不愿学习、不善学习,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认为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却整天忙于应酬、陷于交际,穿梭往来于高档酒楼、娱乐场所,乐此不疲。

3、干部人事制度的缺陷。中国的发展“关键在党”,尤其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是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保证。我国当前干部人事管理方式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奖惩机制不够分明、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不够细致等等。这些缺陷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党已经经历了从危机深重时代到和平繁荣时代的转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任务即将变成现实。我国生存和发展环境大大改善,那种“救民族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的危机感逐渐消失。这使得部分党员干部的懈怠情绪逐渐上升。

4、不良思想渗透。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

工作懈怠的表现

关于“精神懈怠”及其防治的理论思考

【内容提要】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在党的建设中,精神懈怠既具有客观的可能性,又是一种直接现实的危险。对精神懈怠的首位影响,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考察。防治精神懈怠,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加强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完善各类权益分配和调节机制以及不断调适社会心态。

【关键词】精神懈怠 防治 理论思考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尖锐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1]这是向全党同志敲响了警钟。他首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意蕴深刻。现在人们大多是从经验层面来解读这一观点,其实它远不只是实践的警醒,而且是思想乃至理论的升华。本文拟此开展理论思考,但愿能引起理论界的共鸣。

一、精神懈怠的可能分析

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甚至包括在党的建设史上,直接强调“精神懈怠的危险”

已经“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尚属首次。其重要意义不仅局限于实践方面,而且体现在理论方面,是对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亟待人们通过深入的探讨来加以解决。

所谓“懈怠”,有的解释为“松弛”,有的解释为松懈、懒惰或松懈、懒散。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所说的“精神懈怠”之“懈怠”,比较接近于后者,即有松懈、懒散之意。关于党的建设中的“精神懈怠”,理论界往往仅局限于从党员个人来说明,严格说来是不全面的。依笔者之见,这起码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就党的组织来说的,是指组织涣散、疲软,即弱化了科学、统一的思想理论指导,缺乏远大的理想、目标,少有工作的主动性或创造性,形不成鼓舞斗志、催人奋发的坚强领导。二是就党员个人来说,是指党员信仰缺失、理想淡漠、斗志松懈、精神空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党组织的精神懈怠和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其区别来说,前者的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其精神懈怠是侧重于共性的存在,是对党组织精神状态的反映,所造成的危害不是个别性的,而往往是全局性的;后者的主体是党员个人,其精神懈怠是侧重于个性的存在,是对党员个人精神状态的反映,所造成的危害一般不是全局性的,而是个别性的。从其联系来说,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党组织的精神懈怠是通过党员个人的精神存在表现出来的,反映和体现着后者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同时又对党员个人的精神造成一定的消极导向或“传染性”影响;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往往是以特定的党组织的精神状态为形成背景的,既可以对其他个人的精神造成负面的影响,又能够随其扩散或蔓延而转化为党组织的精神懈怠。

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全体成员来说,出现精神懈怠并非主观随意性的假设,

而是具有客观的可能性。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90年,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是“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1]的90年,其组织或成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积累着艰苦奋斗的“疲劳”,容易滋生“松口气”、“歇一歇”的思想或念头,从而导致精神懈怠现象;二是由于通过90年的执政、领导或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容易使今天的党组织和党员不再是靠昔日的奋发进取、努力创造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借助业已形成的实践惯性和思维定势去执政、领导或工作,这难免会给精神懈怠以可乘之机。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精神懈怠的危险会“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二、精神懈怠的现实表现

精神懈怠不但具有客观的可能性,而且是直接现实的危险。它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甚至会因具体组织或个人的特点而异。党组织的精神懈怠,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五种:

1.在理想、信念方面,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缺乏应有的坚定信念。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这些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虽然知道是应该做的,但由于没有把握说清楚,从而也不去宣传,当然也无法在党组织内部对这些重大问题形成共识。这是造成党员理想、信念淡漠的重要原因。

2.在精神风气方面,不能在党组织内部造成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精神和思想导向,正气难以伸张,歪风得不到制止。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理论和行为上不够重视分清是非对错,不够注意用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

武装广大党员,从而程度不同地让那些消极的甚至颓废的思想或文化占领了党内的精神或观念阵地。正因为如此,正确的东西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向上的风气得不到应有的褒扬;而错误的言行也得不到应有的纠正,不良的习气得不到及时的制止。这样一来,正气必然受到极大的压抑,而歪风却任凭自由泛滥,党组织的精神风貌也会大大受损。

3.在履职创新方面,开展工作按部就班,满足“上传下达”,缺乏主动创造,缺少优势特色。受精神懈怠的影响,有的党组织不愿积极探索,特别是按照党的建设规律创造性地履行职责。他们热衷于“上传下达”,因为这既轻松,又不容易出差错;即使错了,上有领导“扛着”,下有群众“撑着”,自己可以不受伤害或少负责任。没有创新或创造,当然也就不会去深入研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了解自己的已有优势;更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去培育和创造与众不同的新的优势和特色。也许他们的工作不会出现重大的失误,但却令党组织的作用大大削弱,致使工作平平淡淡,难有起色。严格说来,这是在玩忽职守,是一种渎职行为,应该引以为戒。

4.在战胜困难方面,畏难情绪突出,凡事趋易避难,使现实的难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哪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2]1161有的党组织缺乏这种精神,遇到问题绕道走,极力回避困难,由于害怕同困难“短兵相接”,当然也就不会有困难的真正解决。有的组织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喜欢挑容易的事情去做,而把困难留给下一届党组织或领导;也有的组织或领导同志,看到这是上一届留下来的,干脆把它“冻结”起来,到时再“击鼓传花”式地传给下一届。这样一来,不但使老问题届届相传,而且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又得不到及时的破解,难题必然越压

越多,到头来难免会来一次总的爆发,令工作不可收拾。

5.在指挥实效方面,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削弱。一方面,有的党组织由于没有在理想、信念、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价值取向上形成共识,甚至存在严重的分歧,这必然影响到党内的步调一致,使心难以往一处想、劲难以往一处使,虽有令而难行;另一方面,由于党组织指挥失灵,无法带领大家朝着伟大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也难免丧失殆尽。

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常常通过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表现出来。这主要包括如下五种情况:

1.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理想、信念,而热衷于眼前实惠。不再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对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缺乏应有的信心,怀疑或动摇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及其指导意义的认识。

2.在面对精神和物质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精神修养,而热衷于物质追求。理想趋于功利化、物质化,推崇所谓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和“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只要钱到手,哪管美与丑”。正因为如此,当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只讲经济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社会效益的进步与否。

3.在面对是与非、对与错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是非、对错的明辨和斗争,而热衷于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缺乏共产党员所应有的明辨是非和勇于坚持真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