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最后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出来。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表示单数,"··"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幼儿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语言描述老虎的'样子
2.出示挂图。
一只老虎以前很厉害,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这只老虎和你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这只老虎没有牙齿?
3.老师讲故事,认识老虎厉害的牙齿。
(1)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那小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老虎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
4.疑问解答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2)老虎是怎样做的?
(3)狮子怎样劝老虎的?狐狸又是怎么骗的?
5.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2)遇到了老虎,小狐狸害怕了吗?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6.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幼儿要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幼儿到了大班,身体骨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动作技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体力都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奔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一项活动,但单一的跑对大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挑战性,于是我在设计《合作拿圈追逐跑》活动时,为孩子制定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情境“捕蝴蝶”来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用两人、三人合作及添加道具网(大圈),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通过躲闪及网住“蝴蝶”使孩子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让孩子始终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并充分发挥大班的孩子能动性,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拿游戏需要的道具及游戏结束时和老师一起收拾道具和场地。
通过游戏使幼儿两两合作跑的动作得到练习,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两人合作做网、三人合作做网、分组比赛及发挥看课教师的资源,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1.学习两人或三人合作拿圈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网捕蝴蝶及蝴蝶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物质准备——小圈若干、筐2个前期
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蝴蝶及蝴蝶躲的多种方法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师: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第二节要部运动第三节膝盖运动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师: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师: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师: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师: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蝴蝶
(1)1/2人当蝴蝶,1/2人当网
师: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蝴蝶鱼的游戏。
师: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蝴蝶到花园里飞来飞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捕蝴蝶。
师:听到哨音一响,网就可以去花园里捕蝴蝶了。被捕到的蝴蝶就站到我这儿来。
师:蝴蝶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师:预备(吹哨音)
(2)交换角色
师:刚才有几张网捕到了好只蝴蝶,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蝴蝶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只蝴蝶、朝蝴蝶多的地方捕)
师:那蝴蝶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蝴蝶不能挤在一起)
师: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蝴蝶,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师:我们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蝴蝶的游戏。
师:请第3、4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预备(吹哨音)
(3)再次交换角色
师:这次很多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蝴蝶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师: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蝴蝶,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网。
师:请第1、3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1)三人拉两环做网捕蝴蝶
师:刚才我们蝴蝶、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蝴蝶。有没有信心捕到蝴蝶?
师:请第第2、4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师:预备(吹哨音)
(2)全体幼儿当网,请客人老师做蝴蝶
师:我们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蝴蝶,小朋友都当网来捕蝴蝶,看哪些网能捕到哪只蝴蝶。
师:请客人老师到花园里准备好。
师:预备(吹哨音)
(3)请客人老师做网,全体幼儿当蝴蝶
师:我们小朋友做网很厉害,做蝴蝶会怎么样呢?
师: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网,全体小朋友当蝴蝶,看看谁不被大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师: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清楚肌肤的特征与作用,能借助触觉及已有经验辨别触碰对象。
2、明白保卫肌肤的关键性。
教学预备:
1、纸盒每一组统一,里面装布娃娃、树皮、羽毛、棉絮、泡泡塑料、小木板、金属制品、棉织物等方便触碰了解的物件。纸盒一侧抠一小孔,可以让一只手深入。
2、用于蒙眼的眼罩四个。
3、画画用的纸、笔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
1、幼儿教师:带孩子做律动《由头至脚》。
问:刚刚我们律动中做到了我们身体的那一些器官?(提问孩子)
2、幼儿教师:小孩们,除这一些器官,我们身体上另外还有那一些器官?
3、我们身体上有一样神秘奇妙的物品,请你们猜猜它是啥?(让孩子自由回答)幼儿教师一步步导出答案——肌肤。
4、孩子听小故事《神秘奇妙的“紧身衣”》。
(二)基本
探讨肌肤的作用。
1、幼儿教师:孩子们,刚刚小故事中讲的是啥?(孩子探讨),幼儿教师启发孩子说一说肌肤的作用(它有触觉,能明白冷、热、软、硬与痛痒;它能调节身体温度,排泄没用的东西)
2、启发孩子想想怎么样保卫自个儿肌肤。
肌肤对我们十分关键,我们应当怎么样保卫它?幼儿教师启发,孩子得出论断。(预防灼伤、灼伤、划伤等等)
3、不看也明白。
A、幼儿教师:肌肤有一样厉害的本事,他碰到一样物品,不需要双眼帮忙,便可“猜”出是啥。
B、幼儿教师带领孩子发现:每一组派1名孩子来摸纸盒内的物件,并讲出物件名字或类别,幼儿教师拿出该物件验证猜想是不是准确。
C、孩子动手操作:每一组一只纸盒,轮换蒙眼触碰盒中物件,说一说名字或类别,拿出盒中物件,用其接触其余身体部位上的肌肤,说一说有何感觉。
4、好象长了双眼。
幼儿教师:肌肤非常神秘奇妙,貌似长了双眼一样,我们来瞅瞅哪个的肌肤更神秘奇妙。
孩子两两结伴,孩子甲在孩子乙背部用手指画简易的图案(或者写字、写数字),乙在纸上记录甲所画的图案,接着,2人对换。
5、孩子出示自个儿的记录。
接连开展几次,瞅瞅哪个的.感觉更准,能把画在背部的简易图案准确的记录下来。
扩展:
在生活中启发孩子:怎么样来保卫我们的肌肤?幼儿教师开展总结评论。
(三)结束:
听Music,走出教学室,叫我们的肌肤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