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十六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军队机关为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为本单位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的书面宣传材料。它们是官方文件。先进事迹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美援朝英雄事迹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近日,在上级党委的组织下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与古代文学党支部开展了“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主题系列学习活动,回顾70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以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激励所有青年党员牢记历史,勇担使命。
首先,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而拍摄的纪录片《为了和平》和《英雄儿女》,带领大家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引导所有党员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吃苦、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观看过后,支部党员纷纷表示会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将抗美援朝精神贯穿于个人的生活和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11月5日下午2点,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于公教楼E座301教室与古代文学教师党支部对接进行学习交流,旨在学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进一步坚定信仰,强化使命担当。交流会上,武岳同学通过视频《我的祖国》带领大家回顾了两部纪录片的大概内容和创作过程,接着党员同志们各抒己见。霍现俊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斗志;刘万川老师则从家国情怀以及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出发,寄语全体学生党员要肩负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李欣瞳同学提到毛岸英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的故事;朱永帅同学谈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新时代学生党员应继承和发扬先辈伟大精神。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本次“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主题系列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进一步学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悟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更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深刻实践,相信全体党员能够把坚如磐石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劲头、不怕吃苦的精神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信仰!
第2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第3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50年10月初,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寒冬,战场上的条件极其艰难困苦,志愿军脚下冰冻,身上衣单,而且粮弹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然而,志愿军依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英勇作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众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一个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荣誉。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颁发纪念章,彰显党和国家对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英雄的肯定和纪念,祖国不会忘记英雄无畏付出,抗美援朝的丰碑将永远铭刻英雄的事迹。
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等人员,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范,他们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仰慕。给这些“最可爱的人”颁发纪念章,给予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英雄崇高礼赞,也会激励全国人民增强国防意识,更加关心爱护人民子弟兵,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无上光荣的伟大事业,需要许许多多“非常之人”为其奉献青春、奉献才华。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要充分发挥崇高荣誉的精神引领作用,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让荣誉凝聚起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激励广大人民为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第4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一、英雄邱少云
四川省铜梁县人,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
二、薛志高
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
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三、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的火炮
黄继光,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四、孤胆勇士——胡修道故事
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
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雷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
五、尹玉龙
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战友。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打死打伤美军38人,缴获枪支23支,救活82名伤员,立过4次战功,获得7枚军功章。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重庆、成都的电力厂工作。
英雄尹玉龙还参加党小组活动,成都志愿军老战士联谊会及老年职工协作社等活动。他热爱写作,尤其是有关上甘岭题材的故事,他要让世人了解那场世界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第5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68军第607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12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70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第6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在上甘岭那场战斗中身负重伤,下巴被美军的炮弹片给掀掉了,当场昏死过去,被抬下山去。部队领导以为他阵亡,给他记了功,还给他家里发了烈属证。
万福来醒来时,已躺在哈尔滨的阿城医院,和部队失去联系。195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同病室一位姓王的干事拿来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说:看!前线又出了一位英雄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舍身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说着,他给万福来读了这篇新华社通讯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通讯的结尾写道:黄继光被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的事迹远比这感人得多! ”听王干事念完报道,万福来有些遗憾地说。 “我是6连连长,黄继光是我的兵,当时是我在战场上临时任命他为6班长的。我最了解他,我亲眼目睹了他牺牲的悲壮场面……”最后,由万福来口述、王干事笔录的一份关于黄继光的事迹材料上报到领导机关。1953年6月1日,志愿军第三兵团发布命令,二级英雄黄继光改授特级英雄称号。
第7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第8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1951年6月,李家发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被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595团1营1连2排6班。为了提高战斗本领,李家发投入紧张的射击训练,射击初,他吃了“烧饼”,子弹脱了靶。但他毫不灰心,虚心向老战士请教,细致观察别人射击,还爬在地上反复揣摩,体会要领。在最后考核中,终于以3枪27环的优秀成绩被送到团训练队学习。团部集训结束,他又以弹无虚发、五枪五中的优秀成绩获得团首长的表扬,并荣立三等功。1952年10月,李家发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担任排长的通讯员。他每天由驻地庆坡岘送信到玉女峰前沿阵地,要通过敌人炮火控制的200米开阔地。他机警勇敢,起伏闪跃,敌人炮火掀起的砂石吞没了他,震昏了他,醒来后抖掉身上的砂石仍继续前进。因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被誉为“铁腿通讯员”。
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战役反击南朝鲜军的轿岩山战斗开始时,炮火刚一延伸,李家发即同一连战士向敌军前沿阵地扑去。战士王其月炸掉第一道铁丝网踏雷受伤,李家发冲上炸掉第二道铁丝网,同战友一起向山坡部去,却被山顶端大地堡中的敌机枪火力压倒。李家发操起手雷从右侧向大地堡迂回,被右侧护卫暗堡的机枪射中右腿。他忍着钻心剧痛,将暗堡炸毁,又爬向大地堡炸哑了敌军机枪。但战士们向前猛冲时,大地堡的机枪又复活了,迫使战士就地卧伏。班长刘义勇亲自爆破,被子弹击倒,排长组织几次爆破,也都被火力所伤。此时后续部队全部受阻,处境异常危险。激烈的爆炸声使昏迷的李家发苏醒过来,他忍着7处伤痛,艰难地摇晃着站了起来,张开双臂猛地向敌机枪扑了过去,以自己炽热的胸膛堵死了敌机枪的枪口,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李家发,又名春生,1934年6月生于安徽省南陵县龙泉乡(现为家发镇)岩虎村一个贫农家庭。他刚出世那年,南陵正遭严重旱灾,山上农田多数颗粒无收。他妈妈戚元香经常食不饱肚,且又多病,哪有乳汁喂养李家发。婴儿时期的李家发,靠的是一匙一匙菜汤喂养大的。他8岁时就跟随父亲李建臣在地主家放牛,12岁学会栽秧,并在地主家打短工。
1948年,李家发的父亲为了掩护一个名叫张华的游击队员,让其顶替已去世的李家发二哥李长华,对外称是在外地做木工因病回家来的。从此,李家发就同张华兄弟相称,朝夕相伴。通过相处,张华发现李家发是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好后生。为使李家发能尽快地提高政治觉悟,张华经常给李家发讲解一些“工人、农民为什么会穷,地主、资本家为什么会富,主要是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农民的结果。工人、农民要想不受穷,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旧政权,建立起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革命道理。由于张华的启发,李家发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穷人才有活路的道理。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南陵解放,李家发欢欣鼓舞,积极参加村里支前工作。1950年6月,正当中国广大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之际,美帝国主义者不顾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中国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土地改革,1951年夏,李家发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连当战士。
在朝鲜,李家发遵照部队首长的教导,热爱朝鲜人民,热爱朝鲜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积极协同朝鲜人民军抗击美国侵略军。一天,十多架美国飞机突然窜入志愿军驻地上空,狂轰滥炸。当他看到一个朝鲜大娘的房屋被炸起火时,立即奋不顾身地冲进浓烟滚滚的房屋里,帮助老大娘抢救财物。他抢出来一包包衣服,又扛出一袋袋粮食。一次又一次钻进浓烟烈火之中。他的衣服被烧焦了,双手灼得红肿,两只脚烙了好几个大泡,一双眉毛燃光了,回到班里即病倒了。那位朝鲜老大娘听到李家发病了的消息,赶忙带一筐苹果来看他。李家发热泪盈眶地对大娘说:“大娘,我们中朝人民是一家,为朝鲜人民排忧解难,为您老抢救衣物,是我们志愿军应尽义务。”
入朝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国际主义大学校的培养教育下,李家发的政治素质迅速提高。他不论是执行军事任务还是练兵,都是积极认真、任劳任怨。部队刚开始进行战地练兵,李家发的射击成绩较差,心里非常难受,但并不气馁。他一面虚心请教班里的老战士,一面细心琢磨,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射击的要领。实弹射击时,他三枪打中27环,成绩优秀,被选送到团训练队学习特等射击。学习结业前实弹射击,他五枪中靶心,荣立三等功,受到团首长表扬。
由于李家发工作、练兵积极认真,政治要求进步,1952年10月,被批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部队在庆岘山坚守阵地,李家发当了排里的临时通讯员。李家发的任务是:每天由庆岘山腰到玉女峰前沿班送信。从庆岘到玉山峰要通过一片200多米的开阔地,敌人每天要向这片开阔地倾泻数以千计的炮弹,任务既艰巨又危险,但李家发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誉为“铁腿通讯员”。
李家发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自满。他曾和班里的战友谈心说:“入朝以来,在部队首长的关怀教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虽然有些进步,但进步的还不够快,与同志们相比差距还较大,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好好工作,不辜负首长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李家发不但谦虚勤奋,还常常以英雄为榜样来鞭策自己,他将《董存瑞》、《钢铁战士》等英雄画册,看了一遍又一遍,把英雄事迹牢记心里。他曾在一次班会上表态说:“董存瑞等革命烈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果遇到他们那样的情况,我一定照着他们那样去做。”李家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53年7月,夏季反攻战役任务布置下来,这次战役要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金城地区突破敌人防线,为总攻部队开辟通道。李家发所在的一连担任主攻轿岩山任务。轿岩山位于金城东南,北汉江西岸,方圆14平方公里,是敌人扼守金城一线的重要屏障。7月12日晚,一连通过了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进入到潜伏阵地。当时,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李家发先给排长挖了个临时隐蔽部,接着又挖了个猫儿洞,将新战士罗福春安排进去。在猫儿洞里,李家发帮助罗福春擦好了枪,并嘱咐说,手雷千万不能淋水,罗福春笑眯眯地望着李家发说:“你真好!”接着,李家发又掏出一包压缩饼干,分了一半给罗福春。罗福春口渴不想吃,李家发劝说:“用碗接点水泡着吃点吧,打起仗来想吃也顾不上。”
7月13日晚上9时,夏季反攻战役在金城前线20公里宽的正面战场全线展开了。志愿军隐蔽在山顶上和山谷里的千百门大炮全都怒吼起来,轿岩山上冒起了一片火光,随着急袭炮火的延伸,一连战士翻过了潜伏的山岭;紧接着,又冲到一座黄山包脚下,顺着鱼脊形的山梁向黄山包顶逼进。一连战士炸开了一道铁丝网,又出现了第二道铁丝网。李家发迅疾向排长请求了爆炸任务。他滚过了地雷坑,直扑第二道铁丝网。一声轰鸣,部队随着浓烟迅速地越过了第二道铁丝网,并一气冲上了棱坎。眼看就要接近黄山包顶,突然间,山腰中敌人一个碉堡里喷出了一道道火舌,直向一连战士射来。排长受了重伤,战士被压在棱坎下。战士王五保迅即奋勇扑向碉堡,安上炸药包,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翻了。在炸药包爆炸的火光照射下,班长突然发现黄山包顶端有个最大的地堡正喷着强烈的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班长立即大声命令:“快去炸掉它!”李家发挺身而出,主动地接受了爆破任务。他带着两颗炸药手榴弹,避开敌人正面的机枪火力,勇敢机智地向敌地堡迂回前进着。只见红光一闪,李家发扔出一颗炸药手榴弹,将敌人大地堡右侧的护卫堡给炸翻了。这时,李家发的右脚负伤,左腿打穿,身上七处负伤,剧烈的伤痛使他昏迷过去。
护卫堡被炸翻后,敌人大地堡里的重机枪却打得更凶了。此时,团指挥所督促一连迅速前进的信号弹一个接一个地升向天空。一连战士焦急万分,几次冲锋皆被敌人火力压倒。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将昏迷的李家发震醒。当他看到催促迅速前进的信号弹后,便强行爬了起来,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向着敌人的大地堡爬了过去,奋力扔出第二颗手榴弹,同时高呼:“同志们,冲呀!”一连战士随着李家发的呼喊声迅速冲了上去。谁知黄山包顶端又出现了一个地堡。地堡里的重机枪疯狂地吼着,闪闪的火舌把战士们又压了下来。此刻,李家发十分清楚,志愿军千军万马正在等着一连拿下轿岩山主峰,好从山下通过,杀向南方,夺取夏季反攻战役胜利。不能等待了,再也不能等待了,可是所带的两枚手榴弹已经用完,怎么办?照着黄继光的样子去做,想到此,李家发毫不犹豫地迅速滚到地堡跟前,手扶地堡站了起来,张开双臂向地堡机枪眼猛扑过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地堡机枪眼……。受阻部队扫清了前进障碍,一连攻占了轿岩山主峰,而李家发为抗美援朝战争壮烈牺牲。
为了表彰李家发的功绩,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李家发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并根据李家发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李家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各一枚。
第9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第10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第11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第12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为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2日,同德县税务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德明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精神,并引导大家详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史。其他同志围绕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战斗中涌现出的众多人民英雄的光辉事迹展开学习交流。会中,大家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发表感言,表达今后想法。大家都表示,通过此次座谈,对伟大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更加深刻,对高效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信心更加坚定。
抗美援朝虽然已经过去了70年,但它所蕴含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广大税务干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等艰巨工作任务,大力学习弘扬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正赶当时,对我们坚定必胜信心激发昂扬斗志,出色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有着重大意义。
