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本性就是把自然生活中-通用60句

1、艺术的范围很广,可分为美术、音乐、戏曲、小说、建筑等,其中我对美术与音乐比较感兴趣,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2、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既保有道家的超然出世、隐逸趣味、无所为而为的处世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又有着儒家宽容调和的文化心态和认真严谨的为学态度。他真正亲躬实践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

3、近日临鲁公祭侄文稿。艺术难在技术,然则最难是情感的注入。

4、关于对艺术的理解这个问题,从艺术史观上有三种主要看法:

5、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6、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现实生活抽丝剥茧,从其中某一个角度延伸辐射,就成了艺术。生活是本体,艺术是投影。投影有时候是夸张的、扭曲的,和生活本身的面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就是对艺术从业者的考验。有人跨出去,成了艺术家彪炳史册;有人没跨过,就流落江湖市井。

7、前者习惯于物质享受造成精神贫瘠,后者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而不堪重负。“人生艺术化”理念在这里给出了指路的明灯:于彷徨苦闷之际,于生存压力之下,寻找一点乐趣、培养一些可以承担的小爱好,在精神领域慢慢提升自我、淡看生活中的贫富。

8、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实现生存的艺术化。

9、追逐物欲、道德脆弱、自私自利、悲观颓丧等消极态度使人心蒙上了层层灰尘,纯净仁爱变得不值钱。不仅“过去”不及挽回,“现在”也正在被失去。这时候,就需要“人生艺术化”这样的美学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来。

10、朱光潜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人生艺术化”理念贯穿其美学思想,也贯穿在他的人生中。首先,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

11、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安于贫困,而是要人们端正心态以待厚积薄发,将诗意的憧憬变为具象的现实。

12、而朱光潜在经受了“五四”洗礼后,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后,既保留了独特的韵味又得到现代科学精神的滋润,这为他为学为人优良品性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朱光潜看来,只有超脱到艺术等精神世界中去才能“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做预备”,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结果。

13、所以,我觉得艺术就在生活中,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去寻觅,去呐喊。

14、对我们这代人学艺术更多的事对于生活的热爱,也就是现在好多人提的仪式感。热爱艺术同样热爱生活,从小老师就是艺术就是美,我们人类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永远是我们的天性

15、当深厚的底蕴彰显为外在的言行,人就成了一个艺术化的人。由艺术化的人而艺术化的人生,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飞速发展,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人在风花雪月中挥霍无度,另一些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16、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团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17、另外,在朱光潜留学欧美时,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思想使他有了更深的见解,他多多少少受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等人的影响。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他的“从形象中得救”思想更让朱光潜坚定自己的想法: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

18、艺术是无界的、自由的,看似有标准又似无标准,但说及客观标准要看大家怎么去理解它,首先要了解艺术的含义,艺术是多元化的表现体系,是通过某种表现方式或手段来塑造或再造某种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存在主观的意识和客观的判断,能形象的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来满足人们各个感官的审美需求。那么,了解了艺术含义再说到标准,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是不同的,看待事物的出发点和角度也是自由的,这都受主观意识影响无标准可言,但表现某种形象的不同手段和类别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或层级才能被称之为艺术呢?那么这个临界的程度或层级就可被视为一种标准,比如人人都可以拿起画笔画画,量开嗓子唱歌,但不一定都能称之为艺术,只有达到或满足人们一定的的审美感受或某种境界才能成为艺术,这就是衡量的标准。当某种形式达到一定境界和独特的个性魅力时就分出不同具有代表性的流派,那么这些流派也是一种标准。所以我认为艺术是存在客观标准的。

19、朱光潜先生提出“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是在《谈美》一书的最后一章里。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20、发现美创造美,获得成就感,可以作为爱好,也可以创造财富和价值

21、丰子恺关于人生追求三层楼的比喻,一层楼是功利,二层楼是真理,三层楼是美。艺术家就住在第三层楼。

22、艺术一词包括很广,大概我们会把绘画、音乐、舞蹈等等等同于艺术吧。但我觉得画要画的好,音乐要好听,舞蹈要跳的优美那才能叫艺术,总之要能给人好的享受和启示才能叫艺术,否则糟粕就不能称为艺术,并不是会拿毛笔的都是画家书法家;并不是用油画颜料画在画布上的都叫油画。所以艺术是一种优秀的层次,我们经常听到:领导艺术、管理艺术……这样的词汇,其实就是对某项技术收放有度、拿捏自如的自信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不仅要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加之时间积累,技术才会不断提升。

23、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24、艺术纷繁复杂,类别甚多。所谓艺术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会给我们发现美的机会,生活不会丢下每一个人。

25、扩展资料:

26、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下,“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美学命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商品经济形成的金钱至上下人们对财富的欲望膨胀,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见下人们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之风使人情寒凉、悲观颓丧失去趣味的百无聊赖使生活意义全无。

27、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8、另外,艺术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

29、皆不属于艺术。

30、美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人的参与就无从谈美。同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没有它们人生也将了然无趣。

艺术本性就是把自然生活中

31、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32、这是为了告诉游人们,不要忙于奔波,而忘记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33、一说创作艺术,是一个集灵感与文学相结合的瞬间产物。

34、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孩子也能锻炼出坚持的品性,锻炼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孩子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将为激发他们的人生技能,能为未来人生带来持续性的再生动力。

35、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是反映生活的真实画面。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不能没有生活的写照。艺术与现实生活存在各种矛盾,其根本矛盾是艺术没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画面,违背了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过多地追求功名利禄、金钱利益、赚钱效应,已经成为当代现实生活与艺术的根本矛盾。

36、因为,艺术属于文化文明的纬度,来源于人的创造。而自然属性和本能则属于淳朴自然之物和动物天然本性,没有主观加工的成分。

37、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38、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39、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40、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表达形式,它以美为追求目标,因为"上帝是用美的原则未管理世界的。“人类通过感觉和理智来认识世界。艺术就是感觉感受体验乃致感悟的过程,它和科学(思维)的认识过程径渭分明。科学是概念推理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艺术和宗教接近,但艺术追求美,宗教追求神谕。人类希望认误世界,追求真理,已公认的叫科字,但科学远远没有涵盖世界,有边界,边界外是茫茫黑夜,黑夜里有两颗星星在闪烁,艺术和宗教。艺术和宗教是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灯塔。

41、艺术与现实生活存在的根本矛盾是精神与物质的矛盾,是虚与实的矛盾。现实生活是人类最基本存在的第一需要,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会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即对艺术等美好的向往,是人类文明更高层次的享受。物质第一,精神第二。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充满了曲折与不完美,艺术高于生活,添加了美好的东西,将现实体现的更深刻,更令人向往。

42、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43、艺术,即使是古代氏族社会刻纹的陶盆,也属于艺术范畴。而原始人的石斧石针,则不能够归类于艺术。

44、艺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很多时候艺术是曲高和寡,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不为现实生活所接受,其实是大俗与大雅之间的距离

45、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46、并且,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艺术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以及自信,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非常的重要。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善于社交,更容易吸引他人,也更容易打动他人。

47、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48、在当下,不必太过于拘谨于格式,格调,类别等一类的模式。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用独特犀利的笔一一写下。并将某一瞬间的灵感投入其中,这何尝不是一种创作中的美。

49、艺术,无论是唱歌器乐舞蹈美术,首先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长就是“修行”的过程。

50、二、艺术作品,有艺术价值、生活价值、市场价值。现如今艺术作品以市场价值为主,充满着具商品化的趋势。现当代社会中,艺术作品不但与现实生活发生各种矛盾,而且在市场上过度的炒作,使艺术作品价格的高昂,体现出赚钱效应,艺术已远离现实生活,已失去了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51、三、现当今社会艺术作品以成为市场的商品化,艺术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就变为商品,体现出赚钱效应,其艺术作品的商品价格很浓厚,艺术作品已失去了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升值空间、能赚大钱,非常感兴趣和追踪,有着积极地收藏和炒作,体现出艺术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根本矛盾。

52、这一观点在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关照”和克罗齐的“直觉说”等处得到了印证。本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朱先生在为人处世和做学问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已。

53、“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弥漫着一种苦闷的味道。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老一辈的哲学家、美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投向了人生。

54、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艺术也充满着矛盾性,所以生活和艺术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艺术与现实生活中根本矛盾,就是艺术没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状况,与现实生活所存在的问题相差太远,没有表现生活和反映现实生活,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本没有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要。

55、如此,才能写出别具特色的诗词来……

56、艺术与现实不太一致,但却让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改善的动力。

57、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58、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59、“人生艺术化”理念主张“自然本性的生活”,这对于当下被物欲填埋、精神空虚的人们来说是一剂良药。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它可净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灵,平抚愤世嫉俗的心态。