第13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范佛里特用两个多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的第六天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激烈地战斗了四天四夜之后又奉命反击上甘岭右翼的五九七点九高地。我军炮火进行猛烈轰击之后,勇士们很快地攻下了高地的一半。在继续战斗中,突然在山顶附近出现了一个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我军攻击部队暂时被阻止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营参谋长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上级的命令是要在天亮前把高地攻占。营参谋长焦急地考虑着,他在想:"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站在旁边的黄继光伸手向营参谋长递过一份参战决心书和一封他母亲寄来的信。母亲的信上说:"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保卫祖国的意志、母亲的期望、青年团员的荣誉感……在黄继光的身上汇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力量,他向营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当组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萧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在战斗开始以来,黄继光就随着营参谋长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眼睛熬红了,腿也跑酸了,但他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全身又来了一股新的劲头,他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战斗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黄继光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编者按: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第14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1、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
2、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3、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谱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以字行。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4、杨根思用生命阐述了什么叫做“人在阵地就在”,1950年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11月28日杨根思坚守在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为了切断美军逃退路,杨根思在敌军第9次进攻时抱起最后的炸弹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完成了任务。
5、邱少云在大火中,他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其他潜伏人员安全,而放弃自救,在烈火中坚持了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6、胡修道他在上甘岭战役中,创造了单人一天内歼敌280余人、击退敌人41次进攻的辉煌战绩。
7、杨春增在面对敌人进攻时,他毅然举起最后一刻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
第15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第16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杨银思…
杨根思(1922年-1950年11月29日),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人(现更名为根思乡根思村)。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战斗持续一天一夜,杨根思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弹药用尽,美军发起了第9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黄继光…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1949年冬,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了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打击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根据战地目击者的描述,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四川省遂宁县人(现四川省遂宁市)。抗美援朝正面攻击部队已经发起冲锋中,却被半截坑道里的敌人重机枪压在凹部不能前进。在这紧要关头,他抱起一捆20公斤的炸药包,翻身冲向火网,他被敌人的两道火力夹在中间,始终没能爬过火网,在这紧要关头,为了革命的胜利,他毅然拉燃导火索,象猛虎一般扑向敌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他与坑道里的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许家朋…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坎头村人。一九五一年五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第二00团第九连战士。一九五三年七月六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
孙占元…
孙占元,河南林县临淇镇三弓水村人。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尊敬。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曾于烈火中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冒险排除定时炸弹。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杨连弟…
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炸弹弹片击中头部而牺牲,时年33岁。
胡修道…
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中,创造了单人一天内歼敌280余人、击退敌人41次进攻的辉煌战绩。
杨春增…
杨春增面对敌人进攻时,他毅然举起最后一刻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
杨育才…
杨育才在1953年金城战役中,他曾率侦查排消灭敌军精锐白虎团团部。一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谱,就是一部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人民心中不朽丰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