60、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各国中世纪时期的文学。在史学上,一般认为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50年左右罗马帝国衰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约1000年的时间。其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督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  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1、中世纪文学世纪是欧洲多种民族文学的结合。  2、中世纪文学也是中西方文学相互影响、交融的产物,主要体现在欧洲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结合。  3、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结合。  4、由于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公元4世纪),基督教文化侵蚀了整个文化领域,中世纪文学也打上了鲜明大的宗教烙印。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发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诸部反复南进,逐渐定居到现在的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源于亚洲的斯拉夫各部迁徙到今日东欧、南欧等地;7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帝国逐渐崛起,不断侵扰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些民族迁徙在带来频繁战乱的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各人种、各民族的融合,使得欧洲形成一种空前整齐划一的文明特性:以罗马天主教会为核心,以拉丁语为书面语言、以封建采邑制度为社会体制。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已摆脱遭受外来侵略的境地。一方面,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勿庸置疑的统治力量,以拉丁语写出的宗教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主流。基督教文学融合了欧洲本土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为西方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东方元素。另一方面,通过十字军东征、对外贸易的恢复,欧洲成为地中海东部另人生畏的势力。商业和贸易的复兴导致城镇及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层的诞生,具有近代文学雏形的市民文学形成规模,和僵化的天主教会文学分庭抗礼。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虽彼此抵触,却共同构成了整个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格局。  尽管中世纪各阶段彼此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始终保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以神的存在来解释宇宙、世界和人,基督教始终是这一千年中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在很多时候基督教文明钳制和扼杀了世俗文化的发展,但也正是基督教文明在欧洲社会四分五裂、互相斗争的时候以空前强大的道德力量维持并传承了欧洲的统一信仰和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活泼的市民文学相比,教会文学无疑是程式化、平庸的。  中世纪文学的发展依社会变迁的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罗马帝国衰亡至公元1000年为早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基督教的先哲们确立教会文学规范的年代;从1000年至1300年为兴盛期,市民文学开始崛起,英雄史诗大量出现;从1300年至15世纪是衰落期,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出现为终结。  中世纪欧洲是英雄史诗极度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家、民族最早的史诗都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时期的英雄史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蛮族各部落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这些民族尚未被封建化,也未受基督教影响,代表作包括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一译《贝奥武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都歌颂部落英雄,以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事件为依据,神干涉人的命运,人对诸神逐渐失去敬仰。日耳曼民族的英雄史诗数量极多,但由于都是基于口头流传的方式,作者往往已经不可考稽。《贝奥武甫》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全诗共3182行,保留得相对完整,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则是古代高地德语文学中最古老、最具价值的杰作,现在只存流下来残稿两页,共68行。  冰岛的英雄史诗《萨迦》和《埃达》是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的代表之作,记录了北欧地区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故事。北欧的神话和传说自成体系,和希腊神话一样富有魅力。在维京时期(193年-1050年)被南侵的丹麦和挪威人带到西欧和南欧,并与罗曼人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神话传说融合。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就取材于北欧神话。  由于这一类史诗具有异教精神,所以受到天主教会的严重摧残,许多史诗都被焚毁。  另一类史诗虽然也以歌颂英雄为主,但表现的却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原始神祗逐渐消失,封建君臣、主仆关系和骑士制度的痕迹则得以体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们的壮举往往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这类史诗的代表作包括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其中《罗兰之歌》是此类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史诗问世于12世纪的法国,却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史诗以盎格鲁-诺曼底方言写成,以十字军东征为背景,是一个典型的表现爱国忠君主题的故事。《罗兰之歌》在中世纪地位极高,已经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理想英雄形象的象征。  代表作家  日尔曼族  前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用古英语写成。《贝奥武甫》写高特王贝奥武甫率领武士杀死巨怪和火龙、最后自己也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雄无比的氏族英雄形象。  ■法国  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杰出作品《罗兰之歌》分三部分。写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兰因奸细的出卖而最终英勇战亡、查理大帝彻底消灭敌人和奸细的故事。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在罗兰的形象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把保卫“可爱的法兰西“当作自己的天职。但丁1265-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最崇拜维吉尔。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散文诗集《新生》但丁少年时爱上少女贝亚特丽齐,为她写下许多诗歌,但丁将这些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诗歌热烈赞美她为他带来灵魂上的新生。《神曲》(《地狱》、《炼狱》、《天堂》)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神曲》虽然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具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以及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2、工整与谐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谐调。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分别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野心、淫欲和贪婪。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域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4、神曲以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意大利民歌形式。但丁的神学世界观与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在作品中得到反映,说明但丁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桎梏。  韵文故事/笑谭一种诗体小故事,具有强烈讽刺性《驴的遗嘱》写主教随利益而随口改变教会的神圣教规。教士是经常被嘲笑的对象,揭露其欺诈行为和贪婪本性,表现出市民文学的反教会倾向。  讽刺故事诗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最重要作品《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子、狼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下层人民的麻雀、乌鸦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长篇故事诗中世纪市民文学中一部风格独特作品《玫瑰传奇》整部作品用象征、梦幻的手法,写“情人”经过种种努力,排除各种阻挠,最终获得玫瑰(恋人)的梦幻故事。上部基本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下部则突破狭隘的爱情主题,成为后来人文主义文学的萌